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幼兒園禁止上市,上市公司禁購營利性幼兒園資產,你怎麼看?

雍保國


10月7日,國家頒佈了《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 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

提出到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到2035年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

而且要徹底扭轉幼兒園的辦園結構,堅決扭轉高收費民辦園所佔比例過高的局面,2020年全國原則上公辦園數量達到50%。

這對於生不起孩子、養不起孩子的年輕人來說,是一件減輕負擔的好事情了。


文件提出,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者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工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者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上市公司由於資本的原罪性,逐利性原則必然會使其野蠻生長。

紅黃藍幼兒園就是明顯的例子,2017年11月發生了虐童事件,2018年中秋前後接著又發生了兌奶水事件,各地醜聞一件接一件。其實即使發生這樣的事件,它的股價也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但是國務院的文件發佈後,美股直接下跌52%。

按照文件要求,未來退市已經基本成了定局。或許經過幾次腰斬之後,是否有非上市公司能夠購買這一資產了。

學前教育,註定是公益性的。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一旦摻合進去,必然會導致其野蠻增長,影響整個社會學前教育行業的平穩發展。

國家文件的出臺是非常正確,非常及時的,希望能夠早日實現並達成目標。未來12年的免費教育,可能會從幼兒園開始。


暖心人社


昨天發佈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總共有35條,消息一發布,學前教育上市公司股價暴跌,截至收盤,紅黃藍跌52%,博實樂教育跌16.7%。A股市場,教育類股票開盤也出現下跌,其中威創股份(002308)跌停,三壘股份跌7%,昂立教育,科斯伍德,和晶科技跌幅均在4%以上。
我看了下35條中,對教育行業影響較大的有這麼幾條:
堅持政府主導。
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
到2035年,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建成覆蓋城鄉、佈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昨天很多媒體把民辦園不得上市作為股價下跌的主因,其實沒道理。因為已經上市的,其實沒什麼影響。最大的影響,我覺得還是普惠甚至學前教育義務化的政策,如果學前教育也成了義務教育,且佔比達到80%,那民營學前教育將遭受巨大利空考驗。這意味著大部分都要被迫轉型,要麼轉型非盈利園,要麼就退出市場。
之所以要對學前教育出臺這麼多意見,當然是因為這已經成為目前社會的痛點。之前紅黃藍虐童事件引發全社會大討論,跟疫苗事件有一拼。之前國家就已經出手整治了輔導班,如今又對學前教育動刀,這意味著教育行業大趨勢是非營利性。
所以,學前教育的民營機構,如果不願意做非盈利園,未來恐怕只能向興趣園發展了。這將成為幼兒園的輔助機構,意味著生存空間變小。
這就是教育股票下跌的原因。

趙冰峰財經


這是為了遏制營利性民辦幼兒園過度逐利。但是,要真正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還必須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增加普惠園供給。為此,除了要求各地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之外,還有必要制訂學前教育法,明確各級政府投入學前教育的責任。

我國各地都存在天價幼兒園,這與資本逐利有關,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公辦園比例低,民辦普惠園質量參差不齊,於是一些高端民辦園受到家長追捧。如果不改變這種供需局面,天價園還會繼續存在。畢竟,就是允許上市,能上市的幼兒園也只是少數,選擇營利性的幼兒園,按照市場需求定價,還是會收很高的保教費。

到2017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為79.6%,而在民辦園的幼兒達到56%,另外還有相當比例的不合格園。在市場供給不足的情況下,有的天價幼兒園也不重視質量,在追求快速回報的經營訴求下,教師待遇很低,甚至也出現虐童問題。因此,只有通過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增加市場供給,才能平抑幼兒園保教費。


熊丙奇看教育


為什麼要作出如此規定,從根本上講,是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從目標來看,《意見》明確規定,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也就是說,要想實現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的目標,就必須控制營利性幼兒園的規模和比重。因此,規定也明確,到2020年,全國公辦幼兒園的比重原則上要達到50%。而按照有關方面提供的數據,截至2017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5萬所,其中,民辦幼兒園16.04萬所,佔比為62.9%。要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將公辦幼兒園的比重提高近13個百分點,難度非常大。

很顯然,要提高公辦幼兒園的比重,除了加大對公辦幼兒園的投入力度之外,就是要控制民辦幼兒園的盈利能力,弱化民辦幼兒園的資本思維,禁止將民辦幼兒園資本化、證券化。一旦民辦幼兒園的資金來得太過容易,民辦幼兒園的硬件高出公辦幼兒園太多,要想提高公辦幼兒園的比重,難度會更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強調學前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要保證學前教育的公平性。沒有公平性,就無法體現重要性。讓幼兒園與上市“脫鉤”,決不是否定社會投資辦幼兒園的作用,也決不是不允許社會資本辦幼兒園。“脫鉤”的目的,是不想讓幼兒園被資本綁架、被投機傷害。一些資本對幼兒園的投資,出發點並不是辦學,而是投機,是想借助幼兒園這個平臺,為自己謀取不當利益。如一些民辦幼兒園發生的老師傷害學生事件,就是隻注重用硬件吸引家長而不注重軟件提供服務的結果,也是投機而不是投資的表現。


