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生繪色|第116天|水寫的地書,在消失和記憶中的字

書法是國學傳統,很多人都喜歡,在生活中毛筆字基本不使用,練毛筆字多是小孩和老人兩頭熱的業餘愛好。學毛筆字培養小孩瞭解傳統文化,但很多小孩學上一兩年就不練了;老人退休後,練毛筆字能修生養性,比小孩堅持練字容易些。

指拇代替了寫字,成年人筆都不太用,更不用講十幾年,幾十年都沒有拿過毛筆了。現在語音智能化更便捷,對著手機講講即可變打字,以後估計大腦想一想不用講話就可以交流......

繪生繪色|第116天|水寫的地書,在消失和記憶中的字

從傍晚開始,商場前的廣場上就陸續有人來寫“地書”,這個“地書”名稱很大氣啊,在大地上書寫。寫“地書”的大多是年紀較大的老人,少時2-3人,多時5-6人,在平整的大理石地面上用很大的毛筆沾水寫字,利用大理石的格子寫詩詞,寫滿地上一大片非常的壯觀。

繪生繪色|第116天|水寫的地書,在消失和記憶中的字

寫字的大爺們都非常專注,單手握著大毛筆,凝神靜氣的寫,不同的字體,寫草書、隸書、篆書的多些,也有寫楷書的,還有寫自己的獨創的風格。這個大毛筆不是普通的,在網上沒有專門售賣前,均是自己動手做。杆是掃帚的塑料杆,用礦泉水瓶上部套頭,捆綁海綿泡沫做筆頭,這樣能經得起粗糙地面的磨損。

繪生繪色|第116天|水寫的地書,在消失和記憶中的字

古時劃沙練字和這蘸水的地書有異曲同工之妙,劃沙只能寫字的骨架練不了筆鋒和墨韻,蘸水的地書更能模仿水墨效果,筆韻和力道都能表現。這個地書不僅能練字,還能健身,單手握大毛筆沒有強健的臂力是不行的,寫上半小時非常費力,還需有腿上的腳力,和正確的吐納呼吸,才能看似輕鬆的寫上一大篇。

繪生繪色|第116天|水寫的地書,在消失和記憶中的字

這位大爺滿頭的花白頭髮,低頭非常開心的寫著地書,他左手放到衣領裡的脖子上,右手輕鬆握著大毛筆,他寫字較慢,一橫很有韻味的一頓一拖的寫著。旁邊有很多的看客圍觀,看得人越多,寫地書的大爺也就越開心,展示交流、分享是出來寫地書的一種快樂。

繪生繪色|第116天|水寫的地書,在消失和記憶中的字

旁邊這位也是書法愛好者,看著大爺寫地書很長時間沒走開,雙手揹著,站著離開一些,不能干擾別人寫字。他的年紀和寫字的大爺相仿,也是一頭灰白的頭髮,他斜低著頭一筆筆的跟著看,好像他的眼睛也在練字。

繪生繪色|第116天|水寫的地書,在消失和記憶中的字

地書是用水來寫的,水氣幹了字也消失了,時常一首完整的詩詞,前半段已經消失,只能看見後半部分。地書練字練的不是字,練的是心態,在繁華的大街上,熙熙攘攘各色的人群裡,要靜心寫字不容易,很多人七嘴八舌的評論,也不需全聽進去。

記得問過一位寫地書功力很深的老人,為什麼喜歡用水來寫書法,保留下來墨寶不是更好嗎。他講:“寫書法就像人生,過程比結果重要,字早已在胸中,在記憶裡,喜歡水氣幹後字也消失的感覺,能讓自己更坦然安心”。

人生短暫的痕跡與自然比起來如水跡一般,擁有過、快樂過、煩惱過、痛苦過的都會淡去消失。生命過程本身是一種體驗,不執迷於目的和結果,接受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事事,心中少塵生活才會有適,心中有意生活才會有境

繪生繪色|第116天|水寫的地書,在消失和記憶中的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