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殺人無數,遭村民集體控訴,被士兵13槍打死,留下遺言而去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打地洞”,說明一個人的後期的行為基本上取決於父母對他的影響。一個好的父親能將不太聰明的兒子培養的成人才,但一個行為敗壞的父親能將一個聰明的兒子影響成一個壞人。但歷史上卻有這樣的一個人,他的父親是一位熱愛百姓的好官,可他卻是一名窮兇極惡殺人如麻的惡官,此人便是曾國藩幕僚陳士傑的兒子陳兆棠。

此人殺人無數,遭村民集體控訴,被士兵13槍打死,留下遺言而去

我們先來說下陳士傑,陳士傑家境貧寒,二十四歲的時候才考取廷試第一,在京城當了一個七品芝麻小官。後來有幸成為了曾國藩身邊的一名謀士,但他卻是反對曾國藩其他部下的濫殺行為。在成為浙江一名父母官後,他更是熱愛鄉民處處為百姓著想,因此深的當地百姓的喜愛。哪怕晚年時期厭倦官場的黑暗,辭官回到了老家後,他還四處做善事,成為湖南有名的一位善人。

陳兆棠是陳士傑的二兒子,雖然他少有大志能文能武非常好學,但奈何他運氣不佳,卻無法通過科舉取得榮譽,而他的幾位兄弟都通過科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陳士傑看到兒子這種狀況,卻沒有任何幫助他的想法,而是教育其要通過自己努力取得官職。不知道是此事對陳兆棠刺激太大,他後來變得為達目的不擇任何手段。

此人殺人無數,遭村民集體控訴,被士兵13槍打死,留下遺言而去

年滿三十歲的陳兆棠覺得科舉無望,便通過捐資的方式買了一個五品同知進入了四川仕途,準備赴任的時候又遭遇父母雙亡,不得已有趕回湖南老家守孝。守孝期滿之後陳兆棠急忙赴四川上任,上任之後發現當地匪患嚴重,便用了最有效的一招手段,那便是寧可錯殺一千,也不願漏掉一個方法。在陳兆棠嚴厲的打擊之下,當地的匪患很快被平息了,但陳兆棠的手段也讓很多官吏不齒。

後來在清末教廷案中,陳兆棠保全洋人的做法深的岑春煊的喜歡,成為了岑春煊手下的一名紅人。岑春煊調任兩廣之後,陳兆棠也得以來到了廣東出任惠州軍務辦理。陳兆棠更是將惠州當成四川剿匪的升級版,他命令各地鄉紳房族將本族匪徒押送到縣衙,並且還給各房族指定數量限定日期。

此人殺人無數,遭村民集體控訴,被士兵13槍打死,留下遺言而去

陳兆棠為了在剿匪上取得政績,但他這種做法害慘了當地百姓。因為很多匪首聽到消息之後都已經逃走,而各房族為了湊夠數量將許多良民押到了縣衙,陳兆棠也不派人審問,而是湊夠了一個數量之後一起處斬。據惠州當地的一些文獻記載,陳兆棠蒞任惠州知府一個月,所殺之人超過三千,他成了當地百姓眼中的草菅人命的劊子手。

陳兆棠的行為激起了當地村民的集體控訴,兩廣總督張人駿只得將其調離惠州,將他安排至潮州知府,但陳兆棠還是一如既往的嗜殺,來到潮州第一天便誅殺三百多人。武昌起義後清政府隨之滅亡,陳兆棠也成了百姓討伐的對象,他被潮州自己府中的革命士兵去所擒。

此人殺人無數,遭村民集體控訴,被士兵13槍打死,留下遺言而去

革命士兵歷數陳兆棠的罪狀,將他綁在竹梯上,梯頂掛著一幅大大的空訴狀,上面寫著“處決民賊陳兆棠以謝天下”,隨即革命士兵連開十三槍將其打死。陳兆棠被抓之後,知道自己死罪難逃,便請求革命軍將自己遺言帶給子女,遺言上寫到:“不死於君,不死於國,死於因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