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掌櫃的說

看了黃渤的《一出好戲》,不知道怎麼評價。

立意很好,力度太軟,表達太滿,隱喻繁雜,主線不明、看起來心累……簡單的評論其實很難準確而客觀地評價這部電影:一個電影優等生拍出來的一部誠意滿滿的中庸之作?誇起來很難,要“噴”也談不上。

所以不誇不貶,我找了類似題材裡對我影響最大的兩部電影來做座標參考。

如果這個週末,你有時間,把這“三出好戲”都看完,我想每個人心中,都可以給出自己的答案。

不僅僅是關乎什麼是好電影,更關乎在一部電影裡觀眾是否能看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光與影,看到自己在這個現實而美好的世界上,願意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1

第一齣好戲:《大逃殺》(2000年)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大逃殺》:五星之作

極惡世界,你選擇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20出頭的時候,在大學圖書館看到了深作欣二的這部《大逃殺》。

從此,這部電影成為影響我一生的作品。

因為這部電影,我第一次捫心自問自己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這樣的我,可能會走出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故事設置是此類題材的典型:日本社會,經濟崩壞,秩序崩塌,失敗的成人在孩子面前漸無尊嚴和權威可言,少年犯罪率飆升,政府強制出臺了一項BR法案:每年隨機選擇一箇中學畢業班的學生,送到荒島上,進行為期3天的大逃殺遊戲,最後只有一個倖存者可以活著走出荒島。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男主七原秋也所在的班級被選中。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七原秋也由藤原龍也飾演#

一群以為是去畢業旅遊的少男少女,在旅遊大巴上一覺醒來,已經到了與世隔絕的荒島上,前任班導北野神秘現身,代表軍方宣佈遊戲規則。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每人隨機選擇一個裝有武器、糧食和地圖的書包,脖子上裝一個能定位、能竊聽、能自曝的裝置。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然後在三天內強制進行殺人遊戲,時間一到,如果沒有決出最終勝負:哪怕存活的人超過兩個以上,裝置自曝,團滅。

這是一個你不殺人,就會被人殺的死亡遊戲。

對手,卻是幾個小時前還在車上打打鬧鬧的好友同窗,裡面可能有你的好哥們、好閨蜜,或者,暗戀了很多年的男神女神。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人性,在少年們拿著包裹一個個走出基地的那一刻開始異化。

有人第一時間躲在小山坡上搞襲擊;

有人體內的野性被點燃,殺同學,搶武器,儼然成為殺戮場上的強者。

有人寧死不願參加這樣血腥的遊戲:決絕的小川櫻拉著男友,第一時間跳了海。

有人隨波逐流,走一步是一步;

也有人懷抱希望,小團體作戰,試圖找出“不殺人也能獲救”的另類生機。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

表面上,這是一出極端環境下視人命如草芥的暴力生存遊戲,人性試驗場,但同時也是現實社會的雙重隱喻。

人生就是一場“大逃殺”,每個人隨機得到的武器、資源都不一樣,如果不是命定的主角,每個人的勝敗結局早已被自己的性格暗中書寫。

一個班級,42個同學,每一種選擇,都代表著一種人格,在你死我亡的社會規則下,面對寶貴的生存資源,會有什麼樣的應對措施,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和什麼人產生交集……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電影暴力戲搶眼、節奏感一流、勁道十足、隱喻以及主旨都十分明確。

群像塑造尤其牛逼,42個人,幾乎每一個角色,不管戲份多少,都能讓觀眾留下印象,自我代入。

他/她是怎麼死的,是個什麼樣的人,是不是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你我……

“求生欲”極強的相馬光子,往日裡是個不良少女,到了荒島後,第一時間吃透“遊戲規則”,不擇手段地獵殺自己的同學,你能看出她的“狠辣”,卻不會去批判她,審視她,甚至隱隱還產生出這女孩好酷的諸般對強者的仰視感。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因為每個人,每種言行,自有因果——光子,是個還在幼稚園階段就被母親出賣,用她幼小的身體拿來換錢的棄情絕愛者,信奉的,是野蠻生存法則,臨死前留下一句:“我只是不想坐以待斃”讓人唏噓不已。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運動少女”千草貴子,灑脫堅強有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斬草除根!

