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識別一個金融理財產品是不是騙子呢?

中國寧夏防火門


  主要看發起或發行機構,以及是否在相關監督管理機構備案。

  一般情況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和信託為發起人或發行人的理財產品不會是騙子,因為其相應的用金融企業信用做擔保。而金融企業門檻較高,特別是銀行、證券、保險、基金和信託這些金融機構。

  其中銀行、證券、保險和基金提供的理財產品,普通投資者經常能碰到,但是因理財產品的風險類型不同,出現虧損並不能代表是騙子,投資者應當有充分的風險意識。而信託門檻較高,通常為百萬,普通投資者夠不著,也就不必過多理會該類金融企業提供的理財產品了。

  而P2P理財不好辨別,因為目前我國P2P理財領域並沒有較為規範的法律法規和監管部門。但一般情況下,收益率較符合目前信用借貸利率水平或行業平均水平風險不大,是騙子的可能性較小。

  其次要看是否有第三方託管(一般為商業銀行),而且在第三方託管能查到,不能只信一家之言。當然嘍,有其他的經營牌照更好。

  但是很多大型P2P理財平臺倒閉或跑路不是它本身是騙子,而是因為經營到一定程度的資金鍊斷裂,導致倒閉,或不得已跑路。如果是這種情況,你看再多的資質都毫無意義,因為P2P理財收益較高,本身的風險就較大。在購買P2P理財之前最好掂量一下自己有沒有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一虧本就喊騙子。


三人聚眾


評論員門寧:

識別金融騙局很簡單,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觀察風險和收益是否成正比

理財這種事情,一定是收益越高,風險越大,但反之不一定成立。那些聲稱收益率很高,風險很低的理財項目,分析都不用分析,絕對是個騙局。

曾經有人跟我推薦什麼3m互助金融,每週收益率30%,這如果是真的,用不了幾年我就能把美國收購了,想都不用想。

還有什麼購買原始股,聲稱用不了多久價格就能翻幾倍甚至幾十倍,還煞有介事講什麼某某科技公司一股要1000美元,他們這個只要幾毛錢。這麼好的公司,除非老闆腦子有洞,不然哪捨得讓陌生人入股。

還有那種交500塊錢,每月能夠領取1袋麵粉這樣的,一直能領1年,我媽信以為真交了錢,4個月不到人家就跑了。

總之所有你一聽就感覺很有吸引力的理財產品,都是騙人的!

2015年的時候,我當時所在的公司推出一款不錯的理財,門檻很低,年化收益率8%,我趕緊給親朋好友推薦,結果大家普遍反應利息太低了,有懷疑我從中吃回扣的嫌疑!實際上我只真感覺不錯才推薦的,我又不是銷售崗,他們買不買對我沒任何影響。

那時候我就明白了,即使是非常高的收益率(合理範圍內),對大眾也是沒有吸引力的。

2、看公司和產品是否正規

即使是優質公司,推出的理財產品有違約的可能,更不要說那些奇奇怪怪的公司了。

比如P2P理財,我一直推薦身邊的朋友購買,但是從來沒有人踩雷,因為我推薦他們買XX所的產品,因為XX所背後是中國第一大保險公司,風控比那些什麼網絡科技公司強不止十個檔次。所有我沒有聽說過的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我一概不買也不推薦。

另外告訴大家一個訣竅,名字聽起來越大,且越貼近潮流的,往往都是騙子公司。比如現在使勁往區塊鏈上湊的,看都別看。搞不清楚就查查這個公司有哪些牌照,是不是真的。(別到公司官網查,到對應機構官網查)

3、看風控體系

金融公司最重要的就是風控,控制不住風險遲早要完蛋。

從來不講風險,只講收益的一定是騙子。承諾保本付息的,要看公司有什麼實際的東西可以擔保。用科技手段風控的,尤其是互聯網公司,目前都不要相信。

只有像銀行、保險公司那樣,非常臃腫、複雜的風控體系,才有可能真正安全。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顆不貪婪的心。


首席投資官


從三個方面看,立馬讓對方現原形:

一,看年化收益率。

注意,是年化率,千萬別看錯了。如果對方給出的是日收益率,那要乘以365;如果給的是月收益率,那要乘12。OK,這麼判斷,年化收益率大於15%就要小心了;如果大於30%,基本是騙子了,對方跑路的可能性非常大遠離!

二,看內控水平。

是否有第三方存證、數字證書、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認證。也可以測試下:問客服問題看對方的回覆;忘記密碼找回,看對方的身份驗證嚴格程度。說沒有,要小心了。

三,看牌照資質。

有牌照問題不大。有銀行資金存管,問題也不大。有持牌機構控股或參股,風險也小一些。不過這些,不能僅看對方的宣傳,還是要側面打聽核實。必要的話,要實地去看看。這些沒有,這當口,最好小心、遠離,等整頓結束後再入場。



不二金牛


鑑別一個金融理財產品是不是“騙局”這樣表述比較確切,還有如何識別此款產品是否靠譜才更為重要。

正規商業銀行出售的金融理財產品、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的產品,都是值得信賴的。但是,私募基金、以及其它金融機構的產品,不能說它們在編織“騙局”,起碼可信度要低於前者。

最近有些P2P公司“跑路”,其中不乏有“騙子”存在。投資者務必在付款之前,反覆核對對方的資質和牌照,有無國家金融機構的核準,以免陷入各種“圈套”。特別是互聯網金融,投資時務必需要非常謹慎。您想得到高利率,人家說不定在覬覦您的本金。

所以非金融界的人士,還是老老實實去銀行買一點理財產品,5%的年化收益足夠了,再高就有風險了。

“無限風光在險峰”,金融界人士,他們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在此方面,亦無需我們草根人士來班門弄斧。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歡迎新朋友,感謝老朋友!


陸燕青


大多數虛假的金融理財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高收益,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表達這個金融理財產品的高額收益,不斷誘惑你往裡面投錢,最後的結果就是被騙子騙了,然後進入了高額的金融理財產品的圈套。


對於這樣的金融理財產品則是利用了每個人都想取得高額收益的心裡,然後不斷進入金融陷阱裡面,但是如果你和被騙的人講道路,他也明白,最後還是抵不過龐大的高額誘惑。

也有的金融理財產品先期的確是給到了承諾的高額金融回報,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可以是一個更加龐大的金融騙局,而且是邀請新的人加入這個金融理財產品裡面,把新人的資金用於償還更早進入的一批人,這樣下去,大家都認為這是真的,拿到錢的人會繼續投入更多的資金,沒有錢的人也想著在裡面撈一把。


但是隻要是金融理財騙局總是會有破滅的一天,無論是看起來多麼好收益多麼高的理財產品,最後的接盤者肯定損失慘重,就會不斷報案尋求解決。

也有人明明知道金融理財產品的龐氏騙局,但是還是不斷地進去,因為他不認為自己是最後一個接盤者,即使是最後一個接盤者,他也會選擇去報案,希望拿回損失。

金融理財產品只要是年收益率超過了8%,就謹慎了,不要被所說的高額的理財回報迷住了,只要是好好地理財,正確理財,不要想著金融理財就可以暴富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