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出身比洪秀全還貧苦的朱元璋能抵擋金陵小天堂,而洪秀全不行?

豪哥雜談


登基時和之後的朱元璋,除了自己王朝的國號之外,不願意在任何地方保留任何帶有明教色彩的痕跡,但是,在他本人甚至都沒有認識到的內心深處,這位從飢餓和戰爭中走來的男人在本質上依然是一個明教教徒。

對奢華靡麗的生活方式的擯棄,本身是帶有厚重明教色彩的東西。

天子的車輿服用,本來按慣例是應當用黃金裝飾的,朱元璋均下命令以銅替代;朱元璋還用製作衣服剩下的小片絲綢拼接縫紉成類似僧人百衲衣一樣的被單;至於命令太監們在皇城內種菜,編制麻鞋、削制竹籤以供日用,也是常態。

上述除了朱元璋早年貧苦經歷的影響外,不能排除明教思想的影響。

除此以外,對貪腐官吏的近乎恐怖的刑罰懲處,對臣僚百官的近乎潔癖的忠誠要求,以及對人民行為鉅細靡遺的全面控制,都滲透著明教帶有諾斯底主義(gnostic )色彩的原教旨教義的影響。

某種意義上,所謂明,在朱元璋的心目中等同於要建立一個『光明、善美、和平、秩序、潔淨』的光明世界,因為有這樣的目標,所以金陵小天堂的花花世界和相關的物質享受,不足以動搖他的內心。


談古論金


因為朱元璋會打仗,且和平解決二號人物。這是他倆的根本差別。朱元璋=洪秀全+楊秀清。

咋一看,朱元璋和洪秀全很像:

兩個都有宗教背景,一個白蓮教,一個拜上帝教。

兩人命運都苦,一個寒門子弟,一個落地秀才。

兩人都是流動作戰定都金陵。

兩人都處理掉了二號人物。

兩人都進行強大社會控制與動員,如寡婦營對應男女分居。

兩人都喜歡搞理論創作,朱元璋有御製文集,洪秀全有《原道救世歌》等。

要說不一樣,洪秀全是有學歷的人,比朱元璋有文化多了。那為啥命運殊途呢?

1、朱元璋會打仗

朱元璋和洪秀全帳下名將雲集,獨當一面的將領有很多。

但區別就是,朱元璋是最優秀的統帥。在渡江作戰,集慶作戰,龍灣作戰,鄱陽湖之戰,戰爭從小到大,甚至到決戰,朱元璋都親自參與。主力北伐時候,朱元璋也親自到開封會商戰略。

(朱元璋的地盤)

可以說朱元璋運籌帷幄可以,統兵數十萬縱橫天下可以,衝鋒陷陣也可以。屬於全能型的軍事人才。

而洪秀全在這一點上就欠缺了,軍事方面全權由二號人物楊秀清負責,在不知不覺中,楊秀清的世俗權力自然就強化了。那一二號人物的矛盾處理就更難了。理論之爭簡單,亂世政治鬥爭是要依靠實力的

2、處理二號人物

客觀而言,朱元璋在軍隊裡的地位最初可沒有洪秀全高,在渡江後,郭天敘、張天祐先後戰死,朱元璋才成了事實上的一把手。

二號人物邵榮也逐漸提高,且“粗勇善戰”,是一員名將,處州兵變,龍灣之戰立下赫赫戰功。但朱元璋在處置邵榮的時候就平和多了。

七月,邵榮回京。八月,榮與參政趙某謀為不軌,元帥宋某以謀事首告。太祖命壯士執邵榮、趙某,連鎖,置酒待之,問曰:“我與爾等同起濠梁,望事業成,共享富貴,為一代之君臣。爾如何要謀害我?”榮答曰:“我等同年出外,取討城池,多受勞苦,不能在家與妻子相守同樂,所以舉此謀。”不飲酒,止是追悔而泣。太祖亦淚下。趙某呼邵榮曰:“若早為之,不見今日獵狗在床下死。事已如此,泣何益?”惟痛飲。太祖欲禁錮終身,聽其自死。太祖命縊殺之,籍其家。--《國初事蹟》

