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的意圖根本不在貿易

美國自獨立戰爭建國以來,歷經200餘年,憑藉發達的市場經濟體系在近兩百年來可以說實現了奇蹟般地逆襲。如果認為市場經濟發達,所以美國在國際貿易上的態度也是自由開放的,那可能是對美國有些誤解了,務實一直是這個國家處世的態度。貿易戰就是美國在面對世界經濟威脅時常用的手段,貿易戰的意圖根本不在貿易,而在徹底擊垮目標國家的競爭力。

貿易戰的意圖根本不在貿易

其實二戰後貿易的不平衡,一直是困擾美國的一個頑症。二戰後,美國確實是建立起了世界霸主地位,並且美國通過各種手段不斷加強對世界的控制,以此來維持對世界的主宰。但是,世界的發展並不是像美國安排的那樣按部就班,縱使美國有強大的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也於事無補。二戰後,歐洲和日本迅速完成重建,並且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尤其是日本,在上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憑藉質優價廉的商品迅速佔領了美國市場,美國對日本的貿易赤字不斷提升,同時在日本國內積累了大量的美元儲備。快速成長中的日本,成為了那個時代世界經濟發展的奇蹟。

貿易戰的意圖根本不在貿易

70年代日本小康

但可惜的是,日本的快速發展還沒怎麼開始就基本結束了。從70年代開始,日本就接連遭受來自美國的貿易戰,所涉及的行業包括汽車、彩電、鋼鐵、紡織等等多個領域。美國在針對一個國家發動貿易戰的時候往往用的理由是保護本國產業,或者用特朗普的話是美國沒有被公平對待。但是,如果我們從貿易戰的結果來看,這種理由最多隻能算是接口,背後的真正目的是通過打擊新興崛起中的國家,來維護美國的國際地位。

貿易戰的意圖根本不在貿易

根據美日之間的貿易戰經驗,美國一般會使用三個遞進的手段來達到打擊目標國家的目的。第一,最基本的是行業貿易戰,針對一個國家比較有優勢的產業進行有針對性的打擊,這一手段一般對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的國家有效,通過這一招基本可以砍斷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第二,全面貿易戰,這一級別的貿易戰不再針對某一個行業或者產業,而是針對各個行業全面的反傾銷,比如本次美國針對中國的301調查,並未單獨針對一個行業,而是多個行業同時開展。第三,貿易戰的最高層次是匯率戰爭,通過迫使目標國家調整匯率,從而全面打擊一個國家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競爭力,這一層級的貿易戰可以說相當於將目標國家的武功全廢。

貿易戰的意圖根本不在貿易

1985年9月22日,時任美國財長James Baker在紐約Plaza Hotel召開的記者會上發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每當貿易戰硝煙四起的時候,往往匯率問題會成為核心問題之一,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最近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的原因,某種程度上,市場中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或許正在形成。現在我們其實可以很清楚的看明白,美國此次針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絕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於打擊中國的國際競爭力,這個戰略意圖我們必需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