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王”李克農 因何事為毛主席和家人3次流淚?

1941年,由於蔣介石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李克農奉命從國統區撤回延安,任中央社會部副部長。為了慶賀李克農多年來第一次全家團聚,毛澤東在棗園請李克農一家吃飯,朱德作陪。在吃飯的時候,毛澤東問李克農的二女兒李冰:你知道你爸爸是幹什麼的嗎?李冰說不知道,毛澤東又問李克農的小兒子李倫,李倫也搖了搖頭。毛澤東哈哈一笑,說,你爸爸是大特務,是共產黨最大的特務!是的,李克農是共產黨的大特務,是共產黨的保護神,在中國革命的緊要關頭,他以高超的智慧和卓越的組織才能,力挽狂瀾,屢建奇功,被稱為“傳奇將軍”。而鮮為人知的是,李克農不僅僅是一位充滿神秘傳奇色彩的鋼鐵戰士,同時他還感情豐富充滿著俠骨柔情。

“特工王”李克農 因何事為毛主席和家人3次流淚?

李克農

他為毛澤東的安全而流淚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經過8年浴血奮戰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全國人民,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戰鬥在抗戰第一線的八路軍、新四軍本應接受日本軍隊的投降,可蔣介石卻命令八路軍、新四軍原地待令,把遠在西南的國民黨軍隊用飛機、汽車搶運到華東、華北地區,妄圖奪取勝利果實,準備發動內戰,企圖消滅共產黨軍隊。為了欺騙國際社會和國內人民,蔣介石假惺惺地三次電邀毛澤東去重慶進行和平談判。正當中共中央對如何處理蔣的和談邀請問題作具體研究時,中央社會部西北局獲取了國民黨駐延安聯絡處與重慶來往的密電,瞭解到蔣介石認定毛澤東不會應邀去重慶的情報。李克農立即將這一重要情報報告黨中央、毛澤東,並分析:蔣邀請毛澤東去重慶真正的目的:一是為了拖延時間。他的軍隊遠在西南,現在正抓緊時間調兵遣將,搶佔勝利成果和部署軍隊準備發動內戰,企圖消滅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二是認定毛澤東是不會去重慶和他會面。因為毛澤東從井岡山起義以來,從沒離開過根據地,抗戰初期,蔣多次要求毛澤東到南京任職,毛澤東都以種種藉口加以推辭。蔣介石的如意算盤是一方面大造輿論邀請中共領導人去重慶,一方面在重慶大搞特務暗殺,製造事端,給中共造成壓力。如果他的計劃得逞,他就把挑起內戰的責任全部推卸到共產黨的身上,其假和談、真內戰的目的一目瞭然。毛澤東根據這一情報分析,在政治局會議上,決定以民族大義為重,親自去重慶談判。他說:他蔣介石“假戲真做”,我們就來個“真戲假做”。他一方面指示李克農抓緊破譯延安聯絡處與重慶的密電,掌握蔣介石的動向;一方面指示周恩來抓緊做好談判的一切準備工作。同時,毛澤東還指示八路軍、新四軍和地方武裝做好戰鬥準備,以迎接來犯之敵。

當毛澤東決定去重慶談判時,李克農的心情非常沉重,因為他知道蔣介石是一個不講信用的人,他的中統、軍統是無惡不作的鷹犬,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發動西安事變的張學良、楊虎城兩位愛國將領仍被關押就是明顯的例證。李克農非常擔心的是毛澤東的安全問題。在護送毛澤東上飛機時,李克農緊緊握住毛澤東的手,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淚。毛澤東理解李克農的心情,便笑著對李克農說:“克農啊,男兒眼淚不輕彈嘛,你怎麼用鹹豆豆送我呀?”一席話說得李克農不好意思,趕快抹去了臉上的淚花。擔心歸擔心,安全是第一位的,李克農派出最強幹的警衛陳龍擔任毛澤東的貼身保衛,並指示重慶的秘密黨組織和情報人員,要不惜一切代價,確保毛澤東的安全。

他為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而流淚

戰鬥在隱蔽戰線的同志,在參加秘密工作之時,都要對黨旗進行宣誓 “對黨絕對忠誠”,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黨。李克農投身革命不久,就開始從事隱蔽戰線工作,是他和錢壯飛、胡底打入國民黨最高情報機關,獲取國民黨的最高機密情報,取得了紅軍一、二次反“圍剿”的輝煌勝利;顧順章叛變後,是他在接到錢壯飛的緊急報信後,設法向黨中央報告,使黨中央機關人員絕大部分安全轉移,從而躲過一場滅頂之災,保衛了黨中央的安全。

李克農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黨,可對家人他卻懷有深深的內疚。1951年,正在蘇聯交流情報工作的李克農接到中央命令,緊急回國,準備赴朝主持板門店談判。臨行前,他的夫人趙英對他說,你到朝鮮主持談判,潤兒(小兒子李倫)馬上也要上前線組織後勤運輸,你這一走,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還是給他把婚結了吧。李克農高興地答應並邀請了滕代遠夫婦、劉志堅夫婦等幾位老戰友,為李倫完婚。在婚禮上,當端起酒杯時,作為父親,李克農心裡一陣難過,留下了愧疚的眼淚。他對李倫說,我有5個兒女,你的姐姐、哥哥結婚,我都不在身邊,你們是靠組織養大的,黨和組織就是你們的父母,有了黨和組織,才有你們的今天。我雖然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但是你們有一個培養你們長大成人的黨和組織。說到這裡,老戰友們不免回想到1931年顧順章叛變那一幕。李克農在通知並協助周恩來果斷處理完黨中央安全轉移後,首先想到的不是家人的安危,而是立刻趕到錢壯飛家,通知其全家趕快轉移,並打電報給胡底讓他趕快撤離,以至於沒有時間通知自己的家人轉移。還是他的夫人趙英發現住所周圍佈滿了敵特,才帶著李治、李倫,母子3人從後門逃離住所。因無法和李克農取得聯繫,又無處可去,3人流落街頭,夜宿菜市場。最後,還是上海的秘密黨組織找到他們母子3人,並將他們安全轉移。李倫回想起這段經歷時,感慨地說,我父親把黨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而我們父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都看作是一種同志式關係。我們兄弟姐妹是在黨和組織的教育關懷下成長起來的,我們大家在自己的崗位上取得的成就,與黨和組織的教育與關懷是分不開的。

他為不能為父親送終而流淚

1951年,李克農赴朝鮮主持談判工作。1952年7月,他收到了老父親不幸去世的電報。當時,大家都在討論工作,他強忍淚水,將電報揣進了口袋。夜晚,李克農獨自走到帳篷外,在黝黑的天空下,面對著北京方向,深深地鞠了3個躬,以遙祭父親在天之靈。李克農回想起自己一生在外奔波,全家老小都跟著受了不少苦,在1931年顧順章叛變後,他就去了蘇區,音信全無,全家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父母親和趙英身上。1946年母親去世時,李克農正在北平軍調部從事緊張的工作,沒能趕回去為母親送終。這次父親病逝,他又遠在異國他鄉,不能盡孝。想著想著,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從此,李克農把對父親的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