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用印象主義講一個蒸汽朋克和後啟示錄的故事

導語:其實標題取得有些勉強,因為被譽為“蒸汽朋克聖經”的小說《差分機》直到1991年才問世,比《天空之城》晚了5年。不過這反倒說明,在那個篳路藍縷的時代,《天空之城》就已經是一部十分“潮”的作品了,而其身上蘊含的各種潮流風格,就算經過三十餘年也毫不落伍。為了配得上《天空之城》的調子,這次就努力用新銳的視角來解析這部作品。

蒸汽朋克、後啟示錄與《天空之城》

序幕過後,這部電影用幾個場景交代了天空之城拉普達的歷史,也順便展現了一些蒸汽朋克不可迴避的元素: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人類利用風能來製造工具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人類憑藉著飛行石技術升入空中,並在天空建造自己的王國

簡單來說,蒸汽朋克是對維多利亞工業革命時代的想象力的一次延續。假如世界沒有進入電氣時代和信息時代,而是任由機械科技發展,會誕生怎樣一個世界。這種假定形成一種藝術浪潮,吸引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參與進來描繪這樣的架空世界。飛空艇與機械臂齊飛,黑科技共黑魔法一色。在《天空之城》裡,蒸汽朋克風格雖不及後來其他作品的精細,但放在1986年相當講究了。

另一方面,不同於只講述文明發展的蒸汽朋克作品,《天空之城》也講述了文明的衰敗。故事的舞臺搭建在一個科技先膨脹後崩潰的世界。這種末世文化的設定在電影和遊戲中總是適合醞釀出觀眾們喜聞樂見的各種衝突。電影也好遊戲也好,《未來水世界》、《瘋狂的麥克斯》、《地平線:零之曙光》、《輻射》等等作品,都是講述在末世中倖存的人們如何掙扎的故事,這樣的故事也被稱為後啟示錄。

《天空之城》有著蒸汽朋克欣欣向榮的夢想,也有著後啟示錄痛定思痛的反思。而與蒸汽朋克同根生的賽博朋克,它們的本質區別並不在於表現形式——在同樣都是點歪科技樹的設定下,蒸汽朋克傳達希望,而賽博朋克傳達失望。《天空之城》正是在希望與失望兩個強大而矛盾的主題的夾擊下,迸發出的夢與狂想的火花。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吉卜力鐵三角已經少了一位

《天空之城》的創作初衷其實有些戲謔。宮崎駿把《風之谷》的版權收益都投入了高畑勳拍攝的記錄片《柳川堀割物語》裡。這部電影還沒拍一半錢就花光了。在《風之谷》中嚐到了甜頭的鈴木敏夫和宮崎駿高畑勳三人決定再做一部動畫回本。為了方便製作,他們專門成立一個以宮崎駿和高畑勳為中心的動畫公司,並找來了在《風之谷》中合作愉快的小夥伴們,在動畫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傳奇工作室“吉卜力”就這樣誕生了。

《天空之城》是吉卜力正式成立的第一部作品,劇情來源於宮崎駿小學時候編的一個故事。彼時宮崎駿45歲,體力和想象力都是巔峰時期,而這部承載著吉卜力開山之作頭銜的動畫,也處處洋溢著動畫之神用不完的激情。

沒錯,《天空之城》就是宮崎駿所有作品裡最有激情的一部。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吉卜力剛成立時期的宮崎駿

宮崎駿一生執著的環保與和平的嚴肅主題在《天空之城》中愈發鮮明,但這部作品仍保留著《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時期的幽默風格。在宮崎駿式一以貫之的演出風格定型之前,《天空之城》就像一個叛逆而外放的朋克青年,才華橫溢而不拘一格。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這段情節為我們展示了男主角巴魯走哪哪塌和絕對摔不壞的人形高達體質,也為他後期的一系列騷操作買下了伏筆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這段打鬥還帶著一絲迪士尼式的誇張與幽默,雖然與電影的主題格調不是很搭,更難得的是,在宮崎駿後期作品裡,很難再看到這樣誇張的演出了。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前期的這段火車追逐戲設計得非常精彩,不論在電影還是遊戲中,火車戲一直都是經久不衰屢試不爽的橋段,用來炒熱氣氛觀眾總會買賬。從《奪寶奇兵2》到《警察故事3》再到《吸血鬼獵人林肯》,從《合金彈頭2》到《神秘海域2》甚至《最終幻想15》,例子數不甚數。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男女主角分享煎蛋吐司的這段動畫,演出非常細膩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片中有好幾段男主角奔跑的動作可以從宮崎駿擔任原畫的《太陽王子霍爾斯》裡找到雷同

據鈴木敏夫說,《天空之城》大概是是日本影史上第一部有植入廣告的作品。恕我眼拙,實在是沒找到片中廣告在哪裡,但一定是味之素和東芝之一。

《天空之城》上映的1986年正值好萊塢科幻冒險大片浪潮時期,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三部曲》,斯皮爾伯格的《E.T.》、《奪寶奇兵》系列正風靡全球。和這些 blockbuster 比起來,《天空之城》也不遑多讓。但說到攜帶關鍵道具的妹子被反派挾持,男主角為了救妹子上了賊船這樣的設定,更像是下面這部電影: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錯放成遊戲圖片了但這是我最喜歡的遊戲

當然下面這段場景更有《金剛》的既視感。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多就是好,大就是美。”多炮塔教徒快來參拜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一個有趣的細節:慕斯卡在威脅希達和挑釁巴魯要鋼槍的時候,他的左輪手槍子彈已經用完了。危急時刻的沉著冷靜為他爭取了三分鐘換子彈的時間。慕斯卡能夠混到這個地步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可惜最後被兩個小孩子攪了局。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論“古蹟破壞者”,在兩位主角面前,勞拉和德雷克需要認前輩【手動滑稽】

