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淨化器有人歡喜有人憂,有的死亡有的新風系統賣斷貨


空氣淨化器有人歡喜有人憂,有的死亡有的新風系統賣斷貨


文 | 孫靜


靠天吃飯的空氣淨化器廠商驚喜地發現,他們被閒置了很久的空氣淨化器終於啟動了。

這兩年,人們對空氣質量的關注,正被逐漸上升的藍天數慢慢淡化。對國內空氣淨化器廠商來說,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伴隨政府治霾力度加大,這門生意似乎不靈了,整個產業進入殘酷洗牌期:產品積壓、資金鍊斷裂、死亡名單變長與新品類分食市場同時上演。

01

空淨災年


“咱們可能根本不該做這個東西。”10月初的一天,小米生態鏈企業青萍科技的CEO姜洋與合夥人杜斌約著吃飯。兩人在飯桌上憂心忡忡地談論起公司即將發佈的新品——空氣檢測儀,心裡都沒底。

這款產品從立項到發佈耗時一年半,在這期間行業環境已經發生劇烈變化。當他們拿著產品去找渠道商,幾乎沒有一家表示看好。 一名渠道商問:誰會花599元買一個空氣檢測儀? 淨化器才多少錢?再說,淨化器都賣不動了。

經受幾輪打擊後,姜洋悄悄下調了心理預期。儘管空氣檢測儀備貨7000臺,他估計在小米眾籌平臺上,最多能賣出2000臺。

外部環境有多差?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用“趕上了災年”來形容。

2017年11月,錘子入局空氣淨化器市場,推出3499元中檔機“暢呼吸”。按照老羅設想,做淨化器可以“補貼家用”——手機賺錢遙遙無期,公司要活下去,總要改變財務狀況。他分析空氣淨化器市場“沒有領導性品牌,有較大利潤空間,企業估值高,適合中小型創業公司。”

空氣淨化器有人歡喜有人憂,有的死亡有的新風系統賣斷貨


可惜事與願違。2017年政府治汙力度加大,北方空氣質量有所好轉。以北京為例,2017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前一年增加了28天。當霧霾沒那麼“醇郁”,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隨之冷卻。預期中的銷售旺季並未到來。

在2018年1月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羅永浩承認“兩感交集”。雖然趕上空氣淨化器災年,但從民眾福祉角度,似乎又是一件好事。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北京空氣淨化器銷售額同比下滑57.6%,全國市場同比下滑24.9%。這一趨勢延續到2018上半年,市場整體零售額約為58億元,同比下滑29.5%。空淨市場創造了各家電品類在2018上半年的最大降幅。

儘管老羅嘴上說銷量還不錯,但錘子庫存嚴重在業內已經算不上秘密。業內人士汪南江說,不止錘子,包括智米、352、Blueair等品牌,去年冬天均因提前囤貨出現大量積壓,硬生生砸到手裡,多的能達百萬臺。

此前業內曾預計,2017年銷量接近千萬臺,但數據顯示,2017年空氣淨化器工廠的總出貨量只有725萬臺,而終端實際出貨量僅在400萬臺左右。這與前一年形成鮮明的對比,2016年市場銷量達到了520萬臺。

有媒體報道,因為2017年銷量太低,有空氣淨化器的經銷商只能改賣壁掛爐。今年初,不少廠商都在通過打折等各種促銷清庫存。

市場不景氣導致空氣淨化器行業開始大洗牌。瑞士公司IQAir全球CEO弗蘭克(Frank Hammes)發現,一些中國同行正在慢慢死亡。最直接表象是,有些品牌在市面上已經買不到更換濾芯。

空氣淨化器有人歡喜有人憂,有的死亡有的新風系統賣斷貨

瑞士公司IQAir全球CEO弗蘭克


AI財經社發現,知乎上,去年就有用戶在吐槽,2015年通過眾籌買了一款叫Near Air的空氣淨化器,但現在既聯繫不上廠商,也找不到更換濾芯的途徑。其他網友留言稱,也有相似遭遇。

