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的發病信號有哪些?

待你如國士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排便,是人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事,很多人都習以為常,並不會過多的在意,殊不知其與大腸癌關係密切。

排便,可以作為大腸癌的信號。

1.排便習慣改變

排便習慣的改變,是大腸癌最常見的表現。比如之前排便都很規律,突然在某一段時間裡,拉肚子或便秘的情況十分頻繁。一旦出現這些現象,千萬不要大意的以為“只是便秘”或“只是拉肚子”而已,一定要去醫院檢查。


2.血便

血便也是發生疾病的標誌。有些人出現血便,往往誤以為是由於痔瘡造成,同樣不當回事。然而,有些情況卻包含了癌症等重大信號,一定不要自己輕易判斷。因為,在糞便通過已有癌症的腸道時,會摩擦病灶表面,從而引起血便。


3.糞便很細,排便不爽

若是平時排的糞便較粗,突然間變成了鉛筆一般細的糞便,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大腸癌導致的。腫瘤一旦變大,就會影響糞便排出,使之變細,且一次不能完全排盡,總是感覺想排又排不乾淨。

所以,一旦持續一段時間排出的均為柔軟的細便,並且總有排不盡的感覺,就要特別注意,需要接受內鏡檢查。

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72)


家庭醫生雜誌


大腸癌的臨床症狀:

如果您符合一下的病情,那麼應儘早去醫院進行檢查,做腸鏡等相關檢查。

1.大便次數頻繁;

2.便中帶血;

3.大便潛血並且大多數為陽性;

4.身體貧血;

5.腹痛感強烈;

6.腹部發脹;

7.便溏稀或便溏;

8.腹部包塊;

9.食慾下降;

10.日益消瘦。


39健康網


腸癌,是生長在腸道內的一種惡性腫瘤。腸癌發生後,發出的第一個信號,經常在排便上。

排便時有以下4個異常,別猶豫,抓緊到醫院查一查

1:腹瀉或便秘

如果你沒有吃壞東西、也沒有上火等誘因,卻無故持續腹瀉或便秘,甚至出現腹瀉和便秘交替發生的奇怪現象,一定要提高警惕,很可能是腸癌來了。

2:排便形狀異常

正常糞便應該是香蕉狀的,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排便形狀突然發生改變,變得比以往細了,甚至能看出明顯的凹槽,那要當心,是不是腸道內腫瘤在起作用。

3:排便規律異常

正常來講,大家應該是一天一便,或者2-3天一便,太長就是便秘了。

腸道腫瘤變大後,會影響腸道內環境,也會刺激神經產生排便感,所以會出現一天跑三四次廁所,每次排一點,還總覺得排不淨的感覺。

4:出現黑便

黑便是有血的表現。如果你沒有吃任何血製品,卻無故排出了黑便,要警惕是不是腸癌導致腸道內出血所致。

腸癌多半是“吃”出來的:這四類食物是隱藏的“元兇”

第一類:辛辣食物

熱氣騰騰的麻辣火鍋、香氣撲鼻的水煮魚,連最便宜簡單的麻辣燙都叫人垂涎欲滴。辣味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很多人都是無辣不歡的,但過度吃辛辣食物,你的腸道卻可能受不了。

辛辣屬於重味,很容易刺激腸胃,增加胃腸道負擔,引起腹瀉,甚至是腸癌。

第二類:醃製食物

生活中的醃製飾品很多,包括各種酸菜、臘肉、鹹菜、香腸、罐頭等。醃製食物是一種高鹽食物,有醃製的過程中,食鹽會轉變成亞硝酸鹽,這是一種高致癌物。

經常吃醃製食物,會大大增加腸癌的患病風險。而且,食物在醃製的過程中,會導致營養物質大量流失,維生素和蛋白質等都遭到了破壞,營養價值並不高。

第三類: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一般都聞著特別想,色澤也特別誘人,但油炸食物真的是一種不健康的食物,特別是炸雞等油炸肉類食物。

當在高溫下烹飪肉類時,肉中的蛋白質和氨基酸被熱解,並且分離出具有突變性和致癌性的化學物質,稱為雜環胺,它會引起腸癌。

第四類:燒烤食物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燒烤食物不健康,但由於它色、香、味俱全,還是深受歡迎。