《天空之城》裡這些歷久彌新的元素是創新還是借鑑無需深究,它們反映的是宮崎駿在最意氣風發的年紀裡一次肆意妄為的才情揮灑。即使宮崎駿後來走上神壇,但像《天空之城》這樣生猛、狂野的激情之作難以再現。

一定要說到對後世的影響,至少有兩部遊戲裡,《天空之城》的影子是磨滅不掉的,那就是《空(keng)之軌跡》和《重力眩暈》(《Gravity Rush》的中文翻譯是《重力異想世界》但我覺得《重力眩暈》更加信達雅,也是我心目中的藝術性第一的3A大作)。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在《空之軌跡》裡,飛空艇,用石頭驅動的魔法,若隱若現的蒸汽朋克風,以及二代最終章主角們登上的古代天空文明“方舟”,這些元素或多或少是在向《天空之城》致敬,方舟的崩塌甚至與拉普達如出一轍。在方舟崩塌之際艾絲蒂爾和約修亞這對puppylove的擁吻也成了我們這些叔叔阿姨美好的回憶。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重力眩暈》的故事也是以一位少女從空中墜落開始的

《天空之城》與印象派

關於《天空之城》構思與設定的新潮解構就到此為止,接下來重點分析《天空之城》或者說整個吉卜力作品與印象派之間的有趣聯繫。

眾所周知(並不),吉卜力對色彩的運用十分苛刻,在幾十年的創作經歷中,精煉了一套非常具有指導意義的色彩使用方法,吉卜力對色彩的使用經驗,一直是日本動畫的教科書。同一個物體,高亮部分用什麼顏色,陰影部分用什麼顏色,吉卜力常常能爭論很久。清晨的天空,雨後的天空,黃昏的天空,以及不同天氣下事物反映出的客觀顏色,吉卜力也將這些變化嚴謹地反映在了動畫中。遺憾的是,吉卜力的御用色彩設計師,宮崎駿東映時期就是戰友的保田道世女士也於2016年去世了。

而說到印象派,它的發展,離不開牛頓色彩學的理論支撐。雖然在西方繪畫史上,自文藝復興以來,儘量逼真地還原自然是所有畫家的共同追求,但到了19世紀末,關於真實的問題變得複雜起來。這個時期被視為離經叛道的印象派畫家們,他們關心的是陽光照在物體表面所引起的色彩變化,天空、水面、船隻、人物,這些不只是一種孤立的顏色構成,而是各種相近色與互補色搭配在一起的和諧。可以蓋棺定論的是,印象派對於繪畫最大的貢獻就在於對光線與色彩的發現。

如果說吉卜力與印象派的理念只是不謀而合倒也很好接受。直到有一次我參觀莫奈展,下面這幅畫為我打開了新世界,聯想到《起風了》的海報,它讓我驚呼,吉卜力與印象派一定是有著某種蛛絲馬跡的聯繫的: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一個是莫奈筆下自己的老婆,一個是宮崎駿筆下堀越二郎的老婆(堀越二郎也可以看作宮崎駿對自己的投影),為什麼兩者都像在傳達某種同樣的東西?甚至說後者像是在致敬前者。它們讓我覺得我需要重新審視吉卜力的作品,接下來就以《天空之城》和莫奈的作品舉例: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這是《天空之城》序幕過後男主角小鎮的濃霧清晨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天空之城》裡陽光照耀下的山谷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濃煙滾滾的蒸汽火車莫奈也畫過幾幅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女主角在山裡的老家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男女主角逃出地下礦洞時已接近傍晚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反派軍隊們的基地,偶然發現和莫奈畫的威尼斯還有點像哈哈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最後,歡迎兩位小朋友來到莫奈莊園

事實上吉卜力的每一部作品,與每一位傑出的印象派大師的作品,都可以拿出來相互比較,之所以只聯繫《天空之城》和莫奈,原因嘛,懶癌患者的極限就到此為止了。順著這個思路,大家還可以發現更多驚喜。

毫不掩飾地說,宮崎駿與吉卜力的作品在色彩上的堅持,正是百餘年前印象派創造給世界的財富。印象派作為繪畫藝術像與不像之間的分界點,不僅衝破了學院派的束縛,抗住了攝影術的衝擊,也為後來的一系列百花齊放的現當代流派開闢了新道路。而吉卜力為日本動畫打下的堅實基礎,讓後來的湯淺政明、今石洋之、大平晉也等人,能在這樣堅固的舞臺上肆無忌憚地癲狂。

最後講一個一個有趣而有跡可循的線索:19世紀末的時候,瓷器風靡歐洲。由於清朝閉關鎖國,許多瓷器是通過日本傳入歐洲的。為了防止這些瓷器在海運過程中因為風浪顛簸而碰壞,日本人在瓷器中間填充報紙。隨著瓷器飄揚過海的,除了這些報紙,還有報紙上畫的浮世繪。這些風格迥異的東洋繪畫,影響了當時法國最新銳的一批畫家,他們就是莫奈、塞尚、梵高等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大師。100年後,印象派又或多或少給了日本動畫啟發。這種文化之間的流傳、融合、進化與反哺的循環真的十分美妙。

《天空之城》——用印象主义讲一个蒸汽朋克和后启示录的故事

所以,再讓我們看看莫奈的老妞兒,藝術之間並沒有國界。

我準備把宮崎駿的所有作品按喜好程度一一解讀,不知道這個坑什麼時候能填完,寫得不對的地方也謝謝大家多多指正。(授權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