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能確保在嬰兒吃完奶之後把嗝都拍出來?

甘文飛


這個問題菁媽來回答一下,我想家長主要是糾結如果拍不到嗝寶寶會溢奶,但是事實上拍嗝是可以緩解寶寶的溢奶,但是卻不可能完全可以防止寶寶的溢奶。

因為寶寶溢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胃中的奶向下消化的難度要比向上返回嘴巴溢出來的的難度要高,奶在胃裡下不去,脹得胃難受時聰明的寶寶就把一部分奶溢出來(很多媽媽都叫吐奶,但是其實這個動作準確的講應該是溢出來,因為寶寶一般是從嘴邊流出來的)。

拍嗝會把胃中的空氣拍出來,但是卻如果奶還是比較多,還是會溢出來,只是溢奶的數量的次數就少一點。

一般最常見的拍奶嗝方法是豎抱,寶寶下巴在媽媽的肩膀上,而媽媽的手託著屁股,媽媽身體微微後傾

這種方法給小寶寶拍奶嗝有以下六個要點:

1、時間不用太長

有些家長一天的時候就是餵奶和拍奶嗝中度過的,喂半小時的奶,拍奶嗝一個小時,其他事情都不用幹了。而寶寶也不用睡了 。

一般建議拍奶嗝,每次拍大概15分鐘左右就差不多了,最多不要超過30分鐘,到了30分鐘有沒有聽到“呃”都可以停止了,拍久了不是家長累是孩子也累了,而且只要拍了就會有效果的。

2、姿勢要正確

一般最常見的拍奶嗝方法就是把孩子下巴放在大人的肩膀上,全身趴在大人身上。因為寶寶的骨骼沒發育好,所以這樣大人要撐住寶寶。

3、空掌而不是實掌

我們的拍奶嗝是手心成空心,這樣更容易把空氣趕出來。

4、從下向上

一邊是從寶寶的腰部上一點向上拍。動作可以快一點。

5、力度不輕也不重

一般拍奶嗝的力度剛好可以在寶寶的背部產生震動感,可以把嗝拍出來,卻不會讓寶寶太難受。

6、拍幾十秒聽到小“呃”還可能再繼續拍一兩分鐘

寶寶胃口有空氣時可能會形成幾個氣泡,拍出小嗝還可以拍個大嗝。

7、拍之前可以用一塊布墊在媽媽的肩膀上

有時寶寶打嗝後也會溢出一點點奶。

除了拍嗝還要注意的防溢奶六小招:

1、奶粉餵養選擇合適年齡的奶嘴

2、喂完奶豎奶15分鐘和拍嗝。

3、不要選在寶寶大哭時餵奶,容易吸入空氣。

4、不平躺餵奶,儘可能半躺和抱著喂。

5、掌握寶寶喝奶的規律,不要在很餓時才喂。

6、每次喝完一邊母乳後就拍下嗝,或者是喝了90毫升奶粉就拍下嗝。


菁媽育兒


為了避免寶寶吃完奶後出現吐奶、嗆奶,通常都會給寶寶拍嗝。其目的是幫助寶寶排出吸入的空氣,促進寶寶消化。

以下幾種拍嗝手法非常有效,大家可以參考。

拍嗝的手法介紹:

一、自下向上拍嗝法。

許多新手媽媽都在生娃的時候,大概都聽產科護士示範過。手握“空心狀”,手指併攏。由於手心有空氣,因此不會傷害到嬰兒。注意動作要輕柔,不敢太用勁。



二、自下向上推拿法。

這種推拿手法,通常適用3個月以上能坐起的寶寶。要求:將寶寶坐在大腿上,家長左手撐起寶寶頭部下巴,右手自下向上推拿排氣。


三、寶寶蜷腿法。

將寶寶趴在父母胸前,頭部能搭到家長肩上。左手握住寶寶後背,右手握住寶寶雙腳上下拉伸,通過寶寶蜷腿動作,促進寶寶胃腹部多餘的空氣排出。

要求:由於寶寶趴在家長胸前,父母看不到寶寶的表情。所以這種蜷腿法不能用力過猛。


四、擠壓顛腿法。

將寶寶背朝家長坐於父母腿上。家長十指交叉自下而上擠壓寶寶腹部和胃部,同時配合家長的顛腿動作,幫助寶寶打出嗝來。


五、掌式按摩法。

寶寶坐在家長大腿上,父母用左手固定寶寶的頭部下巴,右手用巧勁按摩寶寶後背,同時配合左手對寶寶胃腸道按摩。

家長在給寶寶按摩的過程,也可以配合大腿的顛腿動作,有助於寶寶儘早排嗝。


以上這種5種拍嗝手法,每一種單獨使用或者輪換使用,對寶寶排嗝或放屁的效果都很有效果。各位家長們不妨一試。

謝謝閱讀!


