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大城市裡的人能很容易分辨出從鄉下或農村來的人?

米殼人


農村人和城裡人在本質上沒有區別,人人都是生來平等的,無論你富有還是高尚,大家都是一樣的人。

要說不同,一眼就看出來是農村人,我覺得還是跟生長的環境不同,見識,所接受的知識,他們和周圍親戚朋友鄰居相處的方式不同,所以他們的言行動作,他們的性格肯定就跟城裡人有差別。

首先,在氣質上,我們不得不承認所處的社會環境會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城裡人業餘活動豐富,下班跳跳廣場舞,條件好的去健身瑜伽,而農村的,天黑窩在家裡看看電視睡覺,生活相對來說枯燥,人的精神世界也不充足,氣質靠的是修養和增長的見識來提升的。如果在農村你晚上一個人放個喇叭在那跳,一定會招來白眼。

第二,就是穿著上面,人靠衣裝馬靠鞍,周遭的人都是那樣穿,追求舒適時尚一些的,你自然也不會土裡土氣的,但是要是在農村的話,你穿個白襯衫花裙子高跟鞋去幹農活那豈不成了笑話。還有就是膚色上面,接受太陽少,冬天風吹的少,皮膚看起來好些,人也精神狀態也好一些。

第三,言行舉止上面,農村人比較隨意大大咧咧不拘小節,而且相對來說在城裡待久了會自信一些。

不管在哪裡做自己喜歡的樣子,你的自信是最美的裝飾


東方文學社


在我五十多年波瀾壯闊、起起伏伏的革命生涯中,只有最初的16年是一直生活在農村的;1980年,我到縣城上了三年高中;1983年,我就考到了省城大學,畢業後留在了省城,直到現在。

儘管我在城市的生活時間遠遠多於農村,但不管我承認不承認,我的骨子裡註定就是農村人。我的格局、我的氣度、我的節儉、我的一切,無不打上了農村人最鮮明的烙印。

而其中最容易辨識的,就是口音。

哈爾濱人一向自詡普遍話全國第一,那叫一個字正腔圓。而我生長的那個地方,是不分平捲舌的,人就是“銀”、肉就是“又”、熱就是“葉”、“四”“十”“是”這些都是搞不清楚的。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的語文老師,也同樣是平捲舌不分的。

高中三年,每年佳木斯地區所有高中學校都要搞一次作文競賽,我是連續三屆的第一名。但只要頒獎時一上臺講話,下面就鬨笑一片,一下子就能聽出濃濃的大碴子味兒。

1983年高考,我語文就扣了4分,其中1分就是拼音的平捲舌錯了。

這麼多年過去,我仍然分不出平捲舌來,所以,打字只能用五筆,就連手機也必須得用五筆。


作為農村長大的我,絕對不應該瞧不起農村人,但不得不說,農村人在城裡,真的一眼就能認出來。

我現在住的樓是個新小區,總能在電梯裡碰到一個小姑娘,應該是租房。最便宜的房租,一個月也得兩千,能租得起這樣房子的,月收入應該不低於四千到五千。哈爾濱有這個收入的小姑娘,應該算是高級白領。

可這個高級白領,我一眼就能認出是農村人。她有時會穿著一件非常時尚漂亮的大衣,下面卻是一條運動褲,阿迪的三道槓煞是刺眼。小姑娘衣服很多,經常換來換去,卻沒發現有一次是搭配得體的。偶爾有那麼一次衣服、褲子、鞋都搭配得非常和諧,卻在盛夏背了個特別厚重的帶著貂毛的裘皮包,或者在隆冬背了個盛夏才用的小包包。小姑娘在冬天,喜歡穿那種外面露出一圈毛的短靴,配上她短短的腿,煞是滑稽。

這還是都市白領,等到那些打工妹,只要看到她那紅紅的臉蛋,就一目瞭然了,那簡直就是招牌。

不得不承認,現在,城鄉差別還是相當地大。至少,在東北,城鄉差別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



為什麼在大城市裡很容易分辨出從鄉下或農村來的人?因為都是自己暴露的,不信你聽我說一下自己的親身經歷。


你不要說大城市的人洋氣,這一點我也不否認,但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信息技術發達了,除非是很偏遠的山村,還很土氣,你看現在出去打工的農村年輕人,哪一個不是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大城市也是普通人多,哪有那麼多模特明星。


