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之父”錢三強的一雙子女後來怎麼樣了?

夏目歷史君


“中國原子彈之父” 錢三強 , 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他和他的夫人何澤慧是傑出的核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他們曾發現鈾核裂變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



夫婦兩人育有1子1女(錢思進和錢民協)。錢思進是錢三強的兒子,出生在1951年,於清華大學畢業。作為學生時期的錢思進遇到了文化大革命,安排到山西插隊。作為想為國家作出貢獻的人,卻被現實所打擊,而無用武之地。那個時候錢思進很苦惱向父親訴苦。 但是父親教導他要獨立生活,走自己走路。想通後的錢思進入清華大學。1978年,錢思進被錄取為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從事高能粒子物理實驗的研究和網格計算技術在高能物理(及其它學科)中的應用的研發。身為一個科學家錢思進不但對科學嚴謹待人也很隨和,和別人聊的開。甚至還會流露出孩子般的天真。

女兒錢民協出生在1949年,與北京大學畢業,一直致力於研學,後來在法國德國的科研實驗室學習後回國。成為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 為中國科學院近代物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對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組織“兩彈”研製作出了突出貢獻。
不得不說錢三強子女們受到了父親的良好的教育為他們的成功打下基礎。正所謂良好的教育首先需要良好的家風,錢三強對自己子女們也教導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不要依賴他人。我想正是這種家庭教育的薰陶,耳濡目染的感受,造就了錢家家學的最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氛圍。


秋風流月


錢三強是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有人說錢三強是“中國原子彈之父”,但是錢三強本人卻一直極力反對,他聲稱中國原子彈研製成功絕對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集團成員的功勞,外國人喜歡用“之父”之類的詞突出個人的重要性,然而中國人更認可集體的重要性。

錢三強1913年出生於浙江紹興,之後前往法國留學,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1948年回到祖國,在清華大學擔任物理系教授,1949年開始全心投入原子能事業中,1956年錢三強帶著團隊前往蘇聯學習,此時剛從美國回來的錢學森也一同前往,經過多年的研究終於在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三年後氫彈也爆炸成功,1992年,錢三強在北京病逝,享年79歲。

錢三強的妻子

錢三強的妻子是何澤慧,兩人是在讀大學時認識,可能當時兩人就心生愛慕,但是一直都以學業為主,畢業之後,錢三強到了法國留學,而何澤慧則去了德國留學。雖說兩人都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常有書信來往,1945年,錢三強鼓足勇氣向何澤慧求婚,聲稱如果能同意的話就一同回國,後來何澤慧信中回到:“感謝你的愛情,我將對你永遠忠誠。等我們見面後一同回國。”

第二年二人在法國巴黎舉行了婚禮,兩人也因此在一個實驗室工作,並一同證實了鈾核三分裂、四分裂現象的存在。只是何澤慧在錢三強去世之後,就很少再與他人交流,2011年何澤慧去世,享年97歲。

錢三強的子女

1949年何澤慧生下一女,取名錢民協,錢民協在父親的影響下考進了北京大學化學系,之後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現如今是北京大學的教授,一直從事蛋白質晶體學的研究。

1951年,何澤慧生下一子,取名錢思進,錢思進可以說也是受父母影響,因為學業優異被推薦到清華大學化工系學習,1978年被錄取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生,之後前往美國留學,並獲得博士學位,2003年,錢思進和父親一樣,留學歸來之後選擇回到自己的國家,從事高能物理研究,現如今正在CERN訪問研究、承擔CMS實驗組中探測器運行值班和論文評審、修改工作。

可以說錢三強一家人都在為祖國做貢獻,錢三強不僅為原子彈的研製做出了攻陷,更培育了中國原子能科技隊伍,不僅如此,他也經常教導兒女長大後要做個對祖國有用的人,確實,兒女並沒有讓父親失望。


羽評郡主


“兩彈一星”有四錢:中國近代力學之父——錢偉長,中國衛星之父——錢驥,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他們都是吳越王錢鏐的後裔,除錢驥外他們都是海歸大牛,就連錢三強的夫人也都是海歸大牛,福垊認為其夫人不僅是我國的居里夫人,更是真正的原子彈之母!福垊先帶您瞭解下錢三強的家庭。

大家都知道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吧。福垊告訴您的是,如果沒有錢三強的父親也就沒有偉大的文豪魯迅了。錢三強的父親就是大文豪魯迅的同窗錢玄同。正是由於錢玄同和魯迅的對話才使激發魯迅走向文學之路的。錢玄同本不叫錢玄同而叫錢夏,他字德謙,號疑古。五四運動時,他為了促進新文化運動而改名為了玄同。

有其父必有其子,連名字都是這樣。大家看到錢三強這個名字,猜猜他排行老幾?您是不是突然想起來相似的名字吳三桂呢?吳三桂不是老三而是老二,而錢三強不老二卻是老三。但他的大哥二哥卻不是大強二強,三強這個名跟他父親一樣是後來改名而來的。這裡還有個典故,您要不要聽聽呢?

