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神壇,拋去流量的愛豆們,你還愛嗎?


走下神壇,拋去流量的愛豆們,你還愛嗎?


作者 / 田不然

2014年5月15日,時任EXO-M隊長的吳亦凡,因為遭受“不公正、壓制、限制資源”的對待、“經紀人的歧視造成的壓抑”、“長期不合理的高強度工作安排和嚴重休息不足”,選擇離開了EXO,回國發展。

同年10月,鹿晗選擇了和吳亦凡同一個律師,向同一個公司SM發起了同樣的解約訴訟:“專屬合同無效”。據傳吳亦凡的法務人HANKYUL,也擔任韓庚的“專屬合約無效”。

作為當代演藝圈版的“洋務運動”留學生、韓國偶像生產線上的精美樣本,“歸國四子”充分讓國內的土鱉娛樂圈見識了什麼叫師夷長技以自強。

算上國內的楊洋、李易峰、陳偉霆等人,一代流量皇帝們開始了他們的表演,整個文娛圈,都在訴說著“ppt四大神獸”的威名。


走下神壇,拋去流量的愛豆們,你還愛嗎?


歸國四子

“(吳亦凡)為數量龐大的年輕粉絲們示範了一個成熟的人該怎樣對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在成為自己的過程中,吳亦凡完成了從一個人氣偶像到大眾明星的落地之路。”2015年,《人物》雜誌把年度偶像頒給了吳亦凡。

在隔年的一篇兩萬五千字吳亦凡專訪中,《人物》在結尾還提到了一件小事,據一個粉絲回憶,從2013年開始,飯圈迎來了“一個鋪天蓋地是關鍵詞、大數據、排行榜的時代”。以往地看演唱會買唱片,被“各種破破爛爛的投票”取代,“什麼微博之夜、愛奇藝之夜”——“為讓吳亦凡被更多路人知道,粉絲們只能參加”。

“她和偶像將共同面對一個嶄新的時代”。但這個時代通向是囚徒困境:資本、觀眾和吳亦凡們在其中互為桎梏。而眼看著曾經造就自己的粉絲經濟,正讓蔡徐坤、朱一龍等後浪把自己拍成一灘油膩,有人心有不甘,開始了全新的表演,而他們在流量與口碑之間的搖擺不定,總是讓輿論自帶戲謔。

這些人,娛樂產業(ID:yulechanye)將其稱為“老一輩流量藝術家”。

走下神壇,拋去流量的愛豆們,你還愛嗎?


喪鐘為誰而鳴

鹿晗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2017年10月,鹿晗關曉彤戀情公佈,憤怒的粉絲以幹爆微博的方式,向全國人民普及了一條飯圈鐵律:哪怕五四運動過去了98年,自由戀愛仍然遭受著重重阻礙,尤其當你是一名愛豆的時候。


走下神壇,拋去流量的愛豆們,你還愛嗎?


而在今年10月,新媒體“貴圈”的《鹿晗的垮掉》——這幾乎可以看作是輿論給老一輩流量藝術家敲響喪鐘,引用了兩組數據,公佈戀情後,在百度貼吧,鹿晗粉絲關注數當天就由3777236跌至3477236,減少約30萬,而艾漫數據則統計出,鹿晗公佈戀情後的一個月間減少了約80萬名活躍粉絲,還有不少人“粉轉黑”。

至於那篇文章的寫作契機,是網傳黃牛們對鹿晗的唱衰:鹿晗演唱會的票,“北京站票價從原價跌倒六折、三折,最後還有一半的票沒賣出去,虧慘了!”

鹿晗粉絲抵制黃牛的說法則被看作欲蓋彌彰,但他們並不孤獨,今年8月及11月,吳亦凡粉絲有兩場更大的滑鐵盧,“梅格妮們”用吳亦凡的公眾形象,成全了虎撲步行街微博8萬粉絲的增長,以及“全美音樂排行榜”天降正義”的美名。


走下神壇,拋去流量的愛豆們,你還愛嗎?


