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2017年9月12日,《鏘鏘三人行》停播。當然,它只是遭遇同樣厄運的浪花中的一朵。況且,兇猛的海嘯肆虐至今,時時有浪花撞碎在冰冷的峭壁上。這是傳媒時代的一場災難,是一場隱性進行的新型文字獄。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一個節目之所以能夠做十九年,絕不僅僅是因為它與觀眾間建立的感情紐帶。雖然,它與觀眾之間的聯結強過大多數的其他節目。這就是竇文濤稱粉絲為“知音”的原因,一個陳舊卻更鄭重的稱呼。觀眾所付予給“鏘鏘”的,我想是當得起這樣的稱謂的。時至如今,“鏘鏘”絕不是一塊大招牌了,它只是一塊老字號,口碑的流譽,使它常青。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我絕不是一個老觀眾,只是一個九零後,我知道“鏘鏘”是在大學,很後知後覺,畢業後我才開始觀看“鏘鏘”,一發不可收,每週更新的,加之過往的舊錄像,食之不拒。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但是慕名而來的觀眾,或許會納罕,這個老字號的節目的佈景,太嚇人,它像一檔遺留在上個世紀的節目。一張桌案,鋪滿話題材料(多半時候僅做點綴),三人圍坐,一人面前一杯茶(許老師會喝兩口),背景是虛假的書櫃和虛假的香港夜景。這就是定型後的“鏘鏘”長年不變的佈景。簡單得快到了簡陋的地步。我思考過一番“鏘鏘”的佈景,答案是:格局卓絕,肅然起敬。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它讓我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談話的本質。說實在的,談話是什麼?談話需要奢華的佈景,層出不窮的創意嗎?並不需要,“鏘鏘”的簡樸佈景,說明他們認識到了談話的本質,並且他們充滿勇氣地堅持不變。簡單的機位切換,不搶眼的佈景,屏蔽掉眼睛的不安分,調動了聽覺的功用。談話的內容,才是核心。真是大巧若拙、重劍無鋒的道理。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說“鏘鏘”是一檔談話節目,是就其形式而言,視頻節目中未必有這個分類。你也可以說它是文化類節目。但是這個定義我總覺得很離譜,難道還有沒有文化的節目?娛樂節目就不是文化節目嗎?如今綜藝節目似乎成為了娛樂節目的代稱,我更是奇怪。就“綜藝”一詞而言,綜合藝術,被稱為“綜藝”的節目,自然也是很有文化的節目。娛樂節目這個名字其實也很古怪,因為顯得文化類節目就不具備娛樂功能了一樣。當然,分類終歸只是個說法,有多少道理那是另外一回事,我只是表述自己發覺的荒謬感。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對“鏘鏘”進行定位,我覺得似乎更應該說它是個社會評論類型的節目。它的著眼點,首先總是在真正的社會熱點問題。按理來說,一個社會總是需要一部分這樣的節目的,它屬於輿論的一極,一個公眾人物發聲的陣地。它不應從屬於任何陣營,只需暢所欲言。它集報道、評論、監督於一身。一方面它是社會問題的喇叭,是寬容交流的平臺;一方面,它是一股推動和引導的力量。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但是讓“鏘鏘”長青的還不只是它的真知灼見、寬容交流、貼近現實,更在於它的靈魂人物主持人竇文濤所具備的天才與素養。四兩撥千斤、春風馬蹄疾,什麼都不足以形容他的主持藝術。是啊,竇文濤的主持是藝術。雖然我知道,非“鏘鏘”觀眾不一定同意竇文濤的主持境界,但我覺得那是因為你看得不多,感受得不夠。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一眼望去,輕浮、膚淺、浮誇,都不足以形容這個吊兒郎當、流裡流氣的主持人。他肚子裡有醋,但你總覺得也就半瓶醋;他說得有幾分道理,但總給人一種歪理歪說的感覺。不專業,不正經,沒定性,胡說八道,天花亂墜。是這樣嗎?或者說:僅僅是這樣嗎?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如果只是這樣,那麼你眼中的這個竇文濤確實是膚淺的,因為這只是他的表面或一個片面。其實竇文濤胡說八道的時候,那些話真的是他自己的觀點嗎?其實他經常是在借自己之口,發各派之聲。他說不同的話的時候,他的身體往往住著不同的人格。說白了,他大多數時候只是一個公共傳聲筒。當嘉賓只觸及問題一端的時候,他會用另一種被忽視的觀點來逗問嘉賓。即便有一種觀點顯得非常不智,但是隻要這個觀點的聲音很大,他就會用自己之口說出來,不惜把自己放在靶心的位置,引出嘉賓多元的觀點。竇文濤是談話節目中的一座融合、交匯的橋樑。節目主持人,很多時候不就是橋樑的作用嗎?那份自我在相當程度上是要捨棄的。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可是,主持人又不僅僅只能當橋樑和傳聲筒,主持人也是人啊。如果從完美的傳聲筒的角度來說,新聞聯播的播音員不就是最好的主持人嗎?從完美的橋樑的角度來說,有些娛樂節目主持人的火候也相當老辣,可是我更喜歡竇文濤。因為我覺得,竇文濤捨棄了自我,卻從沒有把自我丟光。當嘉賓陷入偏狹的泥沼,竇文濤一定會及時將他釣出來。當議題的討論深度還不夠時,他也一定會話鋒一轉,使談話更上層樓。