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冬天真的來了,冬天要做好這些養生調理!

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

《內經》中講到四季養生的大原則: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養陽”是養陽氣的生長,“秋冬養陰”是養陽氣的收藏。冬天是收藏的季節,經過秋季的收降,到冬季的收藏,冬季藏好了,來年春季才能有所生髮。

立冬養生調理,於外要適當添衣禦寒保暖,於內要養好陽氣的收藏。應固護心腎、溫養脾胃、健脾益肺,適當滋陰潤燥,為冬季的封藏打下堅實的基礎。

固護心腎,交通水火。冬季水克火,火運太過之年易傷心、肺。除了養腎固精之外,應特別注意心火系統失衡。有胸悶,心區不適,心腦血管方面失衡的,可在勞宮、太沖、內關、心俞、神門、極泉附近尋找壓痛點按揉或艾灸。常失眠的朋友,心腎不交會有失眠反覆或加重的情況,有明顯不適者應及時調理,有明顯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

溫養脾胃,通降胃腸。胃腸合為土家,下半年陰雨多溼氣重,進入冬季寒氣侵襲,未能及時預防養護則易出現腹痛、腹瀉等胃腸失衡。脾胃陽氣充足,脾主運化水谷水液,胃以降為和;全身的溼氣都能夠通過胃腸,最後通過大便排出體外。

健脾益肺,禦寒保暖。此時應及時添衣,保暖防風。對於人體外部來講,肺氣足,肺主宣發,外合皮毛,肺主管的防衛之氣是人體的第一層防禦,能抵禦外在寒邪的侵襲;對於人體內部來講腎主藏精,腎陽充足人不怕冷畏寒,內外結合形成穩固的禦寒系統。脾土生肺金,肺經起於中焦,脾胃強健才能補益肺金。肺氣不足容易遭受寒氣侵襲,寒氣長驅直入傷及腎陽,會反覆著涼感冒,為冬季養護陽氣收藏埋下隱患。

劉力紅教授在公益講座中多次談到:“最大的錯位是時間的錯位。”形寒冷飲傷肺,肺經起始於中焦,如果貪涼未能及時添衣保暖或食用生冷冰寒的食物,就相應於營造了一個冬天寒冷的環境,會使寒氣入侵身體,為冬季陽氣收藏埋下隱患。肺主人體的防衛之氣,如果肺氣不固,寒邪就會長驅直入深入骨髓。因此鞏固肺腎,抵禦外邪的同時,將體內的寒邪搜刮驅逐。

岐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黃帝內經·六節藏象論》

中醫一個很重要的特色就是整體觀念,天人合一,天人怎麼合一呢?說白了就是天地在變化,人也要跟著變化,這個變化的節律要能夠同步。從上面這個氣的概念中,我們知道了天地變化的基本節律就是氣,也就是十五天一個變化,十五天一個變化。在這個節律上,人也要有一個類似的同步變化,這個變化跟上了,天人就合一了,那麼,在人體內,具體是哪個部門負責這個基本節律層次上的天人同步變化呢?就是肺。所以,“肺者,氣之本”說的是這麼件事。

——《思考中醫》

冬季要做到“無擾乎陽”,不要擾動陽氣,使陽氣得以封藏。“去寒就溫,無洩皮膚”,驅寒防風保暖,不要著涼受寒讓陽氣從皮膚外洩。避免熬夜,按時睡覺養護好陽氣。這是《內經》冬季養藏所給出的準則。

立冬|冬天真的來了,冬天要做好這些養生調理!

關注“執業藥師考試學習網”,實時資訊,海量真題,更有專業老師在線答疑!

失衡調理建議:億草十八寶配合河洛灸法

腎水(心火)藏象系統失衡:億草十八寶可選用元陽1陽2陽元氣1陰2陰等辨證食用。艾灸選穴建議:腎俞內關、關元、太溪、湧泉等。

脾土藏象系統失衡:億草十八寶可選用元陽、2陽、5陽元氣、元陰、2陰、5陰等辨證食用。艾灸選穴建議:

中脘、曲池、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等。

肺金藏象系統失衡:億草十八寶可選用元陽、1陽、4陽5陽元氣、元陰、4陰、5陰等辨證食用。艾灸選穴建議:太淵肺俞尺澤、魚際等。

立冬節氣灸:命門(洛書)、中府(河圖)、曲池(中土)

灸前:元陽、四陽、五陽各2到3支。

灸後:一陽、五陽、元氣各2到3支。

小兒節氣灸身柱、神闕(肚臍)、湧泉

。身柱通調小兒百病,常灸身柱可提升免疫力與抵抗力,促進骨骼生長與智力發育。神闕健脾胃、通腸道;湧泉引火歸元、滋陰潤燥。可在灸前後配合食用元陽、五陽各1-2支。

節氣期間常規調理可加4陽、4陰辨證食用。易感冒、咳嗽、發燒的小朋友尤其需要調理肺系統。身體能跟上天地氣候的變化,就能避免許多時令的失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