池子回應吳亦凡粉絲的道歉訴求

這是真正的大勢已去,如果說帶貨能力、上雜誌封面等還是圈內人冷暖自知,那控評能力的衰頹,則意味著愛豆們連基本的臉面都保不住了。

事實上,吳亦凡們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他們用自己曾經的號召力證明了偶像養成模式在中國市場的商業可行性;又讓資本以他們為標杆,開始了批量的偶像生產;並以驚世駭俗的勤奮,填補了在2011年楊冪主演的《孤島驚魂》後,引發的巨大流量需求黑洞——作為一部投資成本僅400萬元的國產驚悚片,首映當日,預售票在一小時內便宣告售罄,上映一週多收穫5000萬票房。

流量已經向新的流量帝王們稱臣,他們與前輩相比,有著明顯的特徵:1.出身上,不再是中西合璧,而是本土製造;2.年齡跨度極大,吳磊今年不過19歲,而朱一龍已經年過而立;3.除了以唱跳偶像的方式出道,演藝事業同樣是獲得青睞的關鍵,比如劉昊然,又比如朱一龍白宇;4.數量上大大增加,並形成明顯的梯隊,粉絲群體因此大大分散。

以上四個特點,歸根結底,是由於中國的娛樂圈,偶像、演員、明星三者缺乏必要的分野與資格認定——一切都被歸納在流量的範疇去衡量。

走下神壇,拋去流量的愛豆們,你還愛嗎?


難道非要浮誇嗎

現在回看,無論鹿晗公佈戀情也好,還是吳亦凡親自下場手撕虎撲,都可能帶有有意為之的色彩:他們試圖在流量慣性停止前,有意打破愛豆的行為規範,靠扭轉人設來實現人氣回潮或者轉型。

可惜除了製造出一批男版低仿鄭爽,他們獲得的只有油膩二字的評價,典型代表是楊洋,從去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到今年劇版《武動乾坤》,讓觀眾發出了“楊洋經歷了什麼”的驚歎。一同晉升為新生代油膩巨頭的還有陳偉霆,至於吳亦凡,無論公關團隊怎麼闢謠。“用肉體回饋粉絲”的公眾印象是擺脫不了了。


走下神壇,拋去流量的愛豆們,你還愛嗎?


這是愛豆、鮮肉快速迭代的根本原因——所謂不油膩,指的是一種沒有被酒色財氣沾染的清新原生狀態。而吳亦凡、鹿晗都是90年出生,2012年的時候,他們才22歲,楊洋比他們還要小一歲——你能指望這樣年輕的一群人,在名利場中有多少定力與自省呢?

“要說讓我去塑造一個角色,從頭到尾,包括特點,性格、小動作,現階段小鮮肉是不可能的,現階段很忙的一些流量明星,我敢發誓那是不可能的,哪有時間啊!除非真的,把其他工作拋開,給我半年時間什麼都不幹!”。今年6月,鹿晗在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時,坦誠得讓人欽佩,“我沒想過留下什麼,因為太難了,尤其像音樂作品,很難留下一個讓大家都記住的。”

人設扭轉不動,實力派成為了人人都會說的出路,李易峰做得可圈可點,《動物世界》中的表演足夠有誠意,況且主題深刻的電影本來就是加分項——2015年上映的《老炮兒》中,他與吳亦凡本來雙雙受到較為溫和的輿論評價,但目前看來卻是花開兩朵。


走下神壇,拋去流量的愛豆們,你還愛嗎?


李易峰在綜藝上的選擇也堪稱精準,《這!就是灌籃》始終不溫不火,卻讓李易峰多了一個公眾性格維度:熱愛體育,接地氣,偶像包袱輕;張藝興也不錯,在《偶像練習生》擔任“全民製作人代表”,沖淡了之前小綿羊一樣的公眾印象,收穫了有風度、嚴肅、專業的好評。

但老一輩流量藝術家們還沒有窮途末路,娛sir在艾漫數據上,比較了藝人的商業價值榜、活躍粉絲榜、全網熱議榜三個榜單的前十名,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儘管在後兩個榜單中,除了張藝興之外,“老一輩流量藝術家”全軍覆沒。


走下神壇,拋去流量的愛豆們,你還愛嗎?


