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士兵為何不敢躺下裝死?

z11627860


無論是古代的冷兵器戰場,還是如今炮火紛飛的現代戰場,士兵跟士兵的對決是最主要的作戰方式。同時士兵也是傷亡最大最重最高的一群人,戰場上的你死我活常常會壓垮士兵的神經,很多士兵都會紛紛逃跑,躲避戰場的殘酷。

但是,士兵為什麼不直接裝死,躲避戰爭呢?直接裝死不就可以逃避戰爭了嗎?是這樣的,戰場上也有裝死躲避戰爭,保得一線生機的人。但是實際上的戰爭,士兵更願意戰死也不願意躺下裝死,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算算裝死和戰死的收益就知道怎麼回事了。為什麼提收益呢?其實打仗的時候士兵也是要考慮收益的,戰死不僅會得到大量的撫卹,士兵親屬也會有撫卹金,還能得到烈士的稱號,躺下裝死如果沒被自己人發現到還好,一旦被自己人發現,很有可能上軍事法庭,畏戰裝死的士兵就是一中恥辱。

另外,在真正的戰場上,衝鋒起來怎麼能裝死呢?戰場十分殘酷,對於戰死士兵的屍體,其他士兵根本顧不上收拾,直接就踩上去了,戰車也是如此,直接碾壓過去,戰場上誰還顧得了彼此呢?用戰死的士兵築造城牆的事情都屢見不鮮,裝死的士兵也是這個下場。何況,戰後都有打掃戰場,物資能拿的拿,遇見受傷的敵方士兵也會補上一刀,這時候裝死的士兵也是同樣的歸路。

在現代戰爭上也是如此,漫天的炮火,裝死根本無異於找死,士兵在戰場上只有拼命向前這一條路。


軍事觀察員東旭


因為在戰場上,裝死苟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從古至今的戰場上,你很少聽說某場戰役上出現大量裝死的士兵。當然,也許會有很多士兵在戰場的裝死,只不過在戰鬥結束後,他們就真死了。

為什麼戰場上士兵不敢裝死,或是裝死後苟活的幾率很低呢?

首先,在古代戰場上,冷兵器時的軍隊都是按照既定好的陣型經行交鋒,倘若一個士兵想躺下裝死,他會馬上被後排衝上前來的己方士兵給踩死。

就算是人品爆發,僥倖沒有死在戰場上,裝死的人也躲不過戰後的補刀上。

通常一場戰鬥結束後,勝利方都要負責打掃戰場,撿拾戰利品以及搜查下還有沒有心存者。如果有,趕緊補一刀。

並且,在古代士兵的戰功都需要拿敵人首級來換的。比如在明代,斬敵人首級一顆可以換50兩銀子,如此以來你裝死就等於真死。(古代蒙古帝國擴張時,蒙古大軍就喜歡割下敵人的耳朵論軍功)

雖然在古代裝死的成功者不多,但是總歸還是有漏網之魚。

但是到了近代,在炮火紛飛的戰場上,裝死就真的等於送死了。

在現代戰場上,活力覆蓋是一種很稀鬆平常的打擊手段。士兵要是在這時候裝死,即便不被空中飛來的炮彈直接炸死,趴在地上也會被巨大的衝擊波的震死,根本沒有生還可能。

(戰場上猛烈的炮火,會把裝死者炸的連渣兒都不剩)

而且在古代,士兵裝死要是被人踩幾腳,說不定還有生存的可能,打不了斷根胳膊少根腿。但要是在現代,裝死者要是被坦克壓上那麼一下,基本就宣告遊戲結束了,落地城盒。

所以在真正的戰場上,士兵裝死苟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士兵打起仗來,除了拼死向前以外,是沒有別的退路的。


千佛山車神


當然,歷史上有很多戰場上裝死並活命的大有人在,本文只是算算賬:戰死和裝死,哪個更值?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時間段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是古代戰爭這個時間段,二是近、現代戰爭這個時間段。

