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兩臺車。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有區別嗎?反正除了車標和一點小細節外,整體基本沒什麼差別。可能我沒有審美吧,畢竟有人連原味奶茶和波霸奶茶都分不清。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本來各家車企都是各自研發車型互不干涉的。不過隨著車企的逐漸發展壯大,形成了幾家較為龐大的汽車集團,旗下的幾個品牌之間技術、信息交流慢慢加強。

除了原材料成本下降、產量增加所帶來的成本下降外,品牌之間的貼牌銷售也是降低成本的好辦法。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貼牌車嘛,簡單點說就是把別人的車拿過來貼上自己的車標開賣。

不過貼牌車還分兩種情況:

1、直接把別的品牌一款車拿來進行小改動,換上自己的品牌Logo進行生產銷售。2、多個品牌共同合作研發某款車型,以此為基礎做小改動,添加自己的品牌特色來打造各自品牌的車型。


要說最早玩兒貼牌車,那得追述到上世紀70年代。由於當時小型車開始席捲歐洲,奧迪表示: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1974年,奧迪推出了50系列加入到小型車市場的競爭當中。三門掀背的設計,搭配50馬力的1.1L以及60馬力的1.3L發動機,造型和做工在當時看起來都相當不錯。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不過奧迪嘛,只要那四個環掛上去,價格自然比競爭對手要高。

所以大眾集團調整了戰略,基於奧迪50(也就換了個車標降低了配置)打造了第一代POLO,搭載了0.9L到1.3L多款發動機。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掛上了VW車標的“奧迪50”價格更為低廉,迅速在小型車市場站穩了腳跟,可謂是樹挪死人挪活。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而如今霸佔全球汽車市場前兩位的大眾和豐田,在上世紀80年代也曾有過一段合作。眾所周知豐田海拉克斯(Hilux)暢銷全球,皮實耐用的特性深入人心。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大眾為了開發自己在歐洲的小型皮卡市場,在這方面又沒有太多經驗,乾脆直接找到豐田表示“哥們你那車在伊拉克賣那麼好要不借我在歐洲賣賣?”而豐田也有自己的小九九: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豐田當時攻不進歐洲和東南亞市場。所以這倆迅速一拍即合。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咋?掛了大眾標的海拉克斯,還能不能裝高射機槍了?

(此處沒圖,已河蟹)


不過,這臺大眾Taro的銷量遠遠沒有達到預期。從1989年引進CDK散件生產方式,前後包含了後驅和四驅版本,一直到1997年,最後也只能不了了之。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而國內貼牌車也不少,最最典型的代表當然就是別克和雪佛蘭為首的通用集團。

最開始引進的賽歐還記得不?這款小車在當初只有“老三樣”的二十一世紀初小小的火了一把,讓別克這個品牌迅速站穩了腳跟。不過隨著後來品牌戰略的調整,賽歐這一車型被轉交到專攻家用車市場的雪佛蘭旗下。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而初版賽歐其實來自同為通用集團的歐寶Corsa。

歐寶這款車相信你也在國內看到過(暴露年齡了吧)。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而別克近些年的英朗、君威等車型,其實也是一樣的貼牌戰略。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歐寶Insignia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別克君威

通用集團在國內的戰略分工相當明確:雪佛蘭專攻入門級家用車市場,而別克的品牌定位則相對來說更為高端,涉及入門級豪華車市場。

除了把國外的車型拿來貼牌外,由於五菱同樣屬於通用集團,所以好幾款五菱的車型一樣被通用貼上了雪佛蘭的車標賣往國外。

比如打入印度市場的雪佛蘭Enjoy,其實就是五菱宏光的貼牌車。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下次去印度遇到這車別好奇,別拍照,說不定車上能下來一整個師。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而更加皮實耐操的五菱榮光則改名雪佛蘭Move,賣到了埃及和非洲,支援非洲兄弟們的經濟建設。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實際上,這種能拉人又能拉貨,還不挑路況的神車正對黑叔叔們的胃口。

在國內銷量一般般的寶駿630其實是以老凱越為基礎的“魔改版”,動力系統相當成熟,空間也夠大,但在國內就是叫好不叫座。不過還是那句話,樹挪死人挪活,換上雪佛蘭標的寶駿630改名Optra,又是賣到了非洲。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上面我們講到還有共同研發的貼牌方式,而豐田和斯巴魯就是最近的典型了。豐田研發整車,而斯巴魯提供動力系統,所以豐田86和斯巴魯BRZ共同問世。這兩臺車除了外觀上的細微差別外基本是一毛一樣,同樣是一臺輕量化前置後驅的雙門跑車。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近的有86和BRZ,再上古點兒還有一臺大家都很熟悉的車。

當年大眾和福特為了開(lue)發(duo)南美市場,在巴西成立了一家叫做AutoLatina的合資公司。1991年,這家公司的首款車型誕生,福特的叫Versailles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大眾的叫……Santana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這兩臺車在頭和屁股做了點差異化設計,共同搭載大眾的1.8L和2.0L發動機。大眾的這款車後來也成為了國內的桑塔納2000。

有臺奧迪最初賣不動,後來暢銷竟然因為貼牌變大眾?


歸根到底,各家車企能夠活在這個世界上還不是得能盈利,比如最近剛剛退出國產序列的日本某小型車專家,就是因為在中國混不下去了。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早就不是以前一臺車扛把子撐起半邊天的時候了,車企必須快速更新迭代自己的產品序列以保證足夠的競爭力。

而研發任務的加重所帶來的還有生產難度的增加,畢竟很多模具都要重新開發,生產機器人的編程要重寫……而貼牌車的出現實際上是為車企在某些個性化色彩並不是很濃烈的車型上提供了新的選擇,在不用花太多功夫的前提下能夠豐富自己的產品系列,萬一大賣了還真是所謂的花小錢辦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