朱元璋殺邵榮有點像努爾哈赤殺舒爾哈齊,李自成殺羅汝才。其自身就是傑出的軍事統帥,且控制軍權,在對二號人物處置後,基本不會大動干戈,內部更容易實現整合。

(洪秀全的地盤)

洪秀全就是另一面了,通過諸王解決楊秀清,自己又殺北王、燕王,到石達開出走為止,太平天國的老底子基本消耗一空,且引發從上到下的信仰危機。

總結:

在戰爭為主的時期,軍事鬥爭劇烈,權力很容易造成不平衡,甚至嚴重的內鬥,。

而深諳軍事的統領,基本就可以避免這一困境了。

洪秀全和朱元璋的差距是不會打仗,對軍權控制的差別,也導致內部鬥爭的差別,最終影響其歷史進程。

參考文獻:

邵榮事蹟鉤沉》《明太祖實錄》

上聞處州之亂,命平章邵榮率兵往討之……平章邵榮等兵至處州,令院判張斌等分攻四門……平章邵榮及元帥王佑、胡深等兵攻處州,燒其東門,軍士登城而入……以王佑守之,榮乃還。--《明太祖實錄·卷一一·壬寅年三月丁未朔、癸酉、四月己卯》上調常遇春拒長張於龍灣,邵榮拒五王於石灰山,徐達居中應援。數戰不利,上調邵榮兵沿江西截戰。友諒兵前後不能顧,遂大敗……五王僅免,登舟而遁。兵登舟不及,死者不可勝計。--俞本《紀事錄》

一枚明粉


因為兩人起兵的出發點不一樣!洪秀全起兵造反的原因是他想當皇帝!而朱元璋則不一樣,朱元璋想的是吃飯!在當時,有朱元璋跟朱棣的一段對話,朱元璋告訴朱棣,假如當初他有一碗飯吃,那麼他想到的絕對不會是造反!他告誡朱棣,千萬不能讓老百姓沒有飯吃!這是大明江山永固的根本!

雖然朱元璋沒有傳位給朱棣,可是朱棣是他最喜歡的兒子,朱元璋這麼教育朱棣剛好符合朱元璋的理念價值觀!我們從另外一個方面可以來得到驗證!比如,朱元璋殺藍玉,有人說藍玉勞苦功高,不該殺!可是藍玉在朱元璋眼裡卻是罪大惡極!因為藍玉強搶民女,奪民宅,還縱兵屠城!這功是功,過是過!有功該賞,有過該罰!按著朱元璋的行事風格,你搶老百姓的東西就是不對,殘害老百姓更不對,所以,藍玉被他處以極刑,豎典範,使得其他功臣不敢再犯!


優己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守仁君認為,能不能抵得住金陵小天堂的誘惑,關鍵是看洪和朱的志向。

洪秀全的目的是什麼,是享受,是榮華富貴。

洪秀全出身耕讀世家,他從小的願望就是考取功名,當個大官,榮華富貴。但是洪可能是不適合讀書。二十多了連個童生都沒考上,洪秀全一氣之下決定造反,我自己考不上,那我就當皇帝,自己開科取士。


抱著這樣的目的,洪秀全造反了。經過兩年的拼搏,洪秀全攻陷了南京。這個時候,洪秀全基本佔領了中國最富庶的地方。洪秀全目的達到了呀!他原本的目的就不是什麼改朝換代,救濟斯民,強盛中華。他就是為了榮華富貴當皇帝才造的反。現在有錢,有地,有人,我還打個什麼勁,可勁享受才是正經。

反觀朱元璋,出身比洪秀全還寒酸,當過乞丐,也當過和尚。對當時的蒙元統治者是深惡痛絕!朱元璋的目的是什麼,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立紀陳綱,救濟斯民。是一統天下,還天下百姓以清明!所以區區金陵,自然無法阻擋朱元璋的腳步。



還有其它的原因。

朱元璋攻陷南京後,西有陳友諒,東有張士誠,南有陳有定,北有察罕貼木爾,生存環境是非常惡劣!在這種生存環境下,沒有讓朱元璋享受的條件!朱元璋不進取,就是死。


而洪秀全攻陷南京後清軍並沒有給他造成太大的壓力,換句話說,老洪驕傲了!

