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小姐GoodLuck
老蜜蠟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表面會緩慢地氧化,形成包漿,經盤玩後色澤油潤光亮、幽光沉靜、手感瑩潤,具有國人所喜愛的那種珠光寶氣,讓人愛不釋手。還有許多老蜜蠟具有一定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或受過宗教洗禮,因此比起普通的蜜蠟更具有收藏與文玩價值,其文化內涵非一般蜜蠟可比。正由於此,現在喜愛老蠟的人日趨增多。
老蜜蠟概念:什麼是老蜜蠟?蜜蠟原石是不是老蜜蠟?答案,不是!當然從年份上來說, 蜜蠟原石無可非議,是老的。它們暴露在空氣中有數百年,上千年,甚至上萬個年頭了,形成了厚厚的氧化層,但它不歸於現在人們心目中的老蠟範疇。老蜜蠟是指蜜蠟原石被人們發掘加工為成品,經過上百年的佩戴和使用後的蜜蠟。只有通過人為加工成飾品, 經歷歲月洗禮後才稱得上為老蜜蠟。
老蠟的產地:大家都知道蜜蠟主要產于波羅的海地區(含烏克蘭),老蜜蠟也同理。不管藏臘也好,西亞臘(非洲傳世蜜蠟)也好,它們只是狹義劃分下的區域性概念,其源頭是一模一樣的,都是來自波羅的海地區。
老蠟的形制:老蜜蠟有棗珠,桶珠,片珠,餅子,墩子,四通,飾品,煙具葫蘆和雕件等等,應有盡有。但正圓珠以及類似的蘋果珠老形珠鮮見,這應該是受早期的加工技術條件限制和蜜蠟在珠寶中所處的低下地位所致。在歐洲,即使現在,蜜蠟也並不屬高檔珠寶,因此那時的能工巧匠們不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精雕細琢蜜蠟成品。
老蠟的色澤:由於常年累月的氧化,老蜜蠟一般顏色較深,呈深黃色至褐棕色,也有深紅色、甚至是紫色。但老蜜蠟也不全是深色的, 如藏蠟,雖然也有一些橘黃的顏色,但大都偏明黃和淡黃色,而極少見到橘紅和棗紅的。西亞臘(非洲傳世蠟)則不同,它們的顏色是全面性的,從微透的、帶珀的、淡黃的到深棗紅的應有盡有。至於老蜜蠟的紅色(紫皮)成因,個人覺著應該是當初樹脂滴入含有鐵礦、硃砂或錳等金屬元素存在的土壤後,在縱深地層長期受高壓高溫影響, 使之這些元素沁入,石化後的樹脂挖掘出來加工成成品以後,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生成一定的氧化層(如氧化鐵),色澤也就呈現出紅色、棕色或褐色。但如蜜蠟原石來自不同的土壤條件, 這樣其成品即使處在完全相同的氣候,氣溫,空氣潮溼度以及佩戴使用方式等條件, 它們的氧化後的色澤會有所不同,有的能變紅或紫色, 而有的卻僅僅是顏色加深而已。我有個朋友有一串老珠串, 除一顆主珠外,其它所有珠子色澤呈深黃色,但那顆主 珠卻為紫色。估計那顆主珠來自不同的區域。
老蠟風化紋:風化紋又稱橘皮紋,這種叫法比較形象,就是其皮紋看上去和橘子皮差不多。風化紋是長期放置、鮮于把玩,沒有油、汗的滋潤,陽光空氣等對蜜蠟皮殼摧殘一種滄桑的表現。如果長期把玩,包漿細膩的老蜜蠟,幾乎都沒有這種風化紋的存在。如藏蠟,很少見到風化紋。一般來說西亞臘和非洲傳世老蠟,由於大多都是長期放置的,加上空氣乾燥,所以脫水現象比較嚴重。風化紋就是蜜蠟長期在乾燥的環境下一種失水脫水的乾裂現象。
