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被電視劇誤解的人物:他的無惡不作,其實只是編劇的一廂情願

最近幾年,古裝電視劇如井噴一般出現在電視熒屏,很多我們知之甚少的歷史或者歷史人物,通過電視劇,都有了一定了瞭解。然而有些電視劇為了劇情的發展,不得不人為的塑造一些反派來增加故事性。

盤點被電視劇誤解的人物:他的無惡不作,其實只是編劇的一廂情願

但是捏造一個人物比如會有很多劇情漏洞,於是就只好把拿那些現成的人物進行詆譭捏造,將原本賢明的認為變成一個處處跟主角作對的大反派。下面小編就來盤點幾個在很多人認知中無惡不作,壞事做盡的人物,在史書中,卻是十分賢明的歷史人物。

飛揚跋扈,見不得誰好的華妃

《後宮·甄嬛傳》這部電視劇前幾年實在是太火了,不但那時候根據電視劇中的臺詞網絡上流行甄嬛體,還出口到國外,獲得了全球無數觀眾的口碑,其影響力堪比當年風靡亞洲的《還珠格格》了。

盤點被電視劇誤解的人物:他的無惡不作,其實只是編劇的一廂情願

在電視劇中,華妃不但身居後宮高位,協助皇后統領後宮,而且還仗著自己的哥哥是皇帝十分仰仗的大將軍,就飛揚跋扈,不把皇后放在眼裡,處處與甄嬛作對,還迫害甄嬛流產,只要後宮誰獲得了皇帝的寵愛,就會被華妃處處針對,簡直是後宮毒瘤。

盤點被電視劇誤解的人物:他的無惡不作,其實只是編劇的一廂情願

然而史書中的華妃不但深受雍正的寵愛,而且在皇后面前處處小心謹慎,深怕有違禮法。在雍正還是親王的時候,華妃就被康熙指揮給了雍正,兩人婚後也是十分的恩愛,自從華妃在世期間,唯獨就只有華妃一人誕下子嗣,其餘妃嬪都是毫無起色,先後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由此可見華妃的受寵程度。

盤點被電視劇誤解的人物:他的無惡不作,其實只是編劇的一廂情願

而至於華妃仗著自己的哥哥是大將軍,從而在後宮胡作非為的說法,是不符合歷史的,,在年羹堯還沒深受雍正器重的時候,華妃就已經得到了盛寵,而且華妃去世得很早,在雍正當上皇帝第三年就去世了。在華妃死後,雍正很久都沒有選過秀女。

明察秋毫,一代神探的狄仁傑

狄仁傑是唐朝著名的宰相,輔佐女皇武則天大造一代盛世,勇於上諫,深得民心。其實史書中的狄仁傑記載並不是很多,值得史書上大書特書的,就是他晚年向武則天勸解關於繼承人的問題,如果不是後世流傳的"神探"身份,我想他可能會像大多數人一樣淹沒於歷史銀河之中。

盤點被電視劇誤解的人物:他的無惡不作,其實只是編劇的一廂情願

如今,只要是跟狄仁傑有關的電視劇或者電影,狄仁傑的形象就一定的一個善於破案的"神探"身份,但是專門梳理有關狄仁傑記載的史書,發現他的事蹟完全和神探沾不上邊。真正讓狄仁傑成為"神探"的,是一個來自荷蘭的外國人。

盤點被電視劇誤解的人物:他的無惡不作,其實只是編劇的一廂情願

1943年,荷蘭的外交官高佩羅因痴迷中國文化,來到了重慶,在偶然間發現了清代的一本小說《狄公案》,立馬就被狄仁傑明察秋毫的推理故事所吸引,於是就把這本書翻譯成了英文在西方的刊物上進行發表。

盤點被電視劇誤解的人物:他的無惡不作,其實只是編劇的一廂情願

結果大受好評,深受西方讀者的喜愛。這時候出版商就找上高佩羅,要他再寫幾本關於狄仁傑探案的書來迎合觀眾。高佩羅自己對於狄仁傑這個故事十分滿意,又參照《福爾摩斯》寫了一個《大唐狄公案》,從此就颳起了狄仁傑是東方的"福爾摩斯"熱潮。

盤點被電視劇誤解的人物:他的無惡不作,其實只是編劇的一廂情願

右邊者,即為高佩羅

隨後,這股"神探狄仁傑"的熱潮又刮回了大陸,再加上後世不少人的添油加醋,狄仁傑的神探形象就更加豐富和圓滿了,隨後又衍生了不少的電影和電視劇,這才有了我們今天眾人熟知的狄仁傑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