我剛下學的時候,那還是十來年前,跟著同鄉去上海打工。那時候同鄉已經在上海工作兩年了,無論是穿衣打扮還是談吐氣質,都已經像模像樣了,經過她的改造,我也像換了一個人,她交代我只要不開口說話,基本上看不出來是農村妹了。


但是走到大街上,我總是畏畏縮縮的,不敢抬頭,總覺得低人一等似的。雖然外表洋氣了,可是內心依然自卑。這就是自己暴露的不足,還有就是第一次去做地鐵,買了一張卡,往安全門裡投的時候,要按照卡上的箭頭來,我不懂就隨便一投,巧了投反了,怎麼也弄不進去了,後面的人都一副嗤之以鼻的表情,最後還是安檢員打電話讓系統給吐出來的。


所以城裡人很容易看出我們是農村人,一個原因是我們自己內心的那種自卑感,不由自主的暴露出來的;再一個就是我們接觸新鮮事物的時候,弄不懂暴露出來的。如果在城市生活久了,雖然融入不到城裡人的那個圈子,但是我們可以隱蔽的更好一點。


鄉村大嫂


城鄉有差別,優越別得瑟!為人別忘本,尊重是修養!人力資源沉思錄,與你好好聊職場!

本不屬於我的答題領域,不想答。但看到這個話題很有傾向性,故意找茬碰瓷的吧!

不知題主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也不知道題主的身份。若題主是城裡人,問出這個問題可以理解,但有些得瑟!若題主也是農村人,不知道是什麼心態,自卑?



別忘本

我在農村出生,祖上都是農村人,現在大城市學習,工作,生活已經20多年,早已經是城市戶口。那麼按照題主的說法,我算是鄉下或農村出來的人?還是在大城市生活的人?

我五歲的兒子,經常對我說,“你們農村人……”,把我樂得不行不行的!他是我兒子啊,他哪裡來的優越感?不是,我確實就是農村人嘛!

大概率,題主是城裡人,或是在大城市裡生活的人。如果你是從鄉下出來的,別自卑,農村人不丟人!你有知識或技術,在城裡靠自己的能力吃飯,不偷不搶,怕什麼嗎?即使物質條件差點,生活艱辛一點,又如何呢?!千萬別自己看不起自己!如果你出生就是城裡人,那回去問問你爸爸媽媽是哪裡來的?再問問你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看他們又是哪裡來的?正所謂,往上數三代,中國還有幾個城裡人?!即使往上數三代,你們家都是城裡人,又如何?如果拿著優越感做人,早晚會顏面掃地的,至少不會是個受人尊重的人!


別得瑟

無論是從鄉下出來在城裡生活的人,還是出生在城裡的人,千萬別得瑟!如果出生就在城裡,那隻能說明你命好,上帝仁慈,與你自己的能力絲毫關係也沒有。假如你也是出生在農村,你的今天會是怎樣嗎?如果你本身好不容易從鄉下奮鬥出來的,又有什麼資格說三道四呢?

中國城鄉差異大,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教育、醫療、民生等資源國家投入向城市傾斜。從這個意義上說,城裡人是得到政策支持,享受了更多更好的教育,醫療等各方面的資源。所以,你以為自己有知識有文化就是自己的能力嗎?你以為自己穿得光鮮亮麗都是個人努力的結果嗎?

做人,學會感恩很重要,不要得了便宜還賣乖!


多理解,知寬容

儘管目前我國廣大農村經濟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不可否認,城鄉差別依然很大,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將無法彌合。因此,農村的教育還是跟不上,農村人的文化知識水平不高。

對於剛從農村出來的人來說,對城市的生活方式不熟悉,這是很正常的。我經常碰到坐地鐵不會買票的,也有出閘機不會投幣的……我都會毫不猶豫地主動去幫助他們。

如果你一直生活在城裡,把你放到鄉下,可能也是啥都不懂,與大傻無疑!記得很小的時候,大人們總是嘲笑城裡人,傻傻分不清什麼是韭菜什麼是麥苗^_^。我們當時笑得不行不行的,城裡人怎會這麼笨!現在,我自己都快分不清了!

