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改變自卑,膽小,內向的孩子?

慧獅塑業魯猛成


抖音上,有一段話令人淚目:


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女孩子,長大後是什麼樣子?

1.總害怕做錯事,很在意別人的眼光

2.有一顆自卑心和玻璃心

3.別人對她稍微好一點,她就恨不得把所有東西都給對方

4.自己的事情不喜歡去麻煩別人,但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卻不忍心拒絕

5.談戀愛時總感覺對方不夠愛自己

6.有點社交恐懼症,但是對陌生人卻都很禮貌

......

的確,安全感是一種很脆弱的東西。擊碎或許只需要一分鐘,而建立起來卻需要很久,有時候甚至是一輩子都無法再建立。

眾所周知,比爾蓋茨除了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以外,還深諳教育之法,對於教育孩子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曾說過:

教育是伴隨終生的事情,而我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務是給孩子安全感。

為什麼要給孩子安全感呢?

在與多特龍巖校區學員天天(化名)的媽媽接觸過程中,我們對這個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

媽媽在談話中說道,孩子現在上幼兒園小班,剛換幼兒園時不願意上學,每天上幼兒園哭鬧得很厲害。

不僅如此,孩子的性格也非常粘人,膽小,內向不愛跟人溝通,安全感會比較薄弱。

在朋友的介紹下,媽媽來到了多特龍巖校區,經過專業測評後,天天媽媽瞭解到,孩子膽小粘人不愛與人溝通,原來是感覺統合中觸覺失調導致的。

而孩子觸覺失調的原因,天天媽媽也分析了一下,大抵是因為要帶天天和姐姐兩個孩子的緣故,所以小時候沒怎麼帶孩子出門玩,孩子缺乏足夠的運動和活動空間給予的觸覺刺激,這才引發了觸覺失調。

基於朋友介紹和對孩子感統失調問題的認識,天天媽媽給天天和姐姐都報名了多特的訓練課程。

僅僅一個月後,媽媽就發現兩個孩子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天天在多特上第一節課還是狂哭,但接下來每次上課孩子都非常開心和踴躍。

而在性格方面,安全感比較薄弱的天天比從前開朗多了,與其他人溝通聊天的意願也明顯強烈了。

鑑於此,天天媽媽在回覆信息時說:“我現在有兩個孩子在多特上課,大的3年級了,大的小的進步還是挺大的,很明顯自信多了!!!大的在讀書跳行,多字漏字上也明顯好多了!我也在積極配合老師給他們做家庭作業。

最後,被問到今年對天天最大的期望是什麼時,媽媽這樣說:“希望他開朗一些,自信一些。

通過這次回訪,我們不難發現,良好的觸覺經驗會帶給孩子安全感,而一旦孩子觸覺發展失調,常常會出現這樣的表現特徵:

媽媽在特別黏媽媽,媽媽一離開就哭鬧;上幼兒園有一段時間了,每天出門依然哭的撕心裂肺;內向不愛交往,害怕和陌生人說話;小動作很多,愛咬指甲或者吮手指等。

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而言,未知和恐懼常常伴隨左右。沒有安全感的庇護,孩子會容易陷入封閉的自我保護狀態,不敢接觸新鮮事物,不敢交流,缺乏自信,甚至自卑。

而觸覺的意義就在於建立人我界限,人我界限除了用來區分個體,它也會形成保護膜。

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來說,這層保護膜常常會消失不見,她彷彿一下子成了裸露的公主(因為膽小焦慮和安全感缺失大部分發生在女孩身上),變得十分緊張害怕,就好像失去了自己的形狀。

在跟其他人接觸的時候,她總感覺很危險,好像動不動就會被打一樣。

她平時走路也會很小心,因為不小心碰擦到牆上,她都會感覺到很疼。她就會覺得這個環境以及周邊的人都是不安全的,是很容易傷害到她的。

一旦到了陌生環境,她就會有警覺,警惕的感覺,她要尋求保護,甚至會逃離。有很多人的活動,她也不太願意參加,排隊的時候總喜歡排在後面,因為排在中間,容易被碰到……

假如孩子呈現出這樣的行為模式,父母優先考慮的就是——孩子或許是觸覺失調。

而面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父母要這樣做:

01要接納孩子的脆弱

有時候,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讓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無援,比如生病、爭寵,或是被隔壁小孩子搶走一顆糖果等,這時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來尋求一些安慰。

