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騰訊兩次放棄的微視,還能被扶起來嗎?

騰訊對微視的扶持不可謂不努力,這次甚至為它開放了微信朋友圈入口。

如果你最近使用過朋友圈功能就會發現,選擇右上角的相機圖標後,彈出的選項多了一行:用微視拍攝,標註為“推廣”。

略大參考測試發現,如果是新用戶,點擊該選項後,手機頁面會跳轉到微視App Store下載界面,而老用戶會直接跳轉到微視進行拍攝,可繼續選擇將視頻分享到朋友圈。

不過,受限於互聯網短視頻整頓政策,目前可直接分享到朋友圈的短視頻,來源僅限於微視認證過的PGC 賬戶,其他內容仍然只能以鏈接形式分享。

被騰訊兩次放棄的微視,還能被扶起來嗎?


而在此半個月之前,微信還做過“灰度測試”,部分用戶可以在朋友圈分享微視短視頻——當時,其他短視頻APP的分享鏈接仍處於QQ、微信封禁的狀態。

但如此努力之下,微視的未來依然不清晰。

1

扶持微視狙擊抖音

在爭奪用戶注意力這件事上,騰訊從來不會缺席。

QuestMobile報告顯示,2017年短視頻獨立App用戶已突破4.1億人,較去年同期增長116.5%;2017年短視頻使用時長佔移動互聯網總使用時長的5.5%,而這一比例在2016年剛剛達到1.3%。

在短視頻江湖,“南抖音、北快手”的競爭格局基本形成,美圖的美拍、新浪的秒拍、頭條的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等產品基本瓜分了剩餘的市場份額。

騰訊雖然已經投資了快手,扶持QQ空間等短視頻平臺,但很顯然,在短視頻這條賽道上,它的佈局還是不足以對抗頭條系的三駕馬車。

短視頻吃掉用戶的大量碎片時間。更強的時間粘性、更年輕的用戶群、更好的變現方式,這些都涉及騰訊的命門,不容閃失。

於是,騰訊重新親自下場。2017年5月,微視復活,新界面設計與抖音有不少相似之處,意圖明顯。8月起,微視iOS版基本保持了每月一次的更新速度,到年底時已經加強至每月2至3次。

但除了復活引發關注之外,微視並沒有真正掀起什麼波瀾。而今日頭條旗下的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漸成體系,尤其是抖音,直接搶走了整個2018年春節檔的風光——抖音在春節期間突然爆發,日活增長近3000萬。

騰訊顯然不甘心。

“像現在的短視頻非常火,我也想注意一下”,前腳,馬化騰在3月7日提到騰訊正在積極探索一些新型社交,1個月後微視就有了新動作:推出視頻跟拍、歌詞字幕、AI美顏美型濾鏡等功能,還打通了騰訊生態裡的遊戲、動漫、影視、綜藝明星等內容。

微視內容還可以通過QQ看點及手機QQ瀏覽器等信息流垂直場景進行分發,而新改的slogan“發現更有趣”,似乎也是直接對標抖音在3月更新的slogan“記錄美好生活”。

除此之外,騰訊對微視的扶持動作不斷。

4月,一份《微視短視頻項目說明書》的截圖在行業內廣泛流傳,其中提到微視補貼金額為30億,主要用來扶持達人、支持內容創作。

被騰訊兩次放棄的微視,還能被扶起來嗎?


圖:流傳的《微視短視頻項目說明書》

5月,微信響應互聯網短視頻整治政策,發佈“最嚴封殺令”,規定微信內傳播的視頻平臺,必須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等法定牌照——這意味著,抖音、快手、梨視頻等短視頻內容直接被攔在微信生態之外,而微視並不受影響,它早在此之前就拿到了牌照。

這條封殺令不久之後就在聲討中被叫停,微信不得不發佈公告,表示會對所有短視頻平臺“一視同仁”。

但就在同一天,微信更新的安卓內測版新增功能:微信用戶在朋友圈拍攝的視頻,會自動同步至微視視頻庫。不過,這項功能隨後也被取消了。

與此同時,騰訊對微視的營銷投入力度也很大。

從今年4月黃子韜成為首位代言人開始,短短5個月時間裡,微視代言人家族就擴大到10人,其中不乏吳磊、白敬亭等流量擔當。隨後,它又成為騰訊自制綜藝《創造101》投票通道之一,成功蹭了一波熱點。

