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大臣訪問埃及,帶回數方石碑,專家:文字未破解,學術價值高

清末大臣訪問埃及,帶回數方石碑,專家:文字未破解,學術價值高

1906年,以閩浙總督端方為首的五大臣出洋考察,歸國途中,考察團在埃及首都開羅停留一天。趁此機會,端方遊覽了一下開羅的市集,作為一個金石學家,他發現市場上有很多古埃及石碑。當時埃及還沒有文物管理觀念,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收藏當地文物,於是端方出錢購買了幾十塊石碑以及數個人形木棺。這些文物跟隨考察團一塊回國,現在這些文物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清末大臣訪問埃及,帶回數方石碑,專家:文字未破解,學術價值高

早在2002年,有學者在北京大學博物館發現了端方帶回的石碑,4塊刻有埃及文,5塊刻有拉丁文。2005年時,又有學者在國家博物館庫房中發現了40多塊古埃及石碑和3具人形木棺,基本可以確定就是當年端方帶回中國的文物。

清末大臣訪問埃及,帶回數方石碑,專家:文字未破解,學術價值高

國博珍藏的3具人形棺木,2具保存完好,1具損毀嚴重,它們都是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0年至前30年)時期的製品,外表繪製了大量彩色人物,藝術價值很高。

40多塊石碑,有些是真品,有些是水泥制的仿品。經過專家辨認,至少有4塊石碑是真品,其他的水泥仿品應該是端方自己澆築的。當年他帶回這些石碑,為了方便研究,用水泥仿製了一批,供給各地金石專家研究,在這些仿品上,端方喜歡留下一些題詞,比如端方在其中一個碑文的拓片上就寫:“此埃及大畫象如漢人食堂之類。”據考古學家辨認,這些石碑上的銘文大部分是埃及聖書體,而且銘文內容大多未見發表,屬於獨一無二的新內容,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清末大臣訪問埃及,帶回數方石碑,專家:文字未破解,學術價值高

曾經有人質疑端方為何能買到真石碑?在當年的埃及市場上,假冒文物可謂心照不宣的行業規則,很多西方考古學家都吃了暗虧,還有不少知名收藏家都在埃及文物上打了眼。其實端方之所以能“慧眼識真”,不是運氣好,而是因為他本來就是金石專家,在文物鑑定方面眼光毒辣,手法老道。

清末大臣訪問埃及,帶回數方石碑,專家:文字未破解,學術價值高

中國人喜歡文物,很早就催生了文物造假的行當,從手法上說,文物造假無非做舊和擬古兩種,中國文物行特別是在書畫上的造假,已然是一騎絕塵,登峰造極,在金石瓷器造假上也不遑多讓。端方玩金石,一輩子見了數不清的假貨,幾個埃及小蟊賊的業餘手段,根本入不得他的眼,所以他能辨偽存真,從埃及帶回那一批真東西。

清末大臣訪問埃及,帶回數方石碑,專家:文字未破解,學術價值高

隨著國家博物館研究的深入,關於端方這批文物的信息越來越多。目前來看,端方文物有50多塊是從未發表過的埃及石碑,從埃及古王國時期一直到科普特時期都有,時間跨度達3000年。

清末大臣訪問埃及,帶回數方石碑,專家:文字未破解,學術價值高

這些石碑上的文字龐雜多樣,既有聖書體象形文字、世俗體象形文字,也有希臘文和拉丁文。此外,不管是石碑還是木棺,端方都製造了一批仿品,以供他研究贈送,而這些仿製品也體現出了極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價值。

你對端方帶回的埃及文物怎麼看,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