有些父母卻以訓斥的方式不準孩子哭泣,其實這樣的處理方式是不可取的。因為適當的哭泣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宣洩方式,可以及時排除負面情緒,協助建立安全感。


02高質量地陪伴孩子

現在有許多俗稱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將孩子託付給保姆或是長輩照顧,自己則因為工作應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難得與父母見上一面。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像是玩伴一樣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將很難養成良好且規律的生活習慣,在這種“無秩序”的環境下,孩子的安全感自然也就無從建立或培養。


03適當地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溫室裡的花草永遠沒有野地裡的花草生命力強,孩子也是一樣,適當的讓孩子遭受挫折,讓他們獨立面對真實的生活,反而更有利於他們的內心變強大。

所以,該放手就放手,即使孩子真的遭遇巨大挫折,但只要你一直做好他堅強的後盾,相信他也會慢慢變得不再畏懼。


04帶孩子多出去走走

公園、郊外、遊樂場、大自然......這世上最好的教育就是帶孩子走出去,讓孩子親自去體驗和感受。所以,不要說沒時間,不要說沒錢,只要你有心,你就可以帶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

另外,不要怕髒,不要怕孩子吃苦,一定要讓孩子到處去摸,到處去爬,去滾,到處去體驗各種各樣不同的感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獲得豐富的觸覺體驗,從而提升安全感。


05加強孩子的觸覺訓練

父母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參加感覺統合訓練,特別是一些觸覺類的訓練,比如大籠球按摩、踩指壓板、爬平衡步道和陽光隧道等,從根本上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即使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也能通過一些日常用品,給孩子提供持續的觸覺刺激。

  • 浴巾

讓孩子躺在浴巾上,兩側手臂放下,然後像卷壽司一樣把孩子捲起來。等卷好之後,不要忘了再用手對孩子做一些按壓,揉拍等動作,力度逐漸增大。

  • 梳子

梳子也是極好的觸覺訓練用具,最好還是木頭梳子。然後每天早起和睡前分別用梳子給孩子梳梳頭,每次堅持三到五分鐘。

  • 澡巾

用澡巾給孩子搓澡,也是觸覺訓練的一種。儘管有些觸覺敏感的孩子可能會比較抗拒,但是建議父母不要放棄,更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心煩意亂吵嚷孩子。

  • 吹風機

最好是用有冷風有熱風的吹風機,對著孩子的身體吹,並可以在給孩子吹身體的過程中進行冷熱風交替。

  • 刷子

家長經常用刷子給孩子刷身體,可以很好地促進孩子觸覺的發展。

最後,為父母們精選幾本繪本,對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有非常全面的指導意義:

《沒事,你掉下來我會接住你》

《有一天》

《我媽媽要生新寶寶啦》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

《小夜熊》

《小熊比爾和大熊爸爸》

《大猩猩》

《無論你做什麼,寶貝我一直愛你》


多特兒童專注力


自卑膽小的孩子其實大多都源於大人的原故,現在的小都是大人的寶,你看開始學爬的時候你怕他膝蓋受不了不讓爬、走路你怕他走多了腳會痛,走快了怕摔倒,跟小朋友一起玩又怕被打了被抓了,他身邊只有大人陪伴,導致小朋友上幼兒園了都不願意跟小朋友玩,小朋友明明是想跟他玩他就感覺人家會欺負他而害怕的大哭,這些都是因為大人的過多的呵護導致他沒有了好奇心和成為一個小小冒險家,好多東西我們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嘗試,他踢到石頭摔了他就知道以後要繞開石頭走,小朋友經常喜歡玩門,你提醒他多少次會被夾到手,但沒被夾到他還是去玩,夾到一次他也再不會去了玩。對於小朋友不願意做的事我們大人要耐心的跟他講解,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不要因為他不願做而對他大喊大叫,最忌諱的就是對小孩大喊大叫,你的喊叫你解氣了,但小孩會被嚇到他,他不知道他錯哪了,這樣會導致以後你問他什麼他都不敢回答你他怕你罵、他怕答的不是你喜歡的答案變的越來越膽小,這些都是因為大人的錯誤教育導致!小朋友現在還在成長期好多東西他都是第一次接觸,無論在學習和玩耍的時候,我們家長都要多誇獎他,做的好,雖然在大人眼裡根本不知道他做的什麼,我看了只會覺得好笑可愛,我們也要讓他有小小成就感,充滿自信,而不是總是說他這不對那不對,打擊他的自信心,所以不是大問題的事家長還是要讓小朋友自己去經歷,讓自己慢慢的理解搞懂如何與人相處和交流,如果對於小朋友是非常危險的我們肯定是要讓他避免的。總的來講就是,對於小朋友不要太寵逆,要讓他勇敢嘗試,多給予誇獎