艾漫數據活躍粉絲榜

但在商業價值榜上,陳偉霆、楊洋、張藝興、李易峰還是佔了四席,與之相對,分居第五、第六的朱一龍和吳磊則顯得勢單力薄,這說明吳亦凡們仍然享受著之前流量堆積帶來的紅利。而新時代則還沒有完全釋放他們從前輩那裡奪來的粉絲勢能。

走下神壇,拋去流量的愛豆們,你還愛嗎?


“我可以很坦然面對這一切”

“我不可能永遠有這麼多粉絲。有一天他們也會結婚生子,沒辦法每天追隨著他。新的偶像會起來,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循環,所以最後,看得清楚的人一定是知道什麼時候都要靠自己的實力說話才行。”文首提到的《人物》人物雜誌,曾記錄了吳亦凡對待粉絲時的自述的心態。

一直以來,外屆對待粉絲群體往往報以獵奇式的觀望,但事實上,足夠多有消費能力與意願的群體,才是一個產業發展的基礎。


走下神壇,拋去流量的愛豆們,你還愛嗎?


“沒追之前,平時工作已經讓人很疲乏了,固定上下班,兩點一線的生活還是萬年單身狗,其實自己會覺得自己生活的挺無趣的。”一位新晉流量擔當的粉絲告訴娛樂產業。“追了之後是覺得,我很喜歡這個人,我就會希望他的事業可以變好,可以多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那我每天可能花一點時間就可以幫到他,何樂而不為呢?”

據她介紹,她在粉絲群中屬於“工部”的一員(輪博、控評打投各種榜單),飯圈俗稱“數據女工”;而粉絲群中還有“戶部”“兵部”“禮部”等等部門。

“戶部”中的粉絲就是為愛豆瘋狂氪金的大佬們,她們會為粉絲後援會提供包括但不限於:需要打投的氪金榜單、投放的線下投屏、大量購買代言產品等;“兵部”是各家戰鬥大粉的地方,專門負責各種撕逼、反黑、開麥、下場等等。

此外後援會旗下還有一些分支:數據組(控評、輪博、打投等),淨化組(反黑、反酸等),前線組(產圖、產視頻等).....一席話下來,外人往往被其中資源的調動能力、成員執行力、組織架構的精巧而震驚。

“但死忠粉還是少數,大部分都是散粉+佛系粉——別看某家蒸煮微博粉絲500萬,可能活躍粉絲的人數不到1萬人,而這1萬人就是衝鋒陷陣活躍度高的,這種粉絲的比例越高,我們就會說,這家粉絲越能打”。

據這位粉絲介紹,業內通常看重的各類參數分為微博(粉絲數量、微博轉贊評數、超話排名、明星權力榜)、微信(尋藝、明星權力榜、明星勢力榜)、視頻網站(愛奇藝泡泡、優酷星球、騰訊視頻DOKI)網站(百度指數、貼吧、藝恩)等。至於“豆瓣知乎天涯b站這些來說,粉絲都很佛,一般是用來維持路人好感就行”。

這也是無論老一輩流量藝術家身世如何浮沉,他們都值得被尊敬之處。

作為資本的先鋒,打通了“粉絲經濟”的商業鏈路,為後來者鋪平了道路:火箭少女101的首張專輯主打歌《撞》上線34小時後,在QQ音樂的銷售額已經突破200萬;今年8月30日,優酷推出13000張朱一龍定製卡,其中5000套三年套卡在2秒之內被秒殺一空,30秒內,其餘年卡也告售罄。


走下神壇,拋去流量的愛豆們,你還愛嗎?


而他們諸如演技、歌唱水平、乃至個人修養上遭受的詬病,國內藝人發展體系的缺失要承擔一定責任——相比之下,粉絲經濟這個角力場中,資本的吃相難看極了,它一方面製造著各種榜單與營銷,揮舞著“偶像”這杆鐮刀瘋狂收割韭菜,另一方面又不停跟媒體哭訴鐮刀過於昂貴,小鮮肉與大IP是如何如何失靈,宛若一個精神分裂的地主老財。

“我是發自內心地對她們感謝,特別的感動。”吳亦凡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其實說句實在話,我隨時都在準備著我自己被刷下去。但是我可以很坦然地面對這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