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風水堪輿⑤:根據寒暑往來的季節變化還原‘天干地支’

第三章 天干地支

(有心學習的朋友,希望你們多研究研究本章!)

每天學點風水堪輿⑤:根據寒暑往來的季節變化還原‘天干地支’

傳說上古年間,天降十干,皇帝命大撓氏做十二地支,以配天干,用於計時。

所以狹義的說,天干地支,本身就是用來計算時間的工具

而實際上干支的產生是和天文學有關的,簡單來說就是,我國古代是農耕社會,而指導人們生產的依據就是季節的變化。

季節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而我們的古代先賢,就是通過對天星與日景的觀測來進行的。

每天學點風水堪輿⑤:根據寒暑往來的季節變化還原‘天干地支’

中國位於北半球,在地面上豎一垂直的標杆,當太陽位於南半球時,以中午時分的時間進行觀測,日景最長的一天,白晝最短,這一天就是24節氣的冬至,人們就把這記作,子。

而太陽位於北半球時,日景最短,白晝最長的一天,就是夏至,人們就把這記作,午。

而日景位於冬至和夏至之間,剛好在二者之間的平均值上時,就是春分和秋分。

天氣漸暖,寒氣漸去的春分點,則被記為,卯。

天氣漸寒,暖氣漸逝時的秋分點,則被記為,酉。

這種子午卯酉就出來了,但是子午卯酉,並不足以指導人們的生活,需要更準確的時間才行。

每天學點風水堪輿⑤:根據寒暑往來的季節變化還原‘天干地支’

於是,人們把黃道劃分為十二等分,就是黃道十二宮,依次在,子卯午酉,之間再配上,醜寅,辰巳,未申,戌亥。這就形成了十二地支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而寒暑往來的季節變化,同時與時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寒熱的變換是與地球的緯度高低有關的。

因冬至與寒冷有關,而冬天到來,我國北方大地總是天寒地凍的,故冬至又可以與地球的北極聯繫到一起,所以就把冬至之子對應北方。

同理,午南,卯東,酉西

這樣十二地支的方位也出來了,時間方位,是相關的。

  1. 正北為,子
  2. 正東為,卯
  3. 正南為,午
  4. 正西為,酉

我們把這叫著,四極也叫四正。

子午卯酉這四個方位,同時也代表著這宇宙的最強力量,我國古代,帝王的宮殿一定都是坐在子午線上的。

正神的擺設方向,一定也是在子午線上的,因為正神所吸納的必定是正極的磁場。

很多附體出馬的廟宇,都是癸山丁向,癸代表陰靈,這種坐山的廟宇是無法招來正神的,只能招來陰神。

在觀測星象時,古人是以北極星為參照中心的。由此中心引申出來的天球上與黃道相對平行運動的星球,用二十八宿來識別。

這種不同的星宿就可以用不同的黃經為區別了。

但是天球之大,僅以黃經來劃分,不利於觀測,所以古人又創出了十天干。

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來歷,就簡單介紹到這裡,下面我們來具體的學習,天干地支。

每天學點風水堪輿⑤:根據寒暑往來的季節變化還原‘天干地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