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說社保體系不可持續的言外之意

楼继伟说社保体系不可持续的言外之意

陳巖鵬

日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在財經峰會上說,中國的社會保險體系呈現高度碎片化特徵,是不可持續的,每年都要靠財政補貼。

“社保靠財政養”,這是個公開的秘密。

拿財政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補助來說,2002年中央財政補助只有408.2億,而到了2016年,各級財政補貼高達6511億。從補助金額增長的情況來看,從400億到2000億元用了9年,從2000億到6500億僅用了6年的時間。

11月份財政部網站公佈了2017年社會保險基金決算,顯示一年各級財政補貼各類社會保險收支補貼了12000億,而且每年的增長速度很大。樓繼偉認為,“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這12000億的補貼還會比較快地增長。”

對於社保體系不可持續的原因,曾經當過多年財政部部長的樓繼偉,自然是心知肚明,但他為什麼要把這個問題拋出來?言外之意又是什麼?

包括養老保險在內的社保對財政補貼產生了嚴重的依賴症。有財政補貼的情況下,才能正常運轉;如果沒有,就會收不抵支。

從2002到2016年這15年間,各級財政對養老金補助高達3.2萬億。

根據《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8-2022》測算,未來五年,扣除財政補貼的當期結餘,收不抵支的缺口會持續擴大。在不考慮財政補貼的情況下,2018年當期結餘為-2561.5億元,到2022年為-5335.8億元。

在筆者看來,財政大量資金用於補貼社保,勢必會佔用在經濟建設和民生工程上的支出;如果試圖把財政收入這個蛋糕做大,就要增加稅收,減稅又成了一句空話。

左右掣肘,財政補貼社保體系的制度安排,不僅制約了財政的作用,積極財政不積極,甚至阻礙了財稅改革。

更何況,財政實際上是在補一個本不應該由它來補的社保歷史欠賬。

1997年,國務院頒佈《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以1997年為界,此前參加工作的人視同繳費,他們的養老金由後來的繳費者負擔。如此,便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空賬”。

這個窟窿該由財政補嗎?1997年之前參加工作的人雖然沒有社保繳費,但他們靠勞動創造出來的價值已經作為國有資產留存在了國企當中,國企理所應當地把一部分資產或資本拿出來補充社保。

社保的歷史欠賬由國資解決,財政才能迴歸本位。

橋歸橋,路歸路。

在社保資金來源上,國資比重應該進一步提高,財政的補貼逐步降下來,輕裝上陣的財政政策才能做到更“積極”。而在老齡化加劇的情況之下,無論是社會養老保險還是社會醫療保險的壓力都非常大。國資加快向社保劃撥,是當務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