是真正的酷女孩。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這個女孩子,堅強、果敢、強勢、自我,拿著小刀對決手持十字弓的男生,都能三兩下閹掉對方,卻不敢對青梅竹馬的藍顏知己——杉村弘樹說出好感,臨死前才鼓起勇氣告白。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杉村弘樹,也是死得最可惜的一員。

陽光一樣美好的男生,手握超強自保武器:GPS(可以定位所有成員的所在),但他似乎壓根不在乎遊戲規則,別人在找活路,拼生死,他的目標是走遍全島找到自己關心的兩個女生。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特別情聖、特別美好、特別慈悲的存在#

千草堅強,一直跑在他前面,向來不用他照顧,找到的時候,卻是奄奄一息。

彈琴不出色,卻可愛,他想找到她,說出自己內心深埋已久的好感,結果,被恐懼逼瘋了的彈琴一見面就朝他啪啪開了槍……

電影拍出的,不僅是每個個體面對嚴酷規則時的不同選擇,也拍出了個體和個體之間彼此的感情牽絆產生的能量和希望。

什麼樣的情感牽絆,會超越我們對生死利益的追逐?什麼樣的情感牽絆,會戰勝人性中的黑暗,克服“他人即地獄”的猜忌和恐懼?

當自私、恐懼、懷疑戰勝這種感情牽絆,一個異變的小心思就能讓美好的燈塔小團體瞬間變成人間地獄;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但如果彼此之間的情感和信任足夠堅定,也能成就最後的救贖。

電影給倖存的男女主角開了外掛,留了一點光明在人間。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更多的思考卻留給了觀影的觀眾,如果你是那42分之一,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這個片子從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年有機會就點開復習,縈繞我腦海很多年,每看一次,我都要問一下自己這個問題。

最後悲哀地意識到,自己既做不成三村那樣用知識和科技反抗強權的精英分子;也狠不下心做光子那樣的把自己的成功踐踏在他人的失敗上的資源獵手;根本也不可能是七原秋也和典子那樣的幸運兒,一路靠著氣運和善良,走完了全程;

最理想的標本大概是聰明大方的內海幸枝,在殘酷的遊戲(社會)規則面前,有自我認知,對未來不絕望,團結有生力量,哪怕祥和地過完三天,等待一個有可能被救的希望。

即便最終被團隊裡的蠢笨壞坑死,至少積極地努力過,塌實地度過了每一天。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最貼近自我的那個答案,卻是拉著男友一起跳海的小川櫻,一開始就反抗權威、拒絕遊戲,勇氣可嘉卻也懦弱無比。

但不管是內海,還是小川櫻,都是遊戲的出局者。

所以,20出頭,在我對這個世界還懵懵懂懂的時候,這部電影就告訴了我今後可能擁有的人生的答案。

這樣的電影,給個五星好評不為過吧?

2

第二齣好戲:《蠅王》(1990年)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蠅王》 四星之作

在失序的世界裡,你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這部電影改編自1954年的同名小說,作家威廉·戈爾丁憑原著拿下了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太黑暗,在美國一度被禁,60年代後卻寫入了美國大學生的必讀書單,也是黃渤導演的《一出好戲》的真正文學母本。

在國外就先後被搬上過2次大銀幕,這裡找的是1990年的電影版。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蠅王》中也有蜥蜴特寫,《一出好戲》裡的相似鏡頭除了隱喻意義外,應該還有對該片的致敬成分。

故事設定是一群6到12歲的孩子,因為飛機失事,流落荒島。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20多個人的童子軍軍團,以男孩子拉爾夫為首。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拉爾夫聰明、勇敢,有領袖氣質。

指揮著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文明協作,點篝火、摘果子、捕魚、搭木棚、打獵……一開始也是秩序井然的。

但不久,群體內開始分化。

“壞孩子”傑克成為另一個更具號召力的首領。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左:傑克; 右:拉爾夫#

