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養心靈,讓孩子做一些“浪費”時間的事

開學已經一個半月了,我們的孩子還好嗎?

每年迎接孩子們長大的9月份,現在卻成了家庭的“一道坎”,連帶著許多從事心理教育的老師們,都揪著心過9月份。

拖拉、磨蹭、衝突、厭學、甚至自殺,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加撲面而來,陪伴孩子安然穩妥渡過9月份,確立再一次新學年的成長,成了家庭的最大目標。

到底是哪裡出了錯?讓“成長”變得不堪重負?

滋養心靈,讓孩子做一些“浪費”時間的事

十年來,我不斷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動力研究。我發現:原來出現學習力問題甚至心理問題的孩子絕大部分都是------想當好孩子的孩子!

咦? 不可能!不懂了!

現象從不經意間就已經出現了苗頭......

2018年的9月份,我來到校園,帶領一群孩子開設彩陶藝術心理表達的課外活動。

在本次課堂中,有三類孩子的表現讓我印象深刻。

一、自得其樂,我自己捏就好,不需要團隊;

二、強烈要求當組長,但目標是優先拿到老師分給小組的彩泥,先選好自己想要的,才分給其他人;更有些組長,把所有分到的彩泥,藏到自己抽屜中;

三、想要捏好一個作品,可是一節課下來,手中的彩陶卻還是原始的模樣。孩子一直在揉搓彩泥,努力在思考,結果什麼也沒做成。

關於第三類孩子,我有一段單獨的溝通:

“你想捏成什麼樣的彩陶呢?”

“我想捏一隻蝴蝶,但就是捏不出來。”

“現在下課了,可以帶回家再捏好嗎?

做好後下節課帶過來給老師看。”

“可是我在家很忙,我回去還要上輔導班,

還有輔導班和學校佈置的作業。

媽媽讓我晚上10點準時睡覺,我沒有時間。”

“那你可以讓爸爸媽媽幫忙一起做嗎。”

“我爸爸媽媽不會幫我做這些事的。”

滋養心靈,讓孩子做一些“浪費”時間的事

捏不出蝴蝶的孩子,讓我很心酸。對於心理教育的老師來說,這個孩子讓我非常憂慮。

孩子的內在世界已經完全被邏輯規則淹沒殆盡。換言之,她的努力都是為了父母的要求,而自己喪失了追求目標的能力。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像一顆慢慢長大的樹。

樹根,承載著願景、情感、自我價值、內心能量。

樹根越深,成長的動力就會越大。

樹冠,承載著目標、行動、邏輯、規則、言出必行。

樹冠越茂盛,成長的結果就會越喜人。

而喪失了捏蝴蝶能力的孩子,卻像一棵細細樹根,有著大大樹冠的小樹......

童年“沒有自由玩夠”的孩子,

會受到多大傷害?


2005年,《兒童和青少年醫學文獻》上的一篇報道表明,從1981年到1997年,兒童自由玩耍的時間縮短了 1/4,為了讓孩子上一所好大學,父母犧牲了孩子的遊戲時間,給他們安排了很多課外活動——從幼兒園開始。至今,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迅速縮短。

最可怕的是,父母即使允許孩子玩耍,也要在玩耍中學習到一些道理......否則,父母總覺得孩子們浪費了時間。

滋養心靈,讓孩子做一些“浪費”時間的事

然而,正是隨心所欲的“玩耍”,才能讓孩子擁有未來的創造力和協調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希望於讓孩子做父母認為是有意義的事情,追求有結果、不允許浪費時間。

或許很多父母對於孩子捏不出彩陶這件事,不以為然,甚至認為捏不出更好,把時間用在其他有意義的事情上,父母給予孩子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時間微乎其微。

如果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已經不會玩泥巴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作業的增加,孩子喪失了自我表達的能力。

學習、做有意義的事、再學習、當好孩子......循環往復一直到,內心力量繃斷那一刻的來臨。

滋養心靈,讓孩子做一些“浪費”時間的事

為什麼好孩子總是行動無力?

每年9月份,總會有一些孩子繃斷了自己的能量。

他們曾經非常優秀,本身對自己的要求很嚴格,做任何事情帶著一種目的,要做有意義有結果的事情,做爸媽的好孩子,有非常明確的目標。

可是,現在他們放棄了自己。不想學習、只想玩、只想睡覺,或者即使在學習,也是學過即忘,即使父母與他談好了條件、達成了協議,孩子在行動上也是拖拉而無力。


沒有在玩耍和遊戲中整理自我的孩子,在目標與勵志的過程中,不再表達自我,逐漸喪失了行動的基礎和奔跑的能力。

父母困惑了......

我們讓孩子做有意義的事情,

難道不對嗎?

對,非常對!

可是,動力的基礎在哪裡?

還是,追求優異結果的時候,

我們已經遺忘了荒蕪的內心?

滋養心靈,讓孩子做一些“浪費”時間的事

父母以做有意義的事情為目標,正如希望孩子長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甚至開花結果,被人敬仰和讚歎,而恰恰無聊的簡單的遊戲,正是對樹根的滋養。

喪失滋養的樹根逐漸細弱無力,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樹冠被要求著蓬勃美麗;

樹根缺乏滋養,內心自我表達的匱乏;

樹根逐漸萎縮,無力支撐於樹冠的強大。

當颱風來臨,再美麗的樹冠都會轟然崩塌;

越聽話的孩子,越是經不起風雨的考驗。

從一年級、二年級,至初一、初二、初三......外界風雨漸大,孩子的內心呢?

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每一個年齡層,都有他們必須要發育的心理力量和行為能力。

滋養心靈,讓孩子做一些“浪費”時間的事

滋養心靈,讓孩子做一些“浪費”時間的事

滋養心靈,讓孩子做一些“浪費”時間的事

滋養心靈,讓孩子做一些“浪費”時間的事

怎樣陪伴孩子建設心理加油站呢?

無聊的玩耍也有大作用

1. 輕鬆的心靈休憩之地

2. 心智模式的體驗式整理

3. 親子關係的有序動力機制

4. 潛意識的自我認同

爸爸媽媽們:準備好與孩子單純的為了玩耍而玩耍嗎?

歡迎來到喜悅父母匯(詳情點擊閱讀原文)

讓我們的老師陪伴父母,陪伴每個家庭的孩子構建自信、有力量的內在自我。

請允許我們與父母同行,一起努力構建共同願景下和諧、溫暖的家庭共生模式。

請讓孩子優秀、快樂、健康長大。

滋養心靈,讓孩子做一些“浪費”時間的事

若父母發現孩子有類似的情況

共同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滋養心靈,讓孩子做一些“浪費”時間的事

期待與您一起成長

滋養心靈,讓孩子做一些“浪費”時間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