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我的期貨經歷》一書,回憶起我這18年期貨之路,深有所感

引子

《股票作手回憶錄》有一個經典的場面:

一位名叫帕特里奇的老頭,據說很有錢。他最喜歡對別人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知道,現在是牛市!”。有一次,一位阿默的內幕消息交易者向帕特里奇推薦了一個股票,漲了七個點,不久,他又叫老帕特里奇把股票拋了,等回檔後再接回來。老帕特里奇不幹,他說:“如果我現在賣了這隻股票,就沒倉位了,我何以自處?”

有些譯文把“”直譯成“位置”,有些譯文譯成“頭寸”。我覺得,譯成“倉位”會好一點。結合他下面一段話:“當你像我這麼老,像我這樣經歷了許多繁榮和恐慌之後,你就會明白失掉倉位是任何人都無法承受的,就連約翰·D·洛克菲勒也一樣。我但願這隻股票會回調。但是我自己只能按照多年的經驗進行交易。我為這些經驗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不想再交第二次學費。你知道,這是牛市。”老帕特里奇的意思是:這隻股票是較早前買的,建倉價格比較低,賣掉股票之後,一旦股票價格沒有按預期回落,而是絕塵而去,因為人性的弱點,一般不願意再去高位追回,這樣就很容易因為貪圖小波動而錯失一輪大行情,因為現在是牛市。另一方面,因貪圖幾分錢蠅頭小利而把股票賣掉,再高位建倉,很容易因為價格波動而被洗出來,錯失趨勢的列車。

這才引出了一段經典的話:在華爾街呆了這麼多年,賺賠幾百萬之後,我想告訴你的是:我的想法從來沒有替我賺過大錢。是我穩坐不動賺了大錢。知道嗎?穩坐不動!對市場做出正確判斷不算什麼。你在牛市總能找到許多早就做多的人,以熊市也能找到一早就做空的人。我知道許多人恰如其時做對了,他們在最有利的價位買進或賣出。他們的經歷和我的一樣——也就是說,他們沒有從中賺到什麼錢。做對又能堅持的人不多見。我覺得這是最難學的一件事。但是,股票作手只有深諳此訣,才能賺大錢。真的,交易者開悟之後,賺幾百萬美元要比他在懵懂時賺幾百美元來得更加容易。

有人把“sitting tight”譯成“持倉不動”或“堅定持倉”,我覺得有太過意譯之嫌。沒錯,作者的意思是在大行情來時,要堅持持倉,不理會小波動。但是,在沒有行情的時候,也要穩坐不動,要堅持空倉,不要瞎折騰。

關於持倉

投機者賺的是正確承擔風險的報酬,他的虧損就是他所承擔的風險。報酬與風險是成正比的。持倉時間越長,倉量越大,風險就越大。如果持倉錯誤,就應該迅速退出。如果持有正確倉位,持倉時間越長,倉量越大,他得到的報酬就越大。

我在微博上讀到一間期貨公司關於客戶盈利的統計:

一、贏利的客戶中, 85.2%的贏利來自於5單以內的贏利, 扣除掉這5單,這部分客戶大多數都是虧損。這5單的特點:持有日期基本上都在2個月左右,基本上都是單邊市場。

二、每日平均交易10次以上的客戶, 3年平均收益率是-79 .2%。

每日平均交易5次以上的客戶, 3年平均收益率是-55 %。

每日交易1次以上的客戶, 3年收益率是-3.5%。

每日平均交易0.3次以上的客戶, 3年平均收益率是12%。

每日平均交易0.1次的客戶, 3年平均收益率是59%。

三、所有止損的單子,如果不平,有98.8%的概率在未來2周內扭虧為贏。

四、所有止贏的單子,如果不平,有91.3%的概率在未來2 周內實現更大的贏利。

五、所有客戶的收益率呈現接近正態分佈,很遺憾,這個正態分佈的均値是-14%。

所以,結論對大多數人而言是殘酷的(除非你是天才):

