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立冬時節養護的新要點

二十四節氣∣立冬時節養護的新要點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立”就是“建立”的意思,“冬”是“終”的意思,“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經藏起來準備冬眠。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季的來臨,完整地來說,立冬表示冬季的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二十四節氣∣立冬時節養護的新要點

我國幅員遼闊,有著南北溫差。立冬後北方的天氣已是風乾物燥,寒氣逼人,萬物活動趨於休止。瀋陽市肛腸醫院肛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康復科主任陳曉彤認為,按照北方人的冬季物候特點,養生的重點是“立冬養陰,無擾乎陽”。“養陰”就是保存體能,讓身體內得到滋養和調達;“無擾乎陽”就是不要干擾生命活動的正常規律,進行不必要的修復,從而損失能量。隨著四時氣候的變化規律,冬季養生尤為重要,胃腸方面的養生更是重要。

二十四節氣∣立冬時節養護的新要點

首先,胃腸是我們的後天之本,人生下來後原有生命體開始通過後天的食物來維繫生命。中醫養生理論當中,先天之精是人體生長髮育的基礎,主要來源於父母的精血;後天之精就是指臟腑之精,主要來源於後天五穀飲食的營養。在通過肺的呼吸調節,脾胃的吸收運化,可以將食物的營養精微物質分離出來,從而供養生命和生殖活動的需要。所以說,先天精和後天精雖然各不相同,但兩者相輔相承,互相依存。他們共同儲存於人體的兩腎當中,是為腎精,作為人體生命活動重要的物質之一。立冬養陰,養的“陰”就是指的“腎精”。“無擾乎陽”就是不要干擾脾胃運化的過程。所以立冬後調養好胃腸是養護好生命的根本。

一、飲食

冬季五行屬水,色黑,味鹹。所以飲食方面以黑色的食物為有益。冬季進補,肉類、糧食、果實類補益腎氣。由於避寒進補,也會造成內熱儲留,所以冬季也適當的用些大蘿蔔,白菜等食品清理腸道。

二十四節氣∣立冬時節養護的新要點

二、伏病

一年四季是時間的延續和交替,季節在轉換之時人體會有潛伏的上一個季節的氣的特徵(風寒暑溼燥火),當轉換不調時會有疾病發生,這是“伏病”。今年的夏季比往年的要炎熱許多,夏季五行屬火,為暑熱,如果暑熱不除帶入冬季會形成伏熱。冬季五行屬水,腎水內調向上剋制伏火,會影響深冬的收藏,夜晚腎水旺盛剋制心火,也極易引發心臟病而發生危險,所以冬季要注意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立冬後進行胃腸調護就是很必要,清理伏熱。建議食譜有:白扁豆水每日一次,一次200毫升,連服一週。

三、空氣

冬季的空氣寒冷乾燥有霧霾存在,防寒保暖,保護呼吸道最為重要,時病不同於伏病,是在時令季節感受外邪所致的疾患,其中風寒感冒是冬季最常見的疾病。一些治療多選用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方法,或應用抗生素治療。但由於這幾年霧霾的嚴重,一些簡單常用的方法如果效果不顯著,可以考慮胃腸的因素。因為霧霾通過吸入鼻腔進入呼吸道,“胃有脈通肺”消化道是最好的承載和排洩場所,如果不及時通過消化系統分解排出體外,經過身體理化分解後進入營血,將是很大隱患。所以可通過服用食療解除。食療方:蘿蔔煮水飲用,每日兩次,每次200毫升。

總之:冬季養生的目的是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但無論哪一種養生之道,都必須“和於陰陽,調於四時”也就是要與外環境的節律同步。

一年四季胃腸的特點不同,根據四時調養胃腸對生命的保健是很重要的。我們知道,食物穿過人體要經過七重門戶,參與了人體的全部生理的理化過程。人體在這一過程中進行了有步驟和分工的合作,簡單的用“陰陽”來解釋這個過程,“陰”是承接食物的人體結構,如從唇、齒門、咽、賁門、幽門、闌門到肛門經歷的組織結構,“陽”是消化吸收這些食物的運動與成果。“陰陽”一起配合工作,完成了食物從唇到肛門的轉化過程。

本期專家

陳曉彤,瀋陽市肛腸醫院肛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康復科主任。針灸專業碩士。從醫30餘年,擅長採用中西醫結合方式診治病人。運用中醫陰陽五行理論和針灸治療肛腸科相關疾病和疑難雜症收到良好效果,總結出一套通過調整經絡運用五運六氣通過改善人體器官和免疫力來提高人體的機能的方法,從而配合臨床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切實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質量。

二十四節氣∣立冬時節養護的新要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