據業內供應商透露,有一家中小品牌,原來在蘇州崑山擁有自己的工廠,但去年冬天一蹶不振後,該廠商關了工廠,挪到在上海辦公室裡,完成設備組裝工作。

02

淘金亂


這與10年前的場景天差地別。那時,空氣淨化器的用戶多是醫院和機構,比如醫院的手術室,很多人都沒意識到空氣淨化器也是一種家用產品。

真正的變化是在2012年,政府決定披露每日空氣質量數據。公眾對PM2.5有了數值上的感受,國內空氣淨化領域的“淘金熱”也一觸即發。

“很多企業認為這一電器領域錢好賺,他們進來只想賺快錢。” 弗蘭克說,空氣淨化器行業技術門檻低,利潤空間較大。拋開質量因素,只要有濾芯、風機、外殼,就可以像手機和電腦行業一樣,組裝出一臺淨化器。

最熱鬧時,市面上有700多個品牌混戰。傳統家電廠商,小米、錘子、360、獵豹等互聯網企業,以及各類創業公司紛紛殺入。但其中有650多個品牌,在產品和技術上沒有創新,完全模仿。

一位業內人士觀察到,某些家電國際品牌,為快速搶佔市場份額,直接收購技術一般的空氣淨化器小品牌,然後開模具、上產品線,利用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營銷噱頭造勢,銷量也不差。

弗蘭克吐槽,前幾年,只要飛到華東地區,找到一家生產淨化器的工廠,挑選一款產品,“告訴對方‘我要’,然後貼上自己的品牌,OK,你就可以做淨化器這個行業了。” 但實際上,為消費者有效地提供潔淨空氣是一件艱難的工作。

姜洋印象中,2014年應該是空淨行業的分水嶺,在此之前,進口洋品牌昂貴而銷量不錯,常常賣斷貨。2014年,素有“價格屠夫”之稱的小米進入這一領域,發佈了899元空氣淨化器,一下打開低端市場。整個市場蛋糕也因此擴大了。

空氣淨化器有人歡喜有人憂,有的死亡有的新風系統賣斷貨


姜洋回憶,看到米家空氣淨化器發佈,他當時就消沉了。彼時姜洋剛離開墨跡天氣,正籌劃在環境領域創業。

但在小米前後,352、造夢者、三個爸爸等國內品牌也都做了起來。三個爸爸於2014年9月在京東發起眾籌,一個創業公司30天內就籌集了1122萬元。

IQAir工作人員慧慧記得,空氣爆表時,有沒能搶購到淨化器的消費者,不知怎麼聽說她們辦公地點有庫房,就直接跑到公司辦事處,上門來“提貨”。

“如果錘子2015年進的空淨市場,肯定能賣出去。”汪南江則不無惋惜地說。當時整個行業都在靠“天”吃飯。

不過空淨市場有多火,當時也就有多混亂。AirMX新風系統創始人王鋒對此最有直觀感受。為了保護孩子健康,他從市面上買了20多臺主流淨化器,自己做質量測試。

結果不盡如人意。他發現只有一家瑞士品牌沒有虛假標註。部分國內廠商會在濾芯環節“做文章”——比如號稱濾網級別為HEPA13(過濾99.97%PM2.5的高效空氣過濾器),實際用一種低級別濾芯比如HEPA11,結合部分靜電吸附技術,企圖達到上述過濾效果。但靜電吸附技術易造成二次汙染。更有甚者,直接使用假HEPA濾芯。

王鋒做過測算,通過在濾芯環節“動手腳”,淨化器成本可以降低到“真機”的十分之一。

他為此不斷告誡身邊人,如何簡易鑑別高效濾芯真偽:1、看出風一側濾芯是否為純白色;2、朝進風口吐幾口煙,然後測試顆粒物濃度數值是否小於3?

去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劉清曾公開表示,中國空氣淨化器市場每年有 500 萬臺的銷售量,但其中有30%的產品不合格。

一些行業人士看到,2016年版新國標明確了CADR(潔淨空氣量)、CCM(累積淨化量)、能效、噪音4個核心衡量指標。國內部分廠商熱炒的是CADR,但該數值只能說明淨化速率;而一些被認為更為關鍵的、衡量淨化能力的指標CCM,則被有意淡化,有誤導消費者之嫌。“因為CADR是實驗室環境下開機20分鐘的淨化效率,但很難想象一個月後、一年後淨化效率如何;而CCM數據關注的是長期效率。”

