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亡時,蔡京、高俅是怎麼樣的結果?

西遊161827039


高俅是在北宋滅亡前壽終正寢而死,蔡京則是遭到朝野攻擊後,被流放而死。

在《水滸傳》中高俅被作為主要的奸臣,但實際上他的地位是沒法和蔡京相比的。高俅憑藉踢球的本事獲得宋徽宗寵幸,確實結黨營私做了很多壞事。他作為殿前太尉,營私舞弊,對禁軍戰鬥力下降有責任,但沒有到水滸傳中那麼無惡不作。偶爾高俅也做了好事。他袒護自己的同黨劉仲武,並在劉仲武死後,推薦劉仲武的兒子劉錡繼承職位。這位劉錡後來成為抗金名將,曾大敗金兀朮。

而蔡京則是北宋末年最大的奸臣。他早年阿附司馬光,依靠翻雲覆雨之術,為相17年,位極人臣,而其貪婪無度,使得北宋朝綱廢弛,是北宋滅亡的主要罪魁禍首之一。

1125年,金兵南下攻宋,進逼開封,嚇得宋徽宗趕緊退位,讓給兒子宋欽宗。1126年(靖康元年),徽宗、蔡京、童貫等人決定連夜向南逃竄。徽宗僅帶蔡京之子蔡攸等數人以“燒香”為名逃出東京,跑到鎮江去避禍。童貫和高俅帶領禁衛軍前去護駕,蔡京也匆匆南下。這下,被蔡京等奸臣長期壓制的朝野輿論一起爆發。大家紛紛上書,指責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勔為六賊(注意,沒有高俅),要求處死他們。

在民情洶洶下,宋欽宗斬殺王黼,賜死李彥、梁師成,流放蔡京、童貫。蔡京隨身帶著很多盤纏,但是老百姓都很恨他,於是不賣給他食物吃。這下蔡京終於知道了民心的厲害。走到潭州時,蔡京被活活餓死,終年八十歲。他的兒子蔡攸、蔡袺被處死,其他子孫多倍流放。蔡京的同夥童貫和朱勔後來也被誅殺。不過也有人認為,這其實是宋欽宗和宋徽宗的政治鬥爭,誅殺的六賊都是跟隨著宋徽宗逃亡的人。

至於高俅,他的運氣不錯。他和童貫一起為了保護宋徽宗到泗州後不久,兩人起了內訌,於是童貫繼續保護宋徽宗南下,高俅則請病假回了開封。這麼一來,高俅躲過了宋欽宗對蔡京等人的追殺,甚至反而得到了宋欽宗的寵幸。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許高俅比蔡京更加聰明,及時更換門庭。

但他逃得過官法,逃不過無常。就在這一年,高俅去世。因為高俅地位很高,宋欽宗想按慣例舉哀。忠臣李若水勸阻說,高俅就是個倖臣,敗壞軍政,導致金兵長驅直入,應該和童貫一樣斬首,現在就算不殺,也要褫奪封爵,怎麼能再厚葬?於是沒有給高俅舉哀。從時間來說,大概是在1126年上半年,金人第一次圍攻開封撤退之後的事情。

又過了幾個月,金人再度南下攻宋。1127年(靖康二年)初,北宋滅亡。

因此可知,這兩個奸臣都死在了1126年(靖康元年)北宋滅亡之前。區別是高俅得以壽終正寢,蔡京被宋欽宗流放後餓死。

歡迎關注巴山夜雨涮鍋,更多精彩歷史趣話共賞。


巴山夜雨涮鍋


看官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奇特的歷史現象?就是凡是昏君當政的時候,朝廷裡面的奸臣就特別多。蔡京、高俅這二位要是遇著了明君的話絕對是“治世之能臣”。可惜了,遇著了誤入皇權路的大書畫家宋徽宗,又被《水滸傳》裡面杜撰了個“四大惡賊”,徹徹底底把兩個能人給毀啦。宋微宗是浪費了的蔡京、高俅的才華,水滸傳是全面抹黑了蔡京、高俅的名聲。