傑克不喜歡規則的束縛,更信奉力量帶來的權威感,帶領著一群大孩子,打獵,追逐,不再願意遵守拉爾夫定下的規則。

誰更有生存能力,話語權就是誰的。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兩個陣營分裂後,野蠻的開始吞噬文明的,強大的侵吞弱小的。

文明的秩序被打亂,人性之惡在失序的世界裡迅速膨脹,傑克帶領著大男孩們捕獵野豬、強搶工具、劃分地盤,一步步蠶食拉爾夫的“領地”。

拉爾夫的護擁者,也一個個地被收歸,成為傑克的奴隸。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建立了集權統治後,傑克甚至開始了屠殺異己,從一開始的“失手殺人”,到爭端中導致小胖子佩吉的死亡,最後將拉爾夫直接當成野獸一樣捕獵。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權力面前,人異化成獸。

只剩下了捕食的快感。

電影的最後,成了光桿司令的拉爾夫,在昔日小夥伴們的包圍圈中艱難逃竄,一路逃到海灘,跌倒,眼前出現一雙成人的腳。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來救援的軍官萬分不解,問你們在做什麼?

拉爾夫回望身後一群幼小的“野獸”,無聲地哭泣。

整部電影,此前基本沒有特別煽情的地方,但最後拉爾夫臉上的那行淚,卻能讓看電影的人一下子被擊潰。

那回首的一行淚,是拉爾夫為自己和被屠殺的小夥伴們而哭泣,而銀幕外,是觀眾對人類命運和人性那一剎那的悲觀和黑暗而絕望。

1990年的這部《蠅王》,對小說的部分情節、人設做過微調,但最後的那一下戛然收場,卻像一聲悶雷,震得人心發慌。

每次看,都會在想,文明是多麼脆弱的東西啊,在一個失序的世界裡,你要怎樣控制內心的野獸,怎麼克服內心的恐懼,不成為野蠻的集權者,不淪落成權力的附庸者?

自始至終,做一個有尊嚴、有信念的個體呢?

3

第三齣好戲:《一出好戲》(2018)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一出好戲》 三星半

在重構的世界裡,人要如何克服內心不道德的慾望?

《一出好戲》從故事架構和立意上來說,基本上就是一個成人版的《蠅王》。

講的是一個公司員工因為外星隕石引發的海難,流落荒島後,重建社會體系,展露人性端倪的故事。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在社會體系的架構方面,《一出好戲》在《蠅王》的基礎上,其實是有拓展和延伸的——這是劇本創作方面的一大亮點。

《蠅王》裡兩種形態的社會體系對抗是原始社會vs民主自治,在極低端的生產力水平下,民主在野蠻面前,一敗塗地。

而《一出好戲》隨著劇情的發展,拓展出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以王寶強飾演的“小王”為核心的原始部落。

彼時,一班人剛剛流落荒島,生存資源稀缺。

團建大巴上的司機小王,因為當過兵,會爬樹,野外生存技能強,一躍成了“明星”級的存在,被擁護成“王”,建立了最初的部落式生存秩序:指揮眾人捕魚、尋找淡水,上繳食物,統一分配,不幹活、不聽話的,體罰伺候!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小王”變成了“王”,用耍猴一樣的方法調教眾人。

團隊裡有疑異的馬進(黃渤 飾)——彼時手裡拿著一張價值6000萬的彩票正滿心躁動,蠢蠢欲動著想返回到大陸兌彩券;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還在那兒強調為人之尊嚴的張總(於和偉 飾)及其若干附庸——原有的領導階層,也不甘心淪為“奴隸”,聽從“王”的指揮。

一律成為異端分子,打壓對象;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兩派對立#

第二階段,張總一派找到了一艘擱淺的大船,大船是殘缺的,上下顛覆,受損嚴重,但船上的物資儲備卻十分富足。

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連汽油都是滿滿的。

於是順理成章地進入了資本主義對壘原始部落的時代。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張總髮行了“撲克牌貨幣”,在兩個陣營裡打貿易戰,原始部落開始全面潰敗。

