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
喬丹科比的低位背身單打是一條向著籃球本質升級轉型的必由之路!
首先,喬丹,科比在採用以背身單打為主要常規攻擊手段後,你看出他們哪裡退化了?我們舉例科比來說,進入01賽季,科比真正實現了以中距離(也是背身單打發生最多的區域)為主要攻擊手段,賽季中距離出手次數達到了698次,超越他在油漆區以裡的進攻次數,成為他的第一攻擊手段,這其中背身單打的比例也是水漲船高。這個時候的科比才22週歲,也沒受過什麼大傷,身體正處於職業球員的黃金時期。球迷可以去看看進入新世紀後頭幾年科比的比賽,他的面框突破依然犀利,第一步過人甚至比他在聯盟頭幾年來得更快速靈巧,這說明他此時的身體狀態非但沒有退化的跡象,反而在速度控制,協調性等方面比之前更加完美。
其次,如果從技巧上來說,運用背身單打就是籃球技巧的退化嗎?其實,背身單打對於籃球技巧的要求比面框突破更高。面框突破速度的加成佔據很大比例,而背身單打這種坐下來的打法更需要真正的籃球技巧:腳步,控球,節奏,轉身,對抗,投籃上籃等等,一樣不缺,而且沒有了啟動速度的加成,對於這些技巧的要求更高了!看一下科比背身單打皮爾斯的畫面。
從這個片斷來看,科比需要運用到的轉身,虛晃,後仰投籃等等方面,由於失去了第一步速度的加成,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最精緻,否則在身體不佔優勢的情況下難免會被皮爾斯冒出個遮天蔽日!因此,相比於面框攻擊,背身單打最能體現一個球員真實籃球技巧的純熟度。當今聯盟沒有天皇巨星,或者即使你得到多次總冠軍,但是在論到歷史地位時,都要拿來與科比喬丹對比對比,最後結論你還是很難比肩他們,成為天皇巨星:因為你的背身單打實在無法與這兩者相提並論!
再者,正是基於以上這點,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這種技術上的升級的。要麼就是球員本身心智不夠成熟,一根筋醉心於面框,最後把自己弄成傷痕累累;要麼就是無論在天賦和技巧上,你還是顯得能力不足。這一點不再展開贅述,以免打攪到他人,引起視覺感官的不適!
總而言之,喬丹科比的背打,不該定義為適應退化之路。相反,我認為他們對於低位背打的最終選擇,是一種適應籃球生態,遵循籃球規律與內在本質的智慧的抉擇!凡事都要講究一個“順”,順應自然,自然回饋你更多,順應籃球本質,籃球終將給你更多的回報!這就像100米比賽,背身單打看似降速,實則是在中間階段甩開其他人最好的“加速度”!
日不落的觀球者
低位技術是比面框技術對爆發速度要求更低的打法。
不管是打低位背身,還是高位的面框,獲得出手空間都是唯一目的。面框打法比低位打法的優勢是,即使防守者佔有較大的體型優勢,進攻者依然可以憑藉出色的爆發速度、運球技巧和節奏變化過掉對手,或者晃出跳投空間,當然,前提是,你起碼得在速度或者重心上有優勢才好打,如果你比防守者還慢,單純依靠假動作和節奏變化就很難晃出空間。
俗話說的好,人老先老腿,腿部爆發速度是最容易受到年齡和傷病影響的身體天賦之一。不管是喬丹還是科比,年齡到30歲以後,都要面臨這個問題,即使他們依然在同位置上有身體天賦壓制,還是希望能最大化對位優勢,何況,頻繁利用爆發力過人和衝擊籃筐,本來就是對身體的一種消耗,從養生的角度,歲數大了也要少這麼幹。
所以,他們都選擇了在生涯中後期就開始開發低位背身打法。
低位打法,最重要的就是體型優勢——錯位大打小,並不需要什麼假動作就碾壓進去了。但是,嚴格來說,喬丹和科比在2號位上只屬於比平均身材稍大一點的體型,不過因為兩人都有出色的身體對抗能力,下肢力量和核心力量都極強,還是能讓他們在低位對抗中獲得優勢。兩個人也都開發了出色的低位技巧,也都擁有柔和的中距離手感和低位轉身上籃技巧,打低位的效率絲毫不比面框效率低——科比在生涯後期,背身單打效率一直與面框單打效率持平或者更高。
總的說來,因為低位打法主要吃體型、下肢的靜態力量、維持平衡的核心力量,這些身體天賦隨著年齡增長衰減的更慢,而面框打法要求的爆發速度在30歲後必然會加快衰減,喬丹和科比的技術轉型是給延續生涯巔峰開闢了新道路,他們能在高齡砍高分,跟這種技術的全面開發也是分不開的。
總之,牛逼。
靜易墨
首先,無可否認的是科比與喬丹並不像一些人所說的那樣身體素質一般。
相反,兩人的身體素質堪稱頂級,生涯前期,喬丹綽號“飛人”,科比綽號“小飛俠”,由此可以看出兩人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
並且年輕時的兩人能跑擅扣,對沖擊籃筐有一種非同尋常的熱愛。
其次,生涯前期,科比與喬丹時代,都遺留著遠古NBA時的習慣,球員場均上場時間居高不下。
兩人上場40分鐘左右,堪稱家常便飯。
當時的進攻手段比較如今要來的更加嚴苛,沒有現在碰瓷規則,所以年輕時過度打球對身體的損耗是比較嚴重的。
還有,科比是一名高中生球員,而喬丹進入聯盟時也僅僅21歲,相比於兩人長達20年左右的職業生涯,這不得不說兩人已經保養的極好。
最後再來對比,為什麼非要低位單打,因為科比與喬丹低位的效率太高了。(我相信詹姆斯年齡大也不會更多使用低位)
