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物發黴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

陳永恩


想必大家對黃麴黴素多多少少有所瞭解,它是黴菌類型的一種,同樣也是1類的致癌物,有明確的致癌成分,同時也是誘發肝癌的危險因素之一。尤其是容易在主食中滋生,當溼度達到89%-95%,溼度達到30%左右,就極其容易成為黃麴黴素的溫床,增加肝癌的發生概率。

因此,避免黃麴黴素我們先要做的就是遠離身邊發黴的食物。除此以外,藏在我們身邊的以下這3種食物,都需大家提高警惕。

藏在身邊的發芽馬鈴薯,要扔掉:

馬鈴薯所指的就是大家平時食用的土豆,當它發芽之後就別再食用了。只有經過長時間儲存後,土豆會生成更多的龍葵鹼,是成熟土豆的好幾十倍,服用得越多,容易中毒的危險也就會越大。

對於這樣的土豆,一是需要大家注意別食用發芽的土豆、沒成熟的土豆、已經發青的土豆,其中都有很可能生吃龍葵鹼。二是需要大家在烹飪的時候,可以放一些抑制龍葵鹼的調味料,如酸性的醋、檸檬汁、番茄汁等等,即使土豆中含有少量的龍葵鹼,也能夠將其破壞掉。

藏在身邊的腐爛水果,要扔掉:

不管是什麼水果在腐爛之後,千萬別再把剩下的部分繼續食用了。它之所以會腐爛是因為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存在著很多的微生物,當水果面臨存放不當或者是儲藏時間過長,就極易感染黴菌,以大多數的水果為例,比較典型的黴菌就是展青黴。

且還在吃剩下水果的人群,你知道嗎?在研究上發現,對於這部分的水果其中所含有的展青素還能夠高達50%左右。同樣是危害身體健康不小的比例,嚴重的還會讓腎臟功能紊亂,甚至是造成水腫等情況。

因此,對於腐爛水果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再憐惜它們,直接扔掉就好,要不出現問題的可就是自己的身體健康了。

藏在身邊的糟爛木耳,要扔掉:

大多數的家庭都會選擇乾的木耳,之後進行浸泡的處理。但很多人在泡發木耳的時候,忽略了浸泡的時間,一泡就泡上了很久,等到食用的時候木耳出現了糟爛的情況,且還伴隨著不一樣的異味,這樣的木耳就並非是正常的了。

一方面是木耳本身就已經出現了食品安全問題,另一方面是在泡發木耳期間,被細菌、黴菌等有害菌感染之後出現的情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泡木耳還是在泡銀耳等食材,都需要觀察,等到完全泡發之後即可。


爆炸營養課堂


黃麴黴毒素有20多種,其中致癌作用最強的是黃麴黴素B1,其毒性比亞硝胺強75倍,比砒霜強68倍。若低劑量攝入,可造成慢性中毒,它能損害動物的肝臟,引起肝細胞壞死、肝纖維化、肝硬化等病變,可誘發肝癌。營養學專家稱,當你發現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發黑、味苦,皺皮變色,看起來有黴變之嫌疑時,一定要丟棄,因為很有可能此果已被黃麴黴毒素所汙染。

  一旦感染“黃毒”不易消除

  據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營養科主任卞華偉說,黃麴黴菌廣泛存在於土壤中,菌絲生長時產生毒素,而花生是最容易感染黃麴黴毒素的食品之一。

  黃麴黴菌生長的最適宜溫度為26℃-28℃,溫度越高,黃麴黴菌生長越快,而一旦在28℃至33℃的溫度,溼度在80%-90%的環境中,黃麴黴菌很快能分泌毒素。所以說,這種毒素在溫度高又非常潮溼的南方生存。此外,這些黴菌還喜歡在果仁和含油的種子內生長,因而像玉米、無花果及穀類中也易生存。

  據香港1998-2000年期間,對115個花生及花生製品監測結果顯示,差不多1/4的花生及花生食物中發現含有黃麴黴毒素,測量其含量在每千克含1.6微克至26微克之間。因而,有專家建議:先天性肝病的患者可以考慮儘量避免進食花生及花生食品。

  卞華偉說,黃麴黴菌肉眼看來往往是綠色的,而黃麴黴毒素卻是無臭、無味、無色,而且它還能耐受住一般溫度(裂解溫度高達280℃),因而普通的烹調、加工方法均不能徹底破壞其毒性。可以說,黃麴黴毒素一旦出現,幾乎很難消除。就連食物添加專家委員會也僅僅只能建議,人們利用可以達到的技術,將農作物和食物中的黃麴黴毒素含量減到最少。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私人作坊用土辦法壓榨的花生油,如果使用發黴花生進行壓榨,食用起來更為危險,因而別輕易相信什麼自己壓榨的油更安全的噱頭。根據我國規定,花生、食用油中黃麴黴毒素最多含量為20微克/千克以內。