譚浩俊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筆者認為這絕對是一件好事情。

咱們國家教育系統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孩子上幼兒園都是在孩子出生之後面對的第一個大難題,公辦幼兒園詳盡進不去,民辦幼兒園水平參差不齊把孩子放進去不放心,結果現在孩子上幼兒園成了很多家庭的大事、難事。如果公立幼兒園進不去很多家長就只能選擇收費較貴的私人幼兒園,北京本多幼兒園貴的一兩萬一個月,好一點的七八千一個月,再加上孩子雜七雜八的費用一個月的費用相當於小兩口一個人的收入了,想想我國大學生一年的學費才多少。

教育部有關數據顯示國內公立幼兒園是8.6萬所,私立幼兒園是15萬所。而且有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錢流入到了學前教育領域。資本是逐利的,可以想想的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如果監管層不干預的話,幼兒園的收費還會上漲。

一對夫妻本來就被高房價壓得喘不過氣來,現在還要被幼兒園的學前教育宰上一刀幾乎一個家庭就沒有什麼額外開支的錢了。筆者的孩子馬上就要進入學前教育的年齡了最近也是一直在為孩子上學的問題發愁,家附近的有幾家條件太差,條件好點的1萬一個月,我和孩子媽媽去看了一次接待的人說一次交一年的學費能打七折,七折也要8.4萬元,想想就讓人窒息。

如果國家下一步要釋放內需就要讓老百姓手裡有更多可供支配的收入,如果我們一直被房價、教育和醫療壓得喘不過氣來那就沒有多餘的錢去消費,大家也不會去響應號召生二胎,時間一長很多國家的大戰路都被拖垮,這絕對不是一件小事情。

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一個端倪就是教育部門終於覺得不能這麼放任發展下去了,必須加以干涉,掐死上市的事情就等於澆滅了資本流入的原動力。希望教育部門儘快出臺發展幼兒教育的配套政策,儘快解決孩子上幼兒園的問題,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首席投資官


學前教育新規,不允許民辦幼兒園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絕對正確,這就是為了遏制資本大鱷來綁架學前教育的定價權和市場壟斷。近些年,我們能看到很多規模型的學前教育機構膨脹式發展態勢,大有攻城掠地之勢,一是靠規模,二是靠師資,三是靠收費擠佔中小規模的民辦幼兒園生存空間。

當下的學前教育市場,高收費民辦園四處可見,公立園“學位難求”是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的情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堅決扭轉高收費民辦園佔比偏高的局面。按照實現普惠目標的要求,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偏低的省份,逐步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到2020年全國原則上達到50%。

從《意見》中我們可以看出,那些規模型的民辦幼兒園大行其道的好日子將會江河日下,因為在國家的統調下,公辦幼兒園比例將不斷提升,這必將會使普通老百姓首選公辦園。而公辦園的收費價格也將會成為政府關注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使普通收入家庭在對孩子學前教育的投入方面減少開支,也就相應減少了家庭生活的壓力。


韓國成老師


就本條款來說,對於資本,偏見過深。

實際上老師扎針和是否上市,並沒有關聯,正如很多下面答案所說,沒有限制民辦幼兒園盈利,而只是限制其上市。這就看不懂了,如果民辦幼兒園是可以盈利性質的,那麼上市公司和私人投資在盈利訴求上又有何差別?如果民辦幼兒園是不可以盈利的,那麼我們就要早早的確定學前教育的非營利性,問題應該聚焦在現有盈利為目的的教育機構退出的問題。繼而,我們是否更加應該考慮公辦幼兒園承接整個需求和市場?

遏制民辦幼兒園過度逐利,是對的,然而認為資本市場是導致民辦幼兒園過度逐利的本源,本身從切入角度上,本人依然很難理解。當然資本市場是逐利為主,但營利性的幼兒園不都是逐利的?而紅黃藍虐童事件當中,在美國股市,我們看到了做空,我們看到了當時引發的更多的關注,恰恰是因為其在資本市場。若是一家小型私人開辦的幼兒園,你既不會有監控攝像頭,也不會被這麼多人圍觀,更加不會因為資本市場劇烈的反應而讓企業管理者深感其痛。

過度逐利的主因不是資本市場,而是企業性質,企業從成立,便劃分為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市場需求也是分層的,公共產品便宜,理所當然競爭激烈,公共產品無法完全承擔的部分,盈利性機構不得不接過去。