而這個時候,依然一心想著返回大陸兌彩票的馬進,還是不願意在小島上安生紮根,不願意歸附在兩個陣營裡的任意一方,決定帶著自己唯一的附庸——表弟小興(張藝興 飾),划船出海,返回大陸。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馬進的“出逃計劃”自然是失敗的,返程後還因為野心(彩票一事)暴露,遭到了眾人的無情嘲笑。

隨著彩票90天兌換截止期的到來,馬進開始陷入癲狂。

但就在他絕望的時候,天上下起了“紅魚”,而且只在他和小興的頭上“下”!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劇情至此全面進入魔幻階段。#真的很可惜,電影前面積累的現實力度,後面劇情爆發的勁道,在天上下紅魚的那一刻起全面崩壞#

導演要表達的寓意其實還是能明白:馬進這個角色,代表的是有技術、有實力、有思想,就是沒運氣的社會骨幹階層,他的人生,只是需要一次“開掛”的機運。

所以不管是6000萬的彩票,還是天上下“魚”的魔幻時刻,都是為了給馬進這樣的一個人,一個重新佔領社會資源、突破階層的契機。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映照一下當下的現實,馬進隱喻的,就是當前的“創業新貴”們,這一批人有技術,有頭腦,正試圖藉著互聯網的最新一波技術革新大潮,創業、發家,突破階層屏障。

但劇情推進(開掛)的方式,有點讓人瞠目結舌,粗暴、簡單、魔幻到讓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劇本打磨上,其實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話說回來。

當新貴擁有了老天爺送來的如山堆積的社會財富——魚,社會體系又進入了新的階段。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空想社會”。

——馬進和小興,用自己成堆的資源打破了原有的統治體系,構建了一個荒島上的理想社會。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統一的著裝寓意著人人平等的烏托邦#

這個傳統貴族沒落,新貴崛起的伊甸園式社會里,雖然生活基調依然是蠻荒的,但人們開始過得有滋有味。

吃飽穿暖不愁了,發電機修好了,可以跳廣場舞、看電影,有娛樂活動了。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一班人甚至籌劃起後代繁衍是按需分配還是按情感自由意志進行的問題。

但遠處定時響起的汽笛聲,戳破了這個伊甸園的虛幻假象。

少數人發現了理想社會背後隱藏的真相:世界沒有滅亡,我們這群人完全可以得救,重新回到大陸生活。

也有少數人爆發了野心,一直唯馬進“馬首是瞻”的表弟小興,開始留戀擁有話語權和佔有資源的新生活,甚至用手機裡的一段親人視頻就騙取張總寫下了交易條款:把現實世界裡的財產全部讓渡給小興。

電影至此,又轉了一個方向:小興黑化,馬進糾結,新貴階層內訌:是固守內心的道德標準,放棄張總的財產,回到現實世界,從香甜可口,人人喜愛的“冰淇淋”變回一坨屎一樣的社會渣子,還是繼續欺騙群眾,繼續伊甸園式的虛假幻想,醒握強權,醉擁美人?

變成了電影最後的主題落腳點——

在一個利益重建的全新世界裡,人如何克服內心不道德的慾望,是否應該固守道德底線?

既然是魔幻電影,另一個隱藏的隱喻線在最後也漸漸明晰:“小興”這個表弟,從頭到尾都可能是馬進分裂出的另一個人格。

三出好戲,教你做人!

小興就是馬進,馬進就是小興。他倆形影不離,互為光影。

小興的黑化,也就是馬進內心世界的黑化。

所以電影最後,其實是馬進自我內心世界向善與向惡的力量的搏鬥和角力。

在唾手可得的成功、愛情等慾望面前,你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封社會新貴的道德自白書。

……

所以我眼裡的《一出好戲》:立意很好,開篇格局很大,表達很滿,劇情推進過於粗暴和魔幻,劇本細節顯得很粗糙。

有與時俱進的地方,也有落於窠臼的缺失。

表白的目標人群基本和我這樣的底層屌絲沒關係,最後的主題落腳點確實引不起我這樣的社會渣子的切身共鳴。

缺了幾分勁道,以及代入感。

所以看片的全程,就是心很累地在圍觀。

靜靜地看一群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唱了一出和諧又龐雜的大戲。

所以,三星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