古代戰爭時期就不用多講了,我們說過很多次了,古代戰爭並不是打群架式的單兵散鬥,而是士兵集結成密集方陣,隨著鼓樂或者旗幟信號有序進退攻殺。出於指揮便捷、衝勁十足的考慮,士兵與士兵、方陣與方陣之間的間距非常之小,比如著名的希臘重步兵牆形陣或羅馬龜甲陣,士兵都是人挨著人,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方陣中的某一個士兵,你想躺下裝死,想想會有什麼結果?比較好的結果,是被自己的伍長、什長、百夫長髮現你躺在地上裝死拉出來以畏戰不前斬首或打軍棍,比較差的結果,那就是你躺下以後後面的士兵在塵土飛揚、殺聲震天的戰場上根本無暇顧及腳下居然還躺了個人,繼續擠擠挨挨地往前衝或者往後退,直接把你踩成了肉泥。

值得強調一下,中國古代戰爭也是列陣的,跟古代西方的陣型十分類似。只是中國的影視作品給大家的誤導,這個你懂得。另一方面是中國古代文人,總愛把陣型說成神乎其神的玄學,給後人極大的誤導。為什麼戰爭都愛用陣型的,簡單的說,就是節約訓練成本:陣型中的每個士兵,只用學會簡單的幾個動作,大家用短時間的簡單訓練,就可以迅速形成戰鬥力。古代普通人的素質,你懂的
中國兵書上對陣型的描繪很詳細,但是影視作品中常看到的就是一團混戰或者主角光環1955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宋景詩》
宋景詩的黑旗軍與僧格林沁的清軍交戰,清軍擺出了空心方陣黑旗軍騎兵衝擊清軍空心方陣,清軍騎兵從兩翼殺出
黑旗軍戰敗僧格林沁下令部隊前,變換陣型
宋景詩率領黑旗軍主力,擺出楔形陣清軍由空心方陣轉換成橫隊

近、現代戰爭時期的情況似乎要好一些了?至少古代戰爭的密集方陣沒有了,在戰場上躺下來起碼不用擔心被自己人踩成肉餅了?其實也不然,隨著近代軍隊組織建設與戰術條令建設的日漸科學化與完善化,對於戰場控制的要求也日漸精細,一切的近、現代軍隊,對在戰場上發現的遺棄武器裝備、敵我雙方戰死人員屍體的收集處理都有一整套十分完善的鑑別處置程序。比如對於遺棄的武器裝備要仔細檢查是否佈設有詭雷,對於戰死的敵軍人員要一一補槍或者補刺避免有人裝死危害己方士兵安全。所以你想想你躺下裝死有什麼好結果——無非是被人檢查的時候再補上幾槍,從假死變成真死。與其這麼窩窩囊囊的死掉,還不如拼一把,沒準就活了呢。


軍武次位面


事實上,歷史上有不少士兵在戰場上躺下裝死,並且由此躲過一死。

比較著名的有德國二戰名將隆美爾,他曾經在年輕的時候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次戰鬥中,身為排長的他居然在混亂之中迎面遇上了五個敵人,所以他只好躺下裝死。索性當時戰鬥非常混亂,對方看到他倒下之後也沒有來確認隆美爾到底死沒死,就把他這麼放過去了。而隆美爾則等到這場戰鬥全部結束之後,才爬起來走回了營地。【當然了,這個可能只是一個故事,我沒有找到比較可行的出處】

所以說,士兵並不是不敢躺下裝死。但是同時,我們只要分析一下就知道,在絕大部分情況下,裝死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一方面,是戰場上刀槍無眼,雙方都殺紅了眼,根本就不知道“死者為大”這個道理,所以對屍體根本就不會有絲毫的顧慮,看到屍體擋路,直接就踩過去,車馬也不會躲著屍體,直接就碾過去了,有些時候還會直接拿著屍體當掩體。這個時候那些躺著當屍體的人,就很有可能會在踩踏中死亡,或者忍不住動而暴露。

另一方面,每一場仗打完了,都會有相應的部隊來打掃戰場,為的是收繳戰利品或者搶救傷員。無論是己方人員打掃戰場,還是敵方人員打掃戰場,發現了這麼一個裝死的人,後果都不會太好——如果這樣的話,還不如當時就投降了。

所以說對於膽子小的人來說,打不過就跑,跑不了就投降,裝死不是第一選擇。而對於英勇無畏的,基本上就會死磕到底了,最多是傷勢過重昏迷被俘,這些人更加不會躺下裝死。只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下,人會選擇裝死。


SilentTurbine


在戰鬥中,最常見的除了傷員以外就是屍體。歷史上的各項巷戰惡戰,都少不了堆積成山的屍體。按理說在這種地方隱藏自己是十分容易的,但是為什麼經常見不到人裝死,苟活於世或者乘機偷襲,擴大戰果呢?