第一、一般人進入這個市場都是錯誤的。

第二、頻繁的交易,基本上判了你死刑。

第三、不要盼望你能在高拋低吸的短線交易中獲勝,更不要靠直覺來炒期貨, 恐懼是虧損的最直接原因。

第四、想要獲利,你可以參考這個方法:耐心等個機會, 一把砸進去,不止贏、止損,長線持有,讓利潤去奔跑or暴倉。

要感謝這間期貨公司,敢於把真相說出來。

克羅有句話是怎麼說的?持倉八個月,你就成功了。

關於止損

很多交易者習慣縮小止損距離,希望止損距離越小越好,有些誤人不淺的“磚家”還說,把止損距離縮小了,在相等的風險資金下,可以加大倉量,提高收益。

但是,你把止損距離不合理地縮小後,就必須多次重複“止損——建倉——再止損”的過程,一來破壞系統的穩定性,二來增加了交易成本。很有可能,行情通過你的短止損把你洗出來,就拔地而起,一騎絕塵了。

縮短止損距離,就持倉不穩,頻繁進出,就不能“sitting tight”。

一位姓王的大腕,2013年3月做空黃金,當時黃金在形成一個旗形的頭部,他在下沿做空,當時價格有點波動,他想先出來,節後再看看,結果節後,黃金大幅跳空,快速波動,不再適合建倉,錯失這輪大行情。

趨勢交易者,一年中級以上的行情才幾次。如果因為止損太短被洗出來,就會影響一年的收益。

一位臺灣交易高手寫過《大局觀》,提出輕倉、大止損的觀點。輕倉到什麼程度?按現貨做。大止損到什麼程度?按日線做。

《我的期貨經歷》提出止損觀:錢多、輕倉、不亂加倉、大止損。

什麼是合理止損?我的看法,日線次級折返的啟動點,日線波幅2ATR~3ATR。也就是說,到此位置,日線的趨勢可能停頓。小於此,都是浪費金錢。

《海龜交易法》用2ATR,很多趨勢交易者用3ATR。我個人認為,合理的止損在2ATR~2.5 ATR。

執行止損,一定要不折不扣。有些人自作聰明,想出什麼“時間止損”,據說3~5天沒有利潤,就平倉。實際上,變相把止損距離縮小,也是持倉不穩。

《我的期貨經歷》裡面有一段話,與我多年經驗相吻合:

“每一筆交易,並不是單純的開倉就會盈利,需要一個最基本的條件,要留給行情充分發展的空間。說俗點,就是留給她足夠折騰的空間,而不是單純以技術分析手段設定止損點。告訴一個大家很打擊人的事實,在本樓主認識的那些叱吒風雲人物裡面,沒有一個人把止損點設置為總資金百分之三以內。也很少有人做聰明人依靠可憐的技術,感覺情況不妙提前逃跑。就像本樓主曾經見過某人操盤滬銅,價格離他的止損價就差一百點,我說平倉吧,一定會被止損的。這個搭理都沒理本樓主,就等著那一百點,然後砍倉。傻吧,但是,這個市場上的錢都被這種傻子賺走了。耐心等待每一次開倉機會,然後大止損。離你的開倉價遠一點,我們不死槓,但也不要被一點點波動踢出去。

《我的期貨經歷》引用一位前輩的話,我覺得痛快淋漓,在這裡再引用一下:

“我以6000塊舉個例子,6000塊足夠你螺紋鋼看錯600點,足夠你糖看錯600點,足夠你豆婁看錯600點,足夠2手玉米看錯300點。

“只要你們不是豬,只要你去認真做了計劃,你幾乎不可能輸的。但你們想拿這可憐的6000塊去學定法,去不停的小止損,去無恥無知地學空翻高手,99.9%的概率活不了一個月,乃至半個月,60W都不夠你們去無知的揮霍。”

給行情留一個透氣的空間。

管住自己的手,不到止損點,堅決不退出。

關於回撤

“不用擔心錯失行情,市場最不缺的就是行情”的說法,也是對短情交易者來說的。對他們來說,漲跌幾天,就是一輪行情了。但是,對趨勢交易者來說,就不是這樣了。一年就幾次行情,錯失任何一次,都是一件大事。

一連串的止損,對持倉幾天的短線交易者,是個問題。趨勢交易者不用擔心止損,因為他們建倉機會不多,最讓他們難受的是:回撤。

賠錢,合格的交易者都能接受。賺了錢依然不平倉,等著系統發出平倉信號,眼睜睜看著到手的錢沒了,沒幾個人能堅持住。如果有“聰明人”給你提意見,讓你“修改系統”,你就更難堅持。

