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篩查耳鼻喉方面的腫瘤,有哪些詳細的檢查項目?

快樂源於糊塗


  在談“癌”色變的今天,惡性腫瘤真是的無處不在。耳鼻喉也不例外,在這些部位也常常發現腫瘤的身影。

  耳部腫瘤發病率低,約為耳鼻咽喉部腫瘤的8.7%。耳部腫瘤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需結合影像學檢查,如顳骨CT表現為鼓岬邊緣呈扇形改變的中等密度軟組織腫塊,密度均勻,增強掃描呈中度強化。顳骨MRI表現為為實性,分葉狀,T1呈等信號,T2呈等或稍高信號,增強掃描顯著強化,較大的腫瘤T1及T2均可見腫瘤內點狀、條狀流空血管影,呈“鹽胡椒”徵。但病理檢查是確診的標準。

  鼻咽癌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2.4~27.9%,佔耳鼻咽喉科惡性腫瘤的60%。檢查項目主要有:

  一、間接鼻咽鏡檢查必要時可行纖維鼻咽鏡檢查,能早期發現癌腫原發部位,可呈結節狀、菜花狀或潰瘍狀,表現為粘膜充血、粗糙糜爛、鼻咽側壁隆起等。

  二、脫落細胞學檢查:由鼻咽部作組織刮片或負壓吸引分泌物,塗片檢查癌細胞,陽性率可達70~90%。

  三、活組織檢查:鼻咽部取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如活檢陰性,臨床可疑者,應多次活檢。如原發灶不明,頸部有可疑之腫大淋巴結,可行淋巴結穿刺或活檢。

  四,X線攝片或CT掃描檢查:可見鼻咽部軟組織影增厚或骨質破壞。

  五、血清學檢查:血清中EB病毒抗體滴度增高或EB病毒免疫熒光抗體測定法,診斷鼻咽癌陽性率達84%。

  六、鼻咽熒光素染色檢查:以吖啶橙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喉癌發病率約佔全身腫瘤的1~5%,好發年齡為50~70歲。喉癌的發生病因不明,可能與過度長期煙、酒、有害化學氣體刺激有關。凡是40歲以上的男性,如有聲音嘶啞,經3周以上治療無效者,即應仔細檢查喉部。間接或直達喉鏡檢查有以上陽性發現時,應作活檢以明確診斷。也可用卷棉子或毛刷等,由喉部採取脫落細胞作塗片檢查癌細胞。喉正側位X線及CT斷層片可瞭解癌的部位及範圍。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耳趙問答20181017)耳鼻喉科方面比較常見的腫瘤是鼻咽癌和喉癌,兩者的早期症狀都不典型,難以引起患者的重視,等到有嚴重症狀後才就診往往是腫瘤已進展到一定階段。

不借助特殊的內鏡設備,醫生難以直視看到鼻咽部和喉,鼻咽部需要使用鼻內鏡,喉內需要有纖維喉鏡。這兩項檢查時間較長,需要儀器設備複雜,而在日常體檢當中,因為儀器設備、檢查時間的限制,能進行鼻咽部和喉檢查的體檢機構不多。體檢醫生應多詢問體檢者有無聲音嘶啞,家族頭頸腫瘤病史,涕中帶血,頸部是否有不明包塊等情況,對於有可疑症狀者應建議到耳鼻喉科的專科門診進行內鏡排查。

相比鼻咽癌和喉癌,耳科方面的腫瘤發病率低,尤其是惡性腫瘤更少見。對於明顯耳鳴、聽力下降者應儘早進行聽力檢查,根據聽力檢查結果決定是否要做磁共振排查聽神經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