實際上,要防止過度逐利,唯一要做的,就是加大公共投入,也就是多建設非盈利性學前教育機構。沒有資本市場支持,盈利性學前教育機構未來會萎縮,這樣的話,入學難和入學貴反而會加劇,那麼,公共支出是否可以加速安排滿足未來需求。這才是個問題。


凱恩斯


在筆者看來,民辦幼兒園禁止上市,上市公司禁購營利性幼兒園資產,前述新規首先明確的是幼兒園的定性問題,它不是營利機構,作為學前教育,也是最開始的教育,幼兒教育必須明晰自己的地位,必須是迴歸教育本身,讓孩子能夠真正靜下來,好好學習,而不是被綁架在所在機構的趨利方面。

其二,上述新規是有針對性的,不難知曉,當前,隨著人們對兒童教育的重視,同時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地不斷增強,與此相對的是,私立幼兒園不斷出現,並且出現入園貴等問題,花樣越來越多,學費越來越高。

其三,在遏制學前教育資本化、營利化的同時,還必須更加完善公辦的普惠幼兒園,如果讓孩子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優質教育 ,絕大多數人都不願自己的孩子去那麼高學費的幼兒園,但是也是被現實的尷尬所逼迫的。


財經觀察徐叔


筆者對該做法表示同意,原因主要在於幼兒園教育事業是否真的適合市場化和金融化,這一點有待商榷,所以不可貿然讓其染上太多金錢的氣味。

教育事關民族之本,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舉足輕重,而幼兒園教育則又是教育體系中更具特色的一個部分,由於其學生年紀都較小,所以幼兒園教育都會附帶一些託哺的意味,而且,也會與飲食和起居聯繫在一起。然而,這些都導致幼兒園相比於小學,初中等教育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的學習外經歷,例如照顧學生生活,而學校也需要在安全的各個細節做到萬無一失,這就提升了幼兒園的成本。

資本是逐利的,一旦幼兒園上市,那麼它就需要為自己的股東負責,而不再是單單為自己的孩子們負責,由此所導致的惡意壓縮成本,例如降低飲食質量,放鬆幼師資格審查等等,都會對這些單純的孩子們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例如紅黃藍給整個社會帶來的陰影至今還沒有消散。

竊以為,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與資本聯繫在一起才能快速發展,與教育相關的事情還是需要政府更多的扮演一個主導者的角色,以保障這些孩子們的合法權益與身心健康,讓該行業不會誤入歧途。


盤和林看經濟


雖然我的孩子不需要再讀幼兒園了,但是我還是極力支持這個舉創,這個才是正理。

如果按照大傢俬下的想法,最好幼兒園公辦就好了:

資本是一定要獲利的,不容置疑。而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不能拿他們當賺錢的工具,我想也應該是大部分人的看法。

有人在喊“高房價就是避孕藥”,而我的看法如果高房價以後沒有養孩子的鉅額開支,或許也是避孕藥的解藥。如果一對夫婦本來承擔了巨大的月供壓力,真的不敢想象生孩子出來怎麼養活。現在的天價幼兒園比比皆是,打著培養素質的旗號,樂呵呵的點著從孩子父母從牙縫裡省出來的鈔票,想想都不對。

按照可持續性發展的看法,幼兒園資本化也是涸澤而漁的做法:

就算幼兒園是一單生意,也不能把活水源頭給弄乾涸了。畢竟大富大貴的人少,工薪階層的人多。如何把生意做大,就得在顧客角度去考慮問題。

生意的最高理念是創造需求,而天價幼兒園卻是扼殺需求,嚇得人家都不敢生孩子了。生意的次高理念是顧客的承受力,而現在天價幼兒園一擁而上,用高收入高分紅擠佔了以前幼兒園的生存空間,逼迫無數家長只能把孩子送到天價幼兒園,只能會讓社會產生“黑幼兒園”(沒執照的那種)。

老龔說勢,不違心說假話:

現在還有一個事情也挺好玩的,小學一年級之前必須上過幼兒園。這個或許跟“檔案”之類的東西有一些關係,但是間接的導致了那些天價幼兒園有恃無恐,沒有他們的紅章,連書都不能讀。

不許單獨或許打包上市,是一個愛護國家未來的起點,我想還不夠:

聽說我國二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才不到三億,二十年以後,我國十四五億人都得靠這些主心骨勞動養活,想想都怕。而且再深想一下,現在的老年人動不動就是百歲,將來可能更多……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高昂的房價,高昂的養孩子的成本,高昂的醫療費用,高昂的養老費用都是阻力。而要減輕阻力唯一的途徑就是不能讓它們變成獲利工具,如果資本一定要進入才算市場經濟標準的話,我想只能在高一個層次的需求上賺錢,基本的保障不能用獲利心來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