對於剛到城市生活,有些不好的習慣,或者不太文明的舉止,建議城裡人學會寬容!寬容,體現一個人的心態,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要尊重

有知識有文化,更應該知道尊重!每個農村人進城,背後都有很多心酸與不易。家裡可能有留守兒童,也有年邁的父母……遠離故土,遠離親人,都只是為了生活而奔波!對於面對生活,積極努力的人!我們無法給予什麼,但尊重是最起碼的!

客觀上,農村出來打工的人支持了城市建設,支持了城市經濟繁榮,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莫大的幫助!尊重別人,也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看到有人問答,隨地吐痰的農村人……這與其他國家歧視中國遊客的邏輯是一樣一樣的!你身為國人,你的感受是什麼?覺得受到了應有的尊重,還是侮辱?!




最後,祝身體健康!人力資源沉思錄,記錄你我身邊的職場故事!歡迎關注、轉發、評論,一起交流探討!如你有所啟發,感謝點贊支持!你的鼓勵,我的堅持!


人力資源沉思錄


原因一是素質對比、二是氣質對比的結果。

素質來自對能力的自信,和眼界的開闊。

雖然有很多農村經濟上已經比較發達了,但絕大多數農民還是處於必須依靠相親、朋友等熟悉的環境才能生產、生活的狀態,行為上也更習慣於親朋之間的幫助,也就是有清晰的人格塑型期間的人文環境印記。

即使成年後的生活環境改變到城市環境,這些人文環境印記卻不是三五年就能抹去的,在獨立生活、獨立創造的意識和能力上,與大多數從出生就是獨生子女、特立獨行的“城裡”孩子還是有明顯差別的。

這些差別最終會從言談舉止、欣賞習慣、消費意識等很多行為細節上,無時無刻不透露出來。

比如,如何對待金錢、如何對待朋友、如何對待讓你不舒服的長輩,等等,農村或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從潛意識裡形成的習慣就會表現出不同。

但這只是一種暫時的特徵,而並非永遠的特徵。

瞭解了不同,如果能善加利用,就可以將特點轉化為優點、優勢。

比如農村長大的孩子相對的不怕吃虧、吃苦,更能忍耐堅持,有更好的環境親善能力,等等,這些只要好好施展,都是在城市生活裡的競爭優勢


當農村的孩子在城市裡生活的時間越長、做事越多、成功越多後,早年的環境印記就會淡化和改變,成年後持續學習的效果、持續努力的效果就會越來越重要。

無論李書福潘石屹還是劉永好,這些農村出來的孩子在城市裡生活超過20年後、特別是他們憑自己的能力做出超出絕大多數城裡人的業績後,他們身上的“農村”痕跡還有多少?更關鍵的是他們身上的那些農村印記還重要麼?


理得心安


為什麼在大城市裡的人能很容易分辨出從鄉下或農村來的人?原因很簡單,這多是長期的生活習心慣,和受上一代人的生活習慣影響形成的,農村和城市有著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差異,所以平時的言談舉止都有差別。

竟管現在的物質條件豐富了,從外表很難分出誰是城裡人,誰是農村人。但是在不經意的某種細節上一眼就能看出農村人與城市人的區別。


具一個小的例子,如你家裡有什麼事情,請人吃飯,來了一幫農村親戚,競管你門口鞋櫃上放著鞋套,但沒有一個會套了鞋套再進屋的,都是大搖大擺就直接進屋了。而如果是生活在城裡的人就不一樣了,進門首先找替換的拖鞋或鞋套。在沒有徵得主人允許的情況下是不可能不換鞋就直接進屋的?

生長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生活習慣。題主的提問用大城市和農村兩個字眼,很容易遭人誤解,我也只好就此一答了。


百花爭春我為先


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這樣的:


城裡人冷漠,眼裡充滿了戒備,不相信任何人,不願與任何陌生人交流。


農村人憨厚,純樸,樂於助人,他們的門是敞開的,心也是敞開的,隨時歡迎你進去作客。


城裡人勢利,都喜歡結交“有用”的朋友,比自己強的朋友,屬於實用主義者。


農村人更喜歡同情弱者,主動去幫助那些過得不如自己的人,在他們的身上更能體會到人情味。


城裡人是越有越摳,斤斤計較。農村人是窮大方,對人都是翻箱倒櫃傾其所有。


好了,不多說了,再說城裡人就更不高興了。就有這幾點,城裡人與農村人能沒有區別嗎?