  堅果口感發苦應丟棄

  在購買堅果過程中,應儘量注意減少攝取黃麴黴毒素。卞華偉說,我們偶爾也會吃到發黴的花生,如不連續攝入,黃麴黴毒素一般不在體內蓄積,對人危害不大。但他給讀者提出以下建議:

  (1)在購買時

  ●向乾淨的、衛生的、聲譽良好的零售商購買食物;

  ●留意食物是否存放在陰涼的環境內,如果發現食物包裝不清潔,已破損的,不要購買。

  (2)貯存時

  ●買回家後,保持乾爽和清潔的環境(溫度最好在20℃以下,相對溼度在80%以下),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留意食物的保質期,避免囤積過量的食物。

  (3)食用時

  ●在指定的“保質期”之前食用,凡表面上長有黃綠色黴菌,或破損、皺縮、變色、變質的花生、瓜子等都有可能被黃麴黴毒素汙染。在食用前應仔細挑選,剔除黴變粒。


智庫天下


食品受到黴菌汙染是非常多見的,再由於溫溼度等關係會引起黴爛變質,不僅降低了食品的質量和營養還會產生很強的毒素引起人們食物中毒、致病、致癌、致突變等。

目前發現黴菌毒素有100多種,主要分為肝臟毒、腎臟毒、神經毒、細胞毒及皮膚炎症毒等,所以食品防黴關係重大,那麼家庭防止食品黴變也很重要。


影響黴菌繁殖和產毒的重要因素是食物含水量和環境的溫溼度及空氣流通情況有關,適宜黴菌繁殖的環境溼度是80%—90%,大部分黴菌最適生長溫度是20—28攝氏度,當溫度小於10攝氏度,大於30攝氏度大多數黴菌生長很慢,零攝氏度以下幾乎不會生長,良好的通風可大幅度降低黴菌毒素的生成量,但是人們常知道的花生、玉米、大米的黴變會產生一種黃麴黴毒素,有專家調查研究證實我國的原發性肝癌與當地黃麴黴毒素汙染有關。黃麴黴毒素是一種很穩定的化合物,一般燒煮高溫和高壓處理都只能破壞極少量,毒素需要在280攝氏度時才開始裂解破壞或加足量的氫氧化鈉才會被破壞,這在一般家庭中是難以做到的,所以防止食品黴變比有了黴菌毒素後再處理重要得多,特別是要防止花生、玉米、大米的黴變。


我是王成


對於三七看了些書面介紹,又聽人吃了好,自己有醫保證,由於沒病沒有用,錢雖然不會少但會貶值,吃茸吃參貴又怕有付作用,覺得三七不貴付作用小,所以用醫保卡在藥店買了三七後由藥店打成粉每天早上開水送服一點,已經十幾年,至於有沒有什麼好處不知道,但肯定壞處沒有感覺,現在六十七歲了身體沒有長期的病痛,不知道是田七的保健效果還是吃了田七在心態上有個保健效果,只要沒查出因為田七吃出的毛病,那麼醫保證上的費用就要化少部分去購買田七,不然對不起醫保證嘛


南湖泉105885282


1、

黃麴黴毒

素主要存在於

糧油食品

、動植物食品中,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麥、豆類、堅果類、肉類、乳及乳製品、水產品等均有

黃麴黴毒

素汙染。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汙染最嚴重。

2、家庭自制發酵食品也能檢出

黃麴黴毒

素,尤其是

高溫高溼

地區的糧油及製品種撿出率更高。
3、 含油脂高的食品裡面比較容易出現和利於黃麴黴菌的生長繁殖、分泌出黃

麴黴毒素

,黃

麴黴毒素

具有致癌性。

愛了就愛了


當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有部分可以食用,但大多食品都存在安全隱患,如大豆,玉米,小米,大米,花生等發黴後都會產生大量的黃麴黴素,對人的內臟特別是肝臟有很大的損傷,所以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管住嘴,多瞭解食品安全很有必要。


今生有緣KL1234566


主要是以花生,大豆為代表的各種堅果,然後是玉米,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辣椒,咖啡豆,可可是平時注意較少的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作物,尤其是幹辣椒,我曾經用HPLC法檢測出930ppb的結果(黃麴黴毒素B1超出國家標準93倍),這個方法是不會出現假陽性的,這種黃麴黴毒素濃度的辣椒已經可以當做毒藥使用了.所以至今仍然對辣椒敬而遠之.


善感雪


電視報道說最多的就是發黴的花生玉米會產生致癌物,建議平時吃多少買多少,保存不當或放久了都會發黴,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壞掉的東西最好不要拿來吃,發黴腐爛的東西吃了都會得病,不要為了省點錢就冒險,後果得不償失。


Jrj125700806


我知道大米發黴了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所以看到發黴的大米一定不要煮飯吃。當然反正是發黴的食品都不要吃。


吳淵2


食物發黴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有玉米,花生,還有一種用豆類製成的人造肉。產生黃麴黴毒素後會患肝,胃,等疾病,後會發生癌變。對身體造成極大影響,危及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