蔡京此人的能耐,在中國曆代大臣中絕對能排到TOP10。人們一般用“三起三落”來形容形容一個人打不倒,但是蔡京硬是造就了“四起四落”的奇蹟。王安石變法、司馬光改制最後都失敗了。他們的好些個政策,在蔡京這裡不聲不響就給推廣開了,這就是能耐。中國古代救濟制度哪家強?毫無疑問是蔡相。恐怕好多人不知道,蔡京在北宋推廣養老院、福利院制度的規模化發展,將古代的社會救濟制度推到了史上最高潮。

蔡京改革科舉制度,大力發展文教事業幾十年,將學校普及到全國州級、縣級,大宋朝能出現那麼多文人騷客,也有蔡京的貢獻。宋代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蔡就是蔡京。

高俅此人能做到位極人臣幾十年、掌管禁軍20年也不簡單。不過正史裡他的記載很少很模糊。他要真的是惡貫滿盈的大奸臣的話,估計史官是不會放過他的。事實上,他沒有打過樑山,也沒徵過方臘。來自水滸傳裡面的他的故事都是虛構的,完全就是給昏君宋徽宗背黑鍋了。

宋欽宗趙桓上位後,金兵渡過黃河的消息傳來。太上皇宋徽宗趕緊撂挑子朝江南逃跑,很多徽宗的鐵桿粉絲也紛紛帶兵護駕或者是跟著避難。童貫、高俅是帶兵護駕,蔡京是隨大流避難。粉絲們都跟著前任徽宗跑了,這讓在開封的宋欽宗情何以堪?所以宋欽宗大肆掃蕩前任徽宗的勢力。

很不巧,蔡京就是就是其一。蔡京連續被貶,從南京到衡州,再到潭州的時候80歲的老骨頭終於扛不住,算是善終吧。蔡京的結局比童貫好多了,童貫直接被欽宗砍頭了。而高俅的運氣不是一般的好,他先跟著徽宗逃出去了,不過半路又彎了回來,所有沒有受到欽宗的打壓。高俅在北宋滅亡的前一年在開封病死,善終。


爾朱少帥


在歷史上,蔡京是個風雲人物,此人執掌宋朝政權二十年,享盡天下榮華富貴。書法高妙,可入中國書法界大宗師行列。其權謀老道,堪稱中國歷史上少見的頂級奸臣,可與後世和珅並列。

若非是金國入侵,宋徽宗嫌皇位燙屁股讓給了兒子宋欽宗,蔡京晚年也不會倒黴。不過,就算他不得好死,被天下唾棄,他也是四次拜相,堪稱中國古今第一人。只是在80歲臨終那一年方才落魄。當真是讓後人怨懟老天瞎了眼!

蔡京富貴時奢靡成什麼樣子?史料記載,有個官員娶了一個蔡京家的廚娘,很高興,於是大宴賓客,讓親友們都來品嚐下老婆做的美食。結果老婆下廚大半天,做不出一個菜。那官員生氣了,問老婆是不是冒充的。老婆說,太師家後廚那叫大。她進入後廚三五年,只幹一件事,那就是切蔥。其他事都有別的廚娘幹。

當然,皇帝的瞎眼了,百姓的眼睛沒瞎。

蔡京當國,下詔天下各州縣立下元佑黨人碑。在長安地區,州官找到最負盛名的石匠安民,給出豐厚薪酬,讓安民來刻寫。安民卻推辭說:“小民乃是一個愚蠢卑賤的人,不知道朝廷為何要立下這個石碑。不過,久聞司馬相公乃是天下人公認的忠誠正直的好官。可是如今卻被當作奸邪,小民不忍心刻寫啊。”州官大怒,威脅說不按照要求刻寫,就抓捕安民。安民無奈,提出:“既然如此,小民不敢推辭。只是請求在碑文的末尾不用署名。我不想後世人把我也看成罪人啊。”

