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琳 吳麗蓉入選第四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陈伟琳 吴丽蓉入选第四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畲鄉村民的“家庭醫生”陳偉琳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湖西畲族鄉後溪村是典型山區村,十六個自然村分散分佈,相距偏遠。19歲行醫,“80後”鄉村醫生陳偉琳一直默默守護著這裡逾900戶家庭、3600多人的健康。

18年來,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陳偉琳幾乎走遍了後溪村所有人家,從當年出診的稚嫩青年,成了當地百姓口口相傳的健康“守護者”。

畲鄉之子

陈伟琳 吴丽蓉入选第四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陳偉琳為村中留守老人陳水法入戶隨診

受鄉醫父親陳啟惠影響,陳偉琳自小就發誓要像父親一樣治病救人。

1998年,從漳州衛校西醫專業學成畢業,他毅然回到村裡,和父親一起紮根畲鄉。再後來,由於父親年事已高,陳偉琳一個人挑起給全村村民看病的擔子。

在後溪村,“空巢”老人、留守小孩不少。陳偉琳自加工作量,白天在診所看病或出診,晚上空閒就到村民家裡義診,給老人和孩子健康指導。

沿著城仔自然村一崎嶇的山間小道,走路約六七分鐘,便看見一棟破舊的石屋。今年87歲的畲族老人藍美娘,獨居在此。由於罹患冠心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行動不便,陳偉琳每週都會提著藥箱上門問診。

看到陳偉琳來了,滿頭白髮的藍大娘顫巍巍地迎了出來。“手怎麼這麼涼,衣服要多穿一點。”陳偉琳一把握住藍大娘冰冷的手,扶著她進屋,讓她趕緊坐下。“昨天的藥有吃嗎?頭會暈嗎?”由於藍大娘年事已高,聽力不好,陳偉琳特意湊近藍大娘的耳朵,問她的病情及用藥情況。

藍大娘告訴記者,上山的路不好走,四年了他每週都來,就像她的兒子,“他還經常帶水果、補品給我,每次都和他說空手來就好了,可他都不聽我的話”。

陈伟琳 吴丽蓉入选第四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陳偉琳幫村民診斷

入行18年,陳偉琳義務為老年人體檢5100多人次,為臨終老人開展人文關懷340人次,免費發放健康教育材料16000多份,義務通知計劃免疫對象6000多人次。

由於在中專學習的醫療知識有限,有些村民的病痛讓他束手無策。在工作之餘,他繼續學習、進修,先後考取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臨床執業醫師,並通過全科醫師崗位培訓,成為漳浦縣為數不多具有臨床執業醫師、全科醫師資格仍留在村裡的醫生。

沒有名,沒有利,很多人納悶這樣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為什麼要一直堅守在農村。有人曾勸他去大城市、大醫院,工資高、機會更多。他都婉言謝絕了。“當然外面有很多更好的工作可以選擇,但我生在畲鄉,長在畲鄉,畲鄉養育了我,我放不下這裡的村民。”

陳偉琳直言:“作為村裡唯一的醫生,這裡更需要我,我若離開,村民看病更不方便。”

家庭醫生

陈伟琳 吴丽蓉入选第四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陳偉琳(右一)在村中老人做慢性病隨訪。他的父親、老中醫陳啟惠(左二)站在旁邊注視著他。

“經常在路上遇到他,揹著藥箱,騎著摩托車去看診,不管風大、雨大。”47歲的村民陳龍現說。

約二三十斤重的藥箱裝著滿滿的各類藥品,更裝著陳偉琳的責任與關愛。

“小孩半夜突發高燒,人生地不熟,又擔心太晚了診所關門”。去年夏天,剛搬到白芹自然村不久,看著床上發高燒的5歲女兒,26歲外來務工人員阮偉焜心裡直著急。

“打電話給陳醫生,沒想到他主動說‘你們不要過來,帶小孩不方便,路也不熟,我上門看’。”掛掉電話那一刻,身處異鄉的阮偉焜感動得流下眼淚。“在貴州老家,我們有個叔叔是鄉村醫生,在這裡,陳醫生就是我們的親叔叔,一直很照顧我們。”

