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瓷收藏有三寶:多學多看多上手——摸!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任由風雲變幻、改朝換代,審美風俗也幾經轉變,但人們對瓷器的鐘愛卻始終如一。

鑑瓷收藏有三寶:多學多看多上手——摸!

雖說陶、瓷不分家,但是陶器跟瓷器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首先,從原料上看,陶器大多用粘土做胎,而瓷器使用瓷石或者瓷土做胎,這其中的成分有所差異,粘土中含鐵量較高,一般呈紅色、褐色、灰色,瓷石或瓷土主要有石英、長石、高嶺土等組成,所製作瓷器胎色成白色,且透明或者半透明。其次是釉彩不同。所謂釉,是指陶瓷表面的似玻璃質感的光亮層。陶器表面一般不施加低溫釉或者不施釉,這種釉色一般是由瓷土或者陶土氧化和助溶劑組成。秦漢時燒製原始瓷和唐三彩及宋代的一些低溫釉大多以氧化鉛為助溶劑。高溫釉則主要以氧化鈣、氧化鈉及氧化鉀等為助溶劑,金屬氧化物含量較高。再就是,燒製溫度不同。由於胎體的差異燒製溫度不同,陶器燒製溫度一般為700~1000℃,瓷器燒製溫度則為1200℃以上,因此陶器相對於瓷器的緻密度低,總氣孔率較高,吸水率較高。

鑑瓷收藏有三寶:多學多看多上手——摸!

明永樂 青花輪花紋綬帶耳葫蘆扁壺

瓷器可謂是陶器的升級版,現在留存下來價值高昂的也都是瓷器。並且,瓷器的價格自2005年以來,持續增值,從2.3億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到5.5億元的清乾隆粉彩鏤空轉心瓶到及2.8億港元的明成化雞缸杯等,到現在已有十多件過億的瓷器,成為僅次於書畫的收藏品類。

鑑瓷收藏有三寶:多學多看多上手——摸!

明萬曆 五彩人物花卉盤

仿古瓷器,基本上可以分臆造型、模仿型、複製型三類。臆造型,是仿造者根據歷史信息東拼西湊臆想而做,時代特徵不清晰,往往出現幾個朝代同時匯聚一件器物的情形,由於缺少參照,所以迷惑性也較強,特別是對於一些有獵奇心理的新手而言,很容易上當。模擬型主要表現是有形無神。這種的往往是根據古瓷器圖片製作而成,乍一看與圖片無異,但細節處,卻有很大差距,特別是瓷器的底部及尺寸大小上會有較大出入。

鑑瓷收藏有三寶:多學多看多上手——摸!

清光緒 礬紅描金雲龍戲珠紋大盤

當然,為了減少上當的幾率,有幾種瓷器需要遠離。一是,器形不規整,古里古怪的要遠離,這種往往是由現代灌漿工藝製作而成。二是,畫工不過關的,古代瓷器圖案有些出自宮廷畫師之手,畫工精湛,現代的繪畫者很難達到這種程度。三是,胎體分量過重或者過輕的要遠離。古瓷的分量一般有一定的規範,像明永樂瓷輕,宣德就相對重點,成化又相對輕點;康熙瓷重,乾隆瓷輕等,胎體輕重每個時代大體會有一定規律。四是,釉面光澤度太高或者釉面色度不均勻的也不能要,光澤度太高的屬於剛出窯不久的,也有些光澤度不夠均勻的往往是經過人為酸性處理的。五是,書寫的款字明顯無力的及太過死板的也要遠離。有些是筆力較弱的仿者書寫,有的是用電腦製作而成。

鑑瓷收藏有三寶:多學多看多上手——摸!

清雍正 粉彩博古圖方蓋盒

誠然,要想較快的入門瓷器,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多逛博物館多看,有針對性的學習,逐漸積累收藏知識,就能收藏到心頭之好!

街頭賣的瓷器99%都是仿品

“瓷器收藏‘水深’,‘深’在鑑別太難,多數初學的收藏愛好者,都在投資瓷器時,損失不小”。幸福收藏認為隨著收藏不斷升溫,收藏愛好者花高價在街頭購買的明、清時代的瓷器,經專家鑑定後多數是仿製品。

鑑瓷收藏有三寶:多學多看多上手——摸!

明朝“永樂”“洪武”時期和“清三代”的瓷器是我國曆史上瓷器發展史的高峰期,隨著收藏市場的火熱,明、清時代的瓷器市場前景好。造假者抓住收藏愛好者“一夜暴富”的心理,大量防制明、清時代的瓷器,初入門者收藏瓷器最好到大門面或者有信譽保證的地方購買瓷器,以防上當受騙。

 收藏瓷器先了解歷史

幸福收藏認為收藏就是一種投資,而投資就會有風險,所以具備一定瓷器收藏知識對瓷器收藏是那個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不能盲目投資瓷器,否則風險更大。

鑑瓷收藏有三寶:多學多看多上手——摸!

我國曆史上不同時代生產的瓷器區別很大,無論在造型、花紋、胎釉、款識以及製作工藝方面都存在一個由早到晚的演變過程,現在市場收藏的瓷器多數是明、清生產的。瓷器收藏涉及的知識內容是方方面面的,特別是時下一些“高仿”古瓷的出現,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初學瓷器的收藏愛好者,在收藏瓷器之前,應該先通過學習知道不同期間的瓷器製造歷史進行全面的瞭解,掌握哪個朝代生產瓷器的種類有哪些,形狀怎樣,顯得特別重要。

鑑別瓷器的“五要素”

幸福收藏認為掌握了鑑別古瓷器鑑別方法和古瓷器的收藏市場,水越深、船就行得越好,所以要多學習古瓷器鑑別的方法,幸福收藏建議廣大藏友要多看書,多看實物,多看真品,多看多摸多學。初學收藏愛好者在收藏瓷器時,應把握好鑑別瓷器真偽的“五要素”。

鑑瓷收藏有三寶:多學多看多上手——摸!

一看器形。陶瓷鑑定,造型是一個重要依據。它有明顯的時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會時期人們的審美觀。

二看胎質。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質上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從胎質、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窯口。陶瓷是火和泥的藝術,隨著燒製技術的不斷進步,胎骨的質量越往後期,質地越細膩,上釉的工藝方法也越多。這使得每個時期燒製的釉彩都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鑑瓷收藏有三寶:多學多看多上手——摸!

三看紋飾。瓷器上的紋飾有著明顯的民族性和時代性。中國古代陶瓷紋飾繁多,但按類別可分為人物、動物、植物和裝飾四大類。紋飾是當時社會文化的反映。這就需要藏者對我國各個時代的歷史文化背景有所瞭解。

四看款識。款識也叫年款。在一些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中部或口緣等部位,書寫著某某皇帝的年號等,有“官窯”款、“民窯”款之分。這些款識表示某個朝代生產的器物,不同朝代使用的顏料不同,其成色也不一樣。款識的識別,是古陶瓷鑑定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鑑定出一個古瓷器的年代及價值的高低。

鑑瓷收藏有三寶:多學多看多上手——摸!

五看底足。因各時期的燒製工藝不同,在燒製時支撐的方式方法也不同,這使得陶瓷器皿的底足部位有著明顯的差異,底足因為有支撐物,凹凸點不同,有的上釉、有的無釉彩。這些都是鑑別瓷器時代的重要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