爸爸不講理


首先說個好消息,寶寶3個月大時嗝就很好拍了,基本吃完拍一會就出來了。有時抱起來下,嗝就出來了。拍嗝主要是針對0-3個月的小寶寶。

寶寶容易產生嗝,吃奶的過程中,睡覺過程中,玩耍過程中,都容易產生嗝。拍嗝成了每個媽媽的必備技能。最常見也是用的最多的拍嗝方式就是豎抱拍嗝。下面講解正確的豎抱拍嗝姿勢+拍嗝方法。

  1. 在幫寶寶拍嗝的時候,把寶寶直立,讓寶寶的頭部趴在肩膀上,注意不要壓到孩子的腹部,這樣容易溢奶。見圖一。

  2. 如果寶寶喜歡抬頭往後仰,那麼媽媽就需要把孩子的上半身搭在肩膀上,一手託著寶寶的屁股/下半身。見圖二。

  3. 拍嗝時邊走邊拍,這樣嗝容易很快拍出來。

  4. 媽媽空心掌從下往上拍打寶寶的背部。拍嗝最關鍵的就是要有耐心,如果你的寶寶容易產生嗝,那麼一般要10-15分鐘才能拍出嗝,即使不能拍出嗝,豎著抱10-15分鐘,也會讓寶寶感到很舒服。

圖一

圖二

分享抓嗝技巧-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方法,專治難拍之嗝

抓嗝要領是用五個手指腹在寶寶背後做順時針的抓捋動作。這個方法不僅可以幫你拍出很難拍出的嗝,還能檢驗嗝有沒有拍完。如果寶寶動來動去,很難受的樣子,則表明還有嗝。那麼請繼續拍嗝,抓嗝和拍嗝交替執行。如果抓嗝的時候,寶寶很安靜,放鬆地靠在你的肩膀上,那就說明嗝都拍出來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順順媽加油加油


胖麼記得我剛當媽那會兒,把給寶寶餵奶當一件工作來完成,想著怎樣完成得又好又棒呀,直接的KPI就是喝奶多多而且寶寶越來越胖!不能總不預防吐奶吧,不然KPI完不成撒。

首先,餵奶要得當,不要喂太多!然後是,拍嗝有技巧,新爸媽們要掌握!

第一式:站式拍嗝

1.一手護住寶寶頸部,托起寶寶的頭部,一手支撐寶寶臀部;

2.身體輕貼寶寶,緩緩向後傾,讓寶寶豎趴在自己身上,寶寶面部略高於肩部;

3.頭偏一側,手掌略拱呈半圓形,空心掌輕拍寶寶背部;

4.由背脊或腰部位置由下網上拍利用震動原理,緩慢將空氣拍出;拍嗝力量應該是能引起振動,又不讓寶寶感覺疼痛的程度為主。

第二式:坐式拍嗝

1.讓寶寶坐在大腿上,用虎口托起寶寶的下巴;

2.手掌支撐寶寶的頸部,手臂支撐身體;

3.輕輕將寶寶向身上靠,空掌的方式輕拍寶寶的背部;

4.由下往上拍,慢慢將空氣拍出;

5.有時也可以以輕掃的方式,由下往上,輕輕緩緩的將空氣排出。

第三式:背式拍嗝

1.讓寶寶背朝上地躺在你的大腿上,支撐著他的頭,讓頭高過他的肩;

2.輕拍他的背或者在背上輕輕地畫圓圈。

多久拍嗝?

每一餐可分2-3次來拍嗝,不要等到寶寶喝飽了再拍。如果寶寶容易脹氣、溢奶、吐奶很餓的時候,在開始餵奶不就就要先幫他拍嗝,才能有效避免脹氣或吐奶。


生了麼


作為一個新晉奶爸,說一下我這兩個月來,在孩子吃完奶之後怎麼把嗝拍出來

我家孩子現在是母乳餵養,每次她媽媽喂完奶後,放到床上,我在抱起來。開始每次抱起來時,爬到肩膀上孩子就吐奶,開始不知道怎麼回事,十分緊張,但是經過幾次發現,我是先把屁股抬起,後抬起的頭,因為孩子的食道發育不完全,導致奶倒流。

孩子剛出生那幾天,拍嗝拍幾下就出來了,但是越大越難拍,護士當時囑咐說要拍10分鐘,10分鐘啊,不說孩子被排的受不了,大人也受不了啊。以下是我的兩個小經驗:

1、如果拍嗝一兩分鐘嗝沒有拍出來,就把孩子放下,再重新抱起來,再拍,嗝就出來了。

2、還有就是如果一兩分鐘還沒有拍出來,就不用再拍,讓孩子在肩膀上多趴一會,嗝自己也會出來。

以上這兩個小方法,希望家長們可以試試


小灰灰世界


一般來說,餵養姿勢不當很容易造成寶寶打嗝,嚴重的時候寶寶還會嗆奶,甚至是窒息。這主要是在吃奶的時候,寶寶同時把空氣也吃進了肚子裡面,為了排出這些氣體的一種表現。為了緩解寶寶的打嗝,我們一般採用拍的方式。

怎樣更好的“拍”

給寶寶拍嗝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拍的時機,一個是拍的姿勢。

一般來說,寶寶剛喝完奶就拍的話效果不是很好,反而更容易因為奶還沒全進肚子裡面就劇烈的運動而吐奶。所以最好還是吃完奶後,先豎著抱寶寶一陣,大概是五到六分鐘後,輕輕地拍嗝拍上5分鐘左右。在拍嗝的過程中重點關注寶寶的表現,如果能夠順利的打嗝出來,就可以適當的減少時間。但如果一直都沒能夠打嗝出來,就可以適當的增加時間。而且拍嗝完後也不要立即就把寶寶放在床上,應該再豎著抱一陣子,避免吐奶。

而拍嗝的手法其實和孩子咳嗽拍背的手法是一樣的,

爸爸媽媽手指併攏,手心隆起,用空心手法來拍打寶寶的後背。拍嗝主要有三種姿勢:端坐在腿上、趴在腿上、直立抱著。這三種姿勢在實際的使用中可以靈活應用,哪種姿勢寶寶更舒服就哪一種。


開心爸爸的日記


三個月前的小寶寶都需要拍嗝,因為小寶寶的胃就像一個敞著口的口袋,口袋上面的鬆緊不能收縮,加上小寶寶胃淺,如果吃奶的時候太著急,吃進去了空氣,就會導致孩子吐奶。而拍嗝就是為了幫助寶寶排出體內的空氣,讓寶寶不脹氣不吐奶。

說說媽媽們拍嗝容易形成的兩個誤區:

第一,寶寶需要拍嗝,但是不一定每次都能拍出嗝。比如我女兒,為了避免她吐奶,我用了各種各樣的拍嗝方法,但是也不是每次都能聽見她打嗝,很多情況下她都不會打嗝的。

第二,拍出嗝不代表孩子就不會在吐奶了。我女兒屬於吐奶比較嚴重的寶寶,有時候拍了嗝仍然會吐奶,還有很多寶寶很少吐奶,就是不拍嗝依然不會吐奶!

首先,為了保證孩子吐奶,第一步,給孩子拍嗝。也就是吧孩子吃奶的時候,吃進去的空氣拍出來。

把寶寶的頭靠在大人的肩膀上,在孩子的臉下墊上口水巾,一隻手託著屁股,另一隻手五指併攏,呈空心掌輕拍孩子的背部。

當父母拍了很久沒有拍出嗝的時候怎麼辦?讓孩子堅持豎抱15-20分鐘,可以讓胃裡的空氣自然往上走。



很多時候我們拍嗝也拍了,豎抱也抱夠時間了,可是寶寶躺下沒多久又開始吐奶,我女兒小的時候就是這樣,所以想要讓寶寶不吐奶,拍嗝只是第一步。

拍完之後,把孩子的上半身墊高30度,注意是整個上半身,不是隻有頭部。讓孩子側臥,以防孩子吐奶嗆到自己。



另外,如果是孩子經常吐奶,爸爸媽媽就要改變孩子的餵養方式了,可以讓孩子少食多餐,每次吃奶不要吃的太飽。

我們總結下,寶寶吃奶後並不能保證每次都會拍出嗝,如果拍不出可以豎著抱會。針對容易吐奶的寶寶,可以少食多餐,吃完後拍嗝、豎抱,躺臥的時候一定要側臥,需要把整個上半身墊高30度。


豌豆媽媽育兒


為什麼新生兒需要拍嗝?

一般來說,嬰兒從出生以後到3個月,吃完奶後都需要拍嗝,這是因為新生兒的胃容量小,且是平的,賁門較松,吃進去的奶很容易迴流,造成寶寶吐奶,而拍嗝能幫助寶寶排出胃內的空氣,幫助乳汁進入腸道,促進寶寶消化吸收。


有什麼比較好的拍嗝手法?

一般來說,常用的拍嗝手法有如下3種:


1.豎抱式

將寶寶的頭輕輕地靠在大人的肩頭,寶寶的身體呈直立狀貼在大人的身上,再用手掌以空心拳的方式輕拍寶寶的背部,直到聽到寶寶嗝出的聲音即可。



2.坐抱式

將寶寶抱起端坐在大人右側大腿,輕輕握住寶寶的腋下,讓寶寶的下巴貼於大人的右前臂,左手用空心掌自下而上的輕拍寶寶的背部。



3.俯抱式

將寶寶以面朝下的姿態放在大人的雙腿上,以右手握住寶寶的腋下,左手輕撫寶寶的後背。


一定要拍出嗝來才算拍嗝成功嗎?

