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工廠產線調整,能給國內車企帶來什麼啟示?


01

歐洲最大電動汽車生產網絡形成

11月16日,據《德國汽車報》報道,大眾汽車集團或將公司位於德國埃姆登和漢諾威的工廠進行改造。在大眾的Emden工廠,將停止用於生產帕薩特的產線,將之改造成電動汽車生產所需,並計劃於2022年在該工廠開始生產電動車。


大眾工廠產線調整,能給國內車企帶來什麼啟示?


帕薩特的生產將轉移到Kvasiny的捷克斯柯達工廠進行。

而漢諾威大眾工廠,預計將於2022年開始生產大眾商用車ID Buzz,該工廠繼續生產的燃油車型也將逐步轉到其他工廠進行生產。


大眾工廠產線調整,能給國內車企帶來什麼啟示?


加上此前,已經投資10億歐元用於改造、投產電動汽車的德國茨維考(Zwickau)工廠。大眾汽車集團三大工廠已經明確了製造電動車的方向。

隨著大眾工廠的產線重組調整完成,其聯合產能冠絕歐洲,勢必將形成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網絡。

02

產線調整背後的原因

事出必有因,大眾集團為何進行如此大力度的工廠產線調整,馬拉車市認為原因有三。

首先,政策使然。


大眾工廠產線調整,能給國內車企帶來什麼啟示?


在大眾柴油車排放作弊醜聞之後,內燃機車型排放法規變得越來越嚴苛,而大眾一直都在努力滿足法規,其產品用力也逐漸向電動車領域方向傾斜。

其次,銷量使然。

由於SUV車型越來越受大多數人歡迎,傳統燃油轎車帕薩特由於技術限制、車型競爭力不強等原因,其市場需求也變得越發低迷。


大眾工廠產線調整,能給國內車企帶來什麼啟示?


帕薩特的銷量持續走低,使得大眾集團不得不認真審視其工廠的未來,可以說改變勢在必行。

縮減人力成本也是大眾工廠產線調整的原因之一。

我們都知道,相對於燃油車生產,生產電動車則需要更少的員工。這對於大眾集團日後能夠有效的控制人力等成本,無疑也埋下了伏筆。

雖然,大眾集團一再強調,即使向電動車轉型也不會致使員工失業,並且針對員工制定出了一項就業保障,一直到2028年都不用擔心失業問題。然而,部分員工退休、解僱臨時員工等一系列常規操作已不難預見。

03

能給我國車企帶來一些什麼啟示?

在自身車型市場銷量不佳,不溫不火的當下,或許向新能源轉型不失為一條好的路徑。而我們大多數的自主車企,特別是一些燃油車車型不能充分得到市場認可,沒有形成銷量擔當的品牌,已經開啟了佈局新能源的戰略。

就在同步進行的廣州車展之上,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品牌已經將新能源車型作為了主打產品,置新能源車型於展臺的C位。


大眾工廠產線調整,能給國內車企帶來什麼啟示?


既然確定了企業戰略和產品方向,或許他們也應該學習大眾汽車的魄力和決心,充分優化自己的產品線。不妨步子邁得大一點,動作快一點,在新能源這道起跑線上並未落後很多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優勢,爭取早日實現“彎道”超車。

當然,我們也要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國情,在處理員工安置和合理分配工種等問題上,要做到合情合理。

馬曰:

擁有深厚底蘊的德國車企大眾,在時代發展的當下,充分洞悉了市場的需求和導向,頗具魄力地將擁有厚重歷史積澱的明星生產線,猶如壯士斷腕一般的大力調整和重組,相信也有很多問題和牽絆需要摸索,需要去解決。

而對於我們國內的車企而言,值得借鑑的是他的魄力和決心,以及深刻洞察市場的敏銳觀察力。找準最適合自己的一條道路,堅定不移地去改變,或許會迎來陣痛,或許成效並沒有那麼明顯。但只要符合市場規律,以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大方向,終歸會有不錯的結局。


大眾工廠產線調整,能給國內車企帶來什麼啟示?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請作者聯繫我們,以奉稿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