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幾句話,勸散了50000多人的盜賊團伙,解救全鎮百姓,佩服

佛教文化的起源年代久遠,相傳距今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而很多人都認為是在大唐時期由玄奘法師傳入中國,其實不是,歷史還要翻到更久遠的公元67年左右,也就是大概在漢明帝時期,佛教文化就已經開始傳入了中原大地。

老和尚幾句話,勸散了50000多人的盜賊團伙,解救全鎮百姓,佩服

而經過歷史長河的洗滌和浸染,佛文化得到了廣泛傳播和發展,更因為流傳的時間,傳播的途徑,地區和各民族文化的不同,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佛教重視人類本身心靈和道德的覺悟和開拓,而我們熟悉的寺廟和尚,多以渡人渡己為己任,為世界上或者痛苦的人斷盡一切煩惱,得到所謂解脫。

老和尚幾句話,勸散了50000多人的盜賊團伙,解救全鎮百姓,佩服

清代康熙年間,民間就流傳著一個高僧和盜賊的故事,因意味深遠,常被人津津樂道。

時年,有一夥兇悍的盜賊常在漢中府柳林鎮一帶肆虐,致使附近百姓苦不堪言,官府雖有心殺賊,卻沒能與這多達五萬武藝高強的悍匪對抗,幾戰下來,傷亡慘重。

老和尚幾句話,勸散了50000多人的盜賊團伙,解救全鎮百姓,佩服

漢中知府心裡焦灼,卻怎麼也想不出辦法,一旁師爺門路寬廣,說聽聞在秦嶺一帶的摩天嶺上,曾出現一個得道高僧,他以一手出神入化的飛鏢出名,百步之內,無人能出其右。如果能到他的幫助,一定能大殺四方。

老和尚幾句話,勸散了50000多人的盜賊團伙,解救全鎮百姓,佩服

知府聽完喜出望外,忙讓人準備厚禮,親自前去邀請。不好容易見到了高僧,高僧本想推脫,但是見到後行跟著的一眾百姓滿臉愁容,有的還有傷在身,於是心中不忍,苦於自己年事已高,只得選派一個做事穩當的弟子下山隨眾人剿匪。

老和尚座下有兩個得意弟子,都是深得他真傳,但是兩人性格迥異,做事風格各不相同,於是老和尚讓人取來一個稻草做成的假人當做靶心,一人分發了兩隻飛鏢。

老和尚幾句話,勸散了50000多人的盜賊團伙,解救全鎮百姓,佩服

大徒弟二話不說,雙手用力一揮,兩隻飛鏢穩穩插中稻草人的喉嚨心口兩處要害,贏得眾人一陣驚呼。而小徒弟卻不緊不慢,兩鏢直接擊中稻草人的手腳兩腕,引得圍觀百姓一頓鬨笑,小徒弟也不懊惱,依舊臉色平靜的站回老和尚身後。

老和尚幾句話,勸散了50000多人的盜賊團伙,解救全鎮百姓,佩服

老和尚呵呵發笑,把官府文書遞到了小徒弟面前。不僅眾人不解,連大徒弟也是目瞪口呆,臉上滿是不服和疑惑。

老和尚拍了拍大徒弟肩膀,溫和地說道:“出家人慈悲為懷,盜賊雖然兇悍無匹,也分主從慣新,一刀殺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只管捉拿,是殺是囚由官府定奪。生命寶貴,只為逞一時之勇,把罪不至死的人殺了,太殘忍了,也是徒增殺孽罷了。”

老和尚幾句話,勸散了50000多人的盜賊團伙,解救全鎮百姓,佩服

大徒弟聽完,反駁道:“可我分明射得比他準啊?”

老和尚哈哈大笑,道:“你師弟的鏢靶看似射得不準,其實他心裡卻是準的,因為他常懷仁慈之心,所以懂得分寸,渡人渡己,他的手下留情,是生的餘地和改過自新的機會留給了他人。”

老和尚幾句話,勸散了50000多人的盜賊團伙,解救全鎮百姓,佩服

一席話說完,大徒弟才恍然大悟,忙低身賠罪,一旁眾人也是聽得心悅誠服,讚歎不已……

而出乎意料的是。這事被混在百姓中的盜賊返回柳林鎮賊窟一說,特別是老和尚最後語重心長的那番話,讓盜賊們陷入了思考,心裡卻萌生了陣陣感動:如果世道太平,誰願窮兇極惡,過著刀口上舔血的日子呢?

等到小徒弟帶著官兵趕到,卻見這一帶幾萬盜賊人去樓空,有的退出江湖,有的投案自首,有的卻跑到摩天嶺老和尚跟前親自謝罪,自此拜入空門。

其實老和尚的一句“渡人渡己”,其實也正是佛教文化中常常聽到的佛理,只是說出的時間和處境不同,收穫的結果也不同。像這兵不刃血的消弭了戰禍,也是無形中度化了很多人。

老和尚幾句話,勸散了50000多人的盜賊團伙,解救全鎮百姓,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