2

兩次被放棄

微視入局很早,但它顯然屬於把一手好牌打爛的選手。

2013年4G興起後,短視頻被很多大公司認為是值得佈局的賽道,騰訊順勢推出了8秒短視頻APP“微視”。

它曾經被騰訊寄予厚望。上線伊始,騰訊就給微視組建了版權合作、平臺運營、產品技術以及客廳業務四個部門,甚至把微視產品運營團隊升級為微視產品部。同年12月,微視App在蘋果App Store免費排行榜排名第一,一度超越微信。

到2014年春節時,微視甚至舉辦了一場線上晚會,邀請到范冰冰、黃曉明、劉燁、楊冪等明星參加。此外,騰訊還大手筆邀請了李敏鎬和范冰冰等明星為微視拍攝了電視廣告。

那是微視華麗的開端,也成了它僅有的輝煌期。

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2014年春節期間,微視日活一度達到4500萬人,除夕至初一共有數百萬人通過微視發佈、觀看拜年短視頻,總播放量達上億次。

但浩大聲勢之下,隱患已存。8秒視頻的玩法和商業模式都有限,更糟糕的是,無論是提出這個項目的早期負責人高自光,還是後續接手微視的邢宏宇,都沒有想清楚這款產品的定位。

據一位微視早期員工回憶,“Grandy(高自光)在內部總說我們要再造一個Vine,但當你問他更具體的思路時,他的回答就變成了,國外有,我們也必須有。”

到2014年下半年時,微視的處境已經不妙。

一方面,微視內容質量不高,又缺乏濾鏡、高清等技術,日活陷入停滯。後來微視將拍攝時間從8秒延長至5分鐘也沒有帶來改變。與此同時,美拍、秒拍等同類產品都在急速成長,而微視的用戶量始終徘徊在5千萬左右,後來遠遠落後於美拍。

2014年9月,微信小視頻功能上線,這被認為是騰訊打算拋開微視的信號之一。

到2015年時,微視被騰訊戰略邊緣化的趨勢已經很明顯。微視產品部總經理邢宏宇離職、運營總監何釤轉崗、產品部多個工作組解散、微視開放平臺(BD)負責人徐志斌離職創業,後來,微視直接被併入了騰訊視頻部門。

騰訊後來乾脆用投資補上了這條賽道——這似乎比自己動手做效率更高。2017年3月,在騰訊領投之下,快手完成3.5億美元融資。

1個月後,微視被正式關閉。

3

微視的尷尬

復活的微視,需要去對抗“別人家的孩子”。

抖音成績太好。抖音日活在今年6月已經超過1.5億,而根據《QuestMobile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半年大報告》顯示,微視日活僅為347.3萬,雙方相差了50多倍。

被騰訊兩次放棄的微視,還能被扶起來嗎?


圖:2018上半年微視日活量

微視現在還處於純靠輸血導流的狀態,但即使背靠微信,它也前景堪憂。

用戶留存是個大問題。對於各家短視頻平臺,頭部紅人都是維繫用戶的重要因素,但就在6月,“微視難民”一度成為熱詞——它特指那些被微視虛高待遇套牢,最後看到結算單要殺人的視頻達人。

根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微視要對達人補貼30億的傳聞流出後,一些經紀公司和工會組織去招攬紅人時也許諾“補貼很高”,坊間甚至有“ 100W曝光度,收入輕鬆過萬”的言論。

但很多許諾最後並未兌現,或者與預期少很多,這直接引發了達人在網上吐槽討薪。

事實上,微視給達人的價格遠遠低於抖音。據界面4月採訪,當時抖音達人接一單活的市場均價大概是三萬,而微視最高的S級補貼是一條1500元。也就是說,在微視拍最高級別的20條也才相當於在抖音拍一條。

此外,雖然騰訊動用了自家最大流量池去扶持微視,但這種扶持也是有限度的——畢竟對於大部分用戶而言,微視視頻還是不能在微信朋友圈直接瀏覽。

騰訊顯然也不打算把所有雞蛋裝在一個筐裡。今年以來,除了微視復活之外,騰訊還發佈下飯視頻、速看視頻、時光小視頻、yoo視頻等四款短視頻App,全線抵禦頭條系。

其中,在內容風格上也直接對標抖音的yoo視頻已經拉來大量主流紅人入駐,包括深夜徐老師、Papi醬、辦公室小野等——如此一來,原來專注於絞殺抖音的微視,地位似乎變得尷尬起來。而根據36氪最新報道,騰訊給微視的預算費用已經砍半。

不難看出,內外夾擊之下,微視的現狀不容樂觀。騰訊在短視頻領域的野心很明顯,深入其中的它不會甘心空手而歸,至於替它拿下這場戰事的究竟是微視,還是自家其他孩子,這並不重要。

只是,微視如果再次凋零沒落,它的命運或許就真的要劃上句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