很多新爸爸新媽媽比較苦惱的是,有時候給寶寶拍嗝,拍得手都酸了也不一定能聽到寶寶那響亮的“嗝兒~”聲,因此會懷疑自己沒有拍嗝成功。其實拍嗝不一定要聽到寶寶的嗝聲,只要將寶寶保持豎直狀態,同時輕輕拍背,也可以幫助寶寶排出胃內的空氣的。



寶寶睡著了還要拍嗝嗎?

這裡分兩種情況,如果是抱在手上睡著的,可以變換抱姿為豎抱,輕拍後背即可;如果是躺喂的,不用特意將寶寶抱起拍嗝,只要讓寶寶側臥睡覺就可以了。



另外,寶寶3個月以後胃的容量逐漸變大,腸胃功能也有所完善,慢慢地就不再需要拍嗝了。


你好,我是一個愛分享的80後寶媽,多平臺簽約自媒體人,致力於孕期知識分享、0到6歲育兒知識分享、繪本閱讀知識分享,愛學習愛思考的希媽,育兒路上,與你同行!

希媽育兒


為什麼吃完奶之後都要拍嗝呢?

是因為寶寶在吃奶的過程中同時吃到胃裡空氣,拍嗝是為了讓肚子裡的空氣排出來。排出肚子裡的空氣,就有空間可以再吃些奶,因為寶寶的胃容量本就很小的。還有一個原因是如果奶水壓住胃裡的空氣就會形成氣泡,進而會引發大口的吐奶,所以需要吃完奶之後給寶寶拍嗝

如何減少空氣吸入

  • 母乳餵養要正確銜乳,豎抱45度以上的角度餵乳,將乳頭送進寶寶嘴裡,抵在上膛的位置。

  • 奶瓶餵奶先試下奶嘴流量,以倒放流出的奶是一滴滴的,而不是一串連起來的為合適

拍嗝的方法

  • 把寶寶坐在媽媽腿上,手臂攬住寶寶的胸部,讓寶寶身體略微前傾,媽媽用另一隻手拍寶寶的後背

  • 讓寶寶趴在媽媽肩頭,一側的手臂攬住寶寶上身,並用手掌抓住腋窩,另一隻手拍打寶寶的後背

  • 讓寶寶橫趴在媽媽一側的大腿上,同側的手掌托住下頜,另一隻手拍打後背

  • 一手握住寶寶的大腿,讓寶寶趴在自己手臂上,手腕抵住肚子

如果夜間餵奶,是不需要拍嗝的,這個時間吃奶不會吸入太多空氣。如果不放心,可以讓寶寶趴在媽媽的肚子和臀部的位置,輕拍。

點擊關注“泡泡育樂園”吧,我們有專業的育兒顧問和諮詢師,可以給媽媽和寶寶更好的幫助。

泡泡育樂園


根據你的描述,玖媽針對性的解答一下你的兩個問題。

一、餵奶後怎樣更好的“拍嗝”?

①拍嗝手法

手指併攏彎曲成杯狀,即“空心掌”輕輕拍打寶寶後背,力度不可過重。

拍嗝主要有上圖三種姿勢:端坐在腿上的拍法、側趴在腿上的拍法、直立抱在肩上的拍法。適度的腹部壓力是拍打嗝成敗的關鍵,媽媽們要有耐心,不可偷懶,多練習多嘗試一定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寶寶的拍嗝方式的。

②拍嗝時機

如果寶寶剛喝完奶就拍嗝效果並不好,反而會因為劇烈運動而更容易吐奶。最好是喂完奶後,先安靜的豎抱幾分鐘,再拍嗝10-20分鐘。拍完嗝不要馬上把寶寶放床上,要繼續豎抱一會,越晚放下,吐奶的幾率越小。

二、如何防止寶寶睡覺後的吐奶造成窒息?

①墊高嬰兒床頭側

可以在嬰兒床頭側墊個硬木頭或者書本(不要墊嬰兒枕或定型枕,更容易造成寶寶窒息),使寶寶的頭部稍稍高於胃部,防止睡著後造成吐奶窒息。

②先側臥,再仰臥

寶寶睡著以後,最好讓寶寶先側臥(避免寶寶偏頭,不要總讓寶寶側向一邊睡,不時調整睡覺姿勢),等熟睡以後,再輕輕的轉動寶寶,讓寶寶仰臥姿勢睡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