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蔡京已經人心喪盡。其結局也頗為倒黴。

在宋欽宗即位之後,朝中百官一致認為,之所以金國南侵宋朝衰頹,關鍵就在蔡京亂國,要求將蔡京問罪。宋欽宗下詔,查抄蔡京府邸,將蔡京父子全部流放。據說流放嶺南前,蔡京給自己準備了一船的珍寶,足可一生衣食不愁。可是,最後蔡京卻活活給餓死了。原來,沿途老百姓聽說是蔡京經過,全部都不賣給蔡京任何食物。從開封到長沙,千里路上,蔡京經常遭遇人人喊打的尷尬,經常飢一頓飽一頓。到了長沙,沒有人收留蔡京,蔡京不得不住在一間破廟中。最後,坐擁百萬金銀的蔡京,病餓而死。蔡京死後,也無人幫忙收斂,最後胡亂埋在亂葬崗中。

至於高俅,一生雖無大功,卻也沒有大過。成功退休,在家中安享天年。


葉之秋


童貫能征善戰,基本沒有敗績,本來步步為營,馬上就要滅掉西夏了,結果朝廷說,收復燕雲者,可封異姓王。童貫喜上眉梢,就火急火燎遠征去打遼國,怎奈兵疲力竭,又遭金國背叛,毫無準備之下,兵敗如山。蔡京行政能力還是不錯,忠心不二,就是腐敗。但在與童貫的配合中,一力打破了北宋將軍統兵不過萬的祖訓,支持童貫一力節制西征大軍,集中力量對西夏進行軍事征伐,扭轉了宋軍有戰無力的被動局面。一內一外,配合無間,使得宋徽宗文治武功走向巔峰,有點飄飄然,也為以後對遼軍事冒進埋下炸彈。要知道,北宋只有兩個人對外戰爭打得不錯,一個狄青,一個童貫,而這兩個都是在受到朝廷文官和皇帝信任的情況下可以一體節制所有駐外野戰軍。童貫一世英名毀在封王這件事上,蔡京也因金國的背叛而抹殺了所有執政功績和忠誠。其實這兩個文武大臣雖私德有虧,但能力也還是突出的,只是遇上個金國突然背叛,準備不足,坑了國家毀了自己!


荒原玫瑰1


蔡京和高俅是北宋歷史上兩個高官,在長篇小說《水滸傳》中,這兩人被描繪成十惡不赦的大奸臣,把持朝政,迫害梁山好漢。歷史上真實的蔡京、高俅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在北宋滅亡時其歸宿又是如何呢?

蔡京畫像

蔡京是進士出身,文才出眾,更出眾的是其書法,北宋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之一。蔡京考中進士後,累官至宰相和太師,是徽宗年間赫赫有名的權臣。蔡京當權期間,貪汙受賄,賣官鬻爵,重用私人,胡作非為,其門下僕役竟為高官,陪嫁婢女封為夫人;蔡京還大興花石綱,搜刮民財,這些都在《水滸傳》中有所反映。

蔡京的惡行引起天下百姓和士人官員的不滿,於是紛紛上奏彈劾。徽宗退位後,宋欽宗即位,蔡京被貶官出京,靖康元年(1126年),蔡京死於潭州(今湖南長沙)。

高俅其人出身低微,出生年月不祥,但年齡應該小於蔡京。與《水滸傳》中的描寫差不多,高俅善於察言觀色,不僅寫一手漂亮字,懂詩詞歌賦,並且還會耍槍弄棒,擅長踢鞠。這一切,都為高俅日後發跡埋下了伏筆。

高俅畫像

據南宋筆記記載,高俅原為蘇軾手下抄抄寫寫的小吏,蘇軾外放後,將其推薦給神宗妹夫王詵。王詵是宋徽宗趙佶的姑父,也擅長書畫,與趙佶關係很好,因為這個緣故,高俅後來跟了趙佶。趙佶即位後,安排高俅到邊關任職,後來以軍功升為殿帥府太尉——這段經歷與《水滸傳》中的描寫也差不多。

