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水鄉 會仙溼地,都是別人眼裡的旅遊地 家鄉文化印記

桂林水鄉 會仙溼地,都是別人眼裡的旅遊地 家鄉文化印記

廣西桂林會仙溼地

都說那是神仙會聚的地方,奇峰環繞百鳥集翔,搖一葉小舟滿載溼地荷香,看微微細浪親吻雨後斜陽;都說那是心靈棲息的地方,清風徐來漁歌晚唱,挽一彎新月聆聽蟲曲蛙鳴,望滿天星斗沐浴夢裡水鄉;我甘願做你柔波里的水草,在浮光掠影中追尋夢的方向。

——《溼地戀歌》

桂林水鄉 會仙溼地,都是別人眼裡的旅遊地 家鄉文化印記

桂林會仙水田

會仙,相傳是八仙聚會的地方,山清水秀,物產豐美,地靈人傑。這裡有風光秀美的會仙溼地、千年古桂柳運河、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故居、飄香海內外的舊村板鴨……據宋代地理名著《嶺外代答》上記載:“舊有群仙於此,輜羽駕,編於碧空,競日而去,里人聚觀壯聞,因名會仙裡。”

會仙溼地是中國最大的岩溶溼地之一,擁有著獨特的地貌與資源,群山林立,河塘縱橫,天然的蘆葦蕩裡百鳥棲息,一處處古老的遺蹟星羅棋佈……會仙溼地主要包括以睦洞湖為中心的湖泊沼澤溼地及龍頭山、分水塘、獅子山及古桂柳運河等溼地,被譽為“灕江之腎”。據史料記載,宋代以前會仙溼地面積約有65平方公里,上世紀50年代,溼地範圍內尚有20餘個湖塘,面積約25平方公里。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生態環境惡化,人類活動加劇,人們逐漸對溼地蠶食圍墾、開荒造田、圍湖造塘、擠佔河道,沼澤和溼地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水面面積逐漸萎縮,地面逐漸疏幹,現存溼地區域面積約6平方公里。

桂林水鄉 會仙溼地,都是別人眼裡的旅遊地 家鄉文化印記

會仙國家溼地公園

會仙溼地集山景、水景、溼地生物、溼地文化為一體,具有多樣化、複合型喀斯特岩溶地貌特有溼地景觀,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是罕見的。

小船是溼地人家必備的交通工具,糧食蔬菜、生產工具、耕牛雜物等都放在船上迎來送往。這裡的男女老少都是撐船的好手,在船尾稍稍一撐竹篙,談笑間船已箭一般地劃出去很遠了。

可以在七星村碼頭、三義村碼頭和毛家村碼頭登船。熱情的村民從家裡帶來兩張木板凳,放在船頭讓我們坐下,用一根長長的竹篙撐著輕盈的小船,穿行在古老的河道、縱橫交錯的沼澤湖泊間,劃破寧靜的波光雲影,領略會仙溼地原汁原味的水鄉景緻。

桂林水鄉 會仙溼地,都是別人眼裡的旅遊地 家鄉文化印記

廣西桂林:會仙溼地風光美

千年運河 流淌唐風古韻

古桂柳運河又稱臨桂運河、陡河、南渠,開鑿於唐代長壽元年(公元692年),距今已1300多年。據《臨桂縣誌》記載:“北有靈渠,南有陡河”。古桂柳運河與靈渠同為我國嶺南地區的兩大漕運奇觀,也是廣西境內繼秦代古靈渠後的又一重要水利工程。

據記載,唐長壽年間,運河初具規模,因當時生態環境好水量充足,全年大部分時間可通船,枯水期,船隻則停泊周邊寬闊水域等待。

清代是古桂柳運河的黃金時期,是運河最繁忙的時期,也是修築次數最多的時期,見於歷史文獻記載的有7次,其中3次大修。最重要的一次是雍正七年(1729年),為保證古桂柳運河能全年通航,清政府對運河進行了全面改建修整,並增設陡門設施,每陡設夫兩名,每名每年發放工食銀。工程歷時1年,一是擴大水源,匯積水塘,並在分水塘口置閘蓄水。二是建陡20座,鑿礙船之石386處。經過這次修整,古桂柳運河最終成為了現在的人工運河。

桂林水鄉 會仙溼地,都是別人眼裡的旅遊地 家鄉文化印記

會仙溼地

民國期間,因公路、鐵路相繼興建,陸路交通運輸工具日益改善,古桂柳運河年久失修,河道淤塞,往來船隻漸少。解放後,路上交通更為便利,加上人類活動加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運河水量和水域面積明顯下降,運河主要是供周邊村民撐船運送生產物資和農田灌溉,已徹底失去它作為水陸要道的作用。