18724886499


孩子自卑、膽小、內向,絕不是孩子的問題,相反,家長應該反思自己的問題了,包括平時對孩子的態度、方式、還有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表現。

關於自卑。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甚至其他的都不如別人,對自己沒信心。這可能跟他在生活中長期被否定或者被批評有關。比如,做事的時候容易被家長挑毛病,總之,在別人眼裡就是這也不行,那也做不好。有時可能還遭受其它人的嘲笑和奚落。這一點,我小時候感受特別深。

關於膽小。

小孩子的時候,都有天生牛犢不怕虎的大膽。之所以變膽小,絕對是因為害怕了,或者是開始拒絕嘗試,甚至有逃避的心理。這肯定於曾經的失敗的因素有關。

關於內向。

不願意主動交朋友,或者也不願意與人溝通交流。可能有上面自卑、膽小心理的影響。

不管怎樣,家長都要反思一下,自己在育兒的問題上,有沒有存在誤區。像對孩子要求太多,或者比較苛刻的等,給孩子完成心理壓力。又或者,無意識的語言打擊孩子、不願意表揚孩子,給孩子信心等。

改善的方法有:

1、多陪伴孩子,多理解孩子。要改變孩子的內心,家長必須走進孩子心裡,不要有家長的權威,給孩子足夠多的安全感。

2、帶孩子多進行戶外運動,比如爬山、跑步等。運動,能分泌一種快樂激素,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快樂能勾起人的表達慾望,讓孩子不再內向,甚至能重獲信心。

不管怎樣,家長還是得自我反省,善於發現自己的問題,然後解決孩子的問題。



idan的青蛙媽媽


孩子之所以自卑、膽小、內向,主要是因為沒有自信,沒有自信主要是因為孩子自我感覺不如別人優秀,這是關鍵。

所以就要從這個關鍵點著手,作為父母要認真分析孩子在哪方面有特長,然後針對特長加以培養,樹立孩子在夥伴中的優勢。即使做不到絕對優勢,也要做到相對優勢,比如超過百分之六七十的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比所有人都差,相反比很多孩子都強。

如果孩子實在沒什麼特長,那就看看孩子有什麼興趣,從興趣著手,由興趣轉化為特長。

如果連興趣都一下子找不到,那就讓孩子多閱讀,廣泛地閱讀。讀的書多了,知識淵博起來,別人問什麼都知道,自然而然就會產生成就感。成就感是治療自卑的特效藥。

人的優秀不一定要全面,只要在某一方面突出就可以算優秀了。學習好算優秀,體育好算優秀,知識淵博算優秀……總之我們總能找到一個孩子優秀的一面。

我上大學時曾經有一個同學,屬於什麼特長都沒有的那種,但他人緣特別好,喜歡幫助別人。所以,我們同學都特別喜樂他。選班長的時候,大家都選他做班長。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即使一個人什麼特長都沒有,也完全可以贏得別人的認可甚至喜歡,所以告訴孩子不用自卑。

孩子感到自卑,說明孩子對自己是有要求的,是有做更好的自己的內在動力的。

還有,可以讓孩子看《人性的弱點》這本書,有時孩子之所以內向、膽小、見陌生人不敢說話,是因為不知道說什麼,不知道別人想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說了某句話後別人會有什麼反應。看看這本書,瞭解人性的弱點,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以上問題,孩子會變得越來越陽光、開朗起來。



經典中的家庭教育



很多家長在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問題上常常會忽略身邊最明顯的一些線索,例如:孩子的成長環境、家庭教育狀況、外界環境當中的一些細節。我接觸過很多來諮詢的孩子和家長當中,沒有家長是對孩子不關心的,生活上照顧的無微不至,但恰恰錯過的是,他們缺乏了對於孩子內在心理需求的滿足

。不知道題目中所說的孩子有多大,但是,對於0-7歲的孩子而言,這是心理發展的高峰期,他們需要父母共同的陪伴,父親和母親分別給予了孩子環境安全感以及內心平靜的心理需求。同時,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根據一些心理發展的特徵來判斷自己哪些方面做的不到位:

1、接納感;父母是否給予了孩子足夠的支持,很多家長以為吃飽、穿暖、給你買東西就是支持和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但是卻忽略了其心理上所需的養分,是尊重、是肯定、是認同、是適當的讚美

2、安全感;除了父母的陪伴,這是基於成長環境的安全感,但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夫妻關係的和諧程度?父母矛盾解決的方式?如果孩子經常在老人家裡,那麼,那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其實,當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時,很多問題都會清晰起來的。


心理學了個啥


1、自卑、膽小、內向的決定因素是自卑。我在教學中碰到過很多這方面的案例,孩子不願意說話、不敢表達不是他心裡沒想法,而是他怕自己表達不好,遭到別人的白眼和嫌棄。其實,自卑的孩子特別敏感。

2、那我們要來尋求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是陪伴時間最長的老師。父母來審視一下自己,是否是悲觀主義者,悲觀主義者往往認為自己是理智的,說話做事之前都會往壞的方面想。比如,碰到點比較複雜的事情,首先認為自己做不了;遇到沒做過的事,也首先斷定自己做不了。如此表現的父母是沒有自信和朝氣的。其次,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否始終用或者多用否定的方式。比如孩子說我要考第一,你馬上會反駁你肯定不可能;孩子說我跑步比他快,你說跑步比他快有什麼用;孩子說我喜歡跳舞,你說喜歡跳舞不喜歡學習的人不正經。這樣的話,孩子所有希望和夢想的翅膀都會被剪斷,他不可能樂觀開朗勇敢。再則,當下還有一種方式也會導致這個結果。“母雞護仔”型教育,把孩子保護得太好,什麼事都不用他來處理,長久可能就會變得懦弱、膽小。

3、怎麼辦?改變孩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自己。先重塑自己的觀念,弄明白教育孩子的目的究竟是什麼,讓孩子成為自己的附庸呢,還是讓孩子更好地成為她自己。再去多看看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書籍,學習如何教育、如何表達才能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再則一定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鼓勵孩子表達自己。開始的時候會比較難,但是一定要堅持,孩子的未來往往就在父母的一念之間。


海說美


孩子之所以自卑,膽小,內向,是因為受到環境的干擾,所以你應該這樣做:

首先,你要重新審視一遍自己的教育方式,還有家庭環境是否會造成孩子自卑,膽小,內向。如果是,那請你試著去改變,不懂怎麼改,可以跟孩子溝通,問問家裡有什麼讓他不適的地方。

其次,和孩子好好溝通,讓他打開心扉,問他是否在外面招到嘲笑,欺負等。如果是,請讓他離開那樣的環境,並告訴他,其實他很棒!

最後,經常和他溝通,並且鼓勵他嘗試去做一些以前不敢做的事情,在他完成之後,能夠給他適當的讚賞,讓他慢慢變得有自信!


創世小語


孩子自卑一方面是因為缺乏自信的資本,多帶孩子出去見見世面,多給孩子培養一些一技之長,讓孩子有過人之處的感受。現在孩子們攀比心態很重,一旦看到別人都擁有的,而自己沒有,未免會產生一種自卑心態。這種情況下,不需要從心態上去引導,只需充實孩子就行了,不要不捨得在孩子身上投資。

另一方面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的情況下會產生自卑的情緒,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不能一味去苛求成績,這樣會陷入惡性循環。應該循序善誘,先淡化成績在孩子心中的比重,培養一種正向,積極向上的心態。其實入了社會才知道,這方面的素質比成績更重要。也不要總拿別人家的孩子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多表揚孩子,而不是讓孩子看到自己跟別人的差距。多給孩子一些正能量!


6獨孤員6


您有福了,祝賀您。

小孩在16歲前就該如此,啥都怕就養成不惹事的好毛病了,您說您有福沒。

18歲後才是讓他練膽增勇氣不怕任何人任何事的時候,過早好惹事,過晚入社會受欺。

6歲或8歲帶他去拜師學點武術,習武人有敬畏尺度存於心,即知師利害外,也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剋制自已不惹事。練得此心理,終生無慮了。自此不惹事也不怕事者練成。

再為多走走多看看,擴其經歷經過經受,見多識廣後,自信自立。

只不過走與看不是吃喝玩樂遊山賞水,而是觀他人怎樣做物作事的方式方法等,生存技能辦法與方式式樣。技能在身,信心自生。有信心就不怕事。

贊議一下。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