為什麼客機和戰鬥機的操作方式不一樣呢?

Code_W205


其實戰鬥機與客機的操縱方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並無嚴格的界限。

一般來說,戰鬥機以操縱桿為主,轟炸機、運輸機多用駕駛盤,客機中波音用駕駛盤,而空客卻是操縱桿。

但戰鬥機中也有用駕駛盤的,比如有“最大戰鬥機”之稱的圖-128戰鬥機,就使用駕駛盤。

究其原因,是因為當時蘇聯急需一種能攔截美軍B-52轟炸機的大型遠程戰鬥機。由於時間緊迫,圖波列夫設計局在圖-98轟炸機的基礎上研製了圖-128戰鬥機,保留了駕駛盤。圖-128戰鬥機一直到1992年才退役。

早期的飛機採用機械傳動,用牽引鋼纜控制操縱面完成俯仰翻滾動作。

操縱桿是硬式傳動,反應速度快,精確性高,可以瞬間完成戰術機動,但飛機員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完成,是個十足的體力活,所以二戰中的飛行員都很辛苦。

另外戰鬥機內部空間狹小,弄個大盤子放不下,操縱桿就好多了,節省空間,武器按鈕集中一起便於一杆操縱,也方便飛行員彈射,所以小型飛機和戰鬥機多用操縱桿。

駕駛盤屬於軟式傳動,操縱力大,反應速度慢,精確性低,適合機動性不高,長時間保持在同一飛行狀態的中大型飛機,能節省飛行員體力。客機、轟炸機、運輸機常用駕駛盤操縱。

隨著電傳操控系統的普及,傳統機械操縱的種種缺陷已不存在,大型飛機選擇駕駛盤還是操縱桿,主要從飛行員的操縱習慣和培訓傳統上考慮。

空客飛機選擇了側置操縱桿,其操縱桿的力回饋也設計的較好。而波音飛機考慮到旗下的眾多機型的通用性,選擇了駕駛盤。

操縱桿又分成中置操縱桿與側置操縱桿,目前大多數戰鬥機都是中置操作杆。而F22,F35、陣風等戰鬥機是側置操縱桿。側杆更符合人體工程學,有很多優點,是以後戰鬥機的發展方向之一。當然這在技術上沒什麼困難,只是駕駛習慣而已。

所以,現代客機與戰鬥機的操縱方式並非涇渭分明,尤其是客機,用啥都有。


和風漫談


這你就錯了,蘇聯國土防空軍的圖128,就是用的駕駛盤

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身輕如雁


一個是專業的,一個是民用的。需求是關鍵.......


盛德良文化傳媒


因為客機的作用是運輸旅客,不需要性能多麼突出,做出的動作也是有自己的規定和限制的。但是戰鬥機是用於軍事途徑,戰場的複雜程度是客機遇不到的,戰鬥機的機動會是戰鬥機承受巨大的應力,所以其操作系統和機體材料是比客機更加複雜嚴苛的。


我不是六娃


功能需求不一樣。

一個要求平穩舒適,一個要求高速機動。

同樣的設計和操作,飛不出這兩種狀態。

只能是分別設計,使得飛機擁有不同的性能和操作方式了。


燒鍋爐的魚43426494


魚拿上來是活著的下到鍋裡煮熟了,這有什麼不一樣嗎?


果果妍妍240


戰鬥機的操縱桿就像一個光桿一樣 是為了更好更靈活的運用和操作 在戰場中可以隨便搖晃!! 但是客機比較沉重 要兩隻手比較用力一點 反應也比較慢


隨星隨影


這問題問的,你告訴我,為什麼要要一樣?


4白斬雞


因為需求不同所以不不同。


華北王


換個角度想,貨車跟超跑有啥區別,還有一般高速貨車限速80,小車1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