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最富傳奇色彩的來華外國人,擔任溥儀的老師,回國後不忘大清

1919年3月3日,中國古代曆法上的黃道吉日,尚居住在紫禁城內的清廷大小臣工迎來了一件大事,這一天溥儀的英文老師終於正式開課。經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以及李鴻章之子李經邁的推薦,一位外國人受聘為溥儀的英文老師,從此他與末代皇帝溥儀結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緣。這位帝師便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來華外國人——莊士敦。

近代最富傳奇色彩的來華外國人,擔任溥儀的老師,回國後不忘大清

莊士敦,英國蘇格蘭愛丁堡人,牛津大學文學碩士。他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多年,遊歷了中國二十多個省份,他尤其鍾愛中國文化,在牛津大學讀書時就專門研究東方古典文學和歷史,到中國後又研習佛家釋典,曾到過我國不少名山古剎,向那些得道高僧尋求佛家妙諦。他按照中國文人的慣例給自己取別號“志道”,非常喜歡別人稱他為“志道先生”。可以說,這位帝師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通”。

1898年莊士敦以東方見習生的身份派往香港殖民政府,擔任公職,這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在港英政府任職期間,莊士敦結識醇親王載灃,即溥儀的父親。1906年他被派往英國的租借地山東威海衛,擔任威海衛軍港的行政長官,在此期間,他又結識了徐世昌、李經邁等清廷官員。可以說,這些經歷為他擔任溥儀的英文老師提供了一個契機。

請一個外國人做皇帝的老師,在清朝的歷史上絕對是絕無僅有的,也是容易引起非議的。因此莊士敦最為傳奇的經歷莫過於擔任溥儀的英文老師,1919年至1924年清廷被趕出紫禁城為止五年間,莊士敦一直擔負著教導溥儀的責任,不只教授英文,還努力向溥儀傳授西方先進思想,甚至把《新青年》這樣的刊物帶給溥儀看,讓溥儀大開眼界。他認為在當時中國的社會背景下,不管這股激進之風是好是壞,每一個青年人都有投身進去的必要。

近代最富傳奇色彩的來華外國人,擔任溥儀的老師,回國後不忘大清

莊士敦對溥儀的影響巨大,他的出現迎合了溥儀躁動不安的青年人身份,這個時期紫禁城發生了大大小小許多激動人心的事情。莊士敦給皇帝授課後不久便發現溥儀眼睛已經近視了,便請了一個外國大夫給溥儀看眼睛,卻遭到了太妃們的反對,他以辭職不幹威脅,最終溥儀戴上了眼鏡,成為第一個戴上眼鏡的皇帝。在溥儀的強烈要求下,紫禁城內接入了電話線,溥儀不僅利用電話和身邊的人開玩笑,還和京城裡的一些菜館聯繫過。溥儀剪辮子的事情一時成為京城熱聞,這些事情都與莊士敦的引導密切相關。慢慢地,莊士敦與溥儀淡去隔閡,成為互相信任的忘年之交。溥儀在莊士敦擔任帝師後不久賞賜二品頂戴,准許在宮中自由行走。1922年溥儀大婚後,加封他一品頂戴,莊士敦不知不覺成為了清廷最高級的官員。其他諸如字畫、瓷器、玉器等賞賜不計其數。

近代最富傳奇色彩的來華外國人,擔任溥儀的老師,回國後不忘大清

1924年馮玉祥修正清室優待條件,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流亡天津,莊士敦的帝師職務也隨之結束。1927年莊士敦出任英國駐威海衛總督,作為殖民地的管理者,他的出發點是維護英國在華利益,但他體察民情,公正廉潔,得到了較高的威望。1930年,莊士敦主持英國歸還威海衛軍港的交接儀式,之後返回英國。在天津港口,溥儀與莊士敦依依惜別,回首在中國的三十多年,他霎時老淚縱橫。

近代最富傳奇色彩的來華外國人,擔任溥儀的老師,回國後不忘大清

回到英國後,莊士敦時時懷念起與溥儀的師生之誼,寫就了《紫禁城的黃昏》一書。1934年他回中國時請溥儀(當時任偽滿洲國皇帝)為此書做作序,同年此書出版,引起轟動,一時成為暢銷書。莊士敦一生未婚,晚年他用此書的版稅買下一個小島,為了表達對中國的懷念和對皇帝的忠誠,他給島上的居室分別取名松竹廳、威海衛廳、皇帝廳,並升起大清龍旗。逢年過節就穿上大清的朝服,邀請親友聚會,直至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