任何趨勢交易都會引發回撤,忍受回撤是貫徹趨勢交易的必要條件。行情行進過程中,有次級折返,這些次級折返引發的回撤,足以讓人動魄驚心,難以堅定持倉。

更讓人難受的是,趨勢結束時發生的嚴重回撤。跟蹤趨勢的止盈線要能容納次級折返,必然要有較大的距離,這樣,行情結束時,會發生比次級折返還要大的回撤。

這是一般交易者難以忍受的,也是一般交易者難以運用趨勢交易的原因。

但是,回撤是行情運行的必然形式,行情的行進越大,回撤也必然越大。一些“聰明人”,想控制回撤,把資金曲線做得平滑一點,無非就是劫富濟貧,把收益的尖峰削平,使之看起來平坦一點。具體做法無非是:

1.減少倉量,比如原來是收益40%,回撤20%,為了讓資金曲線好看一點,把倉量減少一半,那就是收益20%,回撤10%,資金曲線看起來高峰和低谷都削去一半,平坦了一倍。

2.運用多種策略。比如原來趨勢交易策略,收益40%。現在改成一半資金做趨勢交易,收益20%,一半資金做擺動交易,收益5%。雖然總收益下降了,但是,資金曲線看起來卻好看多了。

但是,這是騙SB的事情。因為表面上看,似乎資金曲線平滑了,但幾年後看,收益相差一大截。

合格的趨勢交易者,會把放棄趨勢中積累起來的部份利潤當作遊戲的一部份。趨勢交易者認為,回撤、止損,這是構成整個交易的一部份,是交易成本之一。有些交易成本,在交易開始就要支付,如止損;有些交易成本,在交易結束時支付,如回撤。

關於滾動操作

《我的期貨經歷》裡講過“這個市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坐山觀虎鬥的開倉均價”,也就是說,建倉位置要好,要遠離次級折返。

因為害怕回撤,有些人發明了所謂“滾動交易”:有盈利後止盈,然後等次級折返再次入場。用那些人的話說,就是“實現利潤最大化”。聽起來非常有道理,對不?又安全,又不用返還利潤。確實很多人這樣做。

但是,市場註定是多數人失敗的地方,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會因為這樣自作聰明的做法,被市場踢出去。

原因很簡單。首先,次級折返不一定會發生,就是發生了,也不一定能準確掐到。其次,就算你準確地掐準點位,也可能因為建倉價位一路緊跟價格,因為激烈的價格震盪而被洗出去。

《我的期貨經歷》作者曾是這個 “聰明方法”的忠實信徒。順著均線方向,每次受到均線支撐就建倉,拉開距離就止盈。建倉價一路緊緊跟隨現價,猛烈的轉勢,把他搞得損失慘重(所謂滾動操作,往往越到最後倉位越重)。

《我的期貨經歷》文中的老h說過,他期貨交易遇到最大的門檻,就是他總是不斷地順著主要趨勢方向進行交易,然後自作聰明地落袋為安。開倉均價總是貼近當前價格,偶爾的黑天鵝,就讓他損失慘重,而且對自信心嚴重打擊。後來,賠得多了,他明白了,要珍惜自己的建倉價位(這就是為什麼老帕特里奇說“lose your is something no can afford”的原因,這裡的“”,其實就是建倉的價位)。什麼是最安全的情況?就是有一個坐山觀虎鬥的價格。買對了就拿死,哪怕突然來三個漲停板,主力拿他也沒辦法。市場上主要的賠錢團體就是不知所謂的折騰分子,落袋為安、滾動操作的“聰明人”,以及那些以為自己可以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賺盡市場所有錢的“高手們”。

在期貨市場,頻繁折騰,死亡率要比死槓高得多。大多數人死於此。

這是一條鐵律。

關於“從頭做到尾”

這一段是針對我自己的。我有一個毛病,喜歡追漲殺跌。這個沒錯,但是,我會犯這樣的錯誤,就是把盤面上變動最激烈的行情,視為趨勢行情,看到哪個品種漲最猛,就以為是上行趨勢,追進去做多;看到哪個品種跌得最兇,就以為是下跌行情,追進去做空。這樣,總在在行情途中建倉,在行情途中撤出,頻繁進出,還美其名曰“倉位調整”。結果,跟 “滾動操作”後果一樣,建倉價緊緊跟著現價,一有風吹草動,就洗出來,又重新建倉,又洗出來,惡性循環,沒有一段行情是完整持倉、從頭吃到尾的。