第一,在戰鬥結束之後往往會打掃戰場。如果碰上己方士兵還好,若是敵方士兵,往往會對地面上的敵軍屍體挨個補槍、補刀,活著的扔進戰俘營,還剩一口氣的重傷員恐怕不會留情。人在這種情況下,想不死也難。

第二,如果在一個地方惡戰許久,且久攻不下,想必還是會動用各種重武器對周圍目標進行毀傷。炮彈往往會成兩軍交流的主要手段,通過炮彈殼為己方士兵堆砌一個又一個掩體,儘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傷亡才是重點。

第三,如果四肢健全卻倒下裝死,是被視為逃兵的行為。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必然會執行戰場紀律。所以往往在戰鬥中,不會有太多人裝死。


貞觀防務


眾所周知,兩軍交戰,一般情況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那麼戰敗的一方應該想著怎麼活下去呢?投降嗎?很多情況下士兵都是不會投降的,很多人肯定會想到,除了投降也有其他方式能夠活下去,比如逃跑,或者是躺下裝死。

首先第一點,當逃兵是絕對不可取的,自古以來戰場上就有督戰組,士兵一旦後退逃跑會立馬被殺,即使督戰組不殺,也會有身邊的士兵毫不猶豫殺了那個士兵,因為這是一種恥辱。那麼裝死可取嗎?在戰場上隨便找幾個屍體壓著自己,一直裝死,這樣能夠逃出生天嗎?

這是最不可取的,首先裝死這可是個技術活,勝負沒明瞭之前就裝死,假如說自己方戰勝了,自己從死人堆裡爬出來,那也會成為一生的恥辱,沒有一個士兵會看得起這種人。假如說自己方戰敗了,那更是死路一條。勝利的一方會在戰勝的時候打掃戰場,為了防止傷兵臨死反撲,打掃戰場的一方看到屍體都會插上幾刀,彈藥充足的還會掃上幾槍,在這樣的情況下存活率是非常之低的。

換個角度來想,裝死非常影響軍隊的士氣,如果有一個士兵裝死,大家看到了,全部都模仿,那麼又有誰去真正的戰鬥呢?被看到裝死之後,一起的士兵會毫不猶豫殺了你,以防影響士氣。有人統計過,在戰爭中裝死,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一。所以說士兵絕對不會躺下去裝死,更加沒有勇氣去裝死,也不敢這樣做。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戰場上不能裝死啊,因為裝著裝著就變成真死了。

在戰場上裝死,不管打贏了還是打輸了都不好辦,結果可能還不如拼了老命跟敵人幹一場,死也能死個痛快。


先說最慘的一種,戰敗。如果戰敗,能不能活下去完全取決於敵人的軍紀和士兵的素質,放在古代,尤其是戰國時期,秦國軍法規定,士兵立功看斬首,就算你裝死混到死人堆裡也別高興太早,等到斬首的時候有你好受的。