燒烤食物,特別是肉類在燒烤時,是直接放在炭火上進行烤制,被高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脂肪焦化產生的有害物質會與肉裡的蛋白質結合,就會產生一種叫苯並芘的高致癌物質。

這些致癌物附著於食物的表面,進入了人體。如果經常吃燒烤,有害物質會不斷在體內累積,從而誘發腸癌和胃癌。

癌症從病程上來講,其實也是一種慢性病,對於慢性疾病來說,預防總是要大於治療的。想要預防腸癌,三個重要措施不能少:

措施一:積極補充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是調節腸道最好的營養物質,日常可通過飲食,積極補充膳食纖維。

吃:玉米、白菜、蘋果

玉米不僅富含膳食纖維,還富含鎂元素,能加強腸蠕動,促進機體排出廢物,不僅能預防便秘、痔瘡,還能預防結腸癌和促進已患腸癌的病人好轉。

白菜中含有較多粗纖維,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等,白菜中的纖維素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幫助消化,防止大便乾燥。

生吃白菜心可以不破壞白菜的營養,通便很有效。

一箇中等大小的蘋果,大約含有4.4g的膳食纖維。所以,吃蘋果也可以補充膳食纖維。

需要注意的是,吃蘋果千萬別削皮,因為蘋果把自己接近2/3的膳食纖維都儲存在了皮裡面。 削皮的蘋果,不止損失了大半的膳食纖維,還有將近20%的維生素A和C。

喝:玉蘭根茶、蒲公英大麥青汁

經常喝玉蘭根茶可以調節腸道環境,預防腸癌發生。

玉蘭根是富含膳食纖維菊粉的,經常飲用玉蘭根茶水還可幫助腸道調節菌群,使腸道雙歧桿菌增多,減少病原菌和腐敗菌,如沙門氏菌、李斯特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菌群等。

如果便秘嚴重,需要大量補充膳食纖維,可以用蒲公英葉和大麥苗混合,製成蒲公英大麥青汁飲用,可有效緩解便秘、排腸毒,預防腸癌。

蒲公英含有一定的膳食纖維,同時又是排毒解毒、清熱去火的佳品。大麥苗富含膳食纖維,且水溶性膳食纖維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都有。

大麥苗豐富的膳食纖維可縮短糞便在大腸內的停留時間,並且具有排毒和解毒的功能,不僅可有效緩解便秘,還使得大腸內的致癌物質與腸壁接粗的機會減少,能夠預防腸癌。

措施二:高危人群積極篩查

雖然每個人都可能得腸癌,但就概率來講,以下6類人是腸癌的高危人群:

1,家中有腸癌患者的人。

2,經常吸菸喝酒的人。

3,心情壓抑,壓力大,生活無規律的人。

4,長期便秘,便血的人。

5,經常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食物的人。

6,腹部贅肉多的人。

以上6類人,平時要積極做好腸癌篩查。

肛門指檢、大便潛血、腸鏡、糞便DNA都可以幫助早期發現腸癌,但金標準唯有腸鏡檢查。

措施三:運動保養不要偷懶

運動可以改善腸胃功能。每天最好堅持運動20至40分鐘。

上班一族由於長期久坐,會引起腸胃蠕動減慢,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減少,出現食慾不振等症狀,加重腹脹、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疾病。

如果你真的沒空多做運動,也不要偷懶,可以抽時間做做簡單的運動療法協助調理腸胃:

三個小動作,提高腸動力

1、敲帶脈,即敲打身體兩側、腰邊的贅肉能提高人體排毒能力,減輕便秘症狀;

2、揉腹部,將兩掌重疊,扣於肚臍上稍加用力,沿順時針方向按揉,力度要滲透進腹腔;

3、按腰骶,坐在床上,兩手五指併攏,以掌根貼於同側的腰骶部,適當用力自上而下地推擦數次,直至腰骶部發熱就行。

以上3個小動作可交叉進行,每次按摩20分鐘左右。可以幫助提高腸動力,養護腸道健康。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週週愛生活


腸癌的發病信號有哪些?大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病多在40歲以後,男女比例為2:1,但由於現在人的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大腸癌已經成為了癌症的主力軍,那麼大腸癌發病前都有哪些徵兆信號呢?

