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2013年4月,兩位清華校友懷著「投資創新,成人達己」的願景,創建了一支投資基金——英諾天使基金。其創始人當年被評為「中關村年度十大天使投資人物」,一句「不管你是高富帥還是草根,是藝術家還是科學家,我們都要進化成企業家」的名言廣為流傳。這支基金當年亦被清科評為「中國天使機構投資十強」,並在往後四年蟬聯此獎。

朝著「互聯一切、智能一切、娛樂一切」的方向前進四年,英諾從最初的2位合夥人到現在的18位合夥人,投資近400個項目,基金規模超20億人民幣,支點遍佈北京、上海、廈門、深圳、廣州、香港、美國硅谷等主要創業城市。

如今,英諾還將設立大科技板塊與大消費板塊專項基金,重新勾畫投資版圖。蓄力兩大主攻領域的英諾,正在大步向前。

未來,人工智能無處不在


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2015年,中國A股經歷大喜大悲,曾經紅透半邊天的O2O和VR正迎來生命中的春天,人工智能還只是從時代縫隙中微微探出頭來,英諾卻早早佈下棋局先手——戰略性佈局人工智能領域被正式列入英諾的投資規劃。

投資「臻迪科技」後,發現其迅猛增長的英諾團隊迅速感知到潮水的方向。從2016年初提出「lab 2 market」的科技創新創業之路,堅定AI是中國崛起大機會,至2017年初公佈所投的35個人工智能項目,英諾在AI落地各應用領域的佈局便初露鋒芒。

2018年上半年,英諾投資項目53個,涵蓋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文化創意與消費升級、企業服務等領域,其中人工智能項目共14個,佔總項目數的26%,文化創意與消費升級項目15個,佔總項目數的28%,這兩類方向是英諾最主要的投資領域。其所投的推想科技,智行者,異構智能,景馳科技,未來黑科技等,從智能醫療、智能汽車到無人駕駛,人工智能對現實生活場景的賦能正在發力。

如做無人機和水下機器的「臻迪科技」,估值已超10億美金;做醫療影像的「推想科技」,中國內地醫院TOP100中有70%在使用推想科技的系統;做無人駕駛的「智行者」,諸多知名企業如京東、美團、清華大學圖書館等,以及奧森公園的無人掃地車都均在使用它的無人駕駛技術。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臻雲創投合夥人祝曉成在一次訪談中說,“未來可能不會再提所謂的人工智能時代了,過了幾年慢慢成熟以後,人工智能應該會無處不在。”而這個人工智能無處不在的新世界,正是英諾一直在尋找的“引力奇點”。


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 臻雲創投合夥人 祝曉成

就像《頭號玩家》中虛實邊界不再清晰的未來世界,AI技術滲透在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將來,60%的工作都將被人工智能取代,操作高度重複的工作首當其衝,這背後是巨大的經濟潛力。


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業內曾對“人工智能泡沫”發出警告,英諾團隊卻認為操心這個問題為時尚早——“人工智能還遠未達到泡沫階段,一個行業真正到達泡沫期,會有兩種現象共同作用:第一,天使階段的項目價格普遍很高;第二,大家一致看好,沒有人唱反調”,李竹這樣解釋。


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 李竹

如今的人工智能領域仍處於跑馬圈地的戰國時期,是一個新高地。談“時代”或許還稍早。到了巨頭鼎立的時期,才是人工智能真正的全盛時代。對此有所預見的英諾早已重倉佈局。

深耕五大垂直領域,以此構建良性自有生態,是英諾創建以來逐步形成的發展方向。人工智能主要從數字技術與現實世界的聯結、消費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數字健康等方面進行佈局;文創則主要從動漫、遊戲、出版、演出等方面進行佈局。大科技與大消費,加上微信互聯網、Fintech和企業服務,五個領域共同構成英諾的未來「藍圖」。


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變革與分工


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2017年初,春節前,多數投資機構都休息了,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李竹和團隊還在緊鑼密鼓地看項目。好幾個AI領域項目看下來,他們一天內就能決定是否給TS,甚至當場簽約。他們在一週內投了5個項目,包括阿丘科技、貝塔智能等AI領域優質項目。這種決策速度背後,靠的不是拍腦袋,而是英諾經歷了重要的思維「變革」。

此前,英諾依靠短平快的決策效率,在三年的發展中迅速的投出了近200個項目,但隨著基金合夥人及投資總監、投資經理的數量增加,不是所有合夥人對所有領域都能瞭如指掌,再加上每次創業者和投資總監聊後,要在緊張的工作中分別安排時間見多個合夥人,綜合效率難免打上折扣。

經過幾年的發展,英諾越來越意識到發展需要一場“大革命”。2016年除夕前的一段時間,李竹見了推想科技的創始人陳寬,那是他們第一次見面。李竹當天就和陳寬簽了投資協議,推想科技得到千萬級天使輪融資。目前,推想科技已經完成C輪融資。

隔年3月,李竹在與十幾位合夥人的覆盤會中提到「變革」:每個合夥人限定1-2個方向。

在合夥人中挑選出幾位切實有擅長領域的KOL(意見領袖),加強團隊專業化,提升投資決策流程效率。類似推想科技的項目,只要有把握,第一次見面就決定是否要給TS。

當每個投資人都專注1-2個領域,縱向發展,不斷積累對該領域的認知與投資分析,他們就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做出更準確的判斷。這個變革幫助英諾從內部形成一個“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有機組織。對此,創始合夥人李竹率先做了示範——成為人工智能投資領域的KOL。

他在人工智能領域已投資項目40餘個,除了推想科技,重視虛擬現實技術研發的「臻迪科技」已在2017年完成定向增發,新三板估值60億;專注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的「智行者」已經完成B2輪融資。

“培養合夥人的專業能力,給有能力的人放權。如果某個合夥人曾投出估值超過10億人民幣的項目,那說明他在行業裡有足夠多的積累,是行業裡的KOL,有能力判斷是否當場籤TS。”

目前英諾內部已擁有幾位合格的KOL投資人:專注人工智能領域投資的合夥人祝曉成;專注投資微信生態圈、大屏互聯網的合夥人林森;專注企業服務的合夥人賈相夷;專注文化娛樂領域投資的合夥人王晟等。

英諾“說”


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尋找創新「奇點」的英諾|微鏈機構品牌周·英諾專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