秦軍甚至發生過戰後殺死自己戰友,砍下腦袋冒功的情況,所以藏是藏不住的。

其他朝代的軍隊也差不多,基本都要看斬首數量計算軍功,而且作為士兵,尤其是剛剛經歷完大戰的士兵來說,同樣可以立功的話,顯然死人比俘虜管起來省事。

即使是現代化戰爭,許多士兵還有一個習慣,補槍,戰後會對敵人屍體檢查,沒死會補槍,死了可能會集中燒掉,怎麼樣都很難辦。

如果戰勝呢?戰場裝死跟逃兵的性質是一樣的,戰後會受到嚴厲懲罰。

其實到了戰場上,士兵不會裝死的根本原因在於來不及也不會考慮裝死的後果,兩軍交鋒之際,所有人都熱血沸騰,千軍萬馬都勇敢衝出去的時候,任何人都會不由自主的衝鋒。


視野新觀


歷史上在戰場上裝死的情況還是有的。在戰鬥中,有些人比較雞賊的人,發現打不過的時候,也會躺下來裝死。

裝過死的劉皇叔

比如說三國時期著名的劉皇叔劉備,曾經就有過這麼一出。歷史上的劉備可不是《三國演義》裡那麼愛哭,也是一個武勇過人的角色。

不過,再能打也有認慫的時候。據《通典》記載,有一次劉備與敵人發生遭遇戰,對方戰鬥力太強己方很快被殺得七零八落。劉備也受傷了,他一看打不過也跑不掉了,索性躺在地上裝死。等敵軍撤退後,才被人救下用車拉走。

遇賊於野,備中創陽死,賊去後,故人以車載之,得免。

但是,在戰場上裝死遠比逃跑風險要大!

裝死可能會死於自己人之腳

在古代戰爭中,雙方排成軍陣對砍。失敗的一方落荒而逃,在逃跑中,隊形散亂,很容易在擁擠和踩踏中出現傷亡!而勝利的一方在後面緊緊追趕,會進一步加大這種傷亡。

舉個例子,楚漢爭霸的時候,在彭城之戰中,項羽僅率3萬騎兵就打敗了劉邦的56萬人。劉邦在這場戰爭中,幾乎全軍覆沒,大部分人並不是楚國軍人所殺,而是自相踏踐而死。“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所以,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快脫離戰場,而不是倒下裝死。

裝死意味著腦袋搬家

中國古代實行的是軍功制,首級一直是記錄軍工一個非常重要的憑證。以秦國為例,史書上記載秦國軍人在作戰的時候,腰裡彆著敵軍的首級,胳膊夾著俘虜,揮著長劍斬殺敵人。所以,和這樣的軍隊作戰,戰場上是不會留有全屍的。躺在戰場上裝死,接下來肯定腦袋搬家,裝死變成真死。所以,儘快逃離戰場才是重中之重。

可見,在戰場上裝死,比逃跑風險要大得多。上面劉皇叔的例子,是屬於極端情況。當時要不是受傷無法逃跑,劉皇叔肯定早跑了。也算是他命大,敵人沒有在戰場上割首級,否則三國就在這一集劇終了!


歷史風暴


翻開人類歷史,戰爭是一個永遠存在的主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能在戰爭中活下來是參戰者的第一心願。估計很多人有過一個想法,萬一戰敗就歪倒裝死,度過生死劫。然而這種想法真的可行嗎?

在古代,徵兵大多是強制性的,帶著官職征戰沙場的將軍首領好些,若能凱旋歸來,他們定會得到朝廷的褒獎 ,說不定全族也跟著沾光。然而“一將功成萬骨枯”,位於金字塔最底層的是無數個無名小兵,小兵們大多數沒靠山、沒文化,不理解什麼叫做“家國天下”,所以多數人並不願意賣命,甚至還未接受系統的訓練,就領了服裝和兵器被趕上了戰場。

年紀輕輕的就要成為上司的“萬骨枯”,他們內心極不情願,人都難免怕死,出於珍愛生命的原則,歷朝歷代都會出現逃兵。然而縱觀戰爭史,戰事不利在沙場上裝死的卻不多,為什麼會這樣呢?

先從冷兵器時代說起,冷兵器作戰大部分都是車、騎、步構成的混合軍團,一旦開戰滿眼都是長矛刀盾,施展空間狹小,在這樣的節骨眼上暈倒的小兵很慘,不是被兵器刺死,就是被馬蹄踏死或者馬車碾死。見到同伴的慘狀,誰敢裝死?

