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和田」和田地委副書記、統戰部長 莫合買提·尼亞孜: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

「亮剑和田」和田地委副书记、统战部长 莫合买提·尼亚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

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

和田地委副書記、統戰部長 莫合買提·尼亞孜

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指出,“暴力恐怖活動根子是民族分裂主義,思想基礎是宗教極端思想”。宗教極端思想是信仰異化、宗教蛻變的產物,它不代表宗教,但來自於宗教。正因如此,前些年,宗教極端思想打著宗教的幌子,在和田大地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給和田各族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回憶往昔,猶如夢魘,令人心痛。痛定思痛,要徹底肅清宗教極端流毒影響,提高抵禦宗教極端滲透能力,促進宗教和睦和諧,實現和田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就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必須牢牢聚焦新疆工作總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疆工作的總目標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要抓住這個總目標,起一個領頭作用”。在和田,穩定壓倒一切。和田要穩定,宗教和諧是基礎,宗教要和諧,堅持中國化方向是前提。必須牢牢聚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時刻繃緊維護穩定這根弦,絕不盲目樂觀,絕不放鬆警惕,始終把精心做好宗教工作作為黨和人民檢驗自己的“試金石”,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系列“組合拳”和“1+3+3+改革開放”工作部署,堅決按照地委關於做好宗教工作的安排部署,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毫不動搖地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基本原則,一手嚴厲打擊打著宗教旗號、披著宗教外衣,從事分裂破壞活動的“三股勢力”和“兩面派”,堅決維護國家最高利益,一手嚴格管理宗教事務,持續深入推進“去極端化”,想深、看透、把準和田宗教領域問題的要害所在,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動權,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為和田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大局服務。

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必須堅決根除宗教極端思想毒瘤

長期以來,“三股勢力”極力否定歷史事實,顛倒是非黑白, “兩面人”暗中沆瀣一氣,背後煽風點火,使一些人對新疆的歷史、民族、文化、宗教等問題產生錯誤認知,一些人在精神信仰、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等方面熱衷“沙化”“阿化”“土流”,一些人甚至光天白日做起了“獨立夢”“建國夢”。宗教領域更是一度充當宗教極端思想的“主陣地”和“急先鋒”,“兩面性”宗教人士人前一套、人後一套,把宗教當成煽動分裂的“遮羞布”,把信教群眾當成陰謀分裂的“大籌碼”,毒害人數之眾、面積之廣、程度之深令人痛心。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宗教極端思想一日不除,宗教領域就難以和諧穩定;宗教領域難以和諧穩定,實現總目標就是一句空話。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必須正視和田宗教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和深刻根源,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三期疊加”的英明判斷,深刻把握反分裂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尖銳性,聚焦總目標,打好組合拳,持續深入開展“去極端化”工作,繼續深挖嚴懲“兩面人”“兩面派”,依法嚴厲整治“三非”活動,堅決切斷宗教極端思想滲透傳播渠道,持續深入治理宗教領域“去中國化”“偽中國化”“逆本土化”現象,持續深入治理“沙化”“阿化”“土流”問題,確保宗教中國化方向不偏不倚。

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必須徹底破除“教族捆綁”枷鎖

所謂“教族捆綁”,就是把民族等同於宗教,把“維吾爾族”等同於“伊斯蘭”,只要是維吾爾族,就必須按照伊斯蘭教的“規矩”辦。這是“三股勢力”長期蠱惑煽動維吾爾族的慣用伎倆,也是宗教極端思想極力推崇的荒謬主張之一。眾所周知,維吾爾族有信仰伊斯蘭教的,也有不信仰伊斯蘭教的,不是全部都信仰伊斯蘭教。何況歷史上維吾爾族信仰過薩滿教、祆教、佛教等多種宗教,但是,不可否認,“三股勢力”大肆宣揚的“教族捆綁”謬論,確實讓一些維吾爾族群眾上當受騙,分不清民族與宗教的概念,錯誤地認為“維吾爾族”就是“穆斯林”,從而形成了濃厚的宗教氛圍,助長了宗教極端思想的滲透蔓延。“教族捆綁”不僅違背歷史事實,而且危害社會穩定;不僅違反憲法法律,而且妨礙公民信仰自由,必須堅決予以破除。事實證明,不破除“教族捆綁”枷鎖,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就無從談起。破除“教族捆綁”枷鎖,必須從維吾爾族的思想上來一次大解放、從維吾爾族的靈魂上來一次大洗禮、從維吾爾族的意識上來一次大革命,讓廣大群眾真正弄清自身所擁有的信仰自由權利,自覺抵制各種侵害權益的行為,絕不當“教族捆綁”的“囚徒”!

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伊斯蘭教倡導愛國、和諧、中正、公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必須堅持導之有方、導之有力、導之有效,持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深度挖掘宗教教義、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適應和田區情、適應社會發展、適應群眾需求的積極元素和時代價值,重點引導宗教界主動培育和踐行愛國、守法、誠信、友善等基本價值理念;教育引導信教群眾自覺將愛國、和諧、中正、公道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堅持政治上自覺認同、文化上自覺融合、社會上自覺適應,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堅持用中華文化浸潤伊斯蘭教,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繼承和發揚多元包容、求同存異、和諧共處的優良傳統,共同守護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堅持用現代文明影響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進一步強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大力培育和倡導現代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和田社會文明程度;堅持宗教建築必須體現中國風格、中國文化、中國氣派,將和田一些清真寺建築中曾出現過的蓮花、雕龍等中國元素進一步發揚光大;宗教活動、宗教禮儀繼承伊斯蘭教中國化傳統儀規並使之符合時代進步發展要求。

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必須努力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宗教不僅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一種社會實體,必須逐步把宗教事務納入法治化軌道,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基本原則,樹立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嚴格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妥善處理宗教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確保宗教領域和諧和睦。教育引導群眾正確認識和處理國法與教規的關係,自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增強國家意識、法律意識、公民意識,在法律法規允許範圍內開展宗教活動。堅持宗教不能干預政治,不能干預政府事務,不能干預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計劃生育等,不能妨礙正常的社會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堅持學法、守法、用法、敬法,形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論是什麼人、屬於哪個民族、信仰什麼宗教,只要觸犯法律法規,是什麼性質就按什麼性質處理,決不允許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

和諧和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徵。只要我們牢牢聚焦總目標,毫不動搖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不斷開創宗教和諧和睦新局面,就一定能夠凝聚起實現和田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強大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