空氣淨化器有人歡喜有人憂,有的死亡有的新風系統賣斷貨

2016年版新國標明確了4個核心衡量指標,其中被忽視的累積淨化量(CCM)關注的是長期效率


IQAir的弗蘭克還認為,目前的標準偏低。如CCM指標中,顆粒物累計淨化量在12000mg以上,就算達到最高級別P4。但同時他們發現,很多品牌通過一些手段,也可以輕易超過標準。

空氣淨化器還是一個善造概念的行當。某種程度上說,空氣淨化器並不是單純的電子產品,但也不屬於醫療器械,因此並不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監管。

在這樣的“真空”地帶,一些空氣淨化器廣告中,直接註明設備可清除空氣中的微生物、花粉、細菌和病毒,一些網絡營銷文則直接使用“醫生建議:過敏體質人群應使用空氣淨化器”的標題,但沒有哪家空氣淨化器企業敢保證使用效果,只能含糊其辭為“因人而異”。

在空氣淨化器熱度已過,銷量下滑之時,這些行業問題更是乏人問津。

也有樂觀者表示,差一點的大環境,正好是淘汰投機者的好機會。王鋒就放話:“我希望冬天冷一些,把這些投機的凍死。” 發現空淨行業亂象以後,王鋒自己創業做了新風系統。

03

轉向


空氣淨化器企業在2018年又走到新的關口。

10月14日,姜洋在忐忑中等來了米家眾籌日。上線首日,青萍空氣檢測儀前三天賣出了3000臺,最終售出6000多臺。

“市場還是對得起人的”,姜洋坦言,之前已經懷疑檢測儀這一品類是否契合市場需要。這次眾籌給了他信心——人們開始更關注室內空氣質量。青萍很快又在雙11推出了另一款399的米家空氣檢測儀。

不僅如此,一些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人正開啟一場消費升級之旅。以前,人們使用空氣淨化器需要關閉門窗,這就像“在不停淨化一瓶髒水,而新風系統相當於向髒水中注入一股股活水”。新風系統在市場上有了升溫的勢頭。

就在不久前,小米生態鏈企業造夢者發佈了一款1999元的新風機,8小時內售出5000臺,原定7天的眾籌提早結束。

知情人士稱,造夢者團隊也很痛苦。需求有,但他們不敢繼續賣,一是產能限制,二是安裝人員不夠用。按照行業流程,安裝一臺新風機至少需要3名工人,兩次上門。

這股需求。AirMX新風系統創始人王鋒說,在小米新風機眾籌結束後,自家產品的訂單量比之前翻了幾番,幾乎每天漲100%。儘管AirMX售價在1萬元以上,比米家新風機貴不少。

種種跡象表明,2018年的空氣市場正在發生變化。業內人士觀察,經歷2017年冬的蕭條後,空氣淨化市場出現兩個新的轉向:消費群體細分、新風接力下半場。單一的除霾空淨產品已經很難支撐一家企業在冬天裡守望“春天”。

包括小米、352等在內的空淨品牌,紛紛將品類拓展到更為高端的新風領域。據奧維雲網預測,到2020年,中國新風市場規模或將達到500億元。

“我知道它未來一定很火。”王鋒認為,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居住、辦公環境會有淨化+通風雙重需求。從他們的數據來看,客戶的區域分佈與空氣汙染地帶關聯不大,反而是與地區GDP關聯緊密。比如銷量第一的是江浙滬,其次是珠三角,其後是北京、河北。

今年還有個特殊情況——甲醛為空淨行業“救場”。在自如出租房接連爆出甲醛超標後,裝修除甲醛成為國內廠商新的宣傳點。比如有品牌對外宣稱,推出保證除甲醛的組合產品,保證使用產品後家中甲醛低於0.1。還有更多企業推出針對TVOC、二氧化碳等問題的產品。

企業級採購和訂購正成為空淨企業的大客戶。越來越多企業關注提升辦公環境,並將提供潔淨清新的空氣作為一項員工福利。

空氣淨化器有人歡喜有人憂,有的死亡有的新風系統賣斷貨

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提供清新的空氣作為一項員工福利


弗蘭克告訴AI 財經社記者,該公司近期還推出車載淨化器Atem,應對車內空氣汙染。據外媒報道,戴森已經申請了可穿戴式空氣淨化器的專利,據說外形像一幅耳機。

“這個領域永遠有新的故事可打。”在姜洋看來,好玩的才剛開始。畢竟,人們對空氣的追求就像鳥兒對天空的嚮往,永無止境。

文中汪南江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