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你的相貌,就是你的镜子

昨天下班回家的地铁上,一号线照例挤满了人,一天的工作下来,每个人脸上都难掩疲倦的神态。

我的前面坐着两个人,一个脸上有很多深深浅浅的痘印和色斑,眼皮无神地耷拉着,不时地抿一下有点干裂的嘴唇。她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羽绒服,袖子上还有一点水渍,整个人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看起来很疲惫。

她的旁边坐着另一个女人,化着淡妆,皮肤白皙紧实,头发干净利落地挽着。

她笔直地坐着,身上穿着一件墨绿色的大衣,衬得肤色更亮,胸前还戴着一枚精致的珍珠小胸针,不算十分精致时髦,却也大方得体。

从两个人的相貌对比,就能大致地看出她们的生活状态、气质和精神面貌的差别。

微博上有个段子:

性格写在唇边,幸福露在眼角;理性感性寄于声线,真诚虚伪映在瞳仁;站姿看出才华气度,步态可见自我认知;表情里有近来心境,眉宇间是过往岁月;衣着显审美,发型表个性。职业看手,修养看脚,穷会从全身散发出来。

看一个人的相貌,不仅仅是看五官和颜值,还有你的表情神态、衣着打扮、言行举止,这些都会暴露你的生活状态、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

你的相貌,就是你的镜子,照出你的一言一行。

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美国著名形象设计师莫利曾对100家大型企业的总裁进行访问,结果显示:

97%的总裁认为,展示出自己形象魅力的人会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95%的总裁相信,不合适的穿着会使面试者更容易遭到淘汰;93%的总裁表示,绝不会用不懂穿着的人做自己的助手。

心理学上有一个首因效应:

当人们第一次与某人或物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那些信息,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很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而第一印象,50%以上是由你的相貌造成的。

美国总统林肯的朋友向他推荐了一个才识过人的阁员,林肯只见了一面就很快拒绝了,朋友问他原因,他说这人长得太丑,我不喜欢他的长相。

朋友惊呼怎么能以貌取人,难道一个人长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错吗?

林肯回答:“一个人过了40岁,就应该要为自己的面孔负责。

为什么?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相貌不是天然生就的,而是长期的心理与行为的修炼在脸上的投射。

所谓相由心生,一个人的情绪、个性、神态会在你的面部肌肉上留下痕迹,经年累月,就变成了你的面孔。

年龄越大,呈现在你脸上的内涵也就越明显。

曾国藩有一部著作《冰鉴》,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识人之法,通过看一个人的相貌和身体语言来判断的对方的性格、品行。他总结了一段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中。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精神和骨骼就是一个人的两扇大门,可以由此看出人的气质品行。

王尔德说: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看云可知天气,相貌能取人品。以貌取人,是透过你的相貌,看见你无处隐藏的内涵。

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气质出众的人,越注重形象管理

很多年前,当医美的概念还没有这么普及的时候,“整容”是一个骂人的词。大家都觉得,你丑你才需要整容。

但医美机构在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医美真正的核心客户,其实是那些经济实力雄厚、了解自己的容貌特征、有明确的长期保养计划的人。他们的颜值、形象和气质,比一般人都要出众,对自身相貌的要求也高于常人。

陆姐今年40多岁了,是毕业于北大的高材生,一家公司的总裁,2个孩子的妈妈。

她有一张“童颜脸”,巴掌大小的小脸,皮肤白皙紧致,看不到一点松弛下垂的迹象,看她的脸,你会猜测她最多不过30岁出头。

她身材娇小,腰身盈盈一握,穿上显身材的连衣裙,完全像少女一样身姿挺拔。

她还有一口“娃娃音”,像志玲姐姐一样说话声音温柔甜糯,从来不对人大声呼叫,即使生气也能保持好仪态。

在大家眼里,陆姐是女神一样的存在。

但陆姐一句道破:她的好相貌,是长期保养、锻炼和禅修的结果

从30多岁开始,陆姐就开始到医美机构给自己做长期抗衰保养计划,每个月2次皮肤保养,一年1次超声刀。

虽然身型看起来瘦弱,但陆姐可是跑过几个马拉松的长跑选手,每天1小时雷打不动的跑步时间,每周2次瑜伽健身;陆姐常年坚持禅修,是素食主义推广人,每年定期闭关禅修半个月。

越是对自己要求高的人,越注重对自己颜值和形象的管理。

你的相貌,就是你的自律,是你对自己的管理和规划。

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好相貌的人,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郑念拥有上海第一民媛的美誉,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时,就被惊艳了。

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眼睛明亮有神,妆容精致,穿着精致修身的旗袍,眉眼间尽是从容和优雅,一点老态都没有。

年轻时的郑念就是个顶尖的美人,毕业于燕京大学,留学英国,丈夫是驻澳的外交官,父亲曾是北洋政府高官。

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后来,郑念因为种种原因被打入谷底,在长达六年的牢狱生涯里,郑念经受了许多苦难,但她始终保持着一个名媛的风骨。

她被看守员用手铐反锁双手,手被勒得皮开肉绽,也要在每次方便后吃力地用拷住的手去拉上西裤的拉链,她不允许自己衣衫不整地不体面。

她坚持每天阅读好几个小时,直到头昏眼花;她拒绝大声嚎哭求饶,绝不在莫须有的认罪书上签字;她省下一口饭也要把手纸贴到满是污渍的墙上,以保持墙面的整洁干净。

出狱后,65岁的郑念远赴美国,一个人快速地适应起全新的生活,学会在高速公路上驾驶汽车,学会超市购物和使用银行自助提款机。

1987年,74岁的郑念出版全英文个人小说《上海生死劫》,在欧美引起轰动。

《上海生死劫》的中文翻译程乃珊曾描述过第一次见到郑念的场景:

70多岁的她开着一辆白色的日本车,穿着一身藕色胸前有飘带的真丝衬衫和灰色丝质长裤,黑平跟尖头皮鞋,一头银发,很上海。

这是一位真正的美人儿,不论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始终保持优雅和美丽。

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可可·香奈儿曾说:“二十岁的脸是天生的,三十岁的脸是生活雕刻的,但五十岁的脸,是你自己选择的。”

正如有人所说:“年轻的美,不足为奇;年老的美,才更有说服力。”

刘嘉玲年轻的时候是被人排斥的花瓶,人们只记住了她的花边新闻和绑架风波。

等到50多岁的时候却凭个人魅力疯狂圈粉,大家突然发现她的高情商和底气,有不老的容颜、惊人的财富、影帝老公,最重要的她的气场和洒脱,活出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样子。

刘嘉玲说:

女人的美丽,从来都是慈悲、宽容、内心强大和对自身认识进化提升的过程。

一个人的容貌里,承载着他的过往和人生。对自己的样貌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奥黛丽赫本说:

若要优美的嘴唇,就要讲亲切的话;若要可爱的眼睛,就要看到别人的好处;若要苗条的身材,就要把你的食物分享给饥饿的人;

若要美丽的秀发,在于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过它;若要优雅的姿态,走路时要记住行人不只你一个。

愿每一个人都能努力奋斗,用你的自律、坚持、善良和自我提升,慢慢雕琢出自己满意的相貌。

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会以貌取人

作者简介:晴小满,富书签约作者,新闻学专业,医美品牌宣传,85后老少女,家有辣脾气小妞一枚,小日子·大智慧,做一个身披铠甲内心柔软的人,简书@新妈晴小满。本文首发富书(ID:kolfrc),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