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方向沒有錯,只是有點快

工業互聯網:方向沒有錯,只是有點快

本文和大家分享郭朝暉博士的一篇隨筆,針對當下火熱但卻壞消息不斷的工業互聯網發表自己的觀點,認為工業互聯網的方向不是錯了,只是有點快了

最近幾個月,工業互聯網相關的壞消息不斷:先是GE準備把Predix賣掉,再是工業富聯董事長辭職。讓人不勝感慨:時間太捉弄人了......

工業互聯網:方向沒有錯,只是有點快

2015年春天,我以寶鋼知聯會會長的身份,邀請GE著名專家、工業互聯網的主要倡導者Joe Salvo 先生到寶鋼做報告。那時,知道工業互聯網概念的人非常少,我生怕會議冷場。後來,隨著工業4.0的暴熱,工業互聯網的概念也開始成為熱點。去年,工業互聯網的概念,出現在黨的大會報告上、熱度超出了工業4.0。今年,國際國內的“領頭大哥”卻遭遇“滑鐵盧”。

過熱的時候,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低潮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我想說的是:工業互聯網的方向不是錯了,只是有點快了。

楊學山部長曾經提出:“工業互聯網”姓“工”不姓“網”。也就是說,工業的特點可能大於互聯網的特點。傳統工業和互聯網產業最大的區別之一,是發展速度不一樣。互聯網產業可以一夜做大,而傳統工業卻很難。去年這個時候,我曾經撰文批評達摩院,就是感覺不能濫用互聯網領域成功的經驗。

上週遇到了浙大學長王師兄。他曾代表軟銀給了馬雲第一筆投資。他的一個觀點與我不謀而合:企業發展關鍵看需求。

工業互聯網為什麼不能迅速發展?因為工業互聯網的需求發展得慢。這一方面,我已經講了很多次了。最適合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或許可以歸納為遠程監控,並實現大尺度的實時優化。在需求強烈的場景,人們往往很早就開始做了——所以,工業互聯網的很多經典案例,都是過去就有的、只是現在成了熱點。現在剩下的“菜”,需求往往不怎麼強烈。

然而,未來屬於工業互聯網。

遠程監控最大的好處,是把人類的身體從惡劣的工作環境下解放出來,符合人類發展的方向。其發展的阻力往往在於經濟性:當生產力不發達的時候,安裝太多的傳感器、自動化設備,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如果需要進行深度的工廠或設備改造,成本就會更高。這是阻礙工業互聯網應用的主要原因。

但是,這種困難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逐漸降低,推動工業互聯網應用逐步普及——正如機器人的應用會隨著勞動力價格的提升而不斷深入。很多應用,首先是在經濟性好的場景突破。這些場景包括:特別需要遠程監控的地方(如風力發電)、勞動力成本高的地方(如發達國家)、經濟性好的業務(如鋼廠能源調度)、實施成本低價值大的地方(自動化程度高的工廠)、管理水平要求高的地方等。這些地方,會對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提供大量的需求。

我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自動化水平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升,對工業互聯網的需求一定會大起來。這種光明的前途,要用十年的時間尺度看,而不是用一年的時間尺度去看。

創新者應該學會順勢而為。條件不成熟的時候,不能過於焦急。“蘿蔔快了不洗泥”。發展得過快,就會帶來各種麻煩和負面影響,典型的問題就是脫離現實的市場和需求。如果工業互聯網企業靠資本快速發展而市場需求遲遲上不來,發展終究會受到阻礙。為了適應市場的節奏,企業有時候不得不需要放慢腳步。

我相信,工業互聯網會最終改變工業的業態,只是這種改變不會在一夜之間突然發生。由於市場的發展是漸進的,工業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應該是路徑依賴的——能在某些細分行業中生存下來;在市場的磨練下逐漸變強、變大。

由於現在的市場小,大企業要養活的人多,反而不容易生存。小企業反而更容易找到足夠大的細分市場養活自己、不斷優化自己的技術。我兩個月前曾經說:“Predix 倒下,是小企業的機會”。GE和工業富聯的負面新聞未必是壞事,能讓人們迴歸理性、讓技術健康發展。我相信,偉大的企業一般都不是在聚光燈下面長大的,總要有一個逐漸成熟的發展過程。希望可能潛伏在小企業。

最後用一句廢話結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喜歡我們的文章就關注我們吧,關注後加WX:lostmyshine 免費贈送您我們的期刊雜誌:

工業互聯網:方向沒有錯,只是有點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