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竇文濤作為談話主持人的好,是難以用言語形容的,至少我的言語總讓我感到匱乏。我想說,一個好的談話類主持人是一個圓滑自如的兩面派,竇文濤正是這樣一個成功的兩面派,甚至他還不止兩面,三面。而一個出色的兩面派,又絕不會在諂媚、變幻之中失去自我,這是多麼難得。竇文濤曾經頗感沾沾自喜地轉述過陳丹青點評其主持藝術的一段話,大意是:我看過很多人講話,他們要麼站著,要麼坐著,你都不是,你是蹲著。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蹲著”!陳丹青的眼光多麼刁鑽,話鋒何其犀利。竇文濤說話的藝術,“蹲著”一詞可說擊中了其核心部分。試看主持界中,還有另外一個人是蹲著講話的嗎?梁文道也曾經評論過竇文濤的主持特點,大意是:一個場子,不論是隻有三五個人,還是容納幾千人,竇文濤講話給人的感覺是沒有分別的,他始終就是那樣,該怎樣就怎樣。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如此看來,竇文濤既是唯一蹲著的主持,又是蹲得最自尊的主持。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最後還是談談《鏘鏘三人行》結束之後的事,本意我想談談《鏘鏘行天下》這個節目,可是不料下筆跑題,但是我要說的核心沒變,那就是竇文濤這位主持人的不一般。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鏘鏘”結束之後,許多人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直觀來說,那就好像吃了二十年最愛吃的家常菜辣椒炒肉,忽然有一天,再也吃不到了。雖然不至於像癮君子一樣有生不如死的戒斷反應,但是終歸,好像隱隱約約,失去了什麼。好像人越來越大,回望童年和初戀的那種感覺。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鏘鏘”結束後,竇文濤做了一次撲街的嘗試,一檔旅行和書籍結合的文化真人秀《一路書香》。我不太好意思說壞話,總覺得不夠意思似的。終歸這種形式顯得遊離而淺薄,有點揚短避長的意思,趣味得很拙劣,文藝得很彆扭。但是好在還有《圓桌派》,在“鏘鏘”結束之前,竇文濤似乎就已經有了危機意識,和看理想以及梁文道聯手,在優酷上開闢了一檔新的談話節目。這檔節目和“鏘鏘”有不少相似而有所分別之處。談話的從三個人變成四個人,每期的話題從更具備時效性的新聞熱點上升到更高的集體意識層面。本質上來說,它還是一個自由表達的平臺。但是就煙火氣和自如度來看,其實還是“鏘鏘”更擅勝場。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今年《圓桌派》新季遲遲不出,原來卻是一檔新的節目呼之而出了,那就是《鏘鏘行天下》。“鏘鏘”二字依然嵌在其中,除了出於廣告角度的考慮,其實也暗示了某種程度的傳承。一言以蔽之,這是一檔移動的《鏘鏘三人行》。所謂移動,因為它是一檔旅遊類節目,而且旅遊選址可見其頗有深意的考量,目前節目已經更新9期,旅遊地其實才剛到達第二站希臘,在土耳其他們就待了8期之久。並非浮光掠影的風光片,並非自我陶醉的真人秀,他們力求深入到當地的文化與歷史,也關注今世此地的社會問題。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第一站選在土耳其,因為土耳其是中西之橋樑、過渡與碰撞、雜糅。他們走到土耳其的大集市與百年地毯老店的店主交談職業操守。他們帶著諾貝爾文學家獲得者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來到了現實中的帕慕克興建的純真博物館。他們與帕慕克交談,揭開帕慕克文學家之外自由主義分子和政治受害者的一面,也從而引出了土耳其的宗教和歷史難題。他們試圖接近當地穆斯林人的生活,讓我們瞭解到伊斯蘭人也有搖滾樂精神,讓我們知道伊斯蘭的女大學生和互聯網時代的任何國度的年輕人沒有本質的區別,她們同樣開放、親和、自信。他們還深入土耳其令人歎為觀止的地下之城,讓我們對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苦難和智慧抱以同等的同情和敬佩。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現在,他們來到了希臘,西方文明的搖籃,卻也是如今西方文明的衰頹之地。數千年前後如此巨大的落差,這勢必又是一個有很多東西可以挖掘的國度。在希臘的第一期就讓我頗為觸動的是對中東戰爭難民問題的反映,一個一家從土耳其流落到希臘的小夥子來到他們的旅行車上,分享了自己稀少卻珍貴的經歷,因為這足以對從未深入瞭解的人給予一定震動。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縱觀竇文濤一路而來的軌跡,那張桌子沒有了,其實它是變得更大了,從三人的桌子到四人的圓桌,到如今無處不桌,以世界為桌,不變的是,那些交談的人還在,那些聲音還在說,甚至我們還更接近了那些事情發生的地點,更直觀地感受到了外部世界的存在。既往不可追,何須再執念呢?只要竇文濤還在,鏘鏘和鳴的精神就不會消失。


他依舊在主持最好的文化節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