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並非現代創意,呂不韋使用一種手段,成功推廣了《呂氏春秋》

古代的炒作現象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炒作,已成如今網絡時代宣傳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用專業術語來講,這叫營銷策劃。

在中國古代,想出名同樣要炒作,要學會“包裝”。

有個成語叫“一字千金”,就是因為炒作圖書時炒出來的,這起炒作策劃的幕後人叫呂不韋。

炒作並非現代創意,呂不韋使用一種手段,成功推廣了《呂氏春秋》

(呂不韋,現代影視形象)

呂不韋是戰國末期衛國人,不僅是商業奇才,還是策劃和炒作高手。早年以經商出名,憑著最基本的“販賤賣貴”商業理念發了大財,繼而以“奇貨可居”的獨到眼光,結識了當時在趙國作人質、後為秦王的秦公子異人(子楚), 日後順利當上了秦的相國。

呂不韋能為後人記住,更多的並不是他發了大財、當了大官,而是《呂氏春秋》這本書。

《呂氏春秋》又叫《呂覽》,“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是先秦時期一部百科全書式作品。《呂氏春秋》全書約20餘萬字,分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但此書並非呂不韋親自操刀,而他組織蓄養的門客編撰的,這些人也就是今天所說“寫作班子”,個個是攢稿行家。

炒作並非現代創意,呂不韋使用一種手段,成功推廣了《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書影)

呂不韋有“三千食客”,各種人才都有,所以《呂氏春秋》編撰並沒有費多大力氣。

《呂氏春秋》是雜家代表之作,但當時學術界和文化圈內並不認可這部作品。怎麼辦?戰國時期正是諸侯爭霸、思想解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如果自己的思想觀點和作品得不到社會的承認,便等於失敗,於是呂不韋發揮了他的策劃特長,決定炒作、推廣《呂氏春秋》。

他讓手下將書的內容張榜公佈,貼在當時的都城咸陽城門口,一旁邊掛出佈告,大概內容是,如果哪位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是減少一字,立即獎賞千金。此即《史記·呂不韋列傳》中所謂,“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炒作並非現代創意,呂不韋使用一種手段,成功推廣了《呂氏春秋》

(呂不韋畫像)

成語“一字千金”由此而來。

這牛皮可吹大了,很快在咸陽城裡傳開了。是否有人挑出了毛病?《史記》中沒有記載,但可以知道的是,《呂氏春秋》的名氣因此迅速提升,同時,《呂氏春秋》一書的高質量,也得到了宣傳,呂不韋自己也名氣大增。

呂不韋略施手段,便擴大了《呂氏春秋》一書的影響,可以說《呂氏春秋》是中國古代炒作第一書,最為成功!

呂不韋的炒作手段,在現代看來並無過人之處,是“懸賞式”+“零差錯”包裝,但在當時很管用。如此炒作手段,此後成為中國古代人炒作的一種常用手段,屢試不爽。如南宋杭州刻本《抱朴子內篇》卷末的廣告稱,“無一字差訛。”

炒作並非現代創意,呂不韋使用一種手段,成功推廣了《呂氏春秋》

(古代書店)

“懸賞式”+“零差錯”,我將之稱為“呂不韋式炒作”。

“呂不韋式炒作”其實並不是他的原創,而是借用了“商鞅式炒作”,變通而來,用現在自媒體流行惡習“洗稿”來說,呂不韋洗了商鞅的創意。

商鞅生於約公元前395年,死於公元前338年,呂不韋生於公元前292年,死於公元前235年,雖然出生年代不同,相差百歲,但他們有相同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都擅長炒作,都是在秦國出名。更巧合的是,他們還是河南安陽老鄉,同是衛國人。

炒作並非現代創意,呂不韋使用一種手段,成功推廣了《呂氏春秋》

(商鞅,現代影視形象)

商鞅炒作手段非常巧妙。據《史記·商君列傳》,為了推進改革,取信於民,商鞅於城南立木樁一根,承諾如果有人將木樁搬到北城門,就獎賞50兩黃金。這可以一筆大獎,真的有人這麼幹後,商鞅果然兌現了承諾,既將改革信息傳遞了出去,又宣傳了自己,樹立了“說話算話”的良好社會形象。

呂不韋的“一字千金”手段,就是“城門立木”方式的變種

需要說明的,炒作的前提是被炒作、要包裝的對象真要有兩把刷子,有要真貨,否則炒作適得其反。以圖書來說,如訛錯百出,豈不賠死!

炒作並非現代創意,呂不韋使用一種手段,成功推廣了《呂氏春秋》

(呂不韋劇照)

“呂不韋式炒作”手段,在現代炒作和營銷中都有人使用,效果明顯。如房地產,經常這麼玩。

當然,古人使用的炒作手段和方式還有很多,如古人也喜歡利用“名人效應”來宣傳炒作,這會在以後的“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中再說。

炒作並非現代創意,呂不韋使用一種手段,成功推廣了《呂氏春秋》

(古人讀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