但高俅並未鎮壓過農民起義軍,其為人名聲也不錯,並不是一個大奸大惡之人,這一點與《水滸傳》有異。1026年即靖康元年,金兵大舉南侵,高俅在東京(今河南開封)病死。


民國年間那些事


北宋末年,宋徽宗昏庸無能,最後靖康之恥,宋皇室以及王公大臣基本都成了金人的俘虜。而當時,赫赫有名的高俅和蔡京這兩個大奸臣卻銷聲匿跡了。那麼,靖康之恥時,他們都去了哪裡,還有他們最後的下場如何呢?

高俅原本是蘇軾的小秘書,不僅會詩詞歌賦,寫得一手好字,還使槍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礎。他先是被蘇軾推薦給了宋徽宗的姑父王詵。後來,他又被推薦給了宋徽宗,他對宋徽宗百般討好。老闆很高心,大手一揮將高俅安排去管理禁軍。高俅不僅恃寵營私,將禁軍當自己的私役,而且在軍隊訓練上玩了不少花架子,就是哄一鬨宋徽宗開心。於是軍隊紀律廢弛,成了無用的擺設,面對金兵南下,北宋的禁軍不堪一擊。

靖康元年,宋徽宗得知金軍渡過黃河後,便連夜倉皇逃往東南避難。而童貫、高俅各帶領若干勝捷兵和禁軍也隨行,組建了宋徽宗的親信小班子。後來,高俅和童貫鬧矛盾,高俅以生病為由,沒有繼續南行,提早回到了開封,沒有參與當時徽宗集團與欽宗集團的鬥爭,躲過一劫。而童貫被處死並梟首於開封。惡人沒有惡報,天理不公呀!但是他在回到開封不久後,就病逝了,這也是一種報應。但就這樣一個大奸臣,死後,天子竟然掛服舉哀,給足了他死後的各種殊榮,真是好大的諷刺呀!



說完了高俅,再說蔡京。蔡京通過科舉制,一路升遷到宰相之位。這是一個大狠人,蔡京先後四次任相,共達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他寫得一手好字,位極人臣,但卻是一個貪婪自私的小人。他為了上位,誣陷忠良,貪財好利,並且大興花石綱,勞民傷財,致使北宋糜爛不堪。

正是由於蔡京的貪婪,才是宋徽宗對其越來越討厭,最後令其辭官回家。但他卻不甘心,利用自己的勢力,第四次東山再起。但這次的好運氣可算用完了,靖康元年,因金軍南下,宋徽宗禪位給宋欽宗,邊事日緊,蔡京舉家南下,逃避戰亂。當時,天下人都認為蔡京為六賊之首,各種彈劾滿天飛,他被接連貶官,最後客死潭州,終年八十歲。

總之,這高俅和蔡京兩大奸臣均在靖康之恥之前就去世,因此躲過了成為金人俘虜,被各種羞辱的悲慘命運。這到底是一種幸運,還是一種不幸呢?


密探零零發


蔡京可謂是北宋奸臣之首,雖然人不怎麼好,但是這個人能位極人臣也是有他的本事的,他並不像高俅,徽宗上臺後一路平步青雲,而是波折不斷,直到蔡京在杭州遇上童貫後,他才迎來了仕途的春天。

靖康之恥後,金兵南下,蔡京隨徽宗南逃,這時他被其他大臣彈劾,一路被貶至節度副使,到了潭州去世,有人說他最後餓死的,因為沒人願意賣糧食給他,但是我認為這種概率不大,多半是後人因為痛恨這個奸臣杜撰的,蔡京應該是病死在潭州的,但是他的下場的確不好,子孫均被流放邊疆。

高俅,也是徽宗手下的一大奸臣,高俅能成為徽宗時期的一大權臣,他真的該好好感謝蘇軾,蘇軾把高俅推薦給太尉王詵,王詵是徽宗的姑父,高俅也因此和徽宗搭上線,徽宗很喜歡高俅,極力培養他。