古桂柳運河源於廣西桂林市臨桂區泮塘村獅子巖,貫穿於桂林市雁山區的良豐、臨桂區的會仙、永福縣的蘇橋境內。相思埭分水塘是運河的主要工程,位於會仙溼地北部岩溶群峰南麓,彙集分水塘以北獅子巖、長潭山、脆骨山的地下水水源而成。運河工程首先是在分水塘築相思埭,建節制閘門於北渠入口,以控制北面水源水量,接著開通水塘航槽,在分水塘南岸建出水閘門,又在出水閘門東西兩端建分水閘門,分水塘以東稱東陡或東渠,以西稱西陡或西渠。東西分水閘門可控制水源流向,並可節制出水流量。東渠全為人工開鑿,西渠則以原有溝渠加以疏浚而成。西渠與相思江連通,相思江匯柳江支流洛清江,東渠與良豐江連通,良豐江在柘木渡口匯入灕江,從而溝通灕江水系與柳江水系。

“上通灕水,下接柳江”的古桂柳運河全長約15公里,“能航、能排、能灌,農商俱賴”。曾是中原通往嶺南的重要航道。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游到此地,並在分水塘獅子巖上留下讚頌桂柳運河的詩句:“桂柳陡河水長流,虎仔橋上看客舟。龍王廟內鐘鼓響,如此風景消旅愁。”在睦洞湖附近就有龍頭山龍王廟遺址、新橋、陡門、稻香泉井等大量的運河遺蹟。

運河流經之地,群峰林立,山環水繞,田疇阡陌,蘆塘彼連,鷺鳥成群,風光旖旎。運河中段經過睦洞湖水域面積廣袤,大小湖泊或分或合,星羅棋佈,縱橫河道如蛛網密佈,是廣西獨一無二的“魚米水鄉”和溼地,素有“聚仙澤”之稱。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被貶到柳州,就是經過這條運河南下到達柳州的,並留下了“崩雲下灕水,劈箭上潯江”的詩句。

桂林水鄉 會仙溼地,都是別人眼裡的旅遊地 家鄉文化印記

世外桃源好風光--廣西會仙溼地

盪舟會仙溼地 尋找被遺忘的美麗

依舊是那面湖水,依舊是一汪澤國,依舊是一艘紅漆小舟。

穿過古老的河道,掠過豐美的水藻,迎面撲來一陣陣清新的泥土氣息。舉目望去,湛藍的天,悠悠的雲,在滿眼金黃的田野間顯得格外賞心悅目。船頭劃過水面,激起陣陣漣漪,將湖光山色揉碎在瀲灩的清波里。

船愈行愈遠,河面漸漸變得寬闊,那就是睦洞湖了。方圓2000多畝的睦洞湖,由1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塘汊連接構成。湖內溝汊縱橫,島嶼眾多,蘆葦浩蕩,水徑曲折迂迴。坐在船頭,沐浴著徐徐清風,看四周茂盛的蘆葦隨風飄蕩,成群的候鳥或棲或飛,勞作的村民舟來舟往……湖面時寬時窄,時而是“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惑,時而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水轉舟移,不時聽見遠處傳來陣陣水鳥的歡叫聲。夏日的睦洞湖裡廣闊的湖面荷花盛開,那又是一種“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境了。

遊覽會仙溼地必須有當地的村民撐船做嚮導,不然遊走在那迷宮般的湖汊河道里和蘆葦叢中,怎知道何處是歸途?

船到龍山腳下停下來了。沿石階登山遠眺,田園村莊,湖光山色盡覽眼底,湖面上星星點點的小島像一塊塊碧綠的翡翠鑲嵌在奇峰秀水間。夕陽西下,寧靜的湖面上微微細浪揉洗著金色夕陽,把清澈的湖水染成一片金黃。牧歸的玩童,勞作的歸舟,村莊裡縈繞的裊裊炊煙在這裡匯成一曲田園歡歌,迴盪在山間水岸。慢慢地,茫茫溼地消逝在湛藍的夜幕中。

時光斗轉,歲月流逝。古桂柳運河失去了昔日水上交通的重要作用。漸漸地,這條古運河被人們遺忘了,遺忘在會仙這片秀麗的山水間默默守侯了一千多年。流淌的河水向人們訴說著這段滄桑的歷史……然而,溼地周邊村落的村民世世代代飲著這條賴以生存的母親河的水躬耕勞作,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去實現祖祖輩輩的夢想。

會仙溼地猶如“藏在深閨人未識”的純情少女,在光陰流逝中默默地固守著她的清純和美麗。( 雷金息)

桂林水鄉 會仙溼地,都是別人眼裡的旅遊地 家鄉文化印記

會仙溼地夜景,沒想到那麼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