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老話“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騾子肉真難吃嗎?

農人小助手


農村的老話“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騾子肉真難吃嗎?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時在我們的生活中想吃點什麼,也基本上不是什麼難題了。可是在過去,一年都難得吃上幾回肉。說到吃肉,在農村裡有一句農民常說的老話: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為什麼農民對這幾種動物的態度卻相差如此懸殊呢?

臭馬肉

以前農村裡有些人家會飼養一些大型的牲畜,像馬、騾子、驢和牛等就比較常見,因為這些動物可以幫農民幹不少的農活,從而讓農民在耕種、勞作的時候省很多事。可是,這些動物都會有生病、死亡的時候,所以當它們不能繼續幫農民分擔農活時,基本上也會宰殺掉。那為什麼說馬肉是臭的呢?

其實馬肉並不臭,只是肉比較的“柴”而已。因為馬很擅長奔跑,其全身肌肉是比較發達的,吃起來口感很差,難嚼也難下嚥。而古人之所以說馬肉臭還有一點小私心的,那就是馬的價格是十分昂貴的,為了避免有人偷吃馬,所以才說馬肉比較臭。在過去農村裡如果有馬快要死了,基本上也都是宰殺吃了的,不可能把它們扔掉了的!

香驢肉

驢肉是非常美味的,這個很多人應該都吃過的。在過去農村裡還有著“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的說法,其可以和龍肉相提並論,可見驢肉是多麼的美味。驢肉香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並且這種動物雖然也是大型的牲口,但是相比於馬和騾子,驢子在農民心中的地位並不高。比如很多人常說“懶驢上磨屎尿多”,由此可見驢子是一種相對來說有點懶惰的動物,而農民對於這樣懶惰的人和動物都有點輕視,所以認為把它殺掉吃肉也不可惜。

寧死不吃騾子肉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騾子肉就不能吃呢?是真的很難吃嗎?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在過去有一種說法,那就是騾子是由驢子和馬雜交出來的一種生物,而且它結合了驢子和馬的優點,但是卻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騾子是雜交出來的,是不能繁殖後代的。所以過去農民認為吃了這樣的動物的肉,也有可能和騾子一樣不能繁殖後代,因此都不敢吃!

村裡的一些老人說,不願意吃騾子肉,還有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於心不忍。因為騾子能幫農民幹很多的農活,耐力也強,比較好養活,吃得少,也不容易生病,並且騾子是任勞任怨,能被主人奴役二三十年。在和農民朝夕相處中也是有了感情了的。何況活了這麼多年的騾子,它的肉吃起來肯定也不好吃,於是也就有了“寧死不吃騾子肉”的俗語。


農夫也瘋狂


農村的老話“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騾子肉真難吃嗎?

這句農村老話,有的地方也說成“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裡即是吃出來的經驗,也有對騾子帶給農民幫助的一種敬重和肯定。來看看這其中的緣由吧。



馬肉臭

馬是六大家畜之首,“馬、牛、羊、豬、狗、雞”,除了馬,其餘五畜都成了餐桌上的美味,當然狗肉相對吃的少一些,但馬肉,從未見誰吃過,也從未聽誰說起它好吃,這原因就是因為馬肉臭,是真臭。

馬是運動健將,它的肌肉中纖維性更加粗大,吃起來硌牙,口感差,且肌肉中含有較多的有機酸,煮起來泡特別多,而且非常臭,所以,幾乎沒人喜歡馬肉。

難吃是一個,在以前馬作為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也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有句老話說的好,門前拴著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可見它的昂貴。也唯有在書裡聽聞士兵在糧草斷盡的情況下,才會有殺馬充飢的情況。

驢肉香

驢肉好吃,表達對驢肉好吃的讚美之詞非常多,“要長壽,吃驢肉,要健康、喝驢湯。 “寧舍孩和娘,不捨驢板腸”“吃了驢肝肺,能活一百歲!”,從這些話中,就能感受的到人們對驢肉的喜歡。

再有一個,驢倔強,母驢還可以生騾子還好,可這公驢脾氣又大又懶,不吃它吃誰?個人覺得,因為這,驢肉各種美食做法應運而生。

打死不吃騾子肉

騾子分為馬騾和驢騾,馬騾是公驢和母馬的後代,驢騾是公馬和母驢的後代,兩者體型外貌上,一個接近馬,一個接近驢,不管是驢騾還是馬騾,都繼承了馬和驢的優點,能吃苦,有耐力,早些年一度成為了農民農耕生產中最為得力的幫手,而且一干就是二三十年,和農民產生了濃厚的感情,人們敬重騾子的奉獻,誰還會去吃它呢?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這騾子沒法繁殖後代,也成了大家不敢吃的原因。


農人解說


農村老話“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你怎麼看?

“馬、驢、騾子”是人們古時候三種主要的交通工具,當然這也對應了不同的階層,騎馬的一般都是富豪鄉紳,一些有名望的人才能夠騎馬;“驢”和“騾子”就相對比較次之,一些地主人家,喜歡養驢和騾子來進行耕地拉磨,也會充當交通工具,在交通工具上“馬、驢、騾”這樣依照等級排列。但是按照美食上排序卻有這樣一句俗語“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意思很簡單馬肉是比較臭的,驢肉十分的香,而騾子肉是萬萬不能食用的。


“馬”在古代主要是當成交通工具,因為長期的奔跑運動,整個肌肉比較緻密,就算用大火熬,也很難熬製的非常美味,甚至可能會散發出來臭味,古代的時候有“六畜”,其餘五種牲畜都被人們端上了餐桌,但很少有人聽過“吃馬肉”這種行為;“驢肉”是非常美味的食物,“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足以見得驢肉有多香了,曾經在北京吃過幾次驢肉,便十分的想念了;“騾子”是馬和驢交配成功的,是人們農業生產中經常用的,所以很多人都不遲騾子肉,畢竟騾子為家庭的農業勞動付出了很多。

“馬、驢和騾子”都是在以前我們生活中可以見到的牲畜,現在隨著公共交通的日益普及,人們就很少使用這些交通工具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就越來越少。“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你覺得是這樣嗎?你如何看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