靖康之恥,高俅本來也和徽宗南逃,但是和童貫發生衝突,帶兵留在泗洲,高俅稱病回到開封,沒過多久就病死了。兩個大奸臣都沒受什麼罪就死了,運氣挺好的。


玄坤


  蔡京高俅兩人死在了北宋滅亡的前夜,死在了同一年一一靖康元年。

  蔡京下場比較慘。早在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有太學生陳東上書皇帝請誅“六賊”(即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邦彥),並指出蔡京是六賊的首領。宋欽宗即位後的靖康元年(1126年),不少人又向欽宗皇帝上書請求清算蔡京。宋欽宗先是將其以秘書監編管南京(今河南商丘),後又連貶為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衡州居住。再貶韶州、儋州。

  蔡京在赴儋州時雖然身上帶了不少錢,但沿途百姓知道是蔡京,都不把東西賣給他。走到潭州(今湖南長沙)時,時已八十多歲的蔡京終於餓死於潭州崇教寺內。蔡京在流放期間還寫了一首詞:“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無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遙望神州淚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謾繁華,到此翻成夢話。”

  高俅相對蔡京就運氣好多了。高俅實際上在北宋政壇上並沒有很大作用,他只是運氣好得寵於徽宗。其掌管禁軍二十餘年毫無建樹,只會拍皇帝馬屁,頂多算是個弄臣+庸臣。《宋史》中也沒給他單獨做傳,也沒登上北宋末年的大奸臣排行榜---“北宋六賊”。

  其實他與當時童貫、蔡京等也並非一黨,之所以高俅知名度很高,基本是《水滸傳》的作用。靖康元年,宋徽宗得知金軍渡過黃河後便連夜逃往東南。當他逃到了泗州後,童貫、高俅也趕到泗州與徽宗會合。但不久童貫與高俅發生衝突。童貫等護從徽宗繼續跑路,而將高俅留在了泗州。後來高俅以生病為由回到了開封。

  正因為高俅沒一直跟著徽宗,沒摻和進當時徽宗集團與欽宗集團的鬥爭,又死的較早,算是善終。

  《宋史.李若水傳》中提到高俅也死於靖康元年:“李若水……靖康元年,為太學博士。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若水言:‘俅以倖臣躐躋顯位,敗壞軍政,金人長驅,其罪當與童貫等,得全首領以沒,尚當追削官秩,示與眾棄”。

  也就是說高俅死後皇帝想給辦個隆重葬禮,太學博士李若水認為他的罪過和童貫他們一樣,讓他善終簡直是便宜了他,應該追削官秩。

  可見蔡京高俅兩人死於同一年,但高俅下場要比蔡京好多了。


趙燕雲


蔡京是北宋“六賊”之一。“六賊”出自於太學生陳東給宋孝宗的上書,當金人兵臨城下,包圍汴京,眼看亡國,陳東將國家的危難歸結於宋徽宗手下的六個大臣,說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李彥結怨於西北(開啟兵釁),朱勔結怨於東南(興花石綱役),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金。說他們是禍國殃民、讓國家遭受苦難的罪魁禍首。

蔡京一生,在仕途摸爬滾打五十多年,歷宋神宗、哲宗、徽宗、欽宗四朝,五次登上宰相位,可謂官運亨通,榮貴至極。蔡京出任宰相後,也的確沒有辜負皇帝宋徽宗的信任。宋徽宗貪玩,他就陪玩;宋徽宗喜歡珍寶,他就設法搜尋;宋徽宗要建萬歲山,他就馬上安排人,專事搜刮。為了把這些奇花異石、珍禽寶貝運到京城,他還在全國各地徵調船隻無數,通過運河、汴河運到汴京,大興“花石綱”之役。