大腸癌初期的症狀最明顯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大便的變化上,多為排便的習慣以及糞便的性狀的改變,主要症狀為:排便次數增多,大便不成形或者稀便,有時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並且排便時還會帶血或者黏液,大便還會變細。同時還會伴有中下腹疼痛,痛感輕重不一,大多為隱痛或者脹痛,嚴重的時候還會伴有貪血/消瘦/乏力/水腫以及發熱等症狀。如果遇到上述症狀就需要引起注意,即使進行干預,以免發生嚴重的後果。

大腸癌主要是生活方式方面的疾病。因此只要從生活方式上以及一些飲食上做改變,就能非常好的進行預防。如減少高熱量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減少吃研製煙燻以及油炸類的食物,避免久坐,每天多起來運動一下。飲食上每天限制高蛋白食物的攝入,多吃蔬菜,每天適量的集中運動以及充足飲水,這些方式都能夠幫助預防腸道癌症的病發。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很樂意回答所提問題。

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

如何識別腸癌的發病信號呢?其實,早期的腸癌多數無明顯症狀,需要去醫院做相關的化驗檢查才能發現。到了中晚期,隨著病情的發展人體才會出現一些明顯症狀。主要有以下幾點:

1.便血。由於腸內出血多混在排洩物中,故大便顏色暗,而不象痔瘡便血那樣鮮紅。且大便次數增多,裡急後重。

2.腹部包塊。50%的腸癌患者會出現腹部有包塊的現象,這種包塊了規則、質硬,有一定的活動性(晚期相對固定)。

3.腹痛、腹脹。早期很少有這種症狀,一般都是在中晚期才能感覺到。因腸道機能紊亂或腸道梗阻導致腹痛、腹脹,多集中在中腹部,為隱痛或脹痛。隨著病情的發展而逐漸加重。

4.排便習慣改變。排便次數明顯增多,形狀變細變形,大便帶有黏液,腹瀉或便秘,或兩者交替出現。

5.中毒症狀。由於腫瘤潰爛出血和毒素吸收,導致患者出現貧血、低熱、消瘦、浮腫等。

6.易疲勞。受癌細胞的侵蝕,人體會比較虛弱、消瘦,隨著病情的發展,這些症狀將會逐漸加重。

再談一下如何通過食物預防腸癌。

1.儘量少攝入或不吃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油、肥肉、動物內臟、魷魚、墨魚、蛋黃以及棕櫚油、椰子油等。

2.多吃含纖維素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等有利於刺激腸壁使之加強蠕動,軟化糞便使之順利排出體外。

3.葡萄中的藜蘆醇可預防細胞癌變,抑制癌細胞的擴散。

4.火龍果有解毒保胃作用。含膳食纖維可降低膽固醇,還能潤腸通便,腸癌患者可適量食用。

5.香蕉中的鎂、鉀元素對癌細胞有抑制作用,並能軟化糞便,促進糞便排出。

以上就是關於腸癌的發病信號及預防性食物的介紹。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控制體重、少吃高脂肪食物、油炸食品、堅持鍛鍊身體,這樣7才能遠離腸癌,保持健康的身體。








楊柳枝18


喜歡小木匠,請點個關注!感謝!

腸癌發病的信號也就是想問,如果發生了腸癌會有哪些表現。

首先明確腸癌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兩種癌因為解剖位置的不一樣,其症狀也不一樣,我分開介紹一下結腸癌和直腸癌的一些表現。

結腸癌

結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一般以41歲-65歲人群發病率較高。有調查顯示,在近20年來,尤其是大城市,發病率有明顯上身,這和城市的某些生活飲食習慣改變有關!

結腸癌的病因雖然未完全明確,但是相關的高危因素則逐漸被認識。

1、過多的動物脂肪及動物蛋白飲食,缺乏新鮮蔬菜及纖維素食品

2、缺乏適度的體力活動

3、某些家族遺傳性的腸道疾病,比如家族性腸息肉病。

4、一些與腸癌的發生有較為密切關係的疾病:結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以及結腸血吸蟲病。

在上述結腸癌的高危因素中,我們能做的就是注意飲食中多食用纖維素,適當鍛鍊身體,如果有上述的一些遺傳性疾病或者與腸癌發生關係密切的疾病,要注意定期複查和監測。

結腸癌的信號(臨床表現)

由於癌的病理類型、部位和腫瘤大小

不同,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通常情況下腫瘤生長在右側以全身症狀、貧血和腹部腫塊相關症狀為主要表現,而左側的結腸癌離肛門近一些則以腸根阻、便秘或者腹瀉、便血等症狀明顯些。