要做完整段行情、從頭吃到尾,最好就是趨勢一開始就建倉,然後抱牢倉位,直到行情結束。一般來說,行情剛開始時都不明顯,往往會有一些假動作,發出假信號,要止損。

很多人害怕止損,擔心損失,想方設法要提高正確率,用一些方法如“背馳”來預判,用一些指標來“過濾”。事實上,中期以上的趨勢,一年就幾次,錯過其中一次,一年收益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難以彌補止損所造成的損失,更會影響整年的績效。所以,趨勢交易者應該“遇山劈山,遇水搭橋”,嚴格按信號操作,不要選擇信號操作。如果自作聰明地選擇建倉信號,節省下來的止損資金,跟錯失一輪行情所造成的損失相比,可能連零頭都不夠。這就是為什麼老帕特里奇說“lose is something no can afford;nor even John· D ·Rockefeller”的原因。

要把一輪完整的行情“從頭吃到尾”,要做到:

1﹒在剛發出轉勢信號的時候建倉。

2﹒嚴格遵照信號,不加人為選擇。

3﹒合理的大止損,起碼2ATR以上。

4﹒被震出來,繼續建倉,直到成功搭上趨勢列車。

在這個問題上,任何小聰明都會誤大事。

關於對趨勢的信仰

趨勢交易者對市場中的趨勢要有一種信仰。要做到堅定地止損,堅定地持倉,堅定地忍受回撤,甚至,堅定地渡過系統衰落期,必然要對趨勢有一種宗教式的信仰。

要對市場的趨勢有堅定的信仰,就必須對技術分析有正確的認識。很多人喜歡用技術分析的偶爾的失誤來否定技術分析。他們不知道,技術分析揭示的,只是大概率要發生的事情,並不是百分之百確定的。

特別是大週期的技術形態一旦形成,走勢必須完成,主力也無法改變,它唯一能做的僅僅是製造假象誤導你,影響你跟著形態走下去的決心。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在月線上形成收斂三角形向下突破,那日線無論怎麼折騰,最終都得為月線服務。如2006年6月到2008年8月銅的走勢,銅突破收斂三角形的下沿,結果走出了2008年9月到12月一輪氣勢磅礴的超世紀下跌下情。

又如,一個盤整區間,沒有突破前,方向不明;即使突破了,也可能是“突破陷阱”,破漲反跌,破跌反漲。但如果是上漲趨勢的橫盤震盪區間,你在區間下沿做多,成功率一定會比那些在上沿做空的高。這就是技術分析的精髓,高勝率來源於順勢。

什麼是最真實、最靠譜的?K線圖。特別是大週期的K線形態(頭肩形態圓頂圓底三角形之類),越是大週期的形態越可靠。因為這些形態代表著市場的心理傾向,代表著多空雙方激戰的結果。

所有交易方式的核心,就是順勢而為。對於每個投機者來說,一旦他的交易方式脫離這四字箴言,就開始走向失敗。很多人口頭上講“順勢而為”,但是他們往往只專注於一二天的漲勢,關注市場一些劇烈的短期行情,今天漲了,就認為是多頭趨勢;今天跌了,就認為是空頭趨勢。

什麼是趨勢?其實,每一個人都看得到,卻都忽略了:上漲趨勢就是回調不破前低,下跌趨勢就是上漲不破前高。

如何合理判斷趨勢?一種做法是跨週期判斷,比如周線確定操作方向,日線確定進場點和止損。價格在周線上告訴我錯了,就砍倉。越大的週期越不會騙人,周線證明了日線錯誤,那日線肯定是錯誤的。

也有這樣的做法:用日線判斷趨勢,日線看不出看周線,周線看不出看月線。如果日線周線相矛盾,就以月線為判斷標準。以日線作為操作時間架構,日線上方向含糊不清,就放大到周線上看,周線的信號與日線相矛盾,就放大到月線上看。

《我的期貨經歷》這樣理解順勢而為:“舉例來說,x價格開始反轉,x突破60日均線,隨後的回踩到達40日均線,現在我們基本上可以確定,多頭已經佔優,空頭的力度已經無力把x的價格壓制到60日均線之下,我們開始做多。價格經過上漲後再次回調,如果價格到達20日均線就無力向下,那我就會加倉,因為市場的趨勢力度再次加強,空頭對於40日均線都無能為力,價格開始上升。最完美的效果就是空頭連10日均線都無能為力。反轉的時候也是一樣,反轉劇烈地下跌,最完美的效果是一舉跌破60日均線,然後價格回抽,無力回到60日之上,那基本上可以確定,轉勢了。”