一個農民工的日常


這個說法其實並不完全成立,但是也有幾分可行性,不過這種辨識也越來越喪失實際意義啦。農村來的又如何,城裡來的又如何,還不都是同在一個天空下討生活。

既然說到了分辨,那就來說兩點。辨別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外表,一般皮膚顏色較深的大部分來自農村。而且看膚色不能只看臉,主要還是看身體,現在人注意保養,很多人的臉很白,但是身子卻不一樣,如果只是臉白,身子較黑的話,那一般也是來自農村。

其二就是看言談,這一個是相對的,每個地方口音是千差萬別,比如去一個縣城,村裡過去的是鄉下人,去一個大都市省城,縣城裡都算鄉下,還有調侃說,去了北京上海,外地的都算鄉下。這種口音判斷很容易劃分不同地方的人。


但是很多情況下也不靈的,我就遇到過不少到大城市讀書的同學,雖然村裡走出來的,但是可能家裡比較嬌貴,不幹農活,全身都很白。讀過書說話也沒啥口音,如果他們不提,根本不知道他們來自農村。我覺得一來是天生,二來是他們學習能力強,可以極好極快的融入城市。

有一點很奇怪,就是不管是出身城裡還是農村,人們都會有意無意找到對方標籤,不僅城裡人會標記農村的,農村裡的同樣也標記城市的。這種互相標記在國內太普遍了。這是跟國人愛比較愛攀比的天性是分不開的。開始城裡人往往瞧不上鄉下人,可是隨著經濟發展,有些村民十分富裕,反而又去瞧不上城裡。也就是說,

這種城裡鄉下的互相比較分辨歸根結底還是經濟實力的對比。

除了經濟水平的差異,還有一點我覺得就是同一文化區域裡的縱向比較,這是我們在意的事情,出了我們國人的文化圈子,這種比較區分就不在乎了。舉個簡單例子。如果來一個老外,比如美國人、英國人等等,就是大街上那種陌生老外和我們沒有親密關係那種人。我們會去看他來自城裡還是農村嗎,我們才不管他是農場主還是牛仔,是華爾街道貌岸然的所謂精英還是到處流浪的賣藝人,這人給我們的地域標籤肯定就是來自哪個國家,其他的似乎都不重要。甚至哪個國家我們都懶得管,我們只會說這是黑人,這是白人,這是東南亞的……

拿標籤去劃分一個人其實沒多大意義,具體到每一個人的氣質品行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用分辨農村人城裡人的方法來看人早就該摒棄了。


張三鳴


說髮型、膚色、口音的都是藉口。有一種東西叫生活習慣和環境所養成的氣質。有人說這個氣質是先天的,後天無法改變,我不同意。如果一個農村人在城市裡富足的生活足夠長時間,氣質就會發生本質性改變,這個跟自己的經濟能力和每天接觸的環境也有很大關係。



農村進城的很多年輕人都是在廠裡店裡打工,這樣的經濟沒辦法讓他們生活的特別好,也就是沒有足夠剩餘的錢來改變自己的形象與自信心。相反,很多企事業單位的領導也都是農村出身,你已經很難在他們身上看到農村的影子了。



舉個栗子(粉絲輕拍),趙麗穎剛出道時候就挺漂亮的,但她當時的氣質還是可以看出是農村出來的小美女。但隨著演藝之路的發展,接觸環境和公司的包裝等。你現在還能看出來她是農村女孩嗎?馬天宇類似是這種情況。





有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一個特別有錢的農村人,他只在鄉下生活,不接觸大城市的人和事物,那就另當別論了。



大千發掘


回答這個問題,我站在鄉下人的角度來談談進入大城市的第一感覺,只因為我是鄉下人 農村人,對進城特別的別有一番滋味。

第一,知道的少,看的更少,帶來畏手畏腳。

我從鄉下進城,是在我三年級的時候。我記得2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坐公交,親戚讓我先上公交,我不敢上,往後躲。沒有辦法,親戚先上,我跟在其後。上了車,看見了位置不敢做,因為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坐,坐又坐那裡,所以,就站著。親戚讓我坐,但因為座位離親戚有幾步,我害怕一會兒找不到親戚,就說:“我不想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