還有一點點原因

當時洪秀全和朱元璋麾下都有許多能征善戰的猛將,但是朱元璋手下有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但是洪秀全手下卻缺了幾個能謀善斷,有遠見卓識的謀士。再加上洪秀全和朱元璋兩個人有云泥之別的政治手腕,心智和統軍能力。所以,發生的一切都正常。


守仁看劇


據說明太祖在廢掉丞相後,曾經寫過一首詩描述自己的辛勞: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為了穩固自己打下來江山,朱元璋可謂是費盡苦心,被累的夠嗆。相比於朱元璋被累成狗,洪秀全可就舒服多了。金田起義成功後(剛剛打下一個村),洪秀全就迫不及待的宣佈自己可以娶八十一個老婆。等永安封王后(打下了一個縣)

,他還真的給自己娶了十幾個當地的天后娘娘。於是在太平軍一路流竄作戰時,一路上還要帶著洪天王的娘娘一起跑,煩都快煩死了。

明太祖和洪秀全的這種區別,其實就是創業者對自我定位的區別:到底是想成為新貴族?還是就只是想做一個爆發戶?那麼,朱新貴和洪爆發的區別又是如何產生的呢?主要,有三點方面。



第一:出身和人生履歷不一樣

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能抵住誘惑,是因為他的出身確實太貧苦了。朱元璋十五歲時,家裡除了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以外,全部都餓死、病死了。在做了十年的和尚後,二十五歲時才參加紅巾軍,走上造反之路。所以並不是朱元璋想造反,他只是為生活所迫,逼著他不得不選擇造反這條出路。但凡是能吃飽飯,他都不會造反。而在造反後,朱元璋都是親力親為,這就更加的讓他體會到了創業的艱難。他知道苦日子和創業是什麼滋味,也就知道該怎麼珍惜自己這得之不易的富貴生活。



反觀洪秀全,他與朱元璋的人生履歷是完全不一樣的。洪秀全出生於耕讀世家,不能說是大富大貴,但起碼吃飽飯是沒問題的。洪秀全之所以要造反,是因為他對富貴生活有很大的嚮往。但是屢次試不中,靠讀書考科舉這條路行不通了,他才決定靠傳播邪教思想,讓自己當一個教主式的領導人。這個時候的洪秀全,離真正的創業還早的很!

後來洪秀全整理了自己的思想,去到廣州傳播拜上帝教。問題是廣州是什麼地方?廣州人又不是沒見過真正的基督教,豈會被洪秀全的這種二把刀給矇騙?所以,洪秀全轉而到了廣西山區去繼續忽悠人。但是問題又來了!廣西山區的生活太艱苦,洪秀全吃不了這種苦。於是他把傳教的工作交給了好朋友馮雲山,然後他自己跑回廣東了。由此也看得出來,洪秀全的傳教,其實很失敗的!拜上帝教之所以能發展起來,主要是馮雲山的功勞,跟洪秀全沒什麼關係。

通過對比朱元璋和洪秀全的人生履歷,我們可以發現:朱元璋是貧苦出身,十年放牛娃,十年和尚,十年領兵打仗,是這種複雜且曲折的人生經歷,鑄造了朱元璋剛毅的性格。反觀洪秀全,他就沒有這種人生經歷。當年馮雲山在廣西傳播拜上帝教時,也是各種辛酸苦辣都嚐遍了。而洪秀全呢?最艱苦的時候他一般都是不在的(回廣東老家自耕去了)。一直到馮雲山把拜上帝教搞得初具規模了,洪秀全才跑回廣西當教主。

這就好比人家種樹他乘涼,人家種果子他摘桃。沒有汗水,怎麼會珍惜呢?