兩人雖然年齡增長,但是相對來說經驗也非常豐富,對於攻擊籃筐的各種手段更是得心應手,而低位單打是最省事最省力的一種,體能消耗較少。
低位背身單打首先需要兩人有著實用的腳步,兩人的腳步堪稱外線的大夢,其次需要良好的手感,兩人的手感更是不用多言。
還需要對對手反應的判斷,決定什麼時候轉身,後仰跳投還是低手上籃,都需要進攻者對進攻時的身體碰撞,肌肉反應有很好的判斷。
最後就是兩人的後仰幅度,即使對手有了準備,即使看不見籃筐兩人都可以將球投進,這就是兩人為什麼生涯後期長期低位的原因。(年齡大保存體能)
其他球星不一定會一直低位,因為缺少他們這樣的條件。
籃球姿態
低位的背身單打,相對於其他的進攻手段,有兩個最重要的優勢:
1.低位背身單打依賴的是身高,體重這些靜態的身體素質和籃球技術。這些靜態的身體素質是基本不會下滑的,而籃球技術更是隨機年齡的成熟會更加完美。
2.低位單打的進攻節奏較慢,便於持球單打者觀察場上局面,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喬丹和科比都是主動的轉型升級,在身體素質依然勁爆的時候,去尋求技術上的突破。這樣不但能夠延緩自己的退化速度,延長自己的職業生涯,也能夠增強自己對球場的洞察力和大局觀。可以說喬丹和科比轉型以後,才是他們最巔峰的時候。身體素質稍有下降,但是籃球境界提高到另一個層次。
與喬丹科比相比一個反面的例子,就是詹姆斯。詹姆斯天賦異稟,身體素質可以說是無與倫比。在33歲高齡依然能夠飛天循地,實在是讓人羨慕。但是他的背身實在是差勁,甚至連比小兩號的巴里亞都打不動。
希望詹姆斯能夠提高自己的腳步和技術,早日學會背身單打。否則一旦身體激能下降或者遭遇傷病,職業生涯必然有斷崖式的下跌。到時候,讓詹吹可怎麼活?
萌叔叔侃球
20幾年球齡的球迷告訴你,是的。
basketball華爾茲
漠然走遠
-
從根本上來說,影響籃球的幾大要素無疑就是,力量,速度,彈跳,爆發力,敏捷性。雖然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指標,但是這五條無疑是影響最為巨大的。人類的身體狀況,在32歲的時候達到巔峰,之後便會快速下滑,所以大多數球員的職業巔峰期都處於27-32歲就是這個道理。當然,訓練刻苦系統的人會進一步拓寬這種時間,但是也是有極限的。而隨著年齡增加,所有指標裡面下降最厲害的,無疑就是爆發力。而所有指標不但不會下降,還能夠一直保持巔峰的,自然就是力量。因此,職業球員但凡是有點可能性的,都會主動選擇爆發力需求小而力量影響大的技術動作。這樣以來,老將擅長什麼,自然就呼之欲出了。
-
在所有的技術動作中,背打自然是所有攻擊動作裡面最符合以上要求的。而投籃,或者說中遠投則是最符合以上要求的終結動作。所以老將一般到最後都會變成投手,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投手,但絕對是基本以投籃為終結的球員。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對於不會投籃只會突破的球員超過34歲以後壓根不看好的原因。
-
背打是一種要求很高的技術動作,當然並不僅僅是一個力量就能練成的,這點必須說明。所以絕大多數球員壓根練不好背打。除了力量之外,背打需要充足的經驗,良好的身體控制,乾淨且靈活的腳步,穩定的投籃。但是這些裡面,力量的運用絕對是十分重要的。至於爆發力,有自然更好,但即便沒有,利用力量對抗,即使彈跳力只有一公分的球員,也能夠很好的完成進攻的技術動作。其實體力反而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完成動作的效率和成功率。而面框攻擊則對爆發力的依賴度極高,因為你不管多快多慢,最後突破或者變向那一步必須要快,這需要爆發力的極大支撐。但對於老將而言,快不快得了還是其次,這一步極易受傷才是關鍵。因此但凡強力的攻擊型球星最後大多都會變成背打流,當然如果不會背打,其效率必然大跌。
伏桀
背身其實對身體硬件要求同樣很高:身材、噸位、力量,等等。90年代最強背打是誰?除了巴爵士和大夢,大概沒人再敢爭第一。
幫主與曼巴,在同時期同位置上,都是oversize的。多一寸的身高,多一寸的臂展,再多兩寸的彈跳,出手空間就這麼出來了。這也是大多數NBA球員無法在實戰中運用的原因:天賦這東西,在頂級水平上很難學得來。不信你去看看那些普通球員打野球的集錦,面對小一號的對手,後仰拉桿隨便玩。
所以有些球員只擅長面框而不善於背身,真的是身材決定論,比如某短手怪。
金湯力加冰
什麼轉型,扯淡,喬丹這種2號位球員如果有低位單打的能力最根本原因就是可以摧毀對手的防守體系,盯人防守,喬丹可以穩健得分,不得分也容易造犯規,罰球停表,對手還有犯規危機,包夾,直接可以拉出空蕩,區域聯防,更沒用,喬丹這種中距離直接讓人崩潰,不僅得分還讓對手外線防守形同虛設,並且低位單打可以嚴重破壞對手的進攻和防守節奏,無論是打小球戰術還是以前的陣地攻堅,他都能讓你跟著他的節奏走,這也是喬丹最牛逼的地方。科比後期也是學喬丹,雖然沒有喬丹這種如入化景但也是爐火純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