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金融扶貧要把握好“一個根本、四個基本”

吳華:金融扶貧要把握好“一個根本、四個基本”

吳華:金融扶貧要把握好“一個根本、四個基本”

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副司長 吳華

吳華:金融扶貧要把握好“一個根本、四個基本”

11月16日下午,由《國際金融報》主辦的“2018中國資本市場扶貧先鋒論壇”在北京人民日報社舉行。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副司長吳華應邀出席會議,並發表主旨演講。

“金融扶貧就像一池活水,不僅提供資金支持,也撬動其他生產要素、管理理念、先進技術等進入貧困地區,為扶貧地區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金融扶貧把普惠金融寫到了中國貧困地區的大地上。”吳華表示,金融扶貧,扶貧為本,金融為器。做好金融扶貧工作,要把握好“一個根本、四個基本”。

他進一步解釋說,“一個根本”是指金融扶貧的根本目的在於扶貧脫貧。“四個基本”分別是:基本目標是保障農村貧困人口按限期脫貧;基本方略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針是堅持開發式扶貧;基本原則是“定向、精準、特惠、創新”。其中,定向是基礎,精準是要義,特惠是關鍵,創新是動力。

吳華認為,目前金融扶貧總體態勢良好。

一是政策框架建立。中央和國家機關各有關部門先後出臺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逐步構建“1+N”金融扶貧政策框架,為脫貧攻堅提供有力政策支撐。

二是產品服務具備。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分別開發出扶貧小貸信貸、扶貧再貸款、扶貧金融債、扶貧公益股、防貧保、深貧保等一系列金融扶貧產品,加大政策供給力度,為脫貧攻堅提供“彈藥”支持。

三是工作格局形成。建立多層次工作聯繫與合作機制,形成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三駕馬車”合力攻堅的工作格局,形成“多兵種聯合作戰”的協同工作機制。

吳華指出,在金融扶貧工作實踐中,要實現金融服務領域的供給側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在普惠金融主幹上催生出特惠金融的新枝,為特定領域、特定區域、特定人群提供更加優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改革的原則是“定向、精準、特惠、創新”。特惠金融扶貧實踐創新,體現在理論、制度、技術和產品等四個方面。

理論創新,就是金融精準扶貧理論,體現在金融供給要精準對接需求,研究需求方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的貧困特徵和現實需求,從供給側發力來完善金融扶貧政策、產品和服務。把握精準的內涵,有三個形象的比喻:一是精準滴灌,找準科學路徑,使扶貧政策紅利到戶到人,解決“滴得到”的問題;二是靶向治療,對症對因對病灶用藥,使扶貧措施有的放矢,解決“滴得準”的問題;三是測土配方施肥,缺什麼補什麼,科學配置資源要素,使扶貧工作更有效率,解決“滴得管用”的問題。

制度創新,體現在銀行業實行的“四單政策”(在重點金融機構確定專門的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工作部門,對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工作進行單獨管理、單獨核算、單獨調配資源);體現在基層創設縣鄉村三級金融服務體系,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貧困地區。保險業扶貧創新體現在“深貧保”等項目上。證券業扶貧創新體現在貧困地區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發行公司債券等按規定實行“綠色通道”政策。

技術創新,體現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在貧困地區的運用上,通過網上申報、網上支付,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寧夏鹽池縣“一次授信、自主使用,隨用隨取、週轉使用”,讓貧困群眾享受到更加便捷便利的服務。

產品創新,體現在金融扶貧產品上,就是不墨守成規,為貧困戶量體裁衣、量身訂製專屬信貸產品。以扶貧小額信貸為例,政策要點有六句話,“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這款為貧困農戶量身訂製的產品,已經成為政策優惠、覆蓋廣泛、群眾稱心、銀行放心、政府操心的金融精準扶貧品牌。

吳華總結說,金融扶貧的實踐啟示我們:唯有瞄準需求,才能精準服務;唯有“量體裁衣”,才能有效供給;唯有改革創新,才能推動金融迴歸本源,實現服務經濟發展這個改革的初心。

最後,吳華表示:“讓我們共同努力,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紅利惠及更多貧困對象,讓特惠金融的新枝在普惠金融主幹上茁壯成長,把金融扶貧供給側改革的創新成果寫在中國大地上,建設一個無貧困、無飢餓、無病痛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際金融報記者 何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