第二:能力水平和態度不一樣


朱元璋在能力強是不用質疑的,在廢掉丞相後還能保證國家不亂,這就很有兩把刷子了。後世皇帝中只有雍正能跟朱元璋比,這兩位都是工作狂人。

至於說態度,朱元璋對自己打下來的基業,有點魔障似的著迷。容不得任何人染指。

反觀洪秀全,問題就來了。除了創立拜上帝教是他的成果外,接下來的所有事情都跟他沒關係了!傳播拜上帝教:南王馮雲山的功勞;組建並發展太平軍:東王楊秀清和西王蕭朝貴的功勞;籌集軍費:北王韋昌輝的功勞。洪秀全在整個太平天國運動中,其實就是起了一個頭兒。太平天國能割據東南,跟他沒關係,那都是楊秀清的貢獻。

忠王李秀成後來的回憶,長期以來,洪秀全只是一尊宗教偶像。金田起義後,因為戰爭的原因,以楊秀清和蕭朝貴為代表的軍事領袖的地位上升,洪秀全和馮雲山為代表的宗教領袖的地位下降。馮雲山原本是二把手,為了妥協也不得不向廣西本土實力派楊秀清和蕭朝貴們妥協。結果是:教主洪秀全仍居一把手,副教主馮雲山則由二把手退居四把手,楊秀清和蕭朝貴分別上升為二、三把手。

但是一把手洪秀全實際上從未掌握實權,總攬了軍政大權的人是二把手楊秀清。比如後來出師北伐發佈的檄文《奉天討胡檄》上,居然也只用了楊秀清和蕭朝貴的名義,而見不到洪秀全的名字。換言之,洪秀全就是一個精神領袖

楊秀清太能幹了,而洪秀全天生又不是一個吃苦耐勞的人。這樣一來就導致了洪秀全的創業積極性嚴重的不足,既然什麼事都可以交給別人,那自己乾脆就什麼都別管了。一心一意的玩女人,過紙醉金迷的生活豈不快哉?何必要操那些閒心呢?


第三:眼界和剋制力不一樣

其實說實話,朱元璋的眼界也未必高。但是他在社會上闖蕩和磨礪過,社會經驗讓朱元璋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成就大事,必須要有地主和文化人的支持。搞定了這些人,才能讓他們幫助自己搞定小老百姓。於是在朱元璋的身邊聚集了劉伯溫、朱升、葉兌、章溢、李善長這些大名士。在這些名士的指點下,尤其是朱升的指點下(高築牆、緩稱王、廣積糧)。朱元璋很少走彎路,相對來說對自己的慾望比較剋制。所有人都稱公了,他才稱吳公;拿下了南京城,才敢稱吳王,還不敢宣佈定都;直到打敗了陳友諒才敢稱帝,建立明朝。

至於洪秀全呢?他搞的搞拜上帝,是反對儒家學說的。結果就因此得罪了儒家知識分子。搞土地改革,又得罪了地主階級。而拜上帝又拜的離經叛道,西方的正統基督教國家也不支持他。滿清本來不怎麼樣,但是因為有洪秀全的襯托,反倒高大上了。又經過曾國藩的一番忽悠,老百姓反而認為滿清才是中華正統。楊秀清倒是有一點見識,他反對迫害儒生,但是沒有卵用,這與太平天國的國策相悖。