話說錢三強的外祖父徐樹蘭被為段祺瑞政府的稅官,因看不慣官場而辭職。在臨行前,徐樹蘭帶著兒子徐燕(錢三強的舅父)向錢玄同一家人道別。臨行前,徐燕贈送了外甥自己的畫作《鷹圖》,且贈言如下:【

鷹者,有三強:一曰,目光敏銳;二曰,翅膀矯健;三曰,爪子鋒利。】並祝願外甥有此三強,鷹擊長空。錢玄同一家非常喜歡,錢玄同認為兒子就應該德智體三強,於是就改名三強。有人就問了,錢三強原名是什麼呢?其原名為錢秉穹,錢秉穹這名還真與蒼鷹相聯繫呢。

錢三強與何澤慧都是學神一樣的人物,他們倆清華大學的同窗,他們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婦,這點而言是四錢裡最突出的地方。何澤慧和錢三強研究鈾核裂變,錢三強首次發現了鈾核三裂變,而不甘落後的何澤慧則在進一步研究下發現了四裂變。夫婦二人在原子彈研發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而且他們也是兒女雙全。

長女錢民協

錢民協是共和國的同齡人,北京大學化學系碩士畢業,後又在中科院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前赴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做訪問學者,隨後在法國馬賽、格勒諾布爾等實驗室任博士後,並數次在法國馬賽國家科研中心生物分子結構與功能實驗室,參與合作研究。現為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致力於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

長子錢思進

美國進行第一次地下原子彈爆破試驗前夕錢思進出生,錢思進和其父母以及姐姐一樣,都是學神,都有外國深造的背景。80年代中期就榮獲了美國大學的物理博士學位。與他姐姐還相同的是,他也是北京大學教授。與他父母相同的是都是清華大學畢業的,錢思進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工系。目前他主要研究方向就是高能粒子物理實驗的研究和網格計算技術在高能物理(及其它學科)中的應用的研發。

錢三強一家,滿門精英,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感謝他們!謝謝大家!


福垊


錢三強是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他用執著求索的一生,為中華民族的原子能事業樹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他所是中國核武器的組織者、協調者和總設計師,他領導的研究所更是被稱為“滿門忠烈”。

錢三強,浙江紹興人,先後畢業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1937年,錢三強赴法留學。1948年,錢三強回國任教。新中國成立後,他響應國家發展原子彈的號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1958年,他參加了蘇聯援助的原子反應堆的建設,並匯聚了一大批核科學家(包括他的夫人何澤慧),他還將鄧稼先等優秀人才推薦到研製核武器的隊伍中。

1959年,蘇聯中止提供核技術資料和樣品,並且在第二年夏天撤走了全部專家。此時,有人提出原子彈項目應該“下馬”。在此關鍵時刻,錢三強認為靠我們現有的基礎,完全可以造出核彈的。他的看法,為我國確定自力更生髮展核事業的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1960年,我國決定完全自力更生髮展原子彈後,錢三強擔任了技術上的總負責人、總設計師。他一邊負責原子彈的研發工作,一邊著手培養新一代的科學帶頭人。

他像當年居里夫人培養自己一樣,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培養核技術人才,在“兩彈一星”的攻堅戰中,湧現了一大批傑出的核專家,並且在這領域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發展速度。人們不僅稱頌錢三強對極為複雜的各個科技領域和人才使用協調有方,而且認為他所領導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滿門忠烈”的科技大本營。錢學森、鄧稼先等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他們一心報國,確實是民族的脊樑,用“忠烈”可謂恰倒好!



1964年,在他51歲生日之際,所研製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氫彈又爆炸成功。西方媒體認為錢三強是中國的核彈之父。隨後,錢老一直關注於國家科學技術人才的建設,籌建科學院的學部,加強科學人才隊伍建設,推動科學技術發展。1992年6月28日,他在北京逝世,終年79歲。錢老走了,那麼他的一雙兒女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女兒錢民協,出生於1949年,絕對的女學霸。197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1981年在北京大學獲得理學碩士學位,1990年在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獲得理學博士學位。隨後,在接下來的10年時間裡,他一直在德國、法國留學和實驗室做研究。他現為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教育和科研工作。

兒子錢思進,出生於1951年11月,錢老家的又一個學霸。1972年,他被推薦到清華大學化工系學習。1978年,被錄取為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生。1980年8月,錢思進被錄取為赴美研究生。1985年5月,他獲得理學博士學位。1987年起開始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1994年起參與了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實驗研究。他現為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高能粒子物理實驗的研究和網格計算技術在高能物理(及其它學科)中的應用的研發以及教學工作。



錢三強不僅為我國原子彈的研製做出了卓越貢獻,也為我國原子彈科學事業的發展嘔心瀝血,為培養我國原子能科技隊伍立下了不朽的功勳。而錢老的一雙兒女都和錢老一樣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是當之無愧的“滿門忠烈”!最後,讓我們向那些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力量的科學工作者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