因此,宋徽宗對蔡京的青睞無以復加,雖然多次貶過蔡京的宰相職務,但往往轉瞬就重新起用,不斷加官進爵,權力如日中天。故當時民間有:“但知有蔡氏,不知有朝廷”之說。1125年,金人南侵,宋徽宗趕緊傳位於兒子趙桓,是為宋欽宗。大敵當前,宋欽宗首要任務是穩定人心,他要找個替罪羊,蔡京因此成了眾矢之的。於是,1126年,宋欽宗將年屆八十的蔡京,一年之內,連貶五地,蔡京最後死於長沙東明寺。

而高俅呢?他不是“六賊”之一,但他在小說《水滸傳》中,是與童貫、蔡京和楊戩四人並稱的四大奸臣之一。在歷史的具體記載中,高俅原是蘇東坡的書吏,後來因球踢得好,宋徽宗任端王的時候,發現了他,被收入王府,做了心腹。宋徽宗繼承皇位後,還特別愛耍,高俅依然是心腹,所以官位不斷上升,曾任殿前都指揮使,後為太尉,又加開府儀同三司,權位顯赫。

高俅沒被陳東列入“六賊”,可見高俅在北宋滅亡的過程中,罪無“六賊”深重。不僅如此,高俅還是一個頭腦比較清醒的人,金兵進攻汴京之時,宋徽宗曾帶領他和蔡攸、梁師成、童貫等人外逃,在逃跑的路上,童貫安排高俅留守泗州,高俅不但沒有留在泗州,反而回到了危險的汴京,後來宋欽宗以“東京被圍,聞之而去”的罪名,追責跟隨宋徽宗逃跑的那些大臣時,蔡攸、梁師成、童貫等人被處死,高俅卻因回來了而倖免於難。

1126年,高俅壽終正寢,安然去世於家中,得以善終。


帝國的臉譜


在看水滸傳的時候,哪個人不是看的又恨又氣,很大原因就是因為這兩個人,一個高俅,一個蔡京,可能還有一個童貫。這三個人可以說是朝中的害蟲,坑害了無數的忠良,水滸傳中很多忠良不都是被害然後上了梁山嗎?但是這不是歷史上真正的樣子,畢竟是電視劇會有一些藝術手段在裡面。



那在歷史上這些人的真實的結局是什麼呢?蔡京的最讓人解恨,蔡京在宋徽宗時期原本是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官職,就連備受恩寵的高球都是敬讓三分,而就是因為蔡京經常給宋徽宗進言,明明百姓的日子過得不成樣子,但是蔡京卻總是對皇帝說國泰民安,還經常以自己的官職大到各地任職自己的官員去欺壓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得罪了很多的人。



後來宋徽宗無能,只能讓位給宋欽宗,蔡京見到了換了主子,自然不會再讓他逍遙法外,於是就抓緊時間逃命,但是跑不贏啊,結果被人彈劾,後來被定罪流放,但是蔡並不覺得有事情,因為他在宋徽宗時期積累了大量的錢財,在流放期間,更是大搖大擺,就說自己是財經,結果各地百姓見到他就像見了偷米的老鼠一樣,人人喊打到不敢,就是沒人肯願意賣吃的給他,多少錢都不給,後來在路上就給餓死了。



而高俅呢?就更聰明一些,高俅本來就是一個街頭小混混,後來被人左推右搡的擠兌到了一個官人家做事,正好那時候給你送東西,看到在踢球就表現了一番,結果得到了宋徽宗的賞識,後來提拔做了太尉,這是水滸傳的原型,在歷史上高俅寫的一手好字,本是蘇東坡的書吏,後來也是因為球踢得好,結果被宋徽宗看中,後來宋徽宗讓位之後,就帶著一些大臣外逃,這高俅就藉口不逃了回去,結果宋欽宗追那些陪著宋徽宗逃跑的罪責,其中有童貫,蔡莜等人都被處死了,而高俅因此逃過一劫,後面高俅也因為當初的選擇而得以終享晚年,在水滸傳中,高俅作惡多端,但是比起蔡京應該還是小巫見大巫,不過終享晚年確實有些過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