關於純粹性

交易是一門實踐的學問,要求的是熟練精純。知識淵博,獵涉多門,如果能融會貫通,萬法歸宗,“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當然好;如果只是樣樣都懂點,樣樣都不精通,“萬金油”,那還不如一門深入,精純熟練,爐火純青。就像手錶,如果只一個表,只要誤差不大,起碼可以做到行動一致;如果弄七八個表,又沒有一個標準,那就無所適從。

市場上很多虧貨,有一個共同點:他們不是缺乏知識,而是懂得太多。他們覺得肯定有一個既不冒風險,又能賺大錢的“聖盃”。他們很努力,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陷入一個又一個賠錢的怪圈,賠慘後,他們會再去找另一個“秘訣”,如此循環不止。他們把這個市場看得無比高尚,覺得深不可測,蘊含著哲理、智慧,把佛學、禪、易經、天文、地理之類的玩意都跟市場扯上關係。錢沒賺到,卻成為半個思想家、半個經濟學家、半個金融學家、半個統計學家、半個政治家、半個氣象學家、半個農學家、半個預言家……

很多人交易時,不關注自己的交易品種,偏偏去看什麼上證指數、內盤外盤、美指、原油。有些更搞笑,看一個品種,打出N個指標,然後搞個什麼綜合分析、共振原理,顯示自己博學多才。一切指標,其實都是從價格演化而來,而K線無疑就是價格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其他指標,包括成交量和持倉量,無非如影隨形。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卻很少人關注,因為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什麼“背離現象”、基本面、隨機指標、主力資金、好心人提醒等,淹沒了主線,讓人迷失方向。

你學駁雜了,技術指標、理論方法一大堆,順勢的、逆勢的、趨勢跟蹤的、超買超賣的,眼花繚亂。大部份交易系統都是趨勢系統,做多或做空,突然發現,盤面MACD背離了。如果你不懂MACD,不懂那些人說得神乎其神的“背離現象”,你會堅定地按著你的系統持倉,不會輕易中途被甩下車。如果你懂一點所謂的“背離現象”,而且心存利用“背離現象”預判行情的念頭,你就很難做到堅定持倉。

都說均線好,市場上虧貨、牛人,都推崇備至。不同的是,虧貨們推崇均線可以預判市場,可以這麼用那麼用。牛人推崇均線,就看中其足夠單純、直觀,是跟蹤趨勢、劃分走勢的好工具。

精通技術分析和賺錢沒有太大的關係,有時,你懂得越多,越是累贅。

《市場大師》的訪談錄裡,市場大師康拉德·萊斯利被問到“假如你能知道現在的交易技巧,再回頭去重新做事,會有哪些不同?”他說:

1.在做交易決定時更多地依據移動平均線及其信號行事。

2.努力學習每日K線圖、圖表形態,而不是僅僅關注條形圖表。

3.接受一兩個計算機交易信號,這樣做就可以避免由於同時參考五六種信號帶來的疑惑與不穩定。

……

克服人性的辦法只有一種:單純。

什麼都不懂,就認死理,按照既定交易策略,往死裡做,就像海龜的徒子徒孫們,他們具體交易方法先不說,但他們的交易思想卻值得每個人去學習。

關於執行系統

《我的期貨經歷》舉了很多機械執行交易的例子,其中一個是老h:

“老h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對趨勢的堅持,這點從他電腦上的博弈大師就可以看出來。所有的隨機指標之類的東西全部刪除,保留的只有均線以及畫線工具,在這位仁兄眼中,趨勢是唯一的標準。老h告訴本樓主他每次交易之前,就看看走勢圖,然後問自己,多空誰更加有優勢,而判別的標準還是趨勢。

“堅守趨勢並不是簡單的事情,老h這一點做得是非常好的,他最喜歡的交易機會,在我們大部分人眼中覺得有點變態。那就是很多人都直覺認為可以抄底或者摸頂的時候順勢交易,我曾問他是什麼給他這樣的勇氣,他告訴我,他也沒這樣的勇氣,只是那位牛人總這樣帶著他做,而且屢試不爽,成功的次數多了,也就養成習慣了。

“老h偏愛用均線,均線這種被很多人推崇的技術指標很多人都用,來這裡看帖的很多人都可以講出來許多心得。如果你們看到老h用均線,你一定會覺得這個人也就這麼兩下子。老h建倉時,都是要等到均線多頭排列或者空頭排列之後。很多人可能會講,那時候行情已經走了一大段了吧,但是老h就是這麼做的,而且屢試不爽,用他的話講,反正市場基本上沒能力用空頭多頭排列洗死他。”