所以洪秀全和朱元璋相比,他的眼界是有很大問題的。很多人說洪秀全進了南京城才開始孵化墮落,其實並不是!他早在廣西流竄時就已經墮落了。

佔領了一個村(金田)就敢起義,佔領了一個鄉(永安)就敢稱王。在永安封王后,就開始給自己尋妻找老婆!進了南京城後,洪秀全自認為的人生巔峰也就是如此了。拿下北京?洪秀全倒是想過,可是他沒有這種志向。拿下南京就足夠了,他其實壓根就沒有想那麼多。



總的來說,朱元璋和洪秀全壓根就沒有什麼可比性。明太祖是千古一帝,洪秀全更像是一個普通人。別說是跟明太祖比了,跟李自成比也有差距,起碼人家李自成打進了北京城。


Mer86


首先不要將朱元璋領導的起義同太平天國混為一談,朱元璋領導的起義是在反抗暴元為大背景下的,是漢人在受壓迫和奴役之下發動的反抗。這不是太平天國可以相比的,太平天國運動帶有很強的宗教性,並沒有將其上升到革命層面,說的不好聽就是太平天國運動中,太平軍根本不知道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而洪秀全以宗教來約束太平軍,這群人都是瘋狂的教眾,排斥異教徒。並且十分有意思的是當時不少底層百姓加入其中,包括災民和失去土地的農民,而這些人是為了有飯吃加入的。他們根本不知道他們應該怎麼樣,連洪秀全也沒想過推翻清政府,建立一個新的國家。太平天國雖然沉重的打擊了清政府,但是如同黃巾起義一般,存在巨大的侷限性。

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則是一心一意推翻元朝,所謂“驅除韃虜,恢復中原”,當時幾股實力較強的農民軍都以此為目標。等到推翻元朝統治之後,這些人才開始爭奪天下。而朱元璋則一直都是雄才偉略,他早年的經歷決定了他的性格,更是讓他找到了當時百姓最需要什麼。朱元璋從起義開始,一直都是兢兢業業,直到登基之後,也是非常的謹慎穩重。



大明王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屠殺不少功臣,有人說這是殘暴。但是仔細的分析一下,你就會知道朱元璋的厲害之處,朱元璋害怕功臣成為新的世族,那樣大量的財富和資源會被他們佔有。規模龐大的功臣階級,將會使得新生的大明王朝難以獲得休養生息的時機。朱元璋執政期間,酷刑多是用於官吏,而百姓基本可以吃的上飯,是典型的國窮民富,朱元璋非尋常帝王可比啊!


小司馬遷論史


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運動和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不在同一歷史時代,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也不一樣,因此沒有什麼可比性,不過我們還是來比較下。

首先,從他們自身的實力來說。在面對元朝軍隊前,朱元璋早已經在多次戰鬥中迅速成長,軍事素養一流,所領導的軍隊戰鬥力強悍,早已經不是一般農民軍可比,其身邊跟隨的名將如雲,諸如號稱有明朝“雙劍合璧”的徐達和常遇春,朱文正,李文忠,橫掃北元的馮勝等;而洪秀全自身軍事才能一般,所領導的農民軍戰鬥力有限,中後期天國內訌,大大削弱了自身實力。



其次,從他們的制定的政策來說。朱元璋前期提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迅速的壯大自己,後期又有“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思想;太平天國提出了“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思想,前期制定了《天朝田畝制度》,後期又制定了《資政新篇》,事實證明這些都是脫離當時時代的思想和制度,根本不利於自身的發展。

再次,從他們的敵人來看。當時元末,元軍腐敗不堪,早已經不是曾經橫掃歐亞的軍隊了,戰鬥力簡直就是不堪一擊,而且,在朱元璋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的過程中元朝始終處於觀望狀態,在朱元璋消滅對手後又只想著詔安,毫無戰鬥準備;清朝的八旗軍雖然喪失戰鬥力,但是湘軍和淮軍戰鬥力強大,又獲得大批國外的火器更是如虎添翼,而且,清軍又建立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始終包圍著南京。



