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育雛難?6點解決你育雛中遇到的難題

蛋雞35天定終生,由此可見育雛的重要性。可是近兩年來客戶反映育雛越來越難?到底哪些因素導致?我們在育雛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今天就給大家聊一聊育雛的事情。

做好以下工作是預防雛雞早期死亡的關鍵。

第一溫度:溫度要合適

雛雞對溫度比較敏感,出殼後1周內保持33℃~35℃,要求前三天的溫度不得低於33℃。以後隨日齡增加,可以每週降低2—3℃。

冬季下降1-2℃其他季節下降2-3℃,根據自己的育雛室條件,儘可能讓溫度保持恆定,切不可晝夜溫差過大,或者上層與下層的溫差過大等,這樣會造成溫度過高的雞群脫水等問題。

養雞育雛難?6點解決你育雛中遇到的難題

具體溫度要結合雞群狀況而定,做到看雞施溫,不盲目照搬死摳標準和盲目看溫度計定溫度!溫度恆定合適,雞雛在籠內散佈均勻,不扎堆,不靠近熱源或者遠離熱源,日齡較小種蛋孵化雞雛或者較弱一點的雞雛,適度調高1-2度,壯雛正常管理即可。

第二飲水:水是萬病之源,萬藥之祖

雛雞出殼存放24小時後會失去體內水分的8%,存放48小時失去體內水分的15%。為防止雛雞因失水而影響正常的生理活動,進雛之後必須先教雛雞學會飲水。


雛雞的飲水量大致為採食量的1.5~1.8倍,注意不要斷水。為讓雛雞儘快學會飲水,可輕輕抓住雛雞頭部,將喙部按入水中1秒左右,每100只雛雞教會5只,則全群能很快學會。

養雞育雛難?6點解決你育雛中遇到的難題

飲水要及時特別是經過長途運輸的雛雞,一定要及時飲水,否則會造成脫水,採取自由飲水法,第1次飲水給予5%的糖水。一般葡萄糖飲用1天即可,不可過多,長時間飲用葡萄糖水或者電解多維,會影響卵黃的吸收,造成糊肛的現象,其次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注意水溫和水質,水也要少喂勤添,第一週建議使用白開水,水溫不要太高,25度左右。

每次添加水儘可能2個小時以內喝完,勤換水壺,兩週以後再使用乳頭飲水比較好。

水溫較高或者使用涼水(鹼性過高的),容易造成早期雞雛消化道損傷或者應激性腎腫,對機體造成不可逆損傷。

第三開食:前兩週全天供料,少加勤添

儘可能採取料槽,不建議使用墊紙上灑料的方式,因為雛雞喜歡吃口料,喝口水。很容易造成墊紙潮溼,造成飼料發黴等情況,換墊紙不及時又添加新料,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發生黴變。

使用料桶,少喂勤添建議前兩週要做到每天4~5次,並且時常晃動料筒,刺激小雞儘可能多的吃料。有利於小雞腸道和各器官的發育,體重增加小雞的抵抗力也會提高,顆粒料使用時間不要過長,因為腺胃發育需要適宜的顆粒力度刺激。很多腺胃炎的發病都是喂出來的。

養雞育雛難?6點解決你育雛中遇到的難題


腺胃炎疾病的存在會影響飼料的消化利用率,(尤其是b族維生素吸收受阻)雛雞的營養得不到保證,會發生免疫抑制性疾病(35天以前的疫苗比較頻繁)抗體水平起不來,病毒性疾病容易多發。尤其是滑囊性關節炎的發病。

第四:密度和通風,密度要適宜

良好的空氣是雛雞最好的營養,如果通風不好,影響雛雞體重的增長。

育雛密度過大,雞舍內環境不易控制,會產生較多有害氣體,並會產生啄癖現象,體重不達標,育雛後期呼吸道控制不住,育雛密度過大,育雛面積和設備利用不充分,造成浪費,等等損失,育好的前提是寧可育少不可貪多,這點需要引起注意特別是秋冬季節。

第五:光照要合理

光照可促進雛雞的採食、飲水和活動,出殼後3日內應給予23小時光照,以後逐漸減少,直至8-10個小時自然光照。2018年新版海蘭褐的對於育雛光照的時間相較於前幾年也有所下降。

養雞育雛難?6點解決你育雛中遇到的難題

根據大群雞體各個階段體重,脛長髮育情況和大群實際情況而定,如果發育正常,可以按照正常情況減少光照,如果發育情況未達指標,可以適度延長光照時間,以達到日齡內能承受極限光照為主,近兩年小雞脫毛不及時,影響雛雞生長髮育和光照時間不合理有很大的關係。

第六:溼度要適當

出殼後10日齡內保持較高的溼度利於雛雞羽毛生長及防止脫水,10日齡後溼度要適當降低一些以免誘發球蟲病,一般10日齡內65%,10日齡後55%。溼度問題也要引起大家注意,有些時候,溫度高,溼度不夠,或者溫度高,溼度超高,雞群煩躁,水溫低的時候,有些雞雛容易出現洗澡現象。


另外,早期雞舍內溫度高,溼度小,雞舍內乾熱,易對雞雛呼吸道粘膜造成終身性損傷,後期不可逆,造成有些雞雛呼吸道病一直持續不斷,遇到冷熱應激或者其他應激,會混感加重,直到淘汰。溼度過低,雞雛換毛期間,粉塵加毛屑在雞舍內飛揚,造成疾病傳播。

希望大家在育雛的過程中,注意以上細節問題,定期巡視雞群,密切關注雞群的精神狀態,為以後的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