還有一位是x叔:

“x叔的交易方式更加別緻,完全的k線圖。他就是在交易震盪,他認為震盪區間是市場的重心所在。當市場突破震盪區間,那麼該震盪區間將是最關鍵的阻力位和支撐位,也是他值得去賭的價位。更恐怖的是,他的止損不是某某點位,而是整個區間。

“如果沒有看到x叔連續多年45度角往上穩定攀爬的資金收益曲線圖,你很難想把他和期貨高手聯繫到一起。他的期貨交易既死板,又無趣,許多新手都可以看到的‘盈利機會’都被他錯過。

“曾經在本樓主心中,我並不認為x叔是高手,在聽到他很多傳奇故事的同時,也聽說過很多次他明明可以賺取更多利潤最後卻倒退過半,甚至全吐出止損離開,我當時想這算神馬的高手。

“後來明白了,沒有扛一個來回的勇氣,你談什麼賺錢。

“很多人問怎麼止盈,止盈只有一個標準,比你的止損大。僅僅抱著賺錢就好的心態,是永遠也別想賺到錢的。

“諸位,不要以為那些看煮熟的鴨子飛了的同志是傻瓜,他們才是真正把這個市場看透的人。”

類似的例子:

一位據說是一位趨勢交易者,在他的字典裡,好像就沒有止盈這兩個字。建倉時就建倉在遠月,曾經的記錄是200萬資金,半年時間僅僅3000元手續費。

“2010年的PTA有位仁兄拿著PTA多單,三個漲停之後,有三個跌停,然後這位仁兄止損出局。別人問他你怎麼不在三個漲停板之後止盈,他說那違反他的交易策略。”

“另外一位更加厲害,堅持自己的交易原則到了瘋狂的地步。2009年螺紋鋼的直上直下,他的多單從四千回到四千,理由竟然和本樓主說過的那位PTA跌停漲停動也不動的例子相同,交易系統沒提示平倉止盈。”

……

在一般人眼中,這些極品簡直是白痴無比,太死板了。但是,“錢都被這些死心眼的大白痴賺走了”,“沒有把賺很多錢的單子拿成虧損的淡定,是很難在這個市場上賺到錢的。”

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種,成功的思維卻只有一種。你所要做的只是用你的辦法,去市場上切蛋糕。一些傳說中的“期貨高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好像這個市場就是他們家開的,這其實大錯特錯。越是厲害的期貨高手,在市場面前越像個小媳婦。他們知道規則之外的走勢是屬於別人的,規則之內的走勢,才是屬於自己的。一切超越規則自認為聰明的想法,到最後都會碰壁,比如今年下半年以來很多的“大溼們”,在市場巨大的波動面前,都折戟沉沙了。退潮之後,才能看出誰在裸泳。規矩就是規矩,一旦形成就不要改變,雖然有時候SB們會嘲笑你的行為。

作者用自己作為例子:

“本樓主說件事,來告訴大家堅守規則是多麼重要也是多麼不容易。本樓主開始時交易賬戶,開在我舅舅的客服中心,我進了他們的qq群。開始時不太在意,畢竟大家都不會玩,在一起胡扯、聊聊天也挺開心的。後來本樓主開始按照自己的死規矩做,這時候qq群開始影響我了。本樓主的交易規則是做波段為主,資金回撤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本來你已經有可觀的賬面浮盈,但是因為堅守規則,出現資金回撤,qq群裡面的大溼開始告訴你,你的交易有問題,要滾動操作。你每天見到群裡面有人發他們做日內短線的戰果,而你手中有拿了幾星期,沒什麼資金曲線變動的單子,心中什麼感受,這勢必會影響你。本樓主早就說過,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交易方式,你認為正確的在某些人眼中就是白痴的操作,而別人的操作在你眼中,也不怎麼高明。這沒錯,畢竟看法不同,才會產生交易,但是千萬不要被別人影響。交易員是孤獨的,退掉你所有的qq群,對於別人的行情預測更不要理,恪守自己的規則。”

王陽明說:“此心不動,隨機而動。”“此心不動”,是對干擾誘惑你的市場雜音噪音紋絲不動,堅如磐石。“隨機而動”,是系統發出信號,然後堅決嚴格地執行信號。

重要的話說三遍,所以不嫌嘮叨,再用那句話作結:

做對又能堅持的人不多見。我覺得這是最難學的一件事。但是,股票作手只有深諳此訣,才能賺大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