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侮辱性綽號”屬欺凌!這項方案出臺獲網友爆贊

起侮辱性綽號,屬欺凌!上傳被欺凌者受欺凌圖像,屬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

今天,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對校園欺凌的分類、預防、治理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其中,對被欺凌者身體和心理造成“輕微痛苦”或者“明顯傷害”的欺凌事件,分別列為“輕微”或者“惡劣”。

“攜帶刀具等器械威脅或打被欺凌者的”“多次強脫被欺凌者衣物的”“多次強索被欺凌者財物的”等屬於“惡劣”範疇的嚴重欺凌事件。

值得關注的是,學校對於屢教不改或者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進行批評的同時給予懲戒,嚴重者可以給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學、開除學籍的處分。

《實施辦法》規定,學校應根據本校實際成立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委員會,對學生欺凌事件進行認定和處置,高中階段教育的學校學生欺凌綜治委應吸納學生代表參加。學生之間發生的不涉及違法犯罪的欺凌事件的處置以學校為主。

時間上,規定學校一般應在學生欺凌綜治委啟動調查處理程序10日內完成調查,作出處理決定;學生欺凌事件情況複雜需要延長處理時間的,由學校學生欺凌綜治委負責人提出,經校長批准可以延長10日。

按照《實施辦法》,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委託第三方評估機構和專家對轄區內學校的學生欺凌進行專項調查與評估活動,並支付費用。學校可以委託第三評估機構和專家對本校的學生欺凌情況進行專項調查和評估,可以委託社工、社會心理諮詢師等專業機構為欺凌事件發生後的中小學生及其家庭提供個案跟蹤服務,並支付費用。

《實施辦法》強調,政府部門職責落實不到位、學生欺凌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單位,由本級人民政府給予通報、約談、掛牌、督辦、實施一票否決權制等方式進行領導責任追究。

政府部門和學校相關工作人員在學生欺凌事件發生後的處置存在失職瀆職行為,因違紀違法應當承擔責任的,依法給予相關責任人黨紀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將依法由其所在單位或村(居民)委會予以勸誡、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條例行為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行政處罰。

該《實施辦法》自2018年12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3年。

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这项方案出台获网友爆赞

網友:好好好好好!

@潮牌:其實很多小孩受到欺凌後只會選擇隱瞞,然後留下一生的陰影。


@呆貓::主要還是家長老師應幫助樹立正確人生社會觀。


@楊小八: 反對校園欺凌,關注少年成長。願所有的青春,都可以被溫暖對待。


@1粒糖2種味道: 校園欺凌會對孩子產生一輩子的傷痕。


校園欺凌問題已引起國家高度重視

校園欺凌問題已經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據數據顯示,2016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開展全國性校園欺凌專項治理行動,教育部、團中央等9部委聯合制定《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性意見》。

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这项方案出台获网友爆赞

緊接著,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進行全面的頂層設計和系統的制度整合、機制創新。

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这项方案出台获网友爆赞

校園欺凌數據報告

17年8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的消息也印證了我們在司法層面上作出的努力。

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这项方案出台获网友爆赞

2017年11月,教育部、團中央等11部門印發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更加明確了校園欺凌的界定,並針對學生欺凌的不同情形,制定了不同的懲戒措施。

可能導致校園欺凌的原因

雖然沒有任何因素必然導致一個孩子成為欺凌者或受害者,但以下人群中受害者比例更高: 與眾不同的孩子、 公認容易受欺負、不能保護自己的孩子、 抑鬱、焦慮或自信度低的孩子、 不那麼受歡迎、朋友少的孩子;不合群的孩子,被同伴認為討人嫌、討厭。即使沒有以上任何特徵的孩子,也可能遭遇欺凌。

至於欺凌者,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

第一類是有良好同伴關係的孩子,很有社交權力(即容易在社交活動中影響別人),而且對自己的受歡迎程度特別緊張,喜歡主導和控制別人。


第二類是不太合群的孩子,可能有抑鬱或焦慮的困擾,自信心不足,不太參與各類活動,很容易服從同伴壓力,或者不能體會他人的情緒、感受。

具有以下特徵的孩子中,欺凌行為發生率更高

◆ 攻擊性強或者容易激怒;

◆ 家庭不和諧或父母疏於管教;

◆ 惡意猜測他人;

◆ 難以服從紀律;

◆ 認為暴力是好東西;

◆ 朋友中有欺凌者;

欺凌的惡劣影響

◆ 受害者會產生負面的生理心理問題

調查發現,被欺凌的學生比起同伴,更可能表現出頭痛和胃痛的症狀,免疫能力也更弱。而另一項針對澳大利亞750名學生的研究顯示,受害者更容易有高焦慮水平、社交障礙以及抑鬱。

由於被欺凌帶來的不安全感,使得受害者在學校很難集中注意力,並且部分受害者會因為感到不安全而曠課甚至輟學,影響學習成績。

此外,有一部分受害者會成為日後暴力的犯罪者。在美國,上世紀90年代,在15起校園槍擊案中,有12起槍擊案的罪犯曾遭受過校園欺凌。

◆ 對實施欺凌的人,同樣有負面影響

他們在成年後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如酒精、物質濫用等等。也更容易出現犯罪行為,或是成家後對配偶和子女進行家暴。而對於那些既是受害者,又成為欺凌者的人,他們有最高的風險產生抑鬱症,或者自殺。

◆ 欺凌行為也會影響到目擊者

調查發現,比起沒有捲入過欺凌的學生,欺凌的目擊者會更容易在日後產生心理問題,比如患有抑鬱症和焦慮症;同時,也會更有可能吸菸、酗酒或者使用毒品。目擊欺凌也會影響到學習,目擊者可能會曠課,甚至輟學。

◆ 個別案例中,欺凌也可能會轉變出積極影響,只要你願意站出來

雖然欺凌會給參與者們帶來負面影響,但是對於那些敢於反抗欺凌者的學生,相關經歷可能會帶來積極影響。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反抗校園欺凌的人,本身的社會競爭力更強,也更為成熟。反抗欺凌鍛鍊了孩子們的衝突解決能力,也提前給他們上了一課:人生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你。

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这项方案出台获网友爆赞

拒絕校園欺凌

呵護孩子們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