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胡歌哪来的《你好,之华》?!


见到很多影评公众号里,把胡歌饰演的张超解读成《你好,之华》逻辑上的漏洞,岩井俊二对中国的水土不服。电影鲨真心劝你,看到诸如此类的影评解析,直接取关吧。因为《你好,之华》和《情书》之间最大的区别和升华就是通过胡歌饰演的张超这个人物来体现的。张超是《你好,之华》里一个符号性的存在,是《你好,之华》故事的源起和存在的理由。看不懂胡歌饰演的张超,只能代表你根本没有看懂《你好,之华》。


《你好,之华》是更现实的成人世界

《情书》讲的是什么?

男主死了,他的现任女友出于哀思给他寄去一封天国的情书,却出乎意料收到同名同姓的回信,由此深挖出一段沉埋多年,男主的初恋故事。

《你好,之华》讲的是什么?

女主之南死了,妹妹之华代她参加同学聚会,由此回忆起姐妹俩与男主尹川的一段旧情,并同时向观众展开姐姐之南不幸的一生。

两部影片的不同处一目了然。

《情书》里死去的男藤井树生前就集万千宠爱于一生,父母眼中的好孩子、登山队友眼中好兄弟、博子眼中的好爱人,一直是别人家孩子的典范。他代表被大家珍惜珍藏的那份美好。

《你好,之华》里死去的之南,虽然也被塑造成学生会主席、校花、好学生,但她的人生因为遇人不淑(遇到胡歌饰演的张超,和他结婚),被长期家暴,历经苦难,最终患抑郁症自杀身亡。

她代表被摧毁和破坏的另一种美好。

比起男藤井树遭遇的天灾山难,之南因家暴导致抑郁自杀,这是一种人祸,人祸比天灾更具现实意义。岩井俊二愿意将《你好,之华》的故事情节放置在之南不堪的现实、苦痛的经历里,还加进一个酗酒、家暴、粗俗不堪的张超。说明岩井俊二成熟了,他更关注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况。这是《你好,之华》比《情书》升华的第一点。

没有胡歌哪来的《你好,之华》?!


《你好,之华》是梦想照不进的未来

《情书》里的男主在死后:

让女藤井树打开”无法面对父亲死亡“的心结,终于敢重视自己,发现男女关系中的美和纯,承认了自己与男主之间的情愫;让博子,自我成长,重新开始新生活。

《你好,之华》里的女主之南死后:

让妹妹之华更珍惜自己的家庭,可以坦然面对曾表白失败的尹川学长;

让尹川继续写作的勇气,不再消磨时光;

让女儿理解死亡,尊重妈妈的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认为自杀就是怯懦和逃避;

儿子虽然后知后觉,但也让他开始思考死亡这个终难避免的人生命题;

让外甥女(之华的女儿)间接受到影响,没有再因怕被发现自己有喜欢的人而逃避去学校。

无论是生前集万千宠爱于一生的男藤井树还是生前遭受苦难、抑郁自杀死去的之南。这样的一个男孩儿和女孩儿,他们死后,给予大家爱的传递都还在继续,依然在拯救着周围人,拯救着残酷的世界。但残酷二字在后者,袁之南身上体现得尤为醒目。

之南正是因为和张超经历的残酷人生,她与尹川曾经的初恋情愫才会更显得珍贵难得,鲜明对比之下,才会让我们更为这段错误的姻缘深深感概。这是《你好,之华》比《情书》升华的第二点。

没有胡歌哪来的《你好,之华》?!


可是,《你好,之华》对比《情书》的这两处升华:

成人在社会中的真实生存状况。(《情书》里的世界只有爱和关切,离现实很远)

残酷婚姻对比下的纯美初恋。(《情书》里的爱情只有浪漫和纯美,不可能出现家暴)

如果没有胡歌饰演的张超,根本就没有被实现的可能。

没有胡歌哪来的《你好,之华》?!


是张超把大家心中的白兰花践踏成豆腐渣;

是张超打碎了观众目标意识里齐齐整整、团圆美满的“美好概念”,让之南变得落地;

是张超在证明之南也是个出过错误、犯过糊涂的普通女人;

是张超将美好的神像拉下神坛,却无意间也让被破损的神像更具备了代言美好的资格。

所以,看完《你好,之华》,我们的感动到底源自哪里?那就是岩井俊二一直以来的爱情主题——错过!是对曾错过的美好时光,刻骨铭心的惋惜之情啊!而张超的出现不是正将这份遗憾表现得入木三分了吗?

正如之南和尹川合作的演讲稿里所写:

我们每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人生有艰难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在那样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一定都会想起这个地方、这个我们人生有无限可能的地方。


现实太无趣

电影有意思

没有胡歌哪来的《你好,之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