所以,有點心眼的人都會權衡利弊,被逼到這份兒上,拼命衝鋒倒是最好的選擇 ,底氣十足的吼一嗓子衝上前,不僅能從氣勢上震懾對手,運氣好時,說不定還能逮住敵方的頭目立下戰功。

有人在戰場長了心眼,就有人天生缺心眼。有人一看戰事不對,便就地取材將別人的血抹自己身上,歪倒在地表演屍體。表演屍體是相當考驗演技的,不可以亂動,不可以翻身,大氣不能喘,查是作死非要去演個“死不瞑目”的,連眼睛都不能眨。為了不被敵軍發現,長時間保持“殭屍”姿勢也是個技術活,絕非易事。

不得不說,有的人的確命大,竟然順利躲過了刀刺、馬踏、車碾。然而別竊喜,你以為表演到夜深人靜就可以逃出生天,錯了!在古代軍中有一種特殊的後勤兵,專門負責戰後清點,若是自家的兵還好點,頂多拖回宮地被同伴嘲笑一番,要是落到敵方就一切玩完了。

古代戰爭算軍功的方法簡單粗暴,就是數斬首的人頭,所以獲勝的軍隊總會提著一顆顆人頭去領獎勵,有的能分到錢財,有的能分到田地,甚至還能得到爵位。碰到裝死的敵軍,自然就是白撿的大便宜,不揮著刀索命才怪。

時代在進步,到了近代戰爭史,便出現了肩負特殊使命的戰場督察隊,專門監督前線士兵打仗的。有的軍隊立軍規,發現逃兵就地槍決,發現裝死的更是毫不留情。有一些沒戰場經驗的新兵,看事不通透,一聽到打槍就臥倒不動,這樣的兵多數會被敵人掃射殲滅,眨眼從演戲變成了真屍體。

戰事線束,勝利的一方往往會打掃戰場,為了防止傷兵臨死反撲,看到屍體都會補上幾刀,彈藥充足的就補幾槍。所以,很多人在戰場上寧可豁出命搏一線生機,也不會歪倒在屍體堆裝死,只因裝死往往死得更快,是比當逃兵更愚蠢的選擇。


地圖帝


應隔壁老王友邀請回答!

關於在戰場上裝死的問題,的確是一個表較複雜的問題,人都有一種對生命的眷戀。

雖然說是號角一吹、士兵們都要努力的向前衝鋒,但也不乏怕死者。

只是說這類人是少之又少!


如果說世界上沒有在戰場上裝死的例子是絕對不客觀的,我們常聽說的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這句話,不是指的這一種裝死還能指的是什麼?

關於裝死的情況大概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己方向敵人發起衝鋒時,因畏死不前而趴在地上裝死。

第二種是在堅守陣地時,敵方發起進攻難以抵擋,然後趴在地上裝死。

第三種情況是自己受了重傷甦醒過來,大腦處於一種清醒狀態。而這時已經被敵人佔領了陣地,然後假裝自己處於一種死亡狀態,瞞過敵人的檢查然後自己死裡逃生。

幾乎差不多說,前兩種方法一點都不好使。

以前我看過一部蘇聯電影《解放》,其中在蘇軍發起衝鋒後,有一名裝死的蘇軍士兵在地上趴了半天之後,在確信沒人發現後從地上試探著站了起來。

然而,最令他害怕的是他的身後正巧站著一名蘇軍軍官在注視著他。


在蘇聯的衛國戰爭時期大家都知道,最高當局對於私自後退者的處罰是非常嚴厲的,搞不好就是一個叛國罪。

其次是戰場縱深那麼大,後面有督察隊。這種逃兵幾乎是逃無可逃,並切長時間的趴在地上也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如果是防守一方的面對敵人突破己方陣地時,和敵人一拼固然是九死一生,但如果躺下來裝死的話估計也絕難逃一死。

因為敵人會逐個的清理戰場上的每一具屍體,如果是一個身受重傷的士兵或許有逃過一劫的僥倖,而一個神志清醒在裝死的人看著敵人的坦克和士兵在穿來穿去的、他絕對挺不過心理上的恐懼站起來拼命逃跑,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裝死的士兵也不會逃過一死!


在戰場上裝死其實真的不是一件能夠活命的事情,即便是你躺下裝死,雙方的戰車隆隆炮彈橫飛,站著衝鋒起碼還有機動躲避的機會,躺在地上裝死連這躲避的機會也沒有了。

所以,一般有戰鬥經驗的士兵都不會採用這種低級的錯誤做法。

也許像蘇聯衛國戰爭那樣:前進者或許死亡,後退者必死無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