只要村民有需要,一個電話隨叫隨到,上門就診。

在後溪村,這樣的待遇,幾乎每戶受訪村民都經歷過。村民們親切地稱陳偉琳為“

家庭醫生”。

奉行救死扶傷的家訓,18年間,陳偉琳平均每天出診四五次,已累計出診24800多人次,其中經診治或轉診的危急重症患者600多人次。他還時常與父親一起動手研藥、配藥,儘量讓村民用最少的藥治好病,降低村民看病費用。對孤寡老人、殘障病人、貧困家庭等減免醫藥費,更是他的行醫習慣。

為顧好畲鄉“大家庭”,陳偉琳每天忙忙碌碌,沒日沒夜,把家裡的事情幾乎全撂給了妻子。

“別人當醫生都還有輪休,為什麼你天天那麼忙。”面對妻子偶爾的抱怨,沉穩內斂的他不自然隱藏自己的深情,總覺得虧欠妻子太多。“我也很想常常有更多的時間陪著妻兒。不放棄任何一個病患,是醫生的本職。病人求助電話隨時響起,我不能眼睜睜不管。”

熱血男兒

陈伟琳 吴丽蓉入选第四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陳偉琳在衛生所樓上的家中展示獲得的37本獻血證

因為經歷過,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每天和生老病死打交道,這個不苟言笑的熱血男兒也有“脆弱”的時候。“看到村裡有些患者得不治之症,看到他們痛苦的離世,我內心常常很難受和無力。他們不僅是我的病人,還是我熟悉的‘親人’,多希望自己有妙手回春之力,有更多的方法去挽救更多的生命。”

2003年秋季,一次無償獻血知識講座上,看到一些血液病患者痛苦的經歷,陳偉琳深刻領悟到,除了靠技術治病救人,還可以用自己的鮮血去幫助病患。此後,他走上了無償獻血之路。

2006年11月,陳偉琳第一次參與應急機採血小板捐獻,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由捐獻全血“升格”為捐獻血小板。

陈伟琳 吴丽蓉入选第四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陳偉琳在獻血

據統計,截至2016年12月,他已累計獻血88次,其中機採血小板81次,獻血總量達116000毫升,所貢獻的血液總量可流滿24名體格健壯的成年人身體。

“在農村很多人的舊觀念裡面,獻血對身體不好,獻血時,有人曾當面笑我是傻子。”面對鄙夷和不屑,陳偉琳沒有退縮。怕父母擔心,他都瞞著他們。“前幾年,我們才從村民口中得知這件事,沒想到兒子獻了那麼多血。”陳啟惠說,看到他現在身體不比別人差,我們也放心了。

從之前的擔心到現在的放心,從不理解到支持,漸漸地身邊的親朋好友在他的帶動下加入了無償獻血的行列。“和病人相比,我是健康的、幸福的,我一直堅信施比受有福,用微薄的力量救治到更多的人,是一件很有福氣的事。”陳偉琳說。

在陳偉琳診所的抽屜裡,37本獻血證,是他過去的“紀錄”。第38本獻血證上,赫然寫著最近一次12月6日的獻血記錄。

陈伟琳 吴丽蓉入选第四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洛江區愛心站長吳麗蓉

吳麗蓉是洛江區政協科教文衛辦公室主任科員,也是區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工作站的站長。 利用節假日和週末時間,她主動鏈接社會組織、愛心團隊開展以助學為主的扶貧助困幫扶活動,為受助學生家庭排憂解難。參加義剪、義診、敬老、環保等志願服務和義工活動。

陈伟琳 吴丽蓉入选第四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工作站成立三年多來,通過牽線搭橋,資助學生、貧困家庭錢物超過60萬元。搭建了社會組織、服刑人員子女與服刑人員交流溝通平臺。

陈伟琳 吴丽蓉入选第四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聯合社會組織、愛心單位組織近十場“暖冬行動”,為三明、光澤、連城等貧困地區中小學及消防戰士捐贈棉衣、褲(鞋、襪)。聯合石獅陽光太太志願服務隊、東南早報·東南公益等社會組織、到洛江區困境未成年人家庭排查安全用電隱患、宣傳家庭防火常識並贈送慰問金、大米、棉被等生活用品。

陈伟琳 吴丽蓉入选第四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陈伟琳 吴丽蓉入选第四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2016年被公安部、消防總局授予“社區消防宣傳大使”;協助區公安局、檢察院開展對失足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承擔其代理監護人的合適成年人提審培護幾十場,協助公安檢察院破獲販毒、偷竊、性侵、兇殺等十多起案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