最後,從他們所處的外部環境來看。當時朱元璋在佔領南京後,其東南平江是張士誠,東北是張明鑑,西面是徐壽輝,北面是劉福通,他們正好把朱元璋保護在中間導致元軍想打而打不著;而太平天國面對的不僅有外國僱傭兵如華爾的洋槍隊的圍剿,而且後期外國列強又支持清政府。


因此,從以上幾點不難看出,為什麼朱元璋能守住南京而天平天國失敗了。


清新果凍123


就像一些人說的:有錢人的快樂是想象不到的。

朱元璋老說自己苦,但他的快樂是我們大家想象不到的。畢竟是皇帝,3000後宮佳麗,金屋銀山,過得其實跟洪秀全沒多少區別。



為何我們覺得他們差別大?那是我們把他們成功和失敗定義了他們的行為-但實際上他們完全沒區別。

那麼為何一個成功另一個失敗呢?

第一點:時代不一樣。雷軍說過:豬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朱確實趕在了風口,全國人民都在反元;但洪的時機,說實話有點早,如果晚個二三十年遇到清末那場饑荒,加個西北動亂,此時洪在風口鬧起義,說不定成就更大。



第二點:朱跟洪其實都在享受生活,唯一不同的就是享受外的生活不一樣:也就是時間的碎片化管理不一樣。就像上學大家都在玩,有的人學習好有的人學習差,除了天賦差異,可能學習好的偷偷學習到12點再睡覺,學習差的玩完9點就睡了。比如說朱在享受完的時候,還是比較用心做事,然後努力學習,把空餘的時間利用了起來;而洪沒有這麼做,一方面是人的差異,另一方面是洪的權力被楊所牽制發揮不出來,所以洪的碎片化時間利用不好。

第三點:平臺的不同。雖然兩人的平臺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但是平臺反而牽制自己的能力發揮。朱元璋的勢力建立依靠自己的鳳陽班底加外招的人才,兩套班底也可互相牽制;洪的勢力建立卻是馮楊的廣西班底幫助建立,自己的廣東班底幾乎不存在,所以他沒信任的人,另一方面他沒辦法外招人才也就是儒生,造成太平天國內部經常一家獨大頻繁政變。洪在內耗中耗盡自己的精力和太平天國的實力,而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朱在奪取天下後才考慮這些事情。

第四點:個人的能力問題,這個沒說,天生的。




銫媒體



朱元璋同志只有一個馬皇后,洪大教主有後妃三千多。

朱體察國情民情,知道民心所向而為民請命,識人用人不拘一格降人才,調兵遣將有章有法,考慮問題目光長遠,目標明確,堅持不懈。

洪只會自己享樂,不知民間疾苦;用人失度,想法雜亂無章;沒有大的明確的能吸引人心的正確目標,沒有凝聚力,失去前進方向和動力。自己不會帶兵,不會點將,不會協調掌控手下,用人又懷疑,反覆無常,導致內部爭鬥,一盤散沙,無人可用。



朱元璋同志胸懷大志雄才偉略豈是小肚雞腸目光短淺的洪教主能比擬的,天地雲泥之別!


春風十八子


首先除了所處朝代,所面臨的敵人不同之外,我想最主要的還是內在因素。

太平天國所佔據的是江南省,是中國第一富省。原本佔據著地利的優勢。可佔據這裡之後,可能是窮人一朝翻身便迷失了方向,開始還有一些新政,可後來眼前的繁花似錦,燈紅酒綠,讓這些翻身的天王們開始了整天享樂。加之後期內部自相殘殺。迫使太平天國四分五裂。



反觀朱元璋,雖得了金陵這樣的富饒之地,但他深知元朝潰敗的根結在哪裡。稱吳王之後,便對下屬嚴格要求,不允許出現腐敗現象。所謂兵看將,將看相,相看王。他自己本身對腐敗就深惡痛嫉,所以對下面的腐敗自然是嚴懲不貸。加之對屬下賞罰分明,不與爭功,才使手下人能為之奮力賣命。這才成就了一個大明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