老蠟的包漿:包漿是歲月的見證。天然老蜜蠟表面由於長年累月(上百年)的氧化,會慢慢形成所謂的包漿,再長時間被盤玩,色澤會呈現油潤光亮。稱得上老蜜蠟就都具有深淺不一的氧化層,這是判斷老蜜蠟的主要因素。而包漿是把玩者在漫長歲月中經久的摩挲所盤玩後呈現出來的一種難以表述的光澤, 這種表面所形成的類似於膜狀的光澤會遍佈整個所盤玩過區域。一般說來,風化紋(冰裂紋)和包漿是相對的,長期把玩的蜜蠟包漿好,而包漿好的蜜蠟風化紋(冰裂紋)形成得就慢。這也可從很多光亮油潤的老蜜蠟皮殼無冰裂,但孔道卻有冰裂紋的這種現象得到印證。但也會有這種現象,在光澤(包漿)底下似乎又會佈滿了不規則的細裂紋(冰裂紋),而表面摸上去又是光滑的。這種冰裂俗稱“開片”,一般裸眼看不太出,要在太陽光下仔細觀察或在放大鏡下才能比較清楚觀察到。
老蠟的孔道:由於上百年前製作工藝較為落後,一般為手工制,鑽具本身比較粗大,所以鑽出來的孔道也就比較大。這樣判斷老蠟首先要排除小孔道這種類形的,當然孔道大也不一定就是老蠟。就像鹽水測試方法一樣,能漂浮在飽和鹽水中的也不一定就是天然蜜蠟。另外有些老蜜蠟由於經過多少年的盤玩、線繩的不斷勒壓,往往容易形成被線繩磨損的喇叭孔或線繩向一側勒壓的鑰匙孔,如常年盤玩的珠子普遍有鑰匙孔或呈現喇叭口。而有很多飾品如頭飾,因為不盤玩,基本沒有外力壓迫,所以孔道往往保持原樣,孔道普遍比較圓。當然這些只是判斷老蜜蠟的一個輔助條件。不過如蜜蠟表面油潤光亮而孔道內壁具有濃厚氧化層的,或者內壁具有玻璃光澤現象的,這些都是老蠟的最好的天然特徵。
老蠟的皮殼: 有種說法,玩老蜜蠟其實就是玩其皮殼, 個人覺著這有一定道理。因為皮殼就是色澤,皮紋(風化,冰裂),包漿甚至是包括孔道的綜合體,皮殼包含著老蜜蠟的光榮歷史和美麗外表。試想如除掉皮殼,老蜜蠟和新蜜蠟又有何區別呢?所以玩老蜜蠟就是品味其文化內涵,撫摸其油潤光滑的皮膚,觀察其舒服的孔道,欣賞其細膩的包漿所形成的珠光寶氣,包括其不同的風化紋和冰裂紋。
由於人們對老蜜蠟的日趨喜愛,老蠟仿造現象也越來越猖獗。現在最令人頭疼的事,如何辨別區分烤色蜜蠟和天然老蜜蠟?,特別是具有中小年份的微烤蜜蠟?
1. 從冰裂紋上看: 自然形成的冰裂紋,是蜜蠟在長時期內一種失水脫潤的乾裂的表現,這種冰裂形成過程相當緩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緩慢而循序漸進的滲透過程。所以這樣形成的冰裂是非常細膩,均勻的。這種冰裂紋在不利用放大鏡或不在強光下是不易觀察得到的。
而烤色老蠟的冰裂紋是利用高溫恆溫的烤色的技術短時間速成的,利用恆溫高溫製造加速脫水的一種爆裂表現。這種短時間速成的冰裂,難免不太均勻,有大開片的,也有某些部位還未開裂,所以此種短期速成的冰裂紋,可稱為爆裂紋。這種爆裂紋大多數浮於表面,用肉眼可以直接觀察得到。
1. 從光澤上看:烤色後的蜜蠟雖然顏色與天然的老蜜蠟很接近,但是在光澤上區別還是比較大的。天然老蜜蠟表面長時間氧化,會有一層厚重的包漿,如果長時間被盤玩,色澤呈現油潤光亮但不失柔和, 這個光亮和現代拋光機處理之後的賊光是完全不一樣的而烤色“老蜜蠟”與天然老蜜蠟相比,由於氧化層短期促成,看上去要不呆板無靈氣、光澤死板,要不泛著“賊光”、不柔和。兩者一對比,可以很明顯的分辨出來。
前三圖為天然老蜜蠟
後三圖為烤色新蠟
極意雲君
烤色老蜜和老蠟是不一樣的,烤色老蜜是人為優化的手段加速蜜蠟的氧化,讓蜜蠟顏色看起來更漂亮,但是佩戴以後顏色會越來越淺。而古董老蠟是從它被做成各式各樣的珠寶或貿易珠之後自然氧化一百到五百年,經過層層包漿自然變色。從外觀上看起來很明顯,烤色的沒有自然包漿的油潤度,烤色顏色很均勻。真正的古董老蠟能看到油潤度,看得到原來的蜜蠟花紋。另外,老蜜和老蠟也不是一個概念,顏色淺的是新密,佩戴個一到三年即可帶成老蜜,但是老蠟氧化年份久,蠟質濃厚,所以百年以上的被稱為古董老蠟,而不是叫老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