結腸癌的早期常常沒有特殊症狀,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主要有下列症狀

1、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常常為最早出現的症狀,多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或者大便帶血等改變,由於某些腸道功能性不適也可以短期出現這些症狀,所以出現了這些症狀不一定能引起人們的警惕。容易被忽略。

2、腹痛: 這也是早期症狀之一,常是自覺無法確定疼痛位置的持續性隱隱作痛,也有部分患者指標性出不舒服,如果腫瘤變大,出現了腸梗阻時則腹痛加劇轉變為一種一陣一陣出現的刀絞痛。

3、腹部腫塊 可以在腹部摸到一個腫物,可以是腫瘤本身嗎,也有可能是腸根阻引起的腸腔內積糞。

4、其餘症狀:如果併發腸梗阻,則有腸梗阻的相關症狀,全身症狀則因為慢性失血、腫瘤潰爛、合併感染、毒素吸收等原因,病人可以出現貧血、消瘦、乏力等,如果有腫瘤轉移還會出現相關的轉移症狀。

直腸癌

直腸的大概位置是結腸到肛門之間的位置,而直腸癌是較結腸癌更為常見的癌,佔腸癌的約60%,直腸癌的位置深入盆腔,位置低,靠近肛門,手術不易徹底切除,複發率較高,手術方式中保留肛門和切除肛門對於生活質量影響非常大,手術方式比較多,換句話說,就是因為沒有一種非常確切的手術方式能夠顧全所有方面,所以才有許多手術方式的存在。

直腸癌的一些信號(表現)

和許多癌一樣,直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或者說沒有特殊性,一般要等直腸癌腫瘤破潰形成潰瘍或者合併感染時才出現明顯症狀,促使患者就醫。

1、直腸刺激症狀:大便頻繁,排便習慣改變(次數增多或者減少,間隔時間改變等);肛門有一種墜脹感,排便感覺一直拍不徹底等症狀

2、腸腔狹窄症狀:主要是腫瘤增大致腸管狹窄,由於腸管狹窄,排出大便會變細,如果腸管梗阻,則會有腹痛、腹脹等不全性腸梗阻表現。

3、腫瘤破潰並感染症狀:

大便表面帶血,感染嚴重則可以有大便帶膿血。

4、其他症狀:癌症轉移則可有相應的轉移症狀,比如侵犯到前列腺或者膀胱,可出現尿頻尿痛、血尿等,轉移到肝臟則可有腹水、肝腫大、黃疸等症狀。

說了這麼多腸癌的症狀,這些症狀的出現都有相應的前提,比如腫瘤要長大到某種程度,或者要併發感染、或者要發生轉移、或者腫瘤出現破潰等條件,雖然腸癌的發病率不低,但是我們也不必過分恐慌和擔心,只要明確幾點就行,我在結腸癌也講過的。

我們能做的就是注意飲食中多食用纖維素,適當鍛鍊身體,如果有上述的一些遺傳性疾病或者與腸癌發生關係密切的疾病,要注意定期複查和監測。年齡在40歲到65歲之間的尤其要警惕。

小木匠是專業的醫生,每天都會更新貼近生活的醫學知識,瞭解更多健康關注“外科小木匠”


外科小木匠


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一般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好發於中老年人群。早發現早治療,中後期發現及治療預後效果不佳,治療時一般採用手術治療。

腸癌初期主要以便血為主,大便細,排便不盡感強烈。排便規律異常,腹部有時能夠摸到包塊,貧血等現象。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令你滿意!


心鈺子賢


腸癌是指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統稱,高發年齡在40-65歲之間,城市發病者多於農村,腸癌發病與長期進食過多的動物脂肪及動物蛋白類食物、缺乏新鮮蔬菜、纖維素類食物及缺乏體力活動、習慣性便秘、家族性腸息肉病、結腸腺癌、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結腸血吸蟲病有密切關。


凡年齡40歲以上,親屬有腸癌病史者;自身有癌症病史、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腸道腺瘤及腸息肉病史者,若出現以下症狀可視為腸癌的早期發病信號,應當引起重視,進行結腸鏡等相關檢查,可以早期發現腸癌,以便及時治療。

1.持續大便潛血陽性者。

2.以下情況有兩項者:黏液血便,慢性腹瀉,慢性便秘,慢性闌尾炎病史及精神創傷史,便意頻繁、便前下墜感、排便不盡感,大便變細。


小克建議,積極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腸息肉、腸腺瘤等良性結直腸疾病;平時注意生活習慣如戒菸酒、多活動、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粗糧、芹菜、韭菜、秋葵等可以預防和減少腸癌的發生。
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醫學


腸癌臨床常見的症狀為:腹部腫塊、便血與腹瀉或有頑固性便秘,亦可有膿血便與粘液樣便。直腸癌主要為便血、糞便變細與裡急後重感。

結腸直腸癌是常見的胃腸道惡性腫瘤,發病率僅低於胃癌與食管癌,但近年來有增加的趨勢,以直腸與乙狀結腸多見,佔70%左右,發病年齡以40-50歲最多,男性病人較多。本病病因不詳,但與高脂低纖維飲食因素及某些息肉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有關。

大多數的結腸直腸癌在病理上為腺癌,其次為粘液癌、膠樣癌、乳頭狀腺癌、類癌,腺鱗癌等,依其大體病理分型為三種:

①增生型:腫瘤向腔內生長,呈菜花狀,表面可有淺潰腫瘤基底寬,腸壁增厚;

②浸潤型:癌腫主要沿腸壁浸潤致壁增厚,病變常繞腸壁呈環形生長,致腸腔形成環形狹窄;

③潰瘍型:癌腫由黏膜向腸腔生長且浸潤腸壁各層,中央部分壞死形成巨大潰瘍,形態不一,深而不規則。

實際上,常見的多為其中兩種類型的混合,且以某種為主。

如果出現上述臨床症狀,應該到正規的醫院,在外科醫生指導下出了做腔內超聲、腹部或者盆腔CT外,有條件的還可以做腫瘤生物學行為的判斷,包括:

1、細胞分化--腫瘤的惡性程度;

2、腫瘤細胞核定量測定--它可提供獨立的預後意義;

3、腫瘤分子生物--基因檢測;

這些指標和參數可以反映腫瘤的分子生物學特點,更可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據。


天網醫學影像


癌症雖然可怕,但是如果能夠早發現、及時治療,絕大多數患者是可以實現帶癌長期存活甚至是徹底治癒的。對於具體的結腸癌來說,在發病初期會有許多先兆,如果及時注意到,爭取在早期就實施手術根除治療,再配合每天服用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鍺鋅三種元素,壽命基本上可以與正常人差不多。

結腸癌發病初期有哪些先兆呢?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大便形狀出現改變,有時呈現出不規則的條形。這是因為腫瘤在腸道中佔位,會使大便形狀出現改變。二,出現大便發黑(便血)。如果癌症是在直腸部位,會出現暗紅色的便血。這個與痔瘡很容易區分,痔瘡一般是鮮血,不會有暗紅色的便血。三,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如果出現原因不明的便秘和腹瀉,就可以懷疑是不是有結腸癌,應該及時去醫院做一個腸鏡檢查(順便活檢)。四,出現原因不明的腹痛和腸鳴。結腸癌導致的腹痛一般都是在左右兩側,同時經常伴隨著腸鳴。如果出現這種症狀,而且找不到其他原因,就可以懷疑是不是結腸癌。

在中國大陸生活困難的年代,幾乎沒有什麼結腸癌出現。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魚肉等動物蛋白吃的多了,富含纖維素的粗糧吃的少了,結果就是結腸癌大量出現。從結腸癌分佈普查情況來看,貧困山區的結腸癌發病率極低,發病率高的都是在東部富裕地區,這種情況說明了飲食結構不合理是導致結腸癌的重要原因。

預防結腸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健康的飲食結構。每天保證有一定的膳食纖維素攝入量,也就是每天都要吃一定的粗糧,還要多吃蔬菜水果。動物蛋白質注意不要過量,最好每天不要超過200克,以魚、蛋、奶為主,肉類少吃一點。

如果不幸患上結腸癌,也不要過分害怕。手術切除後,每天吃山楂至少300克,如果沒有山楂可以吃三個獼猴桃代替。同時每天服用維生素C600毫克,硒酵母每天400微克,有機鍺132每天10毫克,鋅酵母每天15毫克。可以有效促